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在写经济发展比较前,看利益说话:一些想写又不想写的话 -- 葡萄

共:💬88 🌺1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恩,我想我满明白了,继续话题吧

del

家园 其实我和你说的是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

del

家园 回复

 所谓树立不真实的对立面,就是说用绝对的语言描述辩论对手的观点,然后批驳其绝对性。这是辩论技巧之一,但容易陷入细节争论而不能产生新思想。也许我也有这个毛病,我们可以互相检讨一下。

 

 第二点 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是财富,总结分析并判断这些对相关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长期影响每隔一段时间看效果就很不一样.这些已有虽然不能改变曾经存在的现实,也不能杜绝将来可能的错误,但是我想对减少同样的错误发生概率会有帮助.

   这样的话让人无法辩论。因为这是和运十、绿党没有任何联系的句子,全部是抽象的用语,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对于我们讨论的话题没有任何展开,如果你愿意继续讨论,请你结合实际话题才好。

 第三点,我们回顾一下原来我们的话语:

 狼:“不是每个产业都能说这是错误的,半导体制造业就是以引进为主。”

 葡萄:“我们在半导体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起步与研究不比美国日本差多少.。。同样的差距我们大规模集成电路在70年代末还保持着类似的差距,我们并不是从一无所有起步...如果你去了解他们,就会明白这些是怎么开始的,没有别人的施舍,没有侥幸,都是我们自己努力换回来的.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么。。。”

 狼:“。。这也是我们拼命引进外资的原因,因为别的行业等不起。。。而这个能力差距不仅仅体现于半导体业本身,是更本质的差距,比表面的技术差距大得多。”

 葡萄:“如果我们一切基础为0,我不认为我们能通过引进技术与合资能造就我们今天的半导体产业”

 狼:“半导体方面的例子,我是在证明,这是引进和自主开发之间的权衡,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以自主开发为主,引进为辅。有的时候,强调引进是唯一可行的现实选择,自主开发的资源投入程度要看是否能达到引进的目标。变为自主开发为主,需要有一个以引进为主要手段的积累过程,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不是天生就是正确的。”

 葡萄:“如果我们一切基础为0,我不认为我们能通过引进技术与合资能造就我们今天的半导体产业”

 

 如果你觉得我引用地不全面,请指出。我想证明,我从来没有说过“如果我们一切基础为0,我认为我们能通过引进技术与合资能造就我们今天的半导体业”,或暗示类似的意思。 

 我认为我们最后的立场是一致的,只是强调不同。

 第四点:

 我看不出你的立场和我有什么不同,“看利益说话”是你我都同意的,对任何事情都有效。你不也同意“买什么车,老百姓自主决定?”

 第五点 你如果同意:民航不定购运十的决定是正确的,运十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引进,我们就不用讨论了。

 第六第七我想我们之间有误会。我认为是你在主帖里列举前30年的数据之后,说到:“是的这些成就不是文革的成就,但是为什么错误如文革还实现这样的成就.。。。。在今天文革与改革的争论后面,实际是不同发展观的问题。。。。”。

 不知算不算你先把前30年和79年后的发展道路归结到“文革与改革的争论”上去?如果不是你的本意,那么请你说是我理解错了,还是你没有表示清楚前30年和文革之间的区别?

 然后,就各个单项:

  1。我强调的是现在和79年前相比,我们条件和环境有巨大的差异,这一点我想你也同意。我进一步的推出前30年的经验很难用于解决现在的问题,不知你是否接受?

  条件不同,应对手段也应不同。如果你建议是用类似的手段(采用以前的经验),那么你需要详细论证前后条件如何类似,如何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决。 

  2。没有否定我的论点。我们算达成共识。

  3。这里你再次说明了改革前的情况和现在不同,并且说明当前的问题有些是前30年的遗留问题。因此,我认为这证明前30年的手段不能用于现在,你是否同意?

  4。“很多社会生活问题必须要有个合理合适的解决了”。这个观点我非常同意,之前也有类似的话。我认为不能采用前30年的手段。我们是不是可以达成共识?

  5。没有什么意见。我可从来没说过农民负担不重或不该减负。 

  关于最后一段德国问题,我没有任何资料,无法讨论,也不关心。希望我们的讨论集中于中国问题。

 最后,祝周末快乐,我这里很晚,要去睡觉了。

家园 说点国内治疗爱滋病的事情

del

回复
家园 继续

del

家园 hua

有的什么存在本身就是价值

家园 呵呵,友情顶!

绿党的问题葡萄其实大可不必那么罗嗦,你想阐述的问题无非就是民主到底是人民的意愿还是人民的利益,真正把这个问题说到这样的程度,估计也没有人敢乱选。在扩大些,在中央关于经济发展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大前提下,很多看似不人道不“民主”的事情也是值得商榷的,至少不能大帽子压死人不是吗?

运十的问题我坚定的认为是买办卖国的表现,当时买美国飞机就能去美国考察的,而且这也是当时默认的潜规则,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自运十时候的所有大型项目都谨慎了很多,这才有了今天的辉煌。至于运十的问题被重新提出,完全是WTO给中国保护的时间临近了,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如何在国际市场立足,完全靠过去的三来一步如何支撑起复兴中华民族的希望?艾青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国家何尝不是如此。不过作为个人感情确实很留恋运十,前日在北京图书馆翻84年的航空知识,发现运十首航拉萨的新闻,一时不觉竟潸然泪下。

乐凯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当国货落后的时候,我们如何选择。不要说俄罗斯的柯达,就是在法国,柯达胶卷也要6个欧元左右,瑞士更贵。我们可以通过唤起民族意识,走民族路线,号召大家买国货,但是能长久吗?如同汽车工业,国防军用汽车我们可以不顾忌成本,但是人民群众呢?

关于GDP,凯恩斯说过,想要GDP就叫大家去挖坑,然后再把坑填上,经济学家口中的GDP其实和狗屎没什么区别,只是在中国被滥用了而已,GDP的马太效应确实存在,但是如果把这个看成经济发展的唯一因素和衡量标准就套极端了。

就这么多,再说一次,友情顶!

家园 呵呵,你也别偷懒,我们约好的文字你也考虑下该拿出来了

del

家园 76年后的中国30年和45年后的日本的30年,一个最有意义的比较经济学话题。

我列了个框子,但是没有数据。葡萄兄不知道是否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http://view.cchere.com/article/540879

家园 恩,一直想回你文字的东西,但是却没有适当的机会,这里说说点,请见谅

del

家园 运十的问题我坚定的认为是买办卖国的表现.........

能拍板买美国飞机的,会没能力去美国逛逛?

买办卖国?愿闻其详.

家园 主要是想借中日比较,宣传一下李斯特。李斯特是美国德国工业化的理论之父

日本韩国也是靠这条路子发起来的。这些国家发达起来以后,不宣传李斯特,反而大肆宣扬李嘉图的东西。可以说别有用心。河里面的朋友谈起经济来还是在李嘉图的那套东西上面修修补补,看了一点感觉都没有。

葡萄兄也是河里面谈经济的大佬了,我的文字只是个引子而已,因此想推荐这个中日比较的话题给葡萄兄。希望能看到葡萄兄关于1976年后的中国和1945年后的日本的比较经济的大作。这个话题还是挺有现实意义的。

家园 多谢美赞,愧不敢当,眼下心中对一些本质问题开始研究,未有定论前,不敢放言

del

家园 如此好贴怎能不花

自己也想写这么个贴,不过没写出来,写出来也没这么好。现在居然挺流行说:中国搞了计划经济结果和印度差不多,甚至还不如

家园 关于中印比较

日本有黄金平衡国际收支。中国没有黄金,但中国有黑金--煤和石油。

中印比较,如果不考虑资源的因素,似乎不公平。目前所有对中印的比较,好像都只强调了印度的有利条件,而忽视了中国的有利条件。

中国的有利条件就是,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有大庆油田,煤炭资源不足,在当时面临经济封锁的条件下,中国是否还有可能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大庆油田等的发现,使得中国石油自给,且能出口换汇。每年几十亿美金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当时是会要命的。如果中国在当初没有石油,也象印度那样,每年也要拿出几十亿美金进口石油,情况会怎样?

中国的铁矿品位低,但量并不缺。在封闭的条件下,铁矿品位低也算不上不利条件,只不过炼一吨钢多耗点煤,而中国的煤很丰富。反观印度,它的铁矿资源虽品位高,(量的多少不清楚)但它缺少煤炭。它的石油煤炭都需要进口,同中国比,一进一出差别就大了。

同中国比,印度的有利条件可能就是它的耕地了。但现代农业也是高耗能农业,是工业化农业。中国的海南岛也有一年三熟的耕地,但历史上一年种三次、两次,或者一次的总产量其实差别不大,所以一年种三次的并不多。什么原因?土地的肥力跟不上。高产的时候,水、肥就成了限制性条件,好的作物品种、一年三熟,在水、肥条件不满足的条件下不起作用。“改革开放”中的分田到户对中国的粮食生产起的其实是坏作用,只不过是因为分田到户的同时,中国大量进口化肥,同时国内化肥厂也大量投产,化肥的作用除了抵消分田到户所造成的不利因素外,还能够增产。

印度虽然有很好的耕地,但受制于它的工业发展水平,虽有好的作物品种,但水、肥条件不理想,农业发展也要受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