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我也来说说中医 -- 山寺桃花
俺还没有在网上见过此类文章。除了识浅外,像老兄这样大学中医出身,进入到西医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不多,并且又有兴趣回过头来,从中医角度讨论生理,病理现象的更少,所以使人佩服,并且要献花。
说来这也是一个我有特别兴趣的题目。我是大学生物系的出身,对经络的组织学,细胞学基础很是迷过一阵。由此也深深地体会到,尽管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其在此基础上的现代西医学取得了令人眩目的进展,但是离能够准确地诠释中医所发现和归纳的生命现象还远着呢。再加上我太太在国内当西医,在国外当中医,也不断地在西医和中医的角度切换。所以看到老兄此文感到特别的有意思。
赞美的话先暂停一下。提两个没有看懂的问题,请老兄解惑。
1) 请问你们的老主任用了什么中医术语,诊断先天心电图没有P波?(不会就是“人生来禀赋特异”吧。)
2) 我的一个朋友在1980年代初期在北航念硕士时就做过用流体力学的理论辨识脉象的工作,据说相当成功,而且国内应该还有许多其他人做过相似的研究,去年我在洛杉矶的华人超市中还见过一台所谓“测脉仪”的演示。能否请老兄对此评论一下?
最后我也来对中医理论提一个我自己的看法。中国古人了不起,他们所发现和归纳的医学现象和处理方法远远超出同时期其他民族达到的水平,许多东西现代西医也有不及。但是,中医毕竟是在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更不用说分子生物学)之外的经验的发展。而且,现代的和将来的医学毫无疑问地只能在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很可以利用中医的成果帮助建立一个将来的统一的医学体系。至于要重新构架一个现代的,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我认为是很难做到,也是不必要的。
希望看到老兄更多的文章。
首先,澄清一下, 中医无法诊断先天无P波。这时要靠心电图的。先天无P波很少见,文献报道也不多。我们老主任从其他方面判断,我们同学是正常的。搞过临床的知道,对罕见情况下断语,特别是针对行内人下断语,没有丰富学识是不敢做,也做不到的。
这句话,正常这样说:你是生理性的先天无P波。我们主任脱口而出:你生来禀赋特异这么一句中医术语,主要是他中医也学养深厚。否则话不会说得这么溜,因为是不假思索时说的。我的意思是,中西医对最后的结果的看法,是可以达成统一的。
我在90年代见的测脉仪和中医的电脑专家系统,还只能拿来做玩具,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后来没有留意出现的新玩艺,无法评价。 窃以为,它们还不行,否则,我还算是圈内人,不会不知道。
中医诊断客观化的目的是设法将依靠纯个人经验的诊断转变为标准量化的诊断。这种研究有工程技术方面的困难,但更多的问题是“医者,意也”的中医本身。中医脉诊仪研制参加过。其效果如何就不评论的,我反正是不会用它的。下面转的一篇也只供“娱乐”。
另外说一下,我当时接触一些中医师对这种客观化是不太赞同的。他们的疑义不是因为顽固,而反应的是一种中医思维。在他们看来,仪器即使在先进也做不到能够全面地综合识别、分析和处理,反而是走向机械化思维的极端。比如他们诊脉会根据病人的高矮胖瘦在判断脉象时做一些调整,而机器,至少在现在和可预见的近期未来是不会有这样的灵活性。此外,中医传统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而脉象仪即使能识别脉象,缺乏“望闻问”,所以用脉象仪来识别何病何证,他们以为还是与人相差太大。说到底还是那句“医者,意也”。
北京娱乐信报 2005年02月12日: 张秀珍女士去北京军区总医院看中医,可给她看病的却是一台电脑。
该医院的大夫把一条布带缠在张女士的手腕上,电脑不但测出她浑身无力、血小板减少【电脑对中西医结合到蛮门清的】等症状,还给她开出了一张药方。昨天下午,张女士告诉记者,经过检查治疗,她的身体已恢复了健康。
给张女士看病的电脑叫“全自动脉象仪”,它是一种运用中医手段给病人看病的职能电脑。“简直就是把华佗装进了电脑。”张女士兴奋地说。
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徐黎明告诉记者,缠在张女士手腕上的布带上有三个传感器,可把张女士手腕上的“寸脉”、“关脉”和“尺脉”反映出的人体信息传送到电脑上;电脑根据人体脉搏的数据与数据库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张女士的临床症状和体内的疾病;最后,电脑再根据数据库内存储的老中医的药方,给张女士开出了一服中药。
徐黎明说,脉象作为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学者们对其进行过众多的研究。但直到目前为止,中医一般靠经验辨别脉象指征,凭感觉描述脉搏的表现,没有从理论上形成一个客观化、标准化的统一量化分析诊断方法。而“全自动脉象仪”以三部六病医学为模本,集名老中医众家之长,使中医脉象诊断客观、规范、量化,避免了诊脉过程中人为的感觉差异。
前不久,徐黎明与课题组做过一次对比试验。在封闭的一排诊室中,5位著名的老中医与脉象诊疗仪摆开“战场”。当日挂号的68位患者分别接受了老中医的诊治后,科研人员运用脉象仪再对患者一一问诊、把脉、开方。结果证实仪器所输出的脉象、方药、临床表现与老中医辨证施治吻合,诊断符合率为96.6%,总有效率为93.3%。
“这在祖国传统医学领域尚属首次。”徐黎明说,“全自动脉象仪”实现了临床诊疗的一脉一方,一症一方、一病一方的全自动诊疗流程。“最重要的是它运行快、不知疲劳、携带方便,很适用于大专院校中医教学,也可解决基层医院中医门诊量大、患者病情复杂的治疗需要。”(记者王成旻 通讯员张梅珍)
信息来源:北京娱乐信报接
中医中是有说法的,望闻问切,切脉居于最后,这是个顺序,也是判断一个病人疾病的合理步骤。因为最先能反映一个人是否健康,病人的脸是很能反映问题的。很多中医故事里,都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健康,结果一个医生就说他有病,最后果然生病死了。
问也很重要,就象西医也要问既往病史一样,中医除了这个,甚至工作居住环境,生活作息等等都要问到。这样再结合脉诊,才能准确地辨证和辨病。所谓的“医者,意也”的意思也在此,就是那两个辨字。
你说的那个脉诊仪听上去倒有点玄乎。感觉象机器人看病一样,中医一下子跑步进共产主义了。
如此说来,有脉象,并与人体生理状态有关联,但是这种关联不清楚。 可以这样理解吗?
做得好的话,在人工加上其他3诊合参,又有何难,也不违背中医的灵活性。关键是做得不好,又很麻烦。
象邪恶博士文中提到的人的高矮胖瘦,这个在仪器上如何加权重,就是个问题哦。如果仪器搞得又太复杂,那还真不如直接用手去测了。
我觉得有时候看脉会发现这里有病,那里也有病,整个身体系统似乎都不正常了。这时候能通过望闻问等手段分清疾病的主次,先治什么,后治什么。也能够知道因何导致疾病等。
理想的4诊证据都一致当然好了,但是不可能都这么理想化。 如果你见了一个中医显得很牛,只打脉,不问,不闻,90%以上是骗子。
望闻问切,切排在最后。
系统性和信息化(信息化的说法见前面白驹过隙的经络帖子)。
打个也许不太合适的比方,一架飞机,如果没有系统化的设计,即使它的每个部件都是最好,最先进的,飞机的性能就不一定好。如果没有信息的流通等(比如仪表的各种读数),飞机即使上了天也容易掉下来。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达到了分子级别,但我觉得正由于系统、信息这两方面的认识缺乏,使得现代医学少了一个“魂”。我觉得这个魂掌握在中医手中。我希望能通过对中医的仔细研究,能够找到,从而建立一个新的医学。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并且是西医的心内科权威说滴。这分明演示了中医是如何形成的 ——
有时候医务工作者需要在情形不完全清楚时,作出一个判断,于是就有了“生来禀赋特异”。虽然大权威和他的小徒弟都不满意,但是比前两天的那个“蒙古大夫”吓死人不偿命的诊断(“小伙子,你这个月就吃点好的,喝点好的,等着吧。”)要更接近真理。以后的一千年中,大权威的小徒弟的徒子徒孙们又遇到了五百个这样的病例,发展和完善了心病“生来禀赋特异”理论,找到了用仅在黑龙江省呼玛县吴八老岛上生长的大葱三根和蒜头六个捣烂,敷于右腹二十一天,疗效达到八成的中医特效秘方,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西医在这一千年中,就是找不到该病的量子生物学原因,只知道患者有48.3978137%的死亡率。不管西医的拥护者如何对中医不服气,中医能解决一些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也不管中医如何自豪,它总是要往量子生物学上靠。
这样的歪说是否有几分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