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风过天山 - 叶、马、罗出走新疆 -- 老江湖

共:💬61 🌺2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王震和陶峙岳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文革中中央“文革”小组有人企图借叶、马、罗出走事件构陷陶峙岳,王震怒不可遏,拍案怒斥来人说,这件事毛主席知道,毛主席讲过,陶峙岳是对中国革命立过大功的人。来人一看从王震这里捞不到什么把柄,灰溜溜地走了。

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病逝于长沙,享年96岁。1989年1月11日,陶峙岳追悼会在长沙举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亲致悼词。

家园 【文摘】官版文章:新疆原国民党十万起义将士今何在

新疆原国民党十万起义将士今何在

作者: 胡宗奎

  今年7月22日,是师景岳先生92岁的生日,师老是黄埔12期的高材生,起义时

是上校参谋长,在半个多世纪里,他亲自参与了军垦新城石河子的规划、设计和

建设,现在担任新疆黄埔同学会的会长。他一米八几的个头,身板挺直,行走自

如,眼不花、耳不聋,头脑清醒,尤其记忆好的惊人,一言一行折射出军人的气

魄和素质。新疆黄埔军校同学近2000人,现在仅石河子健在的还有150多人。 1949年

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进新疆省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受到起义官兵和各族

人民的热烈欢迎。 回首往事,师老心平如境,无怨无悔地说:“跟随陶峙岳将

军起义,这条路走对了。我们新疆和平起义的10万将士在中国共产党和陶峙岳将

军的领导下,屯垦戍边,使万古荒漠变绿洲,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军垦新城――石

河子,创造出了‘屯垦戍边’史上的人间奇迹。”我青壮年得志,事业有成,晚

年衣、食、住、治病无忧,生活美满幸福。真心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师老说出了10万起义将士的心里话。

  一、起义后,陶峙岳将军没有解甲归田,依然手握兵权统领10万大军屯垦戍

  陶峙岳将军戎马一生,曾带领10万将士驻守边疆,征战多年。新疆和平解放

前,他和好友赵锡光将军商定:要尽力保境安民,不让国土在自己手中受到帝国

主义势力入侵;新疆一旦和平解放,他们将把国土和新疆10万部队交给共产党和

解放军,解甲归田,告老还乡。

  起义前,陶峙岳将军是新疆警备总司令,他是一个具有“袍泽情深”讲究义

气的军人,各人事小,众人事大。部队起义后,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那些

随自己守卫边疆,征战多年的部下如何安置?不能让他们无家可归,游离失所呀

!然而在新疆安家落户,困难很多,谈何容易,他想得最多、最好的办法是发点

钱,给点路费,把大家遣散回老家。到底如何安置自己的部下好,陶将军还没理

出个头绪,他的10万将士就被整体编入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22兵团,他任22兵团

司令员,他的好友赵锡光任副司令兼第9军军长,部队除番号改变外,原建制和官

兵没变,排、连、营、团、师的行政长官只有晋升没有降职调离,部队没有散,

只有每个连、营、团从老部队派去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委员。22兵团26师近

万名官兵,从解放军抽派去的政工人员只有300来人。部队改编后集中学习休整了

3个多月,进行诉苦教育,通过诉苦对起义将士进行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纪律和为

人民服务的教育,宣传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反对军阀作风。 部队转入大生产

后,军垦战士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白手起家,铸剑为犁,用人拉犁创

造了军垦第一犁的人间奇迹。图为军垦战士靠人拉犁开荒造田。 政工干部言传

身教,示范带动,不打人、不骂人,说话和气,生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晚上

查夜看士兵的被子盖好了没有,给没文化的士兵教识字,学文化,尊重支持行政

领导,自己做出好样子,让起义官兵跟着学,照着干,老部队的好作风,好传统

通过政工干部的播撒,在起义官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起义部队很快成

为新型的人民解放军。

  部队起义后,王震将军代表共产党向陶峙岳将军表示:“起义部队过去守土

有责,立了功。起义以后,可以一起和我们转向生产,妥善安置大批退伍官兵。

  1950年3月,22兵团的10万将士在陶峙岳将军的率领下踏着积雪开赴北疆的玛

纳斯河流域开荒地、办农场、建城市。同年7月陶峙岳将军带人到石河子看地形,

选择城建位置,组建了城建处,赵锡光副司令兼城建处处长。1951年冬,26师官

兵利用冬季积雪,把6000根8米长的原木从七十到一百多里的天山用人力拉到了石

河子,1952年10月,第一座行政办公大楼在石河子落成。1950年部队开荒造田,

1951年22兵团10万官兵的粮油供应通过开荒造田,发展生产得到了供给有余。

  二、起义将士争做学习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的模范,忘我为国精神,惊天地

泣鬼神

  陶峙岳将军随22兵团来到石河子,全身心地投入了新中国新新疆的建设。1951年

成立的石河子机耕实习农场,是22兵团起义后生产建设中兴建的第一个机械化的

农场,前身是22兵团直属生产大队。机车组长袁作斌原是汽车营长,副组长洪涛

是司令员的随从副官。陶司令员一向把机耕组当作机械化农场的先头部队,要求

带好头,先走一步做出榜样,为全兵团起示范作用。他对机耕战士要求很严,也

很爱。1951年春第一次用拖拉机播种。刚调配的24行播种机大家都不懂,眼看播

种期到了,大家心里很着急。组长袁作斌决定用新疆农民的办法――撒播。正在

工作中,陶司令员来了,问这主意是谁出的,驾驶员告诉他是袁作斌。他找到袁

作斌批评一通,“你这么做要不得,深的深,浅的浅,怎么能保住全苗,你们是

机械化条件,二牛抬扛思想;掌握的是机器,用的是农民的耕作方法。同志们,

这是不相适应的,要不得哟!”1952年国家调拨大批拖拉机给各军垦农场。为了

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需求,陶司令员责成机耕农场为各生产部队代办拖拉机培训

班,到1953年底共培训拖拉机手1100多名,遍布天山南北。

宣传队活跃在田间地头。

  1950年,部队开到玛纳斯流域开荒造田,种粮食,也种棉花,1952年大面积

棉花单产籽棉只有100斤左右,不到50公斤,这年冬天兵团党委批示玛纳斯流域的

棉花单产籽棉1953年要达400斤,比1952年提高三倍。石河子地处玛纳斯河流域,

北纬45度,历史上从未种过棉花,1952年冬,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来到石河子,

经对当地气候、水源、土壤作了调查后,很有信心地说:“如果陶司令员能按照

我的要求去做,我就可以保证达到亩产400斤籽棉的产量。”陶峙岳将军说:“要

得”,陶司令员就同迪托夫签订了植棉协作合同。1953年初迪托夫在石河子开办

了植棉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全是连长、营长、团长,陶司令员也常去听课。这

一年陶司令员严格按照专家要求,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上不走样,司令员和迪

托夫还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把干部集中起来亲自教他们定苗、整枝、中耕、灌

水。年底,玛纳斯河流域2万亩棉花获得大丰收,平均每亩籽棉近400斤,其中24团

的4900多亩棉花、籽棉达到亩产416斤。

1954年,八一农场上缴爱国粮。

  赵锡光将军兼石河子城建处处长,吃住都和战士们在一起,百业待兴,一切

都要从头学起,赵副司令员常为学习和工作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城市建筑

知识,向专家请教,向有特长的师傅学习。1951年冬他去北京开会,回来时买了

很多建筑方面的书,一部分给工程处干部使用,一部分留下自学。那时石河子新

城还在纸上,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工作不能按部就班,不分白天晚上

都要干,生活没保障,就是馍馍加咸菜,没有蔬菜没有肉。马文达工作师解放前

是从上海请来搞营房修建的,后来随军起义,他适应不了艰苦的环境,不安心在

石河子工作。赵副司令员知道这一情况后说:“这个问题我有责任,对待马文达

工程师,我们不能象对待一般干部、战士那样,对他要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

,政治上关心,各方面尊重。我要去向他道歉,要跟他好好谈谈。”

  赵副司令员对马文达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并诚恳地对他说:“马

工程师,我们非常需要你,没有你,我们工程部队就会变成瞎子,过去,我们对

你生活上照顾不周,责任在我身上,为了工作,从这个月开始,给你一个半中灶

的生活津贴费。”马文达听了后连忙说:“赵副司令员,我不能要,我不能要。

”他知道连赵副司令这样的将军也和大家一样,除了吃饭穿衣外没有任何额外的

生活补贴,一个半中灶就是当时的60元人民币,这是多么高的待遇啊!

  “马工程师,给你额外补贴,这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是为了保护你的健康,

早就应该这样。”从此马文达暗下决心,就是累死也不离开石河子建设工地半步

  赵锡光副司令员根据张仲瀚政委的意见,会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修改了石

河子规划,并坚决按照新城规划领导城市建设。石河子新城这部杰作浸透着赵锡

光副司令、张仲瀚政委、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军垦战士的心血。

  在石河子新城初创的岁月里,赵副司令员每天深夜两点钟之前很少休息,第

二天七点多钟就起床,一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哪里有工作,哪里有问题他就出现

在哪里。汗水浇开鲜艳的花,1952年9月底石河子第一座四层行政办公大楼胜利竣

工,接着青年馆、招待所、农八师大院、工二师大院也相继建成,1953年兵团医

院(现今的石河子医学院附属医院)又要破土地工了,这时赵副司令员的胃病已

相当严重,陶司令员和张仲瀚政委多次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我的病不碍

事,把医院盖好后再住也不迟。”那时按规定,他该吃小灶,但他一心想着工作

,又生活在工程处的环境中,不愿意去享受小灶的待遇,胃病就越来越严重。1954年

兵团医院从玛纳斯搬到石河子,他才带着微笑去兰州治病,但已经太晚了,临终

前他没回云南老家而又返回到石河子,他关心新城的建设事业和同志们的工作生

活,他就在石河子这块热土上与世长辞了,至死还守卫着这片土地。

部队在创业初期,天当被、地当床,风餐露宿,用铁锹、石板当炊具。图为军垦

战士在野外青石板上烙大饼。

  26师师长罗汝正是黄埔4期的,是在通电起义上签字的将军,在生产建设中,

认真学习,共写学习笔记30多本。许多起义将士在干中学、学中干,成为农艺师

、工程师、医学专家、教授等专家学者。许多起义将士活到老并且学到老。在建

设新中国和新疆的生产建设中,从司令员到士兵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一生、一

切无私地献给了祖国的军垦事业,他们忘我为国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三、起义将士“有了老婆安下心,有了孩子扎下根”,晚年幸福儿孙满堂

  1954年按照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

将军的22兵团集体转为生活部队。原22兵团的二十五师、二十六师、二十七师依

次改编为农业建设第七师、八师、九师,骑兵七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10师,骑八

师编为工程建筑第一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

历史使命,长期扎根边疆,世代守卫和建设边疆。

王震同志对军垦事业、军垦战士有浓厚的特殊感情。图为王震同志接见军垦劳动

模范和军垦战士。

  陶峙岳得到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消息后,激动地说:“太好了,太好了

,真是太好了。”他舒心地出了一口气:“10万将士有了归宿,要得,要得。”

陶司令员又带领他的部下,从头越,学习新知识,建设新新疆,保卫新新疆,屯

垦戍边,开农场,建城市,把祖国边疆建设得美丽富强。

  十万大军转眼间都成了大龄青年,可各个都是光杆司令,起义将士“家”的

问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大问题。王震将军对这个问题认识很到位,他说:“有了

老婆安下心,有了孩子扎下根。”没有家室军垦事业就会一代而终。他向党中央

要求组织动员内地妇女来新疆工作。1950年?1952年先后从湖南、山东、上海等

地接来大批女兵和女同志。他还指示各级党委对部队进行普遍调查,原来在家结

了婚的要动员老婆前来,还有老少寡妇、小姨子、凡是女的来者不拒,呈请上级

分批接来。仅陶峙岳司令员的湖南家乡,就有8000湘女上天山。随后又分期分批

组织战士回原籍找对象。同时命令部队建好宿舍,办好托儿所,子弟学校,解决

来队家属的居住和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到1956年103起义将士的“老婆”问题基本

得到解决。

部队就地转业后,随即投入大生产运动,部队投稿生产后,部队的战斗队、工作

队、生产队的作用没变,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图为军垦战士生产戍边两不误的

场面。

  部队起义后,起义将士和老部队的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一视同仁,提拔

使用重在现实表现。广大起义将士在陶峙岳将军的带领下铸剑为犁。黄埔时期的

慈佰兴起义时担任排长,起义后升任连长,工作有思路,领导有能力,政绩很显

著,先后担任营长、团长、农八师顾问(副职级),黄埔学生王风云1958年开发

莫索湾,他的团创造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有利润上交的突出成绩,参加

了北京的群英会。1958年-1960年三年时间部队在莫索湾开垦荒地90万亩,播种

面积达84万亩,植树造林5万亩。陶司令员视察莫索湾时兴趣盎然地即兴赋诗:“

红旗播遍莫索湾,大地茫茫一手翻,唤起千年沉睡梦,永葆青春在人间。”起义

士兵廉殿邦学习积极,工作踏实,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起义后先后担任政

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各农场的团

长80%是由起义将士担任的,北疆各师机关主要部门的正职大多都是黄埔军校的将

士担任。原来的各团团长,大都升任到师职岗位担任副师长。

  起义时的排级干部,现在一律享受副团级经济和政治待遇,50年代到60年代

担任团级干部的领导很多享受副师级待遇,起义士兵一律按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

同志对待,月工资1000多元,医疗费用报销。起义将士的遗孀、没有工作的从2004年

7月1日起每月发生活补贴费300元。现在许多起义将士已身老边疆,埋骨天山。用

他们的青春热血和汗水染绿了戈壁,为建美丽的军垦新城石河子献出了自己的一

切。石河子早在2000年已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的光

荣称号。他们的生命之树在绿色中不断延伸。

军垦战士创业初期,用人拉犁开荒,马拉播种机播种。

  现在当年起义的将士个个都立户为祖了,膝下儿孙满堂,有了军垦第二代、

第三代、第四代,子子孙孙繁衍不息,军垦事业兴旺发达。

  陶峙岳将军1955年授上将军衔,1970年离职回原籍湖南长沙,80岁耄耋之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

利功勋荣誉章,终年96岁。

  陶峙岳将军和他的10万将士,起义有功,建设新中国有功,维护祖国统一和

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戌边有功。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石河子

二十二兵团的旧址上,建起的军垦博物馆里,悬挂着陶峙岳将军的大幅照片,供

人们瞻仰学习。军垦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教育基地。供世

世代代军垦儿女和边疆各族人民参观学习,陶峙岳将军永远活在边疆各族人民的

心中,陶峙岳将军和10万起义将士开创的军垦伟业永垂不朽。

家园 咳咳,这个三区。。。萨苏同志要注意学习,端正思想
家园 三区反骨大大的,领导死掉内幕多多的,后来骨干跑掉不少的……

还是中央有办法,能够摆平这么些独立势力。

若无共产党,无毛主席,天下真不知几人称霸,几人称王。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家园 花!老陶真有能耐

而且君子坦荡,叶、马、罗的结局也不错,真是一群幸运的人儿。

家园 和尚知道啥,能不能来一段?先花你一个!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哈哈,花和尚的时候得宝了,和尚可真是个福和尚,讨喜的很哪!

家园 识时势者为俊杰……设使纵兵据统,徒增社稷之灾,于国于民于己于人何益?

若造成山河脱幅,金瓯残缺,则九泉之下何以见列祖列宗!

家园 李兄所言甚是

王胡子威镇天山,以杀致不杀,少死了多少人。倘若当时一味绥靖,新疆大乱,燃发大规模民族冲突,若车臣,若巴尔干,白骨累累,血流成河,伪和平主义者又会做何感想?

家园 我了解的不多,只知道

解放前三区那个闹腾,叫做三区革命。

家园 伪和平主义者都是我们的敌人假扮的……时机一到,转换立场就在瞬息之间

到时候煽动杀人放火、裂土分疆的也就是同一拨人。

正如鲁迅所说,进步力量一取得主动,那些和平主义者就来了——什么费厄泼赖呀,什么点到为止啊,什么君子不为己甚哪,鬼话桃符一套又一套,不搞得你罢手不休停。

然后呢?然后落水狗爬上来,又要糟害好多百姓、冤枉死好多人、花好多钱粮、动好多兵戈才能摆平。这个时候你看,真和平主义者,那些未经世事的书生们,吓呆了,惊骇了,噤声了;伪和平主义者,已经脱掉伪装,露出獠牙,发出兽声,倡乱召祸,驱使不明真相者为它们火中取栗。

家园 晕!

晕!

我花错了,也回复错了,我本来是要花LZ的续完篇的,结果给了李根这家伙.

晕!
家园 哦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已经暗恋上俺了。不好意思承认不要紧,木有关系。
家园 确实如此

共产党后来根据各方面的关系,不做深究,还给了个革命的名义,葫芦提一把过去,但是该抓的抓,该赏的赏,该轰的轰,这事情也就太太平平过去了.

各方面势力一看这个局面,也都是忙不迭各自打扫屁股底下,领头儿的蔫儿了,教育一般群众就容易多了.

家园 是啊!毛主席处理这些问题确实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

我倒真想看看如果老蒋一统江山,准备怎么搞定新疆西藏?也许历史不肯给他这个机会,正是历史的大智慧?

家园 呸!

就冲你对灵甫将军的刻薄劲儿,偶和你就没什么可说的!

道不同,不相与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