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一个上校转业军官谈《亮剑》ZT -- cpcliusi

共:💬116 🌺14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个上校转业军官谈《亮剑》ZT

《亮剑》我没有看完整。不是我不想看,其实我是很想看完整的,下了很多次的决心想看完整,但每次看不足十分钟便再也不能忍受,于是便换台甚至关电视了,所以最终也没有看完整。它写了什么故事,我基本不知道,但仅从好多个片断,我也想抨击它一番。

剧中有关服装枪械的硬伤大家都讨论到了,我在本房间的一个贴子上也有过评说。今天只说它的软伤。

说到软伤,就没有对与不对了,只能是妥与不妥了。

第一, 视角选取的不典型。

将一个团和一个团长作为描写对象,我感觉不够妥当。八路军与国军不一样。如果描写国军抗战的电视剧,将视角对准某个军某个集团军,对准薜岳、张自忠、孙立人、杜聿明这样的高级将领是妥贴的,是典型的,因为在国军抗战中,他们是主角。虽然国军中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抗战与流血,但他们不是主角。八路军却正相反,虽然八路军中也有彭德怀、刘伯承等在抗战,但他们不是主角,八路军抗战的主角是李向阳、是魏强、是刘洪、是肖飞这样的小人物,是化整为零的连、排,是十几人二十几人的武工队、县大队、区小队。八路军也有团、旅和师的编制,但在大反攻之前,多数都是化整为零,以连或排为单位活动,特别是华北,更是如此。只要关注国共两军抗战的人都知道,国军打仗,往往是几个十几个军的会战,歼敌往往也多,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不足为奇;八路军打的仗,营以上规模的有,但不多,更多的是连排规模的小仗。一仗歼敌几人、十几人的情况最多,能够一仗歼敌一个中队的战例已经算是大胜仗了。“积小胜为大胜”,这才是八路军的打法,这也正是白崇禧对毛之《论持久战》的理解。

在敌后抗战中,高级军官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对于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保证与指导,对于部队,则更多的是起着领导与控制的作用,而不是纯粹军事意义上的指挥。现在人们议论共军的五虎将,多数也只是评说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很少说到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如何如何。因为在抗日战争这种特殊的战争形态之下,五虎将与文人出身的邓小平、聂荣臻、陈毅相比,实在显不出太大的优势来。更能在这场战争中出足风头发挥优势的,是那些武工队长,是那些连排长,是那些游击队长。这是与国军最显著的区别。

我说的是主角,是指在抗战中出足了风头的人物和单位,并不是作用大小贡献大小的问题。实际上,在国共两军的抗战中,不论高级将领还是下级官兵,他们的贡献同样是巨大的,不论是大兵团的正规作战还是十几个人的伏击战,都是中华民族应该世世代代铭记的。我这里说的主要是出的风头谁更盛,谁更富有传奇色彩,有更多的故事可写,不知我说清楚了没有。

当然,典型不典型并不是衡量一部影视作品好坏的标准,一些冷门的题材照样可以走红,但关键还要看它描写的是不是符合历史与艺术的合谐与统一。再看下面。

第二, 战争模式不对。

中共军队打的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八年抗战中。但剧中基本没有体现,这就不能用不妥来说了,是不对。人民战争是中共在八年抗战中最大的特色,是区别于国军抗战的,是区别于任何战争的。《平原游击队》之所以成功,《烈火金钢》之所以成功,《吕梁英雄传》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们真实地体现了人民战争这个背景。有的人可能会说,剧中没有一句台词否认人民战争呀,只是没有往那上面用重笔而已,也不能每个片子都得写上人民战争呀。这话我认为不对。在描写战争的电视剧中,不描写与剧情关系不大的救护是可以的,在描写商业企业发展壮大的电视剧中,不描写与其关系不大的住房福利是可以的,毕竟电视剧不是流水帐,非要面面俱到不可。《DA师》中可以不写老百姓,《突出重围》中可以不写老百姓,(其实这两部片子更讨厌)但《亮剑》中不写就不行。如果是单本的短剧,只写某一个故事,只写到一次纯粹军事意义上的行动,不写老百姓也说的过去,但在描写八路军的多集电视剧中不描写老百姓,不描写人民群众的参与却绝对的不可以。因为在人民战争背景下的华北抗战,八路军与老百姓与根据地政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连体儿,就象描写农民的电视剧望不到田野,就象描写医务工作者的电视剧看不到病房和白大褂一样,是不可以的。

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是有区别的,但它们有一条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不能背离最显著的最大的特色,不能背离最根本的东西。人民战争,就是八路军的特色,是八路军之所以称之为八路军的标签,是区别于任何军队包括敌后国军部队的显著的特征,是八路军能够在敌我对比那么悬殊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立足与发展的保证。用艺术表现一件事物,你可以舍弃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但最显著的东西不能舍掉,这就象给人画像,画成龙舍弃了他的大鼻子,画侯宝林舍弃了他的小眼睛,画陈佩斯舍弃了他的光头,这个画像就只能是失败的。

第三, 作战的样式不具代表性。

在八年抗战中,中共军队打的主要是游击战,硬碰硬的战斗不是没有,但不提倡,因之也很少。本人最佩服老毛在抗战中说的一句话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认为这是中国式的“非对称战争”模式最简明的概括。李逵板斧历害,你干吗非要逼我张顺和他比板斧呢?硬碰硬的对打,成建制的旅团规模的与日本鬼子决战,这正是小日本一直寻求而不能得的,当然小日本最愿意了,这是人家的强项吗。八路军是不愿意这么打的。八路军打的是中国式的“非对称战争”,伏击、奇袭、麻雀战、村落地道战、地雷战等作战样式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八路军的作战样式。百团大战和平型关战斗之所以引起老毛的不快,原因就在于此。但剧中我看到的却全是硬对硬的硬拼(没看完整,不知有没有化整为零的游击作战),这是很不具有代表性的。可能作者感觉不这么写就显示不出中共军队在抗战中的地位,就怕在战绩上输给国军。是呀,人家国军有台儿庄、有昆仑关、有仁安恙,描写八路军不写几场硬仗大仗老觉的不如国军。其实他这么写,正好犯下了逼着张顺与李逵拼板斧的致命错误,是一大败笔。看来作者没有读懂毛泽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句话。八路军最大的战绩不在平型关,不在百团大战中,而是在数不清的叫不上名的写不进史册的李向阳们、在一个一个连、排、一个一个武工队、区小队每战歼敌几人十几人的零敲碎打所汇集成的最终的胜利当中。

第四, 人物的语言与行为严重失实。

我没看完,但每看到那个李云龙的作派与言语,就感觉这个作者根本就不懂中共军队,不懂中共军队的性质,不懂中共军队的历史。“政治挂帅”这几个字可能早已为人们所厌弃和遗忘,但在军队中却仍然在大行其道。这是军队与地方任何单位的区别,是中共军队与任何其他军队和区别。今天尚且如此,李云龙的那个年代更甚。整风,不是象有些局外人认为的那样是有了大的运动时才会有的事。在中共的军队中,不管是今天还是李云龙的那个年代,不管是在紧挨机关驻防的直属队中还是单独在外地活动的部队中,都始终一贯地频繁地执行着。频繁到什么程度?每个月,每周都要有。整风整什么?整思想,整作风,整纪律。今天稍好一些了,在李云龙那个年代,别说象李那样不讲原则不讲纪律地乱说话,就是谁说话稍不注意,也可能招来大会小会地批评帮助。就算他是个起义将领,就算他是个草莽英雄,到了中共军队中,要想继续呆下去,他也得学会用中共军队的腔调说话。就算他打心眼里厌恶这个,他嘴上也要时时的“党”不离口。你觉的过分是吗?你觉的讨厌是吗?但,这是事实,这是中共军队,不这样就不是中共军队了。

当然,为了照顾今天的观众的胃口,尽量地避免使用那些尽管历史上存在但听起来让现在的观众感觉过“左”的用语,是恰当的,是应该的。《欢乐英雄》、《一个和八个》、《晚钟》等作品就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但《亮剑》的作者却没能处理好这一问题。不仅没有很好地避开这个东西,却相反地否定了这个东西而使用了大概从《巴顿将军》或者从《黄埔军魂》那里照搬照抄来的“有点霸道的男人才更可爱才更有将军风度”的公式,来迎合一些年青观众的胃口,实无异于东施效颦。于此也可看出作者的浅薄与低俗。

家园 说得太好了

这片子我也是“每次看不足十分钟便再也不能忍受”。原著强点,我每次大概能看20分钟。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我能原谅原著的种种缺陷与不足,就在于这部小说的定位是什么?受众的期待是什么?如果它的定位是一部历史小说,那它是完全失败了。如果把它当作军事虚幻小说来看,那么它“相当凑合”。因为作为虚幻小说,它力求的不是去还原什么,而是借他人杯酒浇胸中块垒,表达的是自己的呼唤与期待,《亮剑》的火爆不过是证明了受众与作者的共鸣而已。当然,即便如此,也不妨碍上校于此看出“作者的浅薄与低俗”。

写了这么一堆,想想其实都是废话。起止虚幻小说,历史小说甚至史书所要表达的,其实不也一样么?

一笑。

家园 我喜欢看,呵呵

我是说《亮剑》,不是说上文。过年回家看了一些,没看全,刚开始是陪父亲看,后来才知道我爹已经看了无数遍了。我爹说,一说共产党打仗,就是地道战,敌后武工队,李向阳,其实也有大规模的战斗。我老家是河北,听我爹说,那时八路军的陈再道,杨成武,打仗厉害着呢,鬼子很怕。

说到不典型,不具代表性,我想故事的选取总是有角度的。选取一个人物,一支队伍,放在大背景中,反映整个军队的成长,有何不可。如果只有游击战,相信共产党走不到今天。

家园 刚看还行,经不起琢磨

说得有道理,在我看来有些做作,不太真实

家园 谁来教我扔鸡蛋?

家园 如果仅仅是观点不同,还是不扔为好

西西适用扔蛋的目标相当明确:

1。侮辱他人

2。反华

3。危及西西生存

家园 有同感,我也一共没看上20分钟

真的很失望,看了两眼实在看不下去,如果当成娱乐片来看又不如看别的。

虚,假。

我觉得问题主要是 1 架空得太厉害, 2 脱离史实得太厉害

真希望国内能拍出有些水平的战争,战斗影片。我们能拍的题材不是很少而是太多,上下3000年有多少经典的战例呀。

家园 书写的不错,电视剧拍的太烂

《亮剑》写的是一个悲剧结局,硬是拍成了喜剧片

推荐看《历史的天空》,觉得拍的不错

家园 最大的BUG是只拍了前半部,都说日本人没有正确的历史观,那说说文革吧!
家园 您还真把小说当历史了。

依李云龙的性格,他会自杀吗?

钟伟、王近山可都没自杀,

小说那么写完全是煽情

家园 不错

为什么一定要选取典型的?不典型的东西就不能讲,不能演?那这么说平型关也不是典型的人民战争,是不是就不能演了?铁道游击队里面有多少人民战争的影子?再看看国外的片子,《加里森敢死队》这个老片子相信大家多少有印象,难道说当时盟军的典型作战方式就是那个样子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第一,故事好不好,第二,故事讲得好不好。而不是典型不典型,又不是选劳模。

家园 看那么多人为这部电视剧叫好,咱就没敢吭气

这部电视剧根本就是盲人做篓子,全靠瞎编。

抗战期间八路军在敌后团以上规模的战斗寥寥可数,敌后游击战的主体是八路军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游击战争,非要编一个李云龙这样一个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抗日英雄,再围着他罗织情节,整个电视剧伤痕累累是很自然的,此文中的观点我深深赞同。

有一部小说叫《桥龙飙》,我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导演尝试把它作为蓝本做成电视剧。

家园 狂笑ING 亮剑什么时候成了主旋律纪录片了?不要乱套标准啊

应该用《珍珠港》《拯救大兵》等的标准衡量这部网络小说阉割以后拍出来的电视剧

而不是用《小兵张嘎》《大决战》等的标准来衡量

用党史的标准批判架空小说漏洞百出 不是很搞笑么

主贴也是颇有让我觉得哗众取宠的感觉

家园 这个上校和陈凯歌一个脾气
家园 《桥龙飙》这部小说MS二十年前拍过

不过没有影响。

《亮剑》就是一YY小说,把它当历史看,岂不笑话?站在清史的立场批判《还珠格格》有意思吗?!

一句话:将娱乐进行到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