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聊聊两个北洋军阀 -- 黑色午夜
北洋军阀是国共两党共同反对的敌人,打败北洋军阀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而李敖在其北大演讲中,却以其既不骂台湾党、也不骂大陆党而先夸两党都反对的敌人——北洋军阀作为他的开山斧子,由此也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北洋军阀的胸襟气魄——竟能为搞好教育而包容异党!现在,大家就再来认识一下两个在当时颇具代表性的老牌军阀。
一、段祺瑞
段祺瑞是鲁迅笔下《纪念刘和珍君》中事件的幕后凶手,是被中国革命史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北洋军阀头子。但史实对其人的盖棺却另有评述。
段祺瑞14岁时家道中落,16岁时独自怀揣1块银元从合肥去威海投亲,17岁父亲遇害,18岁母亲去世,其后段独撑三个幼年弟妹的重担。
段祺瑞20岁考入北洋武备学堂,22岁以最优等成绩毕业,2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到德国柏林学习军事,后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
段祺瑞一生甘于清贫,在其任政府总理时,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
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誉,即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抵制袁世凯称帝。
段祺瑞1926年退居天津,潜心于佛学与围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又冀图控制华北地区,希望段祺瑞能出任傀儡政权首长,使尽办法促段出山,均遭段力辞。后段应蒋介石之邀,举家从天津迁居上海,其后蒋介石对段一直“师事之”(蒋曾毕业于段所创办的保定军校)。
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
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
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
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
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
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
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二、吴佩孚
吴佩孚亦为历史教科书中定性的反面人物,是镇压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制造“二七大惨案”的元凶。
历史上的吴佩孚颇具才情,与曾国藩、李鸿章一样,是书生统兵成功的典范。
吴22岁考上秀才,次年因得罪家乡豪绅,被革除功名并受通缉,逃到北京生活无着,靠占卦算命来糊口,后在天津投军披戎。
日俄战争中,吴被派任做间谍,冒险混入俄军地盘刺探情报立功,后得到曹锟赏识,从此扶摇直上,最终成为北洋军阀中势力最强的一支。
吴佩孚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素有清廉名。
吴佩孚为人极正,其信条为:“不贪财,不好色,不纳妾,不嫖娼”。 事实上,吴终其一生只有一个结发的老妻张佩兰相伴。
吴极有气节,在其率部南征、实力冠盖朝野时,即对外宣布四条原则:“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
1919年,吴通电全国南北方将领,联名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支持学生运动;
1922年,吴力拒苏联对其拉拢(吴当时受苏联越飞推崇倍至),更拒绝接受苏联红军进占中国的附属国外蒙古的现实;
1931年,吴通电声讨溥仪充当伪满傀儡;
1937年,吴严词拒绝日寇要求,拒做伪政府的“中国王”
卢沟桥事变后,寓居北平的吴佩孚掌控在日军手中。日军在席卷华北、华中、华南后,土肥原策划建立以吴佩孚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工作。而吴佩孚答应“出山”的条件只一条:请日本人撤出包括东北在内的所有中国领土。
据记载:日本人曾为吴佩孚安排记者招待会,吴当时一字一句说出了 “吴氏对时局的意见”:……本人认为,中日和平,惟有三个先决条件:一、日本无条件自华北撤兵,二、中华民国应保持领土和主权之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全面议和交涉对手。吴怕在场的日本人听不懂,他厉声令秘书“断乎不容更改”地将自己最后的“政治宣言”翻译成日语。1939年吴暴卒于北平,据当时媒体推测为日本人投毒致死。
蒋介石在其唁电中称:“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鉴于吴的对日气节,当时的国民政府追赐其陆军上将衔。
吴长期在自己的卧室中悬挂一联:
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抢壁,真个解甲归田。
一边镇压二七工人罢工。没办法,别的资本家工厂里的劳工的确神圣,但国有的京汉铁路是吴佩孚的印钞机,这里的劳工就不神圣咯。。。
评价一个人,夸他脑袋真亮,皮鞋真好,于是大家就不注意中间的杨梅大疮了。
可惜,中国人都爱讲历史听历史。
段极端亲日,袁世凯死时哀叹“为日本去一大敌”,就是指自己死了段上台;参加一战,向日本借了大量外债,所以后来巴黎和会不敢伸张青岛的权利;下野之后闭居的天津,其实是天津“日租界”——后面吴佩孚干嘛要说自己一不出洋二不进租界?抗战为啥老蒋别人不请就请他?因为他最有可能投日。
段亲日不假,力排众议举借外债参加一战,也正因为他的此举,一战后中国才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才能力争中国的权益,虽然没能硬到底,但没有参战之举,则根本无从争起,就比照当时的朝鲜和越南,中国凭着战胜国的身份至少还能在巴黎和会上争一争,朝鲜和越南根本无门而入,。
民国这些军阀除了张宗昌等少数,大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化的乓八,真纠细节,其一生功过,也颇多可唱可叹之事。
有个民国新闻人陶菊隐含曾修《吴佩孚传》,后来有巨著《武夫当国》五卷问世,可供参考。
要是上面的文章一是一二是二的把问题都说清楚,恐怕也就没有层主说的“魔鬼的细节”了。
春秋笔法就是春秋笔法,人家本来就不打算完整的看问题,本来就是想让大家只看其一,不看其二,被拆穿了挨骂也是活该。
老爸当年让我中学自学微积分的时候,应该是讲过这个来激励咱滴,说帮找一下出处?
貌似是就他会算微积分,看得懂技术资料,然后就发达了……
自学的东西,一辈子都难忘,不错
那个时候微积分刚刚创立
还有莱布尼兹...
只是搞了点文摘,不必求全责备。
MD每当联合国安理会制定谴责以色列杀害无辜平民的暴行时都会以没有同时谴责巴勒斯坦方面的恐慌袭击为由加以否决,但是从不反对单方面谴责巴勒斯坦的决议。
我们何必向MD学习。
文摘的定义:
从这个角度,楼主的这篇东西那里算作是文摘,分明是断章取义,试问如果我单独把《林德勒名单》里Oskar Schindler和Helen Hirsch的爱情拿出来,然后说党卫军也有人性也懂爱情,斯皮尔伯格会不会也认同我写这个就是文摘?
所以我觉得,即便楼主这篇东西是他转帖的,他“摘”的也是一篇断章取义的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