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闲聊世界经济 -- MRandson
俺们可以打赌,零售利润会不断的下降,您以为鼠标价格一百年不变?
罗技公司(LogitechInternationalSA)是一家总部设在加州的瑞士—美国合资公司,每年向美国运送2000万个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鼠标。这些鼠标都是在苏州一个六层楼厂房中制造。罗技鼠标在美国的售价大约为40美元。在这一价格中,罗技拿8美元,分销商和零售商拿15美元,另外 14美元进入零部件供应商的腰包,中国从每只鼠标中仅能拿到3美元,而且工人工资、电力、交通和其他经常开支全都包括在这3美元里。(引用自<质疑苏州GDP神话>)我想这就是您所引用的资料的来源,那么您又知道不知道那些零部件供应商是谁?
在下也去过苏州的鼠标生产厂家,可以明确的告诉您,那些材料都是在国内采购的。
动态的变化您又看到过了吗?每年罗技都可以这么安心的赚钱?
http://column.bokee.com/22425.html
中国腾飞巩固美国霸主地位
一些美国人最担忧的不是那些较低级的工作转移到成千上万像王燕那样的中国人手中,他们担心的是随著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白领工作职位也随之转移到中国。中国已经担当起日本曾经扮演的“哥斯拉”(Godzilla)的角色,有时候印度也是这一角色的扮演者。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去年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一次听证会上问道,“当英特尔(Intel)、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高盛(Goldman Sachs)计划将高端职位转移到中国和印度的时候,这里还剩下什么?餐馆?”
如果都按照您所设想的那么美,美国至于那么疯狂的抗议吗?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事。
这是这段话的主旨。
现在讨论到这个程度似乎已经超过楼主这个系列的范畴了,楼主谈的主要方向是宏观上的世界经济,而且又是闲聊,既然是闲聊我个人觉得实在没必要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叫真,更别说本来就是一个对于主题无关痛痒的例子,很可能楼主在写作时曾经刚刚阅读过这个例子有了印象,正好随手捻来放在这里并未仔细考虑,相信很多关注这个系列的人都能领会楼主想要叙述的主旨,所以在下只是觉得实在没必要对这些细节问题斤斤计较浪费时间,而影响主题的继续发挥
美国内部财富分配的问题,并不影响中美之间在这个鼠标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财富分配。
因为如果这句话成立,事实上美国根本不需要对中国进行什么制裁,进行什么威胁。美国的厂家还不争先恐后的跨过太平洋?
当理论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您感觉是修改现实吗?
按照您的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结束的2005为什么中美会有那么大的摩擦,当然您的理论如果被美国大多人接受并让美国90%的企业争先恐后的来到中国投资,在下会十分感激的。
OVER。
PS 建筑在不正确的细节之上的理论会是正确的理论?
在下一直都认为正确与否历来都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就像大多数人都在埋怨所谓主流媒体的“错误引导”,却很少有人去反省自己是否具有一副“火眼金睛”
每一个政治党派,每一个政客都为一定的利益集团服务。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并不代表伤害了美国总体的利益。而是伤害了美国一部分人的利益,多数美国是劳工。今天美国工人也好,欧洲工人也好,都面临一个从二产的产业工人向三产服务业工人转型的问题。实际上,未来的世界只有三种人,美国现有的产业工人如果不能进入高层,就要转化为三产服务业工人。而这个过程几乎是瞬时的,美国的产业工人当然不接受了。
事实上,美国的产业界高层和三产服务业(金融、物流等等),都是从中美贸易中获得极大的好处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总有美国人站出来,为中美说话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中美贸易促进了美国的发展,这也是许多美国高层心知肚明的事情,但是不闹怎么对得起支持自己的那一部分选民?当然,整一整贸易摩擦,找一找茬,压一压中国,也可以让美国在贸易中获得更多的非分的好处。
只不过那个不是 MRandson 要说明的重点. 他举个例子说明产品成本 (与利润) 结构中外国 (美国) 与中国所占的份额, 以及宏观面上中国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例子不好可以换一个更适当的, 并不影响整体论述.
老兄似乎对行业更有兴趣, 咱们另外开帖来聊聊如何?
来料加工用未税进料, 在出口时没必要退税, 也没得退.
对于低单价大材积 (刚好说到鼠标) 走海运的商品来说, 运费不宜忽略.
既然都必读了, 是不是该考个试?
中国现在对外投资大部分集中在资源类和劳务类,似乎在技术收购上花的不多,特别是有实际技术需求的企业,未必要最新最好的技术,但不太容易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融资上、法律上、政策上....
在下是比较喜欢浙江的,人杰地灵出美女的地方嘛。曹操都说,揽二乔兮以娱吾生嘛。(小声问一句,二乔是浙江人吧。哪位帮考证一下。)
江浙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奇迹,尤其是浙江。改革开放以前,浙江在中国经济上的地位并不重要。海防前线嘛,计划经济时代,自然不会把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浙江。那时候,北方是工业的重点。改革开放以后,短短二十年,浙江经济让北方人刮目相看。
浙江自古在历史上就有经商的传统。当年曾经流行过一本书,胡雪岩,在下也读过。一个伙计短短几十年间,成为闻名天下的巨富。那种精细的头脑和百折不挠的劲头,在今天浙江人身上仍然能感受得到。
02年的时候,在下的单位曾经组织过一次去浙江的考察。当时,省委的书记张德江给大家做了报告。他在报告里提到的四千精神——走尽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费尽千言万语,(还有一个什么“千”我记不清了),反正要把生意做成。最后,提到浙江人为了挣钱能吃苦的时候,他说,浙江小老板能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他说,浙江是“三富”——真富、民富、不露富。他还说,财政富裕,钱多好办事,干什么都省心,社会也安定,中央把他安排到这里,是他三生有幸啊。最后,又一人送了一本书,《钱江浪花》。里面全是各个民营企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经历。
据说,当年文革的时候,温州人就开始搞个体作坊。这个说法不知是真是假,需要浙江的朋友证实。不过,浙江人在市场经济中确实是起步非常早的,而且敢想敢干。浙江本身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一张白纸,更好画出美丽的图画。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处于物质紧缺的时期,没有什么不短缺的。那时,国营企业效益也好,只要有产品,就不愁销路。在北方,国营工人放弃工职,去干个体简直是有辱家门。相反,这时候,江浙的各种个体经济反而活跃起来了。
等到北方国营企业纷纷倒闭,工人下岗的时候。江浙的个体作坊已经充分利用物质短缺时期,完成了原始积累,进化为民营企业了。不但如此,多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江浙产品在全球的皮鞋、服装、玩具、日用百货、小五金、汽配等等领域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北方的民营企业已经很难与之竞争了。
曾经有一位县长洋洋得意地说,别看你们的领带是这么多牌子的,其实都是我们做的。他不是吹牛,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领带是那个县生产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但是,浙江经济奇迹的背后也有潜在的危机。
其实仔细翻一翻《钱江浪花》,就能体会到这种危机的根源。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多是在二十年间迅速成长起来的,多数人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创业靠的是灵活的头脑,一股闯劲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机遇。现在他们多数人年过半百,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大量的企业是家族式经营,经营的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缺乏自己有力的品牌。靠价格制胜的战略,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种战略还能走多远?象胡雪岩那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危机不是杞人忧天。
下一步怎么办?
国营企业由国家支持可以做到,但是并过来以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成一个烂摊子。
民营企业往往又不具备相应的财力和管理经验。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企业高科技并购肯定会越来越多。
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