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南斯拉夫在解放战争中的五次反“围剿” -- click

共:💬19 🌺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南斯拉夫在解放战争中的五次反“围剿”

[转贴] 南斯拉夫在解放战争中的五次反“围剿”

南斯拉夫在解放战争中的五次反“围剿”

其实,在南斯拉夫战史里,并没有“围剿”与反“围剿”的说法,不过纳粹德国对

游击队发动的五次攻势则和中国内战时期的“围剿”颇为相似,所以借用了这个说

法。

1941年4月6日,星期日,清晨5点50分,德国第四航空队(司令官亚历山大勒尔航空

兵上将)的“斯图卡”战斗轰炸机群开始了为时两天两夜的持续轰炸,几乎没有设

防的贝尔格莱德的大部分城区被毁,平民百姓大约死伤17000人。与此同时,德国第

二集团军(司令冯魏克斯大将)、第十二集团军(司令李斯特元帅)和第一装甲集

群(司令冯克莱斯特大将)在意大利(第二集团军,司令安布罗西奥将军)、保加

利亚(一个师)和匈牙利军队(第三集团军,司令戈罗迪-诺瓦克将军)的配合下开

始入侵南斯拉夫。4月17日,南斯拉夫正式投降,6298名军官和337864名士兵当了俘

虏;德军死亡151人,伤392人,失踪15人;匈牙利军死亡65人。南斯拉夫从战争开

始到战败,一共恰好十天。

第一章 起义

南斯拉夫国家不复存在了。它被肢解成十个不同的区域,由八个不同的占领当局管

辖。德国接管了斯洛文尼亚北部的2/3和塞尔维亚的大部分,包括贝尔格莱德;意大

利得到了斯洛文尼亚余下的1/3和波斯尼亚的一小部分、黑山的全部、达尔马提亚的

沿海地区、科索沃的一部分以及阿尔巴尼亚人聚居的桑贾克地区;中部是独立的克

罗地亚王国;保加利亚得到了马其顿的大部分,其他的部分划归意大利的附庸国大

阿尔巴尼亚;匈牙利获得了巴奇卡、巴兰尼亚;而多瑙河以东的巴纳特地区则由当

地德裔居民自治。

各个不同的占领当局,各自不同的占领制度和互相冲突的利害关系,使德国对南斯

拉夫经济财富和战略交通的控制陷入错综复杂的境地,这种情况后来遭到了某些德

国人的抨击,说这样反而便利了抵抗运动。游击队时常得以利用这些分歧,而国家

的分裂状态又有助于南斯拉夫民族感情的复苏,这种民族感情正是抵抗运动得以发

展壮大的力量来源之一。

当时的南斯拉夫共产党仍不得不服从莫斯科的总路线──战争是两个资产阶级法西

斯对手之间的斗争,反动的王国政府灭亡并不值得惋惜。共产党虽然号召党员反对

德国人的占领,但是,只要纳粹还被当作苏联的同盟者,则无法号召人民起义。不

过,对共产党与对民族主义的忠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因为共产党人没有

武装,组织也在战争中遭到破坏,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抵抗。共产党总书记铁

托深信起义必将爆发,因此通知党员搜集武器和情报、重建地方组织、秘密训练,

还成立了由他自任主席的军事委员会。

从4月末到5月初,南斯拉夫投降后原本驻扎在塞尔维亚的德军(第60摩托化师、第

4山地师、第29步兵师以及183师的一个团)在司令官冯韦克兹将军率领下开始调走,

而代之以三个后备师。其他一些迹象也表明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即将开始。铁托知道

这意味著共产国际对武装活动的禁令从此解除,于是更加紧了起义准备。

领导斯洛文尼亚起义的爱德华卡德尔,铁托最亲密的助手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的公告,使南斯拉夫共产党人如释重负,使人灰心丧气

的矛盾心理和难以忍受的期待终于到了尽头。就在第二天夜间,贝尔格莱德─萨格

勒布的铁路线遭到了袭击,不过这只是自发的破坏活动。6月27日,南斯拉夫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设立了人民解放游击队司令部,并派遣12名中央委员分赴全国不同地区

去指导和建立游击队(Partisan,来源于法文,是拿破伦战争时在西班牙战场上产

生的,指敌后斗争的部队)。卡德尔(1910─1979年,斯洛文尼亚人)于7月22日领

导斯洛文尼亚起义;伏克曼诺维奇(1921年生,黑山人)于7月27日领导波黑和克罗

地亚起义,塞尔维亚人也在7月底行动起来;吉拉斯(1911─1995年,黑山人)于7月

13日领导黑山起义,这里的起义声势最大,到年底为止,除了波德戈里察和策丁耶,

意大利人被从所有的城市赶了出来。

领导黑山起义的米洛万吉拉斯,战争期间是最狂热的革命者,而战后则成为反共产

主义的旗手,被开除出党

7月4日,中央委员会决定把党的领导机构改组为军事总参谋部,这表明南斯拉夫共

产党决定建立一支军队。实际上,这时候还没有党领导下的军队,由共产党员领导

的爱国者组成的三、五个人一群,或十来人或五十人一群的小组,没有制服,武器

缺乏,分散在全国各地;而他们要面对驻扎在南斯拉夫境内的德国、意大利、保加

利亚和匈牙利正规军有十八个师,克罗地亚王国有五个师,以及数千名伪警察部队。

没有军队的铁托这个时候却要设立总参谋部,未免荒唐,不过六个月以后,游击队

已经有八万人了。虽然缺乏新式武器,但在理论上是武装起来了。正如后来铁托所

说:“他们不是正规军,全是志愿兵。”

中央委员会还有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决议,即游击队的目标应当是在国内某些地区肃

清敌人,开辟后来称为解放区的作战基地。它意味著,只要游击队控制著这种解放

区,便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小国家来治理──处理民政事务,向居民灌输自己的意识

形态,使部队可以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尽管在战争期间解放区屡屡易手,得而复

失,但最终引导抵抗运动走向胜利。本文要讲述的五次战役,都是围绕解放区而展

开的。

第二章 建立乌日策解放区和第一次反“围剿”

德国人没有能够预先防范1941年夏季发生的塞尔维亚武装起义,其范围如此之广,

清楚地表明这是一场大部分人民的自发起义。到了9月,德军对约2/3的塞尔维亚乡

村失去控制,而整个南斯拉夫的1/3都燃烧著起义的燎原之火。一份盖世太保的报告

写道:“这不单是个如何对付共产党的问题,而是要对方一场全面的民族运动。”

9月24日,游击队占领了乌日策(今铁托-乌日策),这里有一家银行,装满钞票

(约五千五百万第纳尔);一个日产400支步枪和大量弹药的军火工厂。波热加和恰

恰克(与乌日策一样都位于萨拉热窝──贝尔格莱德公路沿线)也被游击队收入囊

中。总参谋部在9月26日召开的会议上决定在南斯拉夫各区分别建立军事司令部,在

一切肃清敌人的地区建立军政机构,还要扩大军事规模。

希特勒不能忍受这种“混乱”情况无休止地发展下去。他从9月初开始,从法国增调

了第342步兵师、第100装甲旅的一个营;从希□增调了第125步兵团、第164师的两

个营;后来还从东线调来了第113步兵师。主攻目标是从贝尔格莱德市郊起,一直到

乌日策和克鲁舍瓦茨的解放区,因为这里是游击队总司令部所在地。

9月16日,希特勒发布命令,由伯梅将军指挥德军342师、113师(发布命令时这两个

师还未赶到)、714师和717师大部、第268炮兵团、第125步兵团以及塞尔维亚伪军,

在空军支援下,开始对塞尔维亚的抵抗力量(大约15000人)发动大规模攻势。28日,

刚从法国赶到的342师在沙巴茨强行渡过萨瓦河,双方进行了激烈交战,游击队掩护

著难民步步后退。经过一个月的激战之后,342师挺进到瓦列沃,随即被早已埋伏在

城郊的游击队主力包围,在城市周围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战斗。游击队的进攻由于

缺乏攻坚手段而伤亡惨重,而德国人也无法击破游击队的包围圈。

11月1日至2日的夜晚,游击队在起义时的盟友、由前南斯拉夫王国军官米哈伊洛维

奇(1893─1946,塞尔维亚人)指挥的切特尼克(源自塞尔维亚语Ceta,即军队)

进攻乌日策和其他若干地方的游击队据点,包括恰恰克和伊瓦尼察,铁托的参谋茹

约维奇(1899─1976,塞尔维亚人)在战斗中受了重伤,三百六十五名游击队员被

俘(他们后来被以牲畜的价格按头卖给了德国人,而且全部被枪杀)。当时,游击

队的主力正在与德军作战,因此,不得不动员后方的所有力量,包括兵工厂的工人,

以击退切特尼克。3日,切特尼克的参谋长帕沃洛维奇向正在乌日策的铁托建议,如

果游击队让出波热加就可以停战,铁托拒绝了。战斗继续进行,切特尼克逐渐被击

退。11月12日,游击队包围了□夫纳山的切特尼克司令部,米哈伊洛维奇转而向德

国人求救,把游击队战俘移交德国人以换取援助。虽然德国人并没有援助他,但他

们对游击队的攻势的确帮了米哈伊洛维奇的大忙,从东线来的113师包围了恰恰克、

波热加和乌日策三处。显然,游击队已经无法在西塞尔维亚坚持下去。11月25日,

游击队开始从乌日策撤退,其中有约300名伤员,军火工厂已经在数日前被敌特炸毁。

29日,德军坦克攻入了“人民共和国”的首府乌日策。乌日策工人营负责守卫通向

该市的北部要道。该营被德国人分割包围,没有接到撤离的命令,全营二百四十人

就象温泉关的斯巴达勇士那样血战到底,最后都牺牲在卡迪尼亚查山上。

游击队主力穿过兹拉蒂波尔山,专门朝那些荒凉的、人迹难至的山区行进,终于撤

退到黑山的杜米托尔,而在西塞尔维亚留下大约3000人坚持斗争。

第一次反“围剿”的失败表明,游击队在同技术兵器远占优势的敌人正面作战时还

缺乏经验,游击队也不善于进攻敌人牢固设防的据点。而正如德国文件所表明的,

根据德国军事顾问在中国对付红军的经验,德军总司令部认为不仅要击溃游击队,

而且要切断游击队和后方的联系,这样才可以把起义镇压下去。因此,德军最高统

帅部下令对解放区人民采取专门的报复措施,包括在城市里大规模地枪杀市民。10月

20─21日,这一命令以最恐怖的方式在克拉古耶瓦茨付诸实施。这是为了报复两天

前游击队在附近的一次袭击,德军十人被杀死,二十人受伤。德军把全城绝大部分

16岁至60岁的男子驱赶到兵营,然后以每100人为一组枪杀。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

连德军的行刑队都感到恶心,有些人甚至无法支持才停止。到底有多少人被杀说法

不一,英国认为接近五千人,南斯拉夫认为有七千人,联邦德国也倾向于这个数字。

据估计,在纳粹的第一次攻势期间,西塞尔维亚有三万五千多平民被枪杀。

第三章 第二、三次反“围剿”和长征

在1941年夏季的起义中,农民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斗的,铁托却需要一支能

够机动作战的野战部队。12月22日,铁托组建了第一无产者旅。基本成员是来自黑

山和塞尔维亚游击队的1199名志愿兵,旅长是参加过国际纵队的塞尔维亚人科查波

波维奇。在六个月内,相继建立了另外四个无产者旅,每旅1000人左右,而且都是

同乡。他们作为突击部队,可以调往任何地方作战。

1942年年初,司令部和第一无产者旅挺进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克罗地亚王国的乌

斯塔沙(来自塞尔维亚语,意为“暴动者”,主张克罗地亚独立的法西斯组织)在

这里大肆屠杀伊斯兰教徒和东正教徒,游击队所经过的每个村庄几乎都已经变成一

片焦土,被洗劫一空。游击队穷追乌斯塔沙分子,抓住就处决,但铁托不容许动用

酷刑。不过,乌斯塔沙的恐怖却给抵抗运动带来了好处。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乡村,

成千上万的人逃离家乡加入游击队。人民的热情如此高昂,以致对于游击队占领区

的居民来说,回避加入或保持中立都是困难的。谁要不站在这个运动的一边,就会

被看成是反对它。

德国人决心要斩草除根,最高统帅部下令发起第二次攻势。342师从塞尔维亚调入波

斯尼亚东部,此外还有其他德国、意大利、乌斯塔沙共35000人的部队参战。

游击队吸取了第一次反“围剿”的教训,绕道而行,避开敌人的主要攻击。他们绕

过萨拉热窝市郊,翻越伊格曼雪山,建立了以福查(一个位于黑山和波黑交界处的城

市,是贝尔格莱德──杜布罗夫尼克港公路的枢纽)为中心的解放区。行军中有150多

名战士冻伤离队,另外,第一旅的舒马迪亚营在佩塔瓦茨村遭到了德国滑雪部队的

奇袭,牺牲了100多人。营政委德拉甘切帕夫洛维奇在战斗一开始时股骨就受了伤而

无法行走,他把枪里的子弹全部射向德国人,只留下最后一颗,用来结束自己的生

命。这场战斗是德国人在整个第二次攻势中唯一的成功。

游击队避实就虚的战略取得了成功,德国人这次一无所获:没有“收复”任何城市,

没有抓住一个俘虏,更没有消灭游击队的主力或司令部;恰恰相反,游击队建立了

面积更大的解放区,对于南斯拉夫全国来说更是如此。在敌人发动大规模进攻时,

放弃老解放区,到其他地方去建立新解放区,也成了游击队以后几次反“围剿”的

典型战术。

第二次攻势结束后三个多月,鉴于游击队已经在波斯尼亚东部、桑贾克、黑塞哥维

那和黑山建立起大片的解放区。德国统帅部不得不和意大利最高指挥部一起开始向

游击队主力发起第三次攻势。在这次攻势中,切特尼克第一次同占领者一起,向游

击队进攻,最艰苦的阶段即将来临。

黑山和黑塞哥维那的农民已经对战争感到厌倦:粮食几乎没有,特别是贫苦农民不

得不到城里去弄点东西果腹,而意大利人和切特尼克利用了这一点,收买了相当多

的人。仍然站在游击队方面的是许多中农,因为他们有一些藏起来的粮食,对城市

的依赖不大。

意大利人和切特尼克还对有帮助游击队嫌疑的所有家庭和村庄采取恐怖行动,这更

加削弱了农民反抗的意志。而黑山游击队司令部的对策是:敌人每对游击队出没的

村庄采取一次大规模的恐怖行动,游击队就对切特尼克有影响的村庄施行恐怖。

1942年5月21日,游击队总司令部不得不决定,游击队暂时撤出黑山,主力也从波斯

尼亚东南部北撤200英里到克罗地亚,那里敌人较为分散,并且有可能开辟解放区。

黑塞哥维那游击队的瓦解更为迅速,一夜之间游击队的十二个营只剩下了一个,其

他的战士不是回家,就是倒向切特尼克方面去了。黑塞哥维那东部的起义领袖米罗

波帕拉被自己的部下──农民,交给了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在奈韦西涅把他杀害了。

游击队后来所说的“长征”从6月24日开始,黑山游击队的残部被改编为第四旅和第

五旅,桑贾克游击队编为第三旅,黑塞哥维那游击队编为第十旅,然后同无产者第

一、第二旅一起向波斯尼亚的克拉伊纳地区进军,途经库伦-瓦库弗、普罗佐尔、格

拉莫奇、波斯尼亚彼特罗瓦茨(以上皆为波黑地名)。这支三千多人的军队(一路

上不断有人阵亡,也不断有新的志愿兵加入进来)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进行转移,

伤员和往常一样随大军同行。这是铁托的老规矩:伤员如不能安置在安全地方,部

队就必须带著他们。因为游击队员一旦被俘,下场只有一个。上次游击队从乌日策

撤退时便发生过这种事:德国坦克在游击队伤员们躺卧的田野上开来开去,把他们

通通碾死。

第四章 比哈奇解放区的建立

克拉伊纳曾是波斯尼亚最强大也是最团结的起义根据地,克拉伊纳游击队曾于1942年

5月解放了南斯拉夫最大的铁矿产地留比亚,但这同时也使得敌人对他们的重视程度

提高了。铁托来到之前,建立在科扎拉山区的解放区已经被德国、匈牙利和乌斯塔

沙的军队占领,大约七万人被关进集中营,其中两万五千人丧生,科扎拉一度变得

荒无人烟。

总司令部和六个旅的到来,使克拉伊纳恢复了生机。7月27─28日,无产者第一旅

(旅长拉特科伊维察马鲁希奇,1942年9月2日遇空袭牺牲)和福查支队(支队司令

拉德斯特凡诺维奇)、卡利诺维克支队(支队司令拉德哈莫维奇)、杜米托尔支队

(支队司令奥布拉德齐茨米尔教授)解放了克柳奇(萨拉热窝─比哈奇公路重要枢

纽);8月17日,无产者第二旅(旅长拉特科马尔蒂诺维奇)和克拉伊纳一支队(支

队司令米林科库希奇)解放了姆尔科尼奇-格拉德,切断了亚伊策与巴尼亚卢卡两处

敌人的联系;9月17日,德军第714步兵师、乌斯塔沙混合纵队、两个团的义勇军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境内投靠法西斯的民团性质的地方武装)以及切特尼克向

姆尔科尼奇进攻,企图为亚伊策被困之敌解围。游击队集中了三个无产者旅、三个

克拉伊纳旅和两个支队,由博桑斯卡-克拉伊纳作战司令部司令科斯塔纳季(1911─

1986,匈牙利族人)指挥,以快攻粉碎了敌人的攻势,敌军被迫退保巴尼亚卢卡,

亚伊策的守敌被完全孤立。

南斯拉夫游击队最优秀的指挥员之一科斯塔纳季,他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

1942年9月24─25日,纳季指挥无产者第二旅(旅长柳博德拉格久里奇)、黑山第四

旅(旅长佩科达普切维奇)以及克拉伊纳的三个支队,进攻并解放了亚伊策市。越

过弗尔巴斯河逃跑的乌斯塔沙全部被设伏的黑山旅消灭,战斗中歼灭乌斯塔沙六个

中队以及义勇军、宪兵、民防队、警察共一千二百人。亚伊策是游击队夏季以来在

克拉伊纳和西南波斯尼亚占领的第十九个城市,游击队的攻城技战术日渐熟练,他

们常常在夜间不放一枪地闯进城,多处突破,分割敌人的兵力,从而使敌人措手不

及、各部之间失去联系。

11月,游击队又开始谋划夺取比哈奇,这个小镇是波斯尼亚的古都,与克罗地亚交

界,乌纳河从城东流过。这里盛产粮食和玉米,有服装厂、制鞋厂,攻占它可以让

两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守敌为托姆契奇少校指挥下的乌斯塔沙第四常备混合纵队约

四千多人,有十七挺机枪和三门大炮。托姆契奇把主力布置在城外,依靠建有工事

的村庄构成外围防御,大约500人部署在城内,据守在市中心由石头房子和地堡构成

的工事内。比哈奇的外围有德军两个师、意大利四个师和乌斯塔沙的三十个营,如

果游击队久攻不下,就会腹背受敌。

游击队集中了八个旅,共8928人、547支手枪、6789支步枪、328挺轻机枪、51挺重

机枪、15门迫击炮、8门大炮、一台火焰喷射器。前敌总指挥纳季决定避开坚固的外

围,派四个旅从东南方直接插入城内,粉碎在这样情况下通常是混乱的防御,然后

掉过头来进攻外围;两个旅进攻乌纳河右岸;两个旅进攻乌纳河左岸。战斗只进行

了一天,乌斯塔沙被游击队出其不意的打击搞得士气大丧,很快就放弃了抵抗四处

逃散。11月4日,游击队顺利地解放了比哈奇,击毙五百五十人(包括二十名军官),

俘虏八百五十人,铁托和总司令部随即迁到这里。至此,抵抗运动建立了以比哈奇

为中心的五万多平方公里的解放区,占南斯拉夫领土的1/5;游击队组成了八个师的

人民解放军,每个师有三个旅,而全国的游击队和人民解放军发展到十五万人;11月

26─27日,在比哈奇召开了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会议,选出了政府性质的人民解放委

员会执行委员会。比哈奇会议被普遍看成是抵抗运动的转折点,标志著南斯拉夫抵

抗运动已经发展为独立的民族运动,战后南斯拉夫国家的雏形即由此诞生。

第五章 第四次反“围剿”(奈雷特瓦河战役)

南斯拉夫解放斗争的蓬勃发展使希特勒坐立不安,特别是盟军在北非的登陆使希特

勒认为盟军也将在巴尔干登陆因此消灭游击队成为当务之急。他在10月会见了帕韦

利奇(1889─1959,乌斯塔沙头目,克罗地亚人)和驻巴尔干德国第十二集团军司

令亚历山大莱尔将军,商讨对付游击队的策略。12月,把东南线指挥部改名为E集团

军群司令部,司令莱尔由他本人直接指挥。

莱尔在12月29日下达了开始发动攻势的命令,攻势被分为三个阶段:“白色1”、

“白色2”和“黑色”。第一阶段是包围比哈奇的游击队阵地,然后在第二阶段插入

波斯尼亚游击队控制的领土并消灭大部分游击队。还有一个一直未能达到的第三阶

段:德军计划将切特尼克缴械,让他们担任辅助勤务。

1943年1月20日,被游击队记载为第四次攻势的战役正式开始,德国冯李尔中将指挥

第7“欧根亲王”党卫军师、第369“杜菲尔”外籍师、第714步兵师由北面进攻;第

717步兵师和乌斯塔沙约1万人从东面进攻;意大利第五军以“伦巴第”师、“萨沙

里”师和约6000名切特尼克从西面进攻;斯塔尼希奇上校指挥12000名切特尼克在黑

山布防;意大利“穆尔杰”师在黑塞哥维那南部和东南部占据阵地以切断游击队的

退路。

1月29日,比哈奇失守,但直到攻势开始18天以后,从卡尔洛瓦茨进攻的第7党卫军

师才和从萨纳河桥进攻的717师会合,而原计划是两天。游击队主力早已经跳出了包

围圈,向黑塞哥维那和黑山突围。德军只是在格尔梅奇山包围了约15000名无法随部

队突围的老弱妇孺,他们在搜山时杀害了3370人,而更多的人由于饥饿和严寒死亡,

估计有2/3的难民丧生。

2月9日,拉多米尔武卡诺维奇指挥无产者第三师击破意大利人,夺取了普罗佐尔市,

并沿著拉马河河谷前进,解放了奥斯忒罗扎茨;科查波波维奇指挥无产者第一师进

到伊万-塞德洛;佩科达普切维奇指挥无产者第二师和达尔马提亚游击队解放了伊莫

茨基、波苏谢和奈雷特瓦河谷的亚布兰尼察和德雷日尼察。这样,三个师形成宽达

八十公里的战线,彻底打垮了意大利“穆尔杰”师,俘虏2000人,缴获15辆坦克和

许多大炮。但是游击队带著超过十万人的难民,病号和伤员一开始就超过二千人,

而且不断增加,最终增加到四千五百人,使得主力用了三周时间才经过波斯尼亚中

央高地撤向奈雷特瓦河。德国人用这个时间赶了上来,包围了奈雷特瓦河河谷的全

部游击队(大约两万人)。

3月6日夜,达尔马提亚第二旅的突击队员们,徒手攀登被炸毁的亚布兰尼察大桥,

嘴里咬著松开盖的手榴弹。他们消灭了切特尼克的地堡。接著,达尔马提亚的三个

营和塞尔维亚的三个营强行渡过奈雷特瓦河,扩大了桥头堡,他们从普伦伊山上的

切特尼克队伍中杀出一条血路,击溃了全部切特尼克部队。而河谷以北的德国人被

无产者第二师牵制住了。于是,游击队突围成功。莱尔将军沮丧地向统帅部汇报:

“游击队成功地渡过了奈雷特瓦河,全部人马统统撤到黑山的北部去了没有缴获他

们的任何东西,也没有俘获他们一个人、一个伤员,甚至连一个阵亡的游击队员也

没有找到”。

而希特勒对此倒是有先见之明,他对戈林说道:“又有人报告说包围了铁托的六个

师,但是我已经知道,结局会如何:用不了几天,就会只包围他们三个师,接著是

一个师,最后,当我们完成了包围,那时我们将在包围圈里找到几个冻僵了脚的意

大利人和几头病驴。”

第六章 第五次反“围剿”(苏捷斯卡战役)

虽然打破了德国人的第四次“围剿”,但游击队却处于不利地位。白色行动已经并

入黑色行动,这是一个新的更加危险的攻势,而游击队没有时间休息、整编或选择

有利的地势。铁托后来曾说,一度是他们掩护所的群山,这次战役中却成为游击队

的不利条件。他们的机动性大受限制,以致几乎未能逃脱。

铁托原本打算把他的主力部队朝东南方向调动到南塞尔维亚和塞尔维亚与黑山边境

的科索沃─梅托希亚,因为这样可以与阿尔巴尼亚、希□、保加利亚以及马其顿的

共产党游击队保持接触,进而可以协调整个巴尔干南部的游击活动。但由于德国从

东南方向迅速进军,铁托未能从这个方向撤退。

1943年5月6日,莱尔将军下达了发动第五次攻势的命令。这次他们的措施极其周密,

连意大利人都没有预先通知,结果顺利地包围了游击队司令部及直属部队约16000多

人,另外还有中央医院的4000多名伤病员。敌人调集了大约七万名德军,包括第1山

地师、党卫队第7山地师、第118狙击师、第369步兵师、克罗地亚第4狙击旅以及德

国总参谋部直属的特种部队──“勃兰登堡”团;另外还有意大利“陶里嫩塞”师、

“威尼斯”师和“费拉拉”师,乌斯塔沙11000人,保加利亚第61、62团,共计约十

三万人。而游击队总司令部直到5月15日才明白德军发动了新的大规模攻势,此时军

事局势已经恶化:敌军从四面八方合拢,在马格里奇山坡占据了居高临下的阵地,

俯瞰苏捷斯卡河谷,谷口则在苏哈;游击队如果要脱离险境,势必要由东向西横渡

这个谷口。时机万分紧迫,但铁托为了等候英国代表团到达,还是把撤离时间推迟

了36个小时。5月27日夜,代表团终于到达,如果再晚来24小时,是否能够著陆都成

问题。

一开始,游击队尝试向福查方向突围,但这里的德军战斗力很强,无产者一旅无法

突破。于是司令部在5月底决定,向苏捷斯卡河谷突围。无产者二旅在德国人到达前

几分钟占领了位于德里纳河、苏捷斯卡河与皮瓦河之间的武切沃高地,控制了这一

要冲,从而使游击队还保有一线生机。

德国人发现了游击队的企图,开始把主力调往苏捷斯卡河谷。司令部决定把部队分

成两路突围:司令部、无产者第1师、无产者第2师及10个旅为第一集群,渡过苏捷

斯卡河向波斯尼亚突围;第3突击师、第7突击师及6个旅、人民解放委员会执行委员

会和中央医院为第二集群往回走,渡过塔拉河,往桑贾克突围。纳吉的波斯尼亚人

民解放第一突击军(包括人民解放军第4突击师、第5突击师、东波斯尼亚第6突击旅

以及波斯尼亚的全部游击队)奉命从背后打击德国人,以牵制敌人,保证主力突围。

然而,由吉拉斯指挥的第二作战集群未能越过塔拉河,只得重新追赶第一集群。

苏捷斯卡战役中的开路先锋──无产者第一师师长科查波波维奇,他后来被授予上

将军衔,并成为副总统

6月10日拂晓,达尼洛莱基奇指挥无产者一旅突破了德国369师在巴利诺瓦茨的防线,

科查波波维奇来不及请示司令部,主动利用这一战术突破口,指挥无产者第一师立

即把突破口扩大,于6月12日到达并越过了福查─卡利诺维克公路,把德国的包围圈

甩在身后。当日夜,司令部和无产者第二师一起实施主要突破。13日,主力越过了

公路。防守这段公路的是德国的坦克部队,无产者二旅的几名炮兵不肯执行埋藏重

武器的命令,还是携带著一门只有三发炮弹的反坦克炮。他们隐蔽在公路旁的灌木

丛中,等待敌人的坦克一直开到只有10米远的地方,用两颗炮弹击毁了前两辆坦克,

其余的坦克不知虚实便后撤了,从而使第二集群的第7突击师也追随主力越过了公路。

但随后德军得到了增援,完成了对公路的封锁。第3突击师开路的达尔马提亚一旅虽

然突破了坚蒂什特地区的防线,但他们没有守住这个阵地,而是在德军的压力下分

批向北突围了,这样,3师的主力和伤员们未能突破包围。

英勇牺牲的第三突击师师长萨瓦,1943年7月6日被追授人民英雄称号。

6月13日拂晓,第3突击师开始强渡苏捷斯卡河,德国人躲在暗堡里,等游击队冲到

很近的距离才猛烈射击,许多人倒了下去,后面的战士开始畏缩不前。这时,师长

萨瓦科瓦切维奇(1905.1─1943.6,黑山人)大吼道:“共产党员冲在前面!”,

身先士卒地冲上前去,部队被激励起来了,舍生忘死地向前冲锋,他们一共摧毁了

三十多个碉堡。在快要冲出封锁线时,萨瓦师长被一颗子弹打中了额头,当即牺牲,

队伍混乱了,大家开始自行突围,大约有一半人倒在了封锁线上,难以行动的重伤

员为了不拖累战友,纷纷自尽。第3旅政委博若米莱蒂奇(桑贾克人)在突围时股骨

被打断,举枪击额而死。伤病员们共有一千三百多人遇难,中央医院的大约两百多

名护士和三十多名医生也被枪杀。

到6月底,司令部和游击队主力都已经突围,进入东波斯尼亚比较安全的地带。总共

有六千多名游击队员牺牲,有多少难民死亡,没有确切数字,但是仅黑山的杜米托

尔县就有一千二百名平民惨遭杀害。德国人丧失了最好的时机,游击队主力此后从

未再面临被歼灭的危险,但事实证明德军直到最后一直是一支善于随机应变的顽敌,

此后还有许多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第七章 尾声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驻扎在东南欧(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希□)

的意大利埃斯特集团军群(含第二、九、十一集团军)也奉命开始向战区内的盟军

投降,这使得解放斗争有了新的大发展。当时,在南斯拉夫有意大利的十四个整编

师和四个缺员师,收复他们的占领区,夺取他们的装备而不让德军或切特尼克抢先

对游击队万分重要。铁托命令部队全速进军,占领达尔马提亚海岸和沿海岛屿,尤

其是斯普利特和希贝尼克这两个装卸港,以组织意军逃跑并接收集中在那里的仓库。

意大利“伊松佐”、“伦巴第”、“阿尔卑斯卡恰托里”师被缴械;“威尼斯”、

“陶里嫩塞”和“佛罗伦萨”师投降。最终,游击队成功地解除了十个意大利师的

武装,获得了大量的军火和库存物资。游击队扩充了大约八万兵员,其中部分是意

大利俘虏,他们志愿加入了游击队为他们编设的特别部队──“加里波第”师和

“加里波第纳蒂索内”师。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的总人数上升到二十五万人,解放

区扩大为十三万平方公里,人口占南斯拉夫人口的近一半。

这时,德国在南斯拉夫的部队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二十万德国兵、十六万保

加利亚兵以及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伪军。他们担心盟军在达尔马提亚登陆,决心不

让铁托控制达尔马提亚海岸。不出几周,他们就把游击队赶出了大多数海岸阵地,

以及除维斯岛以外的全部岛屿。从1943年10月底到1944年1月中,他们采用新的、流

动的反游击队战术,并用空军配合,袭击散布于辽阔地带的、特别是波斯尼亚的游

击队,南斯拉夫战史把这些零散的战斗称为第六次攻势,不过实际上这是大量分布

在极广阔地带上的大量零散战斗的总称,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役。双方的战斗十

分激烈,一些城镇多次易手,仅福查就易手四十七次之多。总的来说,双方都付出

了惨重的牺牲,最悲壮的一次战斗发生在利姆河沿岸的普利耶波利市,由于密码被

破译,德国人知道舒马迪亚第一旅在该市休整,他们派出精锐的突击部队,在间谍

的指引下一直摸到游击队的驻地门口。当舒马迪亚人确定他们无法突围后,拒绝了

德国人的劝降,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但最终游击队胜利了,解放区进一步扩大,

解放军和游击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德国人再也无力发动类似的大规模进攻了。德

国第二机械化部队司令伦杜里奇将军报告说,游击队的残酷性和南斯拉夫的艰苦条

件导致许多德国士兵要求调到俄国前线。

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就要来临,据南斯拉夫统计,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在反法西斯

战争中一共牺牲了305000人,在五次反“围剿”中牺牲的不足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

但是,这是最能代表游击队牺牲精神、作战意志和成长历程的五次战役,由此证明,

即使象当时世界上最训练有素的德国军队,也无法战胜这支衣衫褴褛、装备落后的

人民武装。

通宝推:林风清逸,
家园 【贴图】南斯拉夫游击队员

点看全图

南斯拉夫游击队员

点看全图

铁托和总司令部

家园 电影<桥>的背景是什么时候?我记得里面有两个意大利志愿者
家园 看电影“苏捷斯卡战役”的时候

心里面就在琢磨:德国鬼子真是厉害,比30年代围剿红军的国军强。

家园 问题是南斯拉夫游击队比中国红军也强!

至少装备上强很多!

家园 那段一门反坦克炮的印象很深刻

不过电影里面表现的好像有点过分,37mm的反坦克炮正面击毁虎式……

家园 看得人热血沸腾阿。为啥铁托一死这个国家就断了脊梁呢?
家园 你看错了,那是4G

南斯拉夫没有虎的用武之地,他们老给自己拔高

弄了斯大林2当老虎拍戏

家园 南斯拉夫论坛上有没有人讨论这几个问题呢

1.假如德国战胜铁托 嘿嘿

2.xx年战争 南斯拉夫没有战胜德国

3.是游击队的战斗造成的大屠杀

4.游击战是否值得

5.其实有些德国人也不错

6.切特尼克是忍辱负重曲线救国的大英雄阿

家园 铁托有威信

活的时候,由于他抗击德国的功劳和威望下面几个民族和共和国之间矛盾再大还能卖他面子,也压得住民族矛盾,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偏偏各个民族是势均力敌(不像中国,汉族占优势人口比例)。他去世后,国家领导没有一个有他那样的威望只好搞各民族轮流当头。铁托执政时间又长(活得时间也长,80年去世,88岁),没有能培养一个强人接班人,没有象德国一样出一个强人俾斯麦。

再加上国际环境,就散了。

关键词(Tags): #铁托
家园 早在二战期间就有人质疑:

一个克罗地亚人(铁托)凭他的威望领导一群塞尔维亚人的组织究竟能够稳定多久?更何况还有一群组织了纳粹党卫军的穆斯林也同样生活在这个国家里

家园 也没办法, 民族问题

历史上塞族, 克族, 穆族就是互相敌对加仇杀,恩恩怨怨几百年, 再加上后来西方人为的挑拨, 有铁托在凭其威望还能压服, 别人就没戏了.

家园 需要同化。在文化教育上,在姻亲血缘上,在经济建设上
家园 更多是东欧大溃败的牺牲品

在整体失败的背景下,凡是有点民族矛盾的都会被挑出事来。连乌克兰这样几百年的同盟都被搞了,更不要论起民族向心力,他还算得上最弱的一个。剩个南联盟,干脆直接用炸弹炸了。

家园 前南解体,铁托设计的体制责任最大

六个加盟共和国大权在握,联邦中央轮流坐庄,为了压倒对他威胁最大的塞族,设计两个自治省不说,还硬搞出波黑的穆斯林族。恐怕私心还是想让他这个终身总统无人可以挑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