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电影《走出非洲》以外的故事 -- 藤壶
---------我在非洲有座农场。从日出开始,明灿无私的阳光就这样直射平挪地覆照在非洲高原的每一吋面积。生命开始起跑了。
这是《走出非洲》开篇之时,Isak Dinesen男爵夫人的自述,她原名嘉伦·璧森Karen Blixe,大半生的日子都在英属殖民地东非Nairobi狩猎狮子与种殖咖啡豆渡过。在电影的最后,她回到了欧洲,带着关于东非落日以及背叛她的恋人的死去记忆,走进丹麦的滚滚红尘。
电影结束了,故事却并没有结束,在没有了种植园支持经济的困境之中,离婚了的她必需要谋生。可是,那时的她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的一个女人,有的只是一连串的厄运:她苦心经营了18年的咖啡园因长年亏本被拍卖了;她深爱的英国情人因飞机失事而毙命;她的婚姻早已破裂,前夫再婚;最后,连健康也被剥夺了,多年前从丈夫那里感染到的梅毒发作,医生告诉她,病情已经到了药物不能控制的阶段。
她还要生存,但,除了少女时期学习到的绘画,她几乎再没有什么擅长。依母而居的生涯异常清苦,她的痛苦与煎熬,开始以另外一种形式发泄出来。
她开始写作,写诡异小说集,《七个哥德式的故事》,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奇特的描述方式得不到丹麦文学界的欣赏——英国方面也同样也然。不过她的运气似乎总会在新大陆出现——上一次是非洲,这一次是美国,因缘际会下,这位前任男爵夫人的书在美国纽约出版了,好评如潮。墙外开花墙内香,这时候她的地位,才被丹麦文坛认可,只是,这时候,她已经是五十岁的老妇人了。
此后,她写了一些散文集和小说,大部分是来源于自身的经历,包括那本著名的《走出非洲》。也慢慢成为丹麦文学的掌门人物,后来,她说,在命运最低潮的时刻,她和魔鬼做了个交易。她效仿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把灵魂交给了魔鬼,作为承诺,让她把一生的经历都变成了故事。
也许其他作家情愿都把灵魂卖给魔鬼,来换取她两度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荣誉——。但他们并不知道,嘉伦·璧森因为她的病痛,后半生都是在绝望中度过。赛珍珠与阿瑟·米勒都是非常敬仰她的后辈,在回忆录中他们都写到,嘉伦·璧森的身体单薄得象一张薄纸。
她是丹麦的骄傲——在艺术人物并不是特别多的丹麦,她是继安徒生之后的大名人——诺贝尔文学奖两度提名,甚至1954年海明威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时都说:这项奖应授予嘉伦·璧森。她还有一部小说,叫做《芭比的盛宴》,是198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获得者,《走出非洲》更是盛极一时的名片……只是,这些对于60年代就去世的嘉伦·璧森没有任何的意义,她在回顾非洲宏大而美丽的生活时,不知有几分是凄凉,几分是幸福?
嘉伦·璧森死时77岁,死亡证书上写的死因是:消瘦。正如她晚年所说的两句话:“当我的肉体变得轻如鸿毛时,命运可以把我当作最轻微的东西抛弃掉。
虽然梅大姐演技着实出色,但其实原型本人更美丽一些…………
只给文不让看图不急死了?
不过,这位美女,实在是...
您知道vampire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