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简评】小岗村的改革,是不是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 -- 铁手
最近看到一些关于中国 率先包产到户的中国改革第一村 的小岗村的一些新闻,觉得有些意思,到网上找了找,还有不少评论,比如
又比如
关于小岗村:
短评如下:
小岗从当初的“大锅饭”-》“包干到户”-》今天的统一承包。从体制上来说,大致是从集体-》个人-》又到集体。
看起来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但是撇开政治制度因素来看,更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问题。承包单干的确是可以带来主动性、积极性,但是潜力有限。要有大的发展,最终还是需要集团化,或者说是集体化。
这种趋势,江苏的集体经济,比如华西村就是个代表。
是否意味着小打小闹的个体经济已经慢慢让步给集体化,合作化。当年的合作化公社,是不是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
此一时彼一时,生产力不停进步,但是生产的组织形式常常是螺旋发展的;不能因为今天又变成集体经营就否定当年的分产到户,也不能因为今天变成集体经营就不准以后再改。
反正一句话,实事求是,尊重科学。怎么搞见效就怎么搞,大胆的让农民伯伯去搞。
错了可以重来。损失不大!
实践证明,摸索出来的改革比实验室里和书斋里设计出来的生命力强大!
什么螺旋上升,邓小平的一大功绩又露底了而已。我就看邓小平还剩下什么成功的了。
损失还不大。
整个农村一盘散沙,彻底原子化,农业现代化扔了底朝天。
说的好像当初承包到户是农民自己的心愿似的,无非现在中央也没办法了,
你要知道承包到户可是邓小平的命根子。
看来大家伙已经从心里替邓小平交了学费了。
现在呢,国企改革就是不让我们工人放手去搞。
发烧的时候医生给开退烧药,拉肚子的时候看见医生给开泄立停,难道就能说上次开错药了?--那叫对症下药
当初分开,是因为农民没有自主权,责任不清,干活是大锅饭,而当时的情况下,要在集体经济中明确按劳分配是不可能的,真正实行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虽然分开后,失去了集体化的很多优势,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那是由当时的社会情况、经济情况决定的。
前段时间和purohol讨论过。
其实,分地是可以的,没有问题,但是当时绝大部分的做法是彻底地分家,只有个别采用了上面链接里的模式。彻底分家导致了农村再次回到小农经济的模式。现在要重新再花力气,时间,资金来整合。农村的基层组织破坏,干群对立,和这个也大有关系。
现在看来,当初的做法太急,目光不够长远。如果当时做到形散神不散,农村的情况会不一样的多。
我想,集体化,或者集团化,也就是军团对单兵的优势,应该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以前的集体化和现在的集体化,形式上可能类似,动力来源则不太相同。
也算与时俱进:)
集体化与否,其实不是大问题,全国各地情况也不同.
可是当年的集体化,很大程度上是一刀切,强制的地方很多,中间又不断批判包产到户,所以后来想要"单干"还要搞"私下按手印"这一套,实在是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78年以后的农村改革,南街村这样的地方,想保留也就保留了,对农民的自主选择,尊重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