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严打”记忆-1 -- trunkzhao

共:💬11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严打”记忆-1

“严打”,就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简称。在刑事犯罪前面一般还有定语。我第一次听说严打这个词,前面的定语大约就是“杀人、抢劫、强奸等”。

第一次严打大约是在81年或者82年,起因——民间传说——是在那年北戴河有两个日本游客被奸杀,邓小平震怒,故有严打。考虑到那时中日关系,考虑到强奸,特别是轮奸,是历次严打的重点,应该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那时的社会治安在我的印象中,应该不比现在更差。只不过那是都是一些小流氓地痞肇事,不像现在,正在走向集团化、正规化、现代化,抢劫、偷窃成了光明正大的事了。

那时每周日到新华书店看书买书,然后路过法院门口阅读那些杀人告示成为我的最大乐趣之一。我一直为那些犯罪事实的描写激动不已,也许暴力是男人的本性吧!

确实有很多人该死,如果没有严打,有些人可能就死不了,有些案子就破不了。我曾经听父亲和朋友们谈过一个恐怖的故事,一年多后在布告中得到了证实:在一个冬夜,一个独身旅客正在旅馆房间坐在炉子边烤火,一个家伙进来用锤子打塌了旅客的头骨,然后洗劫了他的财物。在摘手表时遇到了麻烦,半死的旅客牢牢地抓住了手表不放松。可能出于对手表的爱惜,那个贼人耐心地掏出了剔骨刀,将其手腕卸下,拿到了手表,然后把断手顺手塞进了炉子上的水壶,盖上了壶盖!

还有一些积年的旧案被翻出来:一个公安处的干警(也许是副所长,记不清楚了)在年三十晚上喝就回家,碰见了一个孩子,大喝站住。孩子哪有不怕警察和醉鬼的?于是孩子撒腿就跑,警察掏枪就是一枪,正中心脏死亡。家属年年上告,都被以正当公务为由包庇不办。最后在严打中警察被枪决。

还有一些人,就连当时人们也抱怨量刑过重。在参加一次公审大会时,听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家伙趁别人上厕所时候,用刀子逼住了那个人,抢劫的成果是人民币数元(不超过十元),粮票几十斤,枪决!

还有一个是我同学的哥哥,鲜族。兄弟俩一个叫车正浩,一个叫车正辙(问题我忘了哪个是我的同学,所以也就不知道谁还活着)。哥哥是个小混混,弟弟连个混混的资格都没混上,最多就算是赖学生。严打期间,哥哥和伙伴们在电影院门口抢军帽(那个年代流行的一种游戏),一个警察过来制止,并掏出枪点着他们教训着,车某不服,抓过枪,反手点着警察,告诉他不要太张狂了然后又把枪换给了警察。这下坏了,抢劫警械、枪支,枪决!可能刚刚满十八。同案犯也被判处有期徒刑。为了一顶军帽,一个人被杀,几个人判刑。他们的爸爸是市委小车班的,那时真是清明。一个多月后,有一次路过市委,一个同学突然告诉我,看,那就是车某的爸爸,我一看那个司机开着一辆小车,正在和别人谈笑风生呢。

家园 沙发
家园 严打的时候我去浙江某地,看到一个案件

必有以报之

家园 长知识了,没想到以前的严打力度这么强,都有点儿恐怖了。
家园 这种法子确实不足为训

据说当年邓小平直截了当地就说 象上海北京怎么不得抓个三万两万的 后来社会上盛传的 所谓人头指标不能说没有一点依据

不过 一个个人一个国家总会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家园 严打前几十人上百人规模的斗殴简直太常见了
家园 无题呀

我在大学里长大,家属区难免有那么几个小混混,其实现在看来都不算啥,大学里的孩子都比较单纯,比较傻,呵呵,坏也坏不到点上.

严打那年夏天,中午家属区来了一车西瓜,几个小混混路过就凑上去看看,和摊主

逗了几句嘴,摊主不耐烦要赶他们走,其中一个绰号小毛驴的混混顺手就拿起

切西瓜的长刀晃两晃,吓唬摊主一下.当时一点危险都没有,两人离得很远呢.

结果晚上派出所就杀到小毛驴家里直接拷走了他,据说是\"群众举报\",到底是谁举报

到现在也不知道,小毛驴也不见了音信.十年以后,好么,小毛驴回来了,大西北关了十年.火车+汽车一路走得昏天黑地,到了营地管教开场白就是: 这里没有围墙铁丝网,

众位兄弟们想跑的随便,我们可不管收尸.四周围全是沙漠,看不到边的沙漠.

小毛驴回来以后巨老实,见面打招呼行礼特别规矩,谨慎.看来真是怕了.

家园 不足为训,但是不得不行!乱世用重典,一时猛杀是为了长治久安呐
家园 法律的威严在于犯者必纠 而不在于逮着一个倒霉蛋掐死
家园 严打只是为了提醒大家:法律可以让倒霉蛋死……恢复法律的威严是下一步了
家园 偷换一下

严打只是为了提醒大家:法律可以让倒霉蛋死……恢复法律的威严是下一步了 [李根] 2006-02-13

镇反只是为了提醒大家:改朝换代可以让倒霉蛋死……恢复国家的法治是下一步了

所以俺只能提醒自己,真有那么一天千万表站错队哈~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