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浅议--北美个别中国人改名字的习惯 -- oiler2

共:💬128 🌺251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理,海外中国人也没把英文名正式登记啊

不能双重标准,这不是外交部的口头禅么,怎么眨眼就忘了捏。

家园 这是华人在英美的特例吧

我在德国生活,读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大陆出生的中国人几乎都只用中文拼音,只有一个用了德国名字。

家园 我一开始也弄了个英文名

后来上课老师直接就念汉语拼音,英文名就靠边站了。后来和老外的交往中不断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博大精深:老外的名字很多就是表音,一点含义都没有。再看看自己的名字,汉语这14000年的楼真不是白盖的。现在我看哪个炎黄子孙上课再叫自己的英文名,一种无可匹敌的恶心和厌恶就涌上心来。

家园 哈~ 是不是德国人念着拼音比米国人念拼音顺口呢?

那年去德国天鹅堡,那家伙,是人山人海啊,把我个肥宅都挤到一边去了,我就瞄了一眼过道边柜台里的纪念册,柜台后面一位德国老奶奶就对我说:“‘应给利息’?”

我微笑答曰:“no,thanks,granny~”

看着略微失望的granny,赶紧闪走了~

……

一路游过来,已经好几次被德国青年热情滴问候了好几遍“烤泥青蛙”,憋的我都有回曰“嗨,希特勒”的冲动了~不过一想,人家也是代表德国人民欢迎来自亚洲的友好人士旅游刺激消费增强他们GDP不是?算了~

……

旅游中某日,我和一前辈聊天打发时间。那哥哥前一晚杀入住宿旅馆周围的酒吧小酌了几杯,和旁边的几位德国友人交流了几小时,把酒言欢相见恨晚!

我瞬间敬佩,您会德语啊?

不会!我们那年代出来的,英语都够呛,俄语倒是会一句“哈拉少”~

那你们咋沟通的?

啊,用英语~我英语半桶水,他们英语也半桶水,加起来凑了一桶!

这样也行?

嘿嘿,那哥哥抽出来一张类似鬼画符的素描纸(估计是顺了某位要素描的建筑设计师的),纸上:英文、中文、德文、简易的给排水系统图、水龙头标识等等等等~

哈哈,我告诉他们我们都是工程师,我是搞水的(给排水专业),我的天,他们说,我要在德国,一个月好几千欧嘞,干好了上万都可能。他们中间还有个叫“达摩”的,哈哈哈,我的名字他们念了半天都没念对!

(好吧,那哥哥的名字用方言念着顺口,回单位查名单,三个字,我弄错了三个!由于那时候我刚到单位,又是临时拼凑的大团,那位哥哥的名字,我也是部门前辈介绍的时候记的,一直不知道具体是哪三个字)~

……

家园 德国可不能乱说话

嗨,希特勒这句话在德国可犯法。另外行纳粹礼,写万字,我的奋斗都是禁止的。

说起用德语交流还有个好玩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在德国学艺术类专业,但是德语不太好,觉得在德国发展的空间有限,就回国了。在国内他混进了某某学会,有一次和韩国对口学会交流,发现大家的英语都很一般,双方交流困难。直到对方团长说在德国留的学,我这朋友和他才搭起了双方沟通的桥梁。我的朋友很自豪自己那确实不怎么的的德语居然还能担当翻译的重任。

家园 想起萨大的一片文章了(或可能是萨大翻译的文章~)

鬼子投降后~米妖军官训话,嗯用的是旅米日侨大妈教的日语~

训了半天,鬼子们不知所云~

比划了半天,得知有一鬼子军官曾留学德国~

好办了~

通通用德语吧~

另,拜谢不能乱说话的指教~

去之前,就大概知道这个规定了。我那时候是被连续几拨德国青年用日语问候犯了,心里有抵触情绪,开始还用英文解释两句,后来有点烦了。不过还是没有说“嗨,希特勒”~在国外也得显示天朝子民的威武和大量不是?

再另,小砖虽是大学生,其实英文极差~只能一路“噎死古德漏”滴问问价钱而已~

去了国外才知道英语还是有用滴~

哈哈

花谢~

家园 名字主要还是个符号,关键不在于符号本身的含义

而在于自身通过行动为这个符号注入了什么内涵。改不改名,不是个问题。从没用过外文名的,也出过不少汉奸;用过外文名得,也有很多为国做出过大贡献。这事没必要纠结。

家园 那大使馆的官员怎么称呼这位大使呢?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