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闲聊世界经济 -- MRandson
这是这么多年来,我对中国最自豪的一件。就是中国人有一种来自草根的活力。有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大概只有美国和以前的英国可以与之相比。政府其的正面作用反而不大,负面作用到不小。象电器产业,当年重点扶植的工厂都倒闭了,剩下来的居然没有一个在当年的目录上。而电信产业更可笑,属于无意插柳行为。汽车就更不用说了。最搞笑当数录像机(VCR)。居然就允许建立一个厂叫做“华录”在大连。为了分配利益,让各家合资入股。结果现在谁听说过“华录”。VCR产业中国有像样的公司吗(虽然VCD和DVD的替代是VCR没有成气候的主因)?不管怎样现在VCR还是有一定市场的。WTO最危险的是如果让外资长驱直入,考虑到外资有外国政府撑腰,尤其是美国政府。而民族产业没有任何人可以给他们做主。如果任由他们被各种政府鱼肉,那么将来我们还有未来吗?不要忘记官僚资产阶级通常都是和买办资本家搞到一起。因为他们只有一个能力。
“与东亚国家不同的是,爱尔兰接受的FDI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的IT和制药两大行业”实际上印度所得的FDI也有相当大的部分集中在高科技产业。那么,劳力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FDI是如何决定到哪里落脚的?
资本有逐利天性,哪里有利润,就去哪里。至于能吸引到怎么样的FDI,还是地主本身的功夫。比如说,只要盗版DVD不绝于市,我大胆地说:研发机构就进不来。
然而决定一国经济的未必是FDI,以中国这样的规模,最终还是要在内需经济上做更多文章。
您和楼主都在俺的订阅作者名单中--因为您二位的经济类文章是俺的必读,获益匪浅啊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换个说法:
发达国家是怎么暗算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如果他们使的手段在中国身上都不管用,也就是所谓不容易锁定的理由。
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行业你能生产,我也能生产,只是成本高了一点,我就有办法压你;如果你能生产,我不能生产,我就没办法压你。
从需求的角度讲,如果我需求量大到足够影响价格,就有办法锁定你;如果我需求量不够大,调整需求不能改变价格(比如我多买两斤酱油不会改变酱油的价格,但美国多买一点点石油就能让油价上涨)
从所谓比较优势看,如果你不会生产某样产品,又很需要,你只好把自己生产的东西贱卖换需要的产品。
所以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因素:
1中国工业门类齐全,虽然不见得先进,但能解决从没有到有的问题
2中国的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你实在不象卖我,我搞闭观锁国能活的下去(瑞士就活不下去)
3中国有勇气玩破釜沉舟,不象巴西阿根廷,做人家的小跟班也甘愿。
4中国的创新精神是值得称道的,这个创新精神也是西方领先数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5发达国家还有最后一招,从军事上打压你,消灭你......当然,现在先进了,还会玩金融危机这种高级手段。
就想了这么多,下次想起再补充。
非常非常的不恰当。
如果这个鼠标在中国境内销售,就相当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问题更大。假设这个鼠标在中国流通环节的的费用是3美圆,那么这个鼠标就要返还美国37美圆。或者说仅仅一个设计和提供原材料的环节就要37美圆。中美之间劳动力成本差距拉得更大。不但如此,中国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外汇储备要减少37美圆。(多说一句,今天遍地开花的外资三产服务业(比如麦当劳、比如沃尔玛)其实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生产者只获得3美圆,不合理吗?很合理。如果中国的工人觉得不合理,东南亚的工人会觉得合理的。
当然在下很乐意这个例子在美国反复的宣讲,嘿嘿,具体在下为什么说这个例子不恰当,以这么多聪明人,难道还看不出来吗?
沃而码是零售,平均利润率不可能超过15%啥的,不是搞毒品。个别产品有可能,但老沃一年至少从中国采购几百亿啊。
比如你看一个中国的百货公司,你不能只算人家卖一根针的利润率。
老沃是public的,员工待遇很差,平均利润率好象也只有5%啥的。
在下文章中研究的是利润分配,而不是利润率。
也就是说这5%在中国员工、美国高层和美国股东之间怎么分,而不是利润是多少。
沃尔玛、家乐福的存在对推动中国零售业发展起了示范和推动作用,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在下并不反对它们进入中国,而是认为中国不能倚赖他们,必须发展本土的零售业。
纠正一点,印度不是东亚是南亚
FDI在哪里落脚其实是要综合考量的,自己买套房子不是也要挑来挑去嘛。
为什么美国选择印度做自己的软件投资地,在下也曾经和搞软件的朋友探讨过。按照他们的看法有几点,第一、印度人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双方交流方便。中国IT也不缺英语高手,不过多数出国,直接去美国发展了。第二、印度人做软件比中国人规范,非常模块化。做出来的都是标准件。第三、印度与美西有12小时时差,正好那面下班,这面上班。至于倒版是否是美国不选择中国的原因,到不是关键因素。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盗版,中国的电脑普及要比现在慢得多。声明一下,在下不是搞IT的,照搬朋友的说法而已。
高科技的FDI总量不会太多,300、400万人口的小国能靠这个振兴,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显然是不可能的。还是要靠自力更生。
生产厂家和用户之间的那条看不见的流通环节是中间商,我们按照20%的利润率来计算,那么在美国销售43美圆的鼠标,中间商实际从厂家批发的价格是34美圆,俺们就假设美国的销售商只雇佣美国的运输船,这9美圆全部属于美国所有。
34美圆生产的鼠标我们就算50%的利润率,即每生产一只鼠标美国老板可以得到17美圆,这个数字够高的吧。每个鼠标的研发费用是10美圆,而且也全部是请美国的技术人员进行研发。第一种产品也许是美国研发的,等老板到了中国,就打起了小九九,请美国技术人员进行研发,那我要花10美圆,请中国技术人员研发,我只要花5美圆,换了你是老板你请谁研发?还有7美圆是人工费3元(中国工人所得),材料费(您不会说这个也是美国老板从美国运过来的吧)N元,税费(地方政府优惠,五年不征税,够慷慨了吧)N元,这些钱可是实实在在的花费在中国,所以在下认为这个例子不恰当,其实完全可以把例子换成战斗机啊,高性能雷达呀,高级别电脑,航空母舰啊,可惜美国不肯卖。
而且这个例子的不合理在于忘记了经济的变化是动态的。某新式鼠标生产出来的前六个月也许利润可以达到50%,但六个月后能保持有15%的利润率就很不错了,美国老板所得还会因此减少。
鼠标出口美国也好,返回中国也好,美国在中国企业所得都绝对不会是40美圆,或者即使第一年美国整体上拿到了40美圆,第二年,第三年就会下降。
再说生产的厂房,假设中国地方政府优惠贷款(无利息,哈哈,可能吗?),地皮也不要钱,美国老板除非是骗子(这正是中国政府严格打击的招商引资的诈骗行为),这些钱总要投资下去变成工厂,变成设备。美国老板在做生意的时候有那么爱国吗?全部采用美国设备?且不说这么做就违反了减少成本,运输还是个大问题呢。
美国经济最经典的一条公理就是认定垄断有罪,所以鼠标生产厂家绝对不少于一家,那么既然第一家来到中国,后一家还会远吗?所以君不见一旦美国的某个行业某个厂来到中国,后面马上跟来一队吗?中国既引进了外资,还增加了就业,何乐而不为?当然要是来的是骗子,骗走了贷款,那就惨了。
单纯出售廉价劳动力,是不可能有什么大发展的,但在自己没有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的情况下,要发展经济,出卖廉价劳动力是一条不可避免的路。中国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既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又有庞大的技术人员。中国人不是笨蛋,美国老板也不是笨蛋。
再说美国老板压制这么低的工资,其实很正常,换了中国老板也这么干,那么43美圆的鼠标卖给谁?工资低反过来又压抑了中国的市场需要。一只双飞燕机械鼠标才20元,俺们就算是3个美圆吧,美国老板拿多少?
而且据俺所知鼠标这些东东早就被中国大陆或台湾企业把欧美企业杀得尸横遍野了,其实您就说INTEL的CPU都比鼠标这个例子好的多。
本来目的只是说FDI可以选择爱尔兰这样的欧盟小国,也可以选择印度这样和中国具有可比性的大国。结果光看后面的高科技,没注意前面的东亚,抱歉。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我的感觉是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要远远大过国人的一般认识。因为住在硅谷,领导是做IT的,领导教会里基本也都是IT人,所以耳边灌来灌去都是这个声音,报纸杂志上也是连篇累牍。CISCO,ORACLE这样的公司都是一样,又不敢不进,又不敢大进,大头还是落在印度。语言确实影响很大,不过你举的第三个因素其实是客服类外包,对研发反而是不利的。我家领导就最恨半夜开CONFERENCE MEETING,加班的不算,呵呵。
当然,这点我们都只是管窥,说点个人经验罢了。
消费者买一个鼠标要43美圆。这43美圆不管怎么变化,最后都要付给生产和零售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工资和股息上(实际上,这个分析之中,在下真正忽略的是设备的折旧和再投资),体现为资本、劳动力、技术因素投入的回报。43美圆之中,除了中国工人获得的3美圆工资,剩下的还有什么呢?
整个过程中,也许美国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获得5美圆,设计人员获得5美圆,零售获得20美圆,股东获得5美圆,生产鼠标零件的公司获得5美圆。如果再细分,那么零售商高层可能获得5美圆,售货员获得5美圆,运输配送获得5美圆,广告商获得5美圆等等。当然,这是美国内部财富分配的问题,并不影响中美之间在这个鼠标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财富分配。
一个鼠标设计可以生产数以万计的鼠标,每一个鼠标却需要一个工人若干的工时具体组装,这中间的劳动力差价很明显。装配环节是最需要劳动力的环节,也是劳动力成本被压榨得最严重的环节。
关于鼠标的材料,还确实是进口的,而且这种事情非常常见。中国的出口额很大,进口额也很大,相当大的进口是产品原材料。我忽略运费,因为平摊到每一个鼠标上的海运运费是很低廉的。
当然,这个例子里面没有考虑税收,因为一般宏经里面对税收的考虑比较少。另外据在下所知,这种来料加工是有退税的,理论上是全退,具体如何操作,需要请教税收方面的朋友。
尽管,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的FDI中吃亏,但是中国不应该反对劳动力密集型FDI,毕竟这种FDI能缓解眼前的矛盾。但是中国的未来不能寄托在为美国做鼠标上,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民族工业。这是我的主旨,文章中写得也很清楚。
但基本以成本或者再投资的形式在中国消耗了,并未带到美国去?
至于成本嘛,其实成本就是生产要素的收益。如果粗略地看的话,在中国的只有3美圆劳动力成本,或者说工人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