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一)北元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73 🌺1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朱见深要比景泰帝更名正言顺吧?

看看为了立景泰而做的政治安排,让朱见深为太子,这是一种妥协的姿态,这种政治态势下,权力中心比起直接立朱见深为皇,景泰做摄政王,于谦辅佐也不见得少吧。不管怎么说,立朱见深要比立景泰名正言顺。

于谦的考虑,肯定是基于“国有长君”“主少国疑”的考虑,从实利角度讲,不见得最好。

还有一点,现在各种讲法好像景泰就是于谦策划拥立,搞得好像于谦只手遮天。但是忽略了景泰本人的政治势力在拥立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明朝么,叔夺侄,那是传统啊。

家园 黄巢之乱,加上五代乱世

把关中平原的灌溉系统彻底破坏了,不再是八水绕长安的那个长安了,自然条件上已经丧失了成为国都的条件。

宋太祖倒是曾有想法,先迁都洛阳,再迁都长安。因臣下反对和花费太大而作罢。

家园 军队素质不行,再大的防御纵深都没用
家园 互相牵制靠军阀自己的力量造反固然困难

但是山高皇帝远的,野心家们引狼入室的可能性就大了,就算当不了儿皇帝当个开国功臣吸引力也蛮大的

家园 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相隔数千公里,考虑到当时的交通和通讯, 这对王朝的危害绝对要比外族入侵更加致命.

家园 【原创】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六)乱世

六、乱世

(本文为西西河首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孛来:北元“瓦剌”太师,属哈剌慎部

毛里孩:北元“瓦剌”太师,属翁牛特部

癿加思兰:北元“瓦剌”太师,属乜克力部

满都海夫人:满都鲁汗夫人,后为达延汗夫人

也先是天生的领袖,卓越的军事才能,是他成功的基础,博大的胸怀是他成功的秘诀,可他天下无敌的时候,他最大的敌人也出现了,就是他自己的骄横,胜利后的也先,任人唯亲,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间,对下属轻视到甚至采用类似于戏虐的手法,终于激起兵变,阿剌知院在两个儿子遭到也先暗害之后,发动兵变,突袭也先营地,将也先击杀。

阿剌知院是个猛将,天生的二把手,从他不计后果的要那个太师的位置(太师在此时是真正蒙古大汗的代名词,也先将这个位置给了他的儿子),以及以后唐突地偷袭也先上看,这个人没什么头脑,也先死后,也先的亲信对其的仇视可以想象,也先政治上的敌对势力鞑靼各部落幸灾乐祸,但由于他和也先的亲密关系,根本没有把他当自己人,阿剌知院发现自己陷入了空前的孤立中,终于在第二年被鞑靼的孛来杀死,罪名是谋杀敬爱的“天圣可汗-也先”。

孛来是在也先父亲脱欢太师在世时,投奔过来的,属哈剌慎部,原来是兀良哈一部,其后先投奔鞑靼,后投奔瓦剌,这个部落显然和蒙古各部关系都不坏,也先被害,其首领孛来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崛起的机会,由于他的中间派形象,很快得到了蒙古各部的支持,甚至也先的儿子也同他结为盟友,出兵讨伐阿剌知院,阿剌知院此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除了坐以待毙,没有别的出路了。孛来在杀死阿剌知院后,把原来也先太师的封号,除了那个“天圣可汗”,都弄到自己头上,自封太师,他这个太师,虽然没有也先英武,也算一代人杰,东征西讨,成为蒙古内部的第一大割据势力,明朝也畏惧他三分,但是孛来太师,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疑心病太重,脱脱不花(忽必烈系后裔)的2个儿子都是他所立,可最后都死在他手里,1455年,他立麻儿可儿,3年后将其杀死,更立脱脱不花最小的儿子,7岁的马古可尔吉思为汗,1465年,眼看着这个孩子要成年了,孛来太师左思右想,就是不放心,干脆一刀,一了百了。(有文献记载麻儿可儿和马古可尔吉思为一人)

孛来太师这一刀,为他的部属毛里孩提供了最佳的出兵借口。孛来曾经侵占过翁牛特部毛里孩的地盘,虽然毛里孩最后投靠了他,不过显然这笔旧帐是没有忘记的。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孛来太师糊里糊涂的死去了。同样是出身鞑靼部后投靠瓦剌的毛里孩自称太师,立脱脱不花另外一个儿子17岁的摩伦为汗。第二年年轻的摩伦汗,竟然听信谣言,说毛里孩太师和自己的老婆有一腿,据说两人还商量要谋害亲夫,于是摩伦汗起兵讨伐奸夫太师毛里孩,结果可想而知,摩伦汗被杀身亡。毛里孩厌倦了这种立汗王,而复杀的生活,不再立新汗,开始四处杀伐,终于被科尔沁部诺延勃罗特(其父就是被也先杀害的蒙古第一勇士锡古苏台,属于成吉思汗兄弟合撒儿系后裔)所击败,被杀,正应了那句老话,将军难免阵上亡。

下一任太师是卫拉特的癿加思兰,他的地盘在先在的新疆,大约在1470年,他的部落留守一部,主力进入黄河西套地区,势力迅速膨胀,其后他与脱脱不花的异母兄弟满都鲁,脱脱不花另外一个兄弟的孙子勃罗忽(被也先太师诱杀的那位,参见拙作“(五)流星”篇,他应该叫满都鲁“叔爷”)结为同盟。1475年,癿加思兰立满都鲁为汗,勃罗忽为济农(副汗),自封太师。

就在癿加思兰志得意满,挥叱方遒的时候,下任太师参选人,癿加思兰的族弟亦思马因等场了,当然他此时还没有能力挑战癿加思兰的权威,他把第一个目标定为弄垮满都鲁和他侄孙勃罗忽之间的联盟,亦思马因是个典型的阴谋家,他派心腹到满都鲁那里,说“你侄孙和你老婆之间不太清白”,自己跑到勃罗忽处,说“你叔伯诬陷你,这是想找碴,实际的目的就是想收拾掉你”。这对糊涂的亲戚就此大打出手,直接导致侄孙勃罗忽的被杀。亦思马因紧接着开始挑拨大汗和太师癿加思兰的关系,这个本身就不太费劲,癿加思兰飞扬跋扈,根本不把大汗放在眼里,这一仗迟早有一天要打起来的,亦思马因只不过让这个过程加快点就是了。果不其然,大汗和太师很快就掐起来了,满都鲁大汗兵败,在1477年左右,他在潦倒中病逝。

满都鲁汗兵败之后,癿加思兰更加胡作非为,开始整肃的是异己,随后开始整肃自己部落的人,弄的民怨沸腾,最终被阴谋家亦思马因瞄准机会谋杀,亦思马因自封太师。不过象这种阴谋家充其量也就是一方军阀,让他统一蒙古,实在是强人所难了。(另有文献说,癿加思兰是数年之后被达延汗部队所杀)

就在蒙古各部心怀鬼胎,小算盘噼啪作响的时候,他们的下一代大汗,正在草原上流浪,他就是当年年仅5岁的巴图蒙克勃罗忽的儿子,由于满都鲁汗没有子嗣,他应该是脱脱不花家族唯一剩下的男丁,也是汗位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但是由于父亲被杀,母亲被亦思马因霸占,只能到处流浪,最终为满都鲁汗次妻满都海夫人收留(满都鲁汗正妻为太师癿加思兰之女,很明显这个正妻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并且于1479年正式对外宣布,下嫁时年7岁的巴图蒙克巴图蒙克正式成为蒙古可汗,史称达延汗。

明朝和蒙古之间的战争,在这段时间也不少,但对明朝来说,蒙古多为打劫式的抢掠,谈不上什么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对于蒙古本土内部发生的事情,对明朝来说也搞不太明白。16岁的达延汗于1488年向明朝正式递交国书,应该可以当他亲政的一个标志。1479年到1488年之间,由于缺少史籍记载,很多问题一直都很混乱,同期汉籍中几乎没有记载,所以很多材料只能来自蒙古自己的资料,可是里面不仅矛盾多多,错误也很多,有些东西还有迹可寻,而有的只能成为谜了。

满都海的年龄,有资料显示,她下嫁达延汗后生了7男1女,也就是说,两人岁数不应该相差的太悬殊,20岁左右比较适当。癿加思兰怎么死的?有蒙古史书记载满都海夫人率兵与癿加思兰部激战,但是所报的战场地名,居然至今也没有考证出来。又说被亦思马因谋杀,也缺乏有力证据。如果说脱脱布花系(忽必烈系后裔)只剩下巴图蒙克还有情可原,但是说忽必烈系后裔就剩下他一个,似乎很难想象,所以鞑靼贵族立一个7岁的孩子为汗,很难说没有别的想法。满都海夫人出身于后来的蒙古左翼3大部之一的土默特部,是不是土默特部的某个贵族别有所图?而这个人或者这伙人是谁?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这里还要再说些题外话,满都海下嫁达延汗,在汉人看来,是乱伦,而且乱的可以,但是得出蒙古贵族荒唐可笑,野蛮透顶的结论却是错误,蒙古这种乱婚制度的根源,在于“生存”两字,蒙古部落居住的环境,环境恶劣,物资贫乏,小孩的成活率很低,即使长大,也不一定能在常年的部族仇杀中生存下来,所以对蒙古人个体来说,为了保证子嗣,就必须要多生孩子,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部落强大与否,与这个部落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为了生存,为了壮大,蒙古人是不允许一个适龄生育的妇女,为了什么道德礼法而停止生育,对于时常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民族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所以今天我们看待那段历史,一定要在历史的大环境中,才会对蒙古人的乱婚制度有个正确的认识。

话分两头,再说这个7岁的流浪孩子,人们估计怎么也没有料到,,会成为将来复兴黄金家族的希望,忽必烈的后裔再次驰骋在草原上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待续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一)北元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二) 永乐北伐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三)新锐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四)-土木堡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五)流星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六)乱世

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1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满都海和达延汗的这段历史,在下以前写过一个系列。

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之 满都海

1。又一个南北朝时代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76803

2。满都海的事迹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76806

附录 1:满都海之死考异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76809

附录 2: 明将王越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76816

附录 3:关于《满都海之死考异》的几点补充

http://www.cchere.com/article/378528

另外讨教一下老兄文中的几个细节:

癿加思兰为何人所杀?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其死于亦思马因之前。明朝方面的纪录认为是亦思马因和脱罗干所杀。蒙文史籍认为是满都海的两个部将所杀。这其实并不矛盾。盖当时亦思马因在名义上仍然是满都海的部属。

老兄文中说“满都海的年龄,有资料显示,她下嫁达延汗后生了6男2女”。我读书不多,不知道这“6男2女”出自哪里?我的印象中,满都海的确和达延汗生了八个孩子,但却是7男1女。蒙文史籍《蒙古源流》中称博勒克沁公主是满都古勒(满都鲁)与侧室满都海所生的女儿。我认为这并不确实。不过就算满都海给满都古勒(满都鲁)生过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好像也不能算到达延汗头上去吧?

家园 多谢指正,那个儿女数目是我弄错了!已经修正

癿加思兰的死因,历史典籍中交待的还是不太明确,各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我这篇文章,是偏向于故事性的历史介绍,所以选择了谋杀,这个比较有戏剧性的结果。

至于您提到的那个女儿的事情,我确实没有研究到那么高的层次上,那个对我来说太专业了。哈!请老兄原谅!

多谢老兄指正!

家园 关于明伐北元

决定性的捕鱼儿海之战不是在贝加尔湖,而是在内蒙东部的贝尔湖。发现很多人都在写这一段故事时把地点搞错。

家园 顶一下,好问,留下慢慢看,花先!
家园 Faint,今天才注意到这个会贴,俺来驳三驳!

首先,萧绎都江陵和永乐都北京是没法比的。江陵才是真正的找死之地,因为它在长江北岸,并无天堑之隔;在梁朝的大部分时间里离国界线不超过两百公里,北军一旦渡过并不宽深的汉水,完全无险可守。命悬一线的江陵和形胜拱卫的北京,最大的注解就是萧绎的数年授首和明朝迁都北京后的二百多年国运。所以说,这个比方太不恰当了。如果一定要比,那只能把萧绎和七十年后又在江陵建都的反王萧铣相提并论——在李靖的攻击下,江陵再一次轻易陷落。虽然这一次进攻来自西面的长江上游,但是江陵和以江陵为首都的军政集团的命运却完全一样。

其次,你认为北方男一号不会出现,理由是“明朝的军队体制很大程度是文官掌兵,要造反就更加不用想了”,这站不住脚。北方男一号当然不是武将或者文官,在大明的体制下这些人从来就不用担心——俺说的是亲王。亲王造反在明朝有数起,还成功了一起,闹到最后崇祯朝有亲王想招兵剿贼为天子分忧,都被幽禁起来。这些大老虎造反不比文官武将名正言顺、把握大得多?

再次,你认为“南北交隔,中间决定性的地理障碍不是没有,是多了去了”,这也是似是而非的。因为亲王造反不是民族战争,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一城一地争下去,来一个反复拉锯逐渐赤化。朱棣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结果发现占领了的地方经常丢掉,于是有人提醒他直奔主题——只要拿下南京,各地还不望风效忠?然后他集中兵力,不惜采用绕过要点、寻隙钻透的战法,果然到了江北,南方人心就散了,自然有人出来开城门、争当开国公。北方男一号的兵力可能不够多,但是身边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而且骑兵多机动性好,更何况造了反别无出路只能拼命。如果采取捏成拳头的突击法,南方有多少军队,能够守住这些地理障碍?就说淮河,算是这些地理障碍里面最不起眼的一个,下游也有数百公里,有兵几何方能分守?

最后,你用“在正常情况下,参考价值基本为0”来总结靖难之役,是集错误观点之大成。靖难之役对于军政首都脱节的封建国家,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警告。朱棣亲自做来,能不心知肚明?至于大明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俺以为大家都明白吧。国事糜烂到了晚明这个境界,换了你我上去,首都放到南京或者杭州,又能多撑几天?一开国就这么干,那就只怕连这一天都没有机会混到啰。

关键词(Tags): #靖难之役#军政首都脱节
家园 你可真够狠的了

不过帝王家的哪有半点温情?做不到这些,怕是最后连自已的命都的丢了。无情最是帝王家。

家园 嘿嘿,你说说看有那次战争是本方将领杀了对方首脑反而要获罪的?

第一,江陵问题你说了半天都不知道在讲啥。我举江陵做例子为了证明“家的感觉”,得位不正与前线首都之间的关系。江陵做首都不好早就是是我的结论了,用不着你再分析。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当时北方势力四分五裂的话,江陵就必然不会陷落,因为北方没有实力打。明朝也是一样,如果北面蒙古势力强横的话,也先没死,早200年北京就已经陷落了,只不过运气好,蒙古部落一直分裂罢了,到了后来满洲统一了皇太极多次入寇,北京城危如累卵。

说白了就是我的结论,首都靠近前线,进攻态势的情况下自然有利,防守态势下绝对不妙。而朱棣迁都的最重要原因在于那是他的老窝。

第二,请看看明朝的防区制度,这种制度保证了没有男一号。你先搞明白啥叫防区制度罢。亲王,你以为当时燕王在北中国是掌控一切啊,北方的的王爷不止他一个,都是手底下有精兵强将的,谁服谁啊,还男一号呢?分析问题别想当然。

而且朱棣之后对亲王限制很严的,在这种限制下你竟然还会认为会有亲王成为你所谓的男一号。实在是太想当然了。那之后亲王已经不可能成为地方军政首脑了,不知道你所谓的男一号能从何而来。

第三,亲王造反是不少,不过亲王造反的情况下皇帝还下条命令说不准杀亲王,谁杀了这个造反亲王是大罪的你给我再举个例子出来?!

你多看看靖难之役的资料,看看朱棣有多少次是险死还生的,有多少次是巧妙利用了这条规则,单身掩护大军撤退的。朱棣胜仗是打了不少,可惜中央政府实力强,败仗吃得起,战略态势上仍然比朱棣强多了。朱棣后来也是险中求胜,要不然他那么打下去,必然死路一条,拖也给拖死。就是这次下江南成功也是运气好才成功,要不是建文太蠢,朱棣哪有机会。

所谓符善人,萧活佛加上这个建文,都属于稀有动物,不能以常理度之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