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电影碎片------长恨歌 -- 安安
没看过王安忆的原著,只能从银幕上表现出来的东西来理解王琦瑶。
暗淡的色彩,极少的对白,给了人一种安静的心情来欣赏这个女人的一生——无怨无悔的追求爱情的一生。 也许真是太安静了,竟找不到让人心情起伏的亮点,爱情难道不是要赚人眼泪的吗?
三段爱情的叙述方法称得上简洁,却让人生出雷同之感,以至于在片子的开始就看到全剧的高潮,后面的大段时间里只有在那些有重复之嫌的叙述中麻木不仁起来。比如爱情之初起,全在一个暧昧的眼神,几句对白后接下来便是肉体的纠缠,而后我们便看到琦瑶对恋人的不舍,结局便是因着各种原因的他们弃她而去。我说高潮过早的来临,是因为三段雷同表述的爱情中,原本只有第一段的爱情最为诱人。
先谈全剧的高潮,琦瑶的初恋。
女人的美貌清纯似乎从来都是跟金钱和权势划着等号。天生丽质的琦瑶,必定也不会甘于平凡的命运。原本英俊不凡的李主任(胡军),在披上国民党高官这层闪亮的外衣后,整个人发着光一般,轻易的掠取了这个有点虚荣心的花季美少女的心。
琦瑶的初夜处理的非常耐人寻味。成熟的经验丰富的男人,懵懂的无知少女。琦瑶没有哭,只是呆在那里,然后在李主任将要起身时从后面紧紧抱住了他。初夜给了自己爱的男人是不应该哭的,琦瑶的感觉绝对不是难过,而是害怕失去。在那个年代,女人还乐意相信第一个男人会是最后一个男人。李并没有娶她,这才是她害怕的东西,她希望的是跟这个人一生一世。其实并不只是那个年代,相信每个把初夜给了自己所爱的人的女孩子都愿意相信这个人是这一生唯一的一个,这根本就是爱情中的最正常心态。
男人落魄其实是比较令人辛酸的画面,你会看到从前那些从容和自信被无奈所代替,在自身性命都难保的情形下,男人最终舍弃的是女人,真实的来得有些残酷。只是不知道琦瑶听到李主任死讯时的心理,是宁愿相信那是真的,还是愿意相信她的爱人仍然生存只是舍弃了她而已。
第二段爱情除了一句动人的情话之外乏善可陈,那段情话这样而来。
女人:我不会要求什么的。(又一段无奈的爱情)
男人:可我有要求。
难过的时候,想念我好吗?
女人:白天的时候,你再说一遍。
男人:我只说一遍。
女人:晚上说的话,不算!
难过的时候,想念我!我以为是对爱人最动人的一种要求。
第三段爱情难以让人信服,五十左右岁的琦瑶爱上三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就算琦瑶爱得义无反顾,那个男人的爱情也令人难以置信。结果琦瑶还真是赔上了性命。二十岁的琦瑶乞求爱人不要离开,我们会看得楚楚可怜,五十多岁的琦瑶乞求恋人不要离开,却只会让人产生痛心的感觉。爱还是有规则的,就算片中因为郑秀文的原本年轻而美化了一个五十多岁妇人的身体,看起来仍是不舒服的感觉。
另有一段从头到尾的暗恋,属于梁家辉这个摄影师的。在琦瑶的爱情空窗期,他客串着男主人的位置,一朝真命天子来临,便成了被放在一边的那一个,这种角色被张小娴比做爱情的配角,爱的辛酸,却总有人前赴后继,谁叫爱情本身就是最不不公平的东西。
片中有名有姓的明星不少,最出彩的感觉却是胡军,那个李主任由胡军扮出来的形象,充满霸气却又魅力十足,不动声色间便虏走了人心。 最近一口气看了很多胡军的的片子,总是一些带点邪气的性情中人,这种形象比起正人君子似乎更得女人的喜欢。郑秀文除了生硬的国语让人略感不适外,没有太大的不对。叙述方法的单调,错不在她!
影片并非不值得看,冲着第一段爱情第二段对白,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也不算虚度,何况还可以体会一下片中浓郁的来自上海的味道。
挑剔的眼光,或许只因为那是关锦鹏的的作品,自然而然便生出了过高的期望值!
难过的时候,都会想爱人的吗?我怎么总是想起妈妈
“五十左右岁的琦瑶爱上三十出头的毛头小子。。。结果琦瑶还真是赔上了性命”?
多年前看的书了,不敢确定。
但隐隐记得王琦瑶的死的确是因一个毛头小偷,这个小偷的确与王有暧昧关系,但同时此人应该是王琦瑶女儿的朋友,很young,年纪不到三十,也因此才会半夜去偷王的“巨款”,惊慌中掐死了王。
而且从书中心理描写看,王对待“毛头小子”的感情并非“爱得义无反顾”,甚至应该不叫爱,用现在的话说可能应该称“心理空虚”,心理空虚多年而已。
各种经历起起伏伏,从最初跟李主任开始王就对感情看得太透,她很自然接受命运安排的位置,不动声色显示自己与生俱来的与众不同。以至到后面辉煌不再了,她处事的淡定,尽管是表面上的“淡定”,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这棵幽谷独自开的百合花注定夭折于凡俗的伤害。---书中主要偏重于心理情感描写,不知电影会如何表现,所以不打算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