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淘书记(十)——谁能快乐而自由? -- 履虎尾

共:💬42 🌺5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淘书记(十)——谁能快乐而自由?

俺有一个同学特别喜欢新诗、现代诗、外国诗,尤其是苏联诗人玛雅可夫斯基的“阶梯诗”。该同学不仅是读,还高声要朗读,他一旦在教室里朗诵起来,感情丰富,眉飞色舞,一举手一投足,充分表达其慷慨激昂的情感:

“我真想

像狼一样

吃掉

官僚主义……”

呵呵,俺少年时候,不喜欢读诗歌,特别不喜欢新诗、自由体诗歌和外国诗歌。俺读诗读剧本,是把它们当成小说来读的,有没有可读性,有没有趣味性,说得再直截了当一点儿,也就是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就是俺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标准。

那天,俺胳膊夹着两本现代小说在东行晃悠,急着把它们兜售出去。一个初中生走到俺面前,要用手里的一部长诗,换俺的《红旗谱》和《播火记》。俺接过他递过来的两本书,一看封皮,原来是俄罗斯大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篇叙事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

这套书很旧了,估计是五十年代初出版的。这套书的开本很独特,是六十四开的,比一般的书小一半,跟小人书一般大小。两册一共有七八百页厚的样子,书的每页上竖排印着十几行诗句。俺虽然不喜欢诗,但是,俺更不喜欢这些现代小说,所以,俺就跟他交换了。

《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是涅克拉索夫的代表作,诗篇用七个农民碰到了一起,发生了争论的手法,来描写俄罗斯的社会。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呢?一个农民说,是富农;又一个农民说,是地主;再一个农民说,是神父;另一个农民说,是收税吏;还有一个说是御前大臣;最后一个说,就是沙皇本人。七个农民争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别人。他们决定游遍俄罗斯,去寻找“快乐而自由”的人。这时候呢,上天赐给他们一块白毛巾,只要对毛巾说一句,“给农夫以酒,以面包”,面包和啤酒就会从天而降。于是,他们就去寻找“快乐而自由”的人了。

今天看来,这个开头很幼稚,不过,俺当时没有这种念头,所以就兴致勃勃地读了下去。诗人的文采很突出,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特别是对农妇玛特廖娜的描写,细致入微,充分反映了俄罗斯妇女的悲惨遭遇:她们生来是奴隶的女儿,长大了做奴隶的妻子,最后又是奴隶的母亲。玛特廖娜在给七个农民讲述自己“丧子之痛”时,字字血,声声泪,让人几乎不忍卒读……

说起俄罗斯的诗歌,人们自然会联想起普希金来。由于当年“哈苏”的缘故,普希金的书发行量很大,品种也很多。俺很早就从同学处借阅过普希金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也曾经读过普希金的几首短诗和几篇短篇小说。俺喜欢普希金的短诗和短篇小说,像《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呀,《茨冈》啊,《决斗》啊,等等的,读起来饶有兴趣。普希金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欧根·奥涅金》,主人公欧根·奥涅金是一个利已主义者,也是一个多余的人。历来评论对这篇长诗的评价很高,别林斯基评价说,《欧根·奥涅金》是“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俄罗斯诗歌艺术的顶峰。不过,俺对重名之下的《欧根·奥涅金》不敢随风恭维,它的内容,就那么几个人几件事;它的篇幅,就那么薄薄的几百页,恐怕也当不得“百科全书”的评价吧。

要论长篇叙事诗,履虎尾认为最好的是英国诗人拜伦的长篇巨著《唐·璜》。大诗人拜伦出身于英国贵族家庭,十岁时父死袭爵。拜伦身有残疾,因患小儿麻痹而跛一足,对此,拜伦非常敏感,又非常的争强好胜。据拜伦自己说,拜伦自幼酷爱游泳,泳技高超,曾经在波斯普鲁士海峡横渡,并引以为自豪。

  

拜伦从小就是个风流种子,情窦早开,十五岁时曾经钟情于初恋情人——他的邻居查沃斯小姐。但初恋情人根本就没把拜伦这小毛孩子当回事,两年后出嫁了。而拜伦对初恋情人久久不能忘情,直到十三年后,拜伦回忆此情时,还忍不住“泪如泉涌”。这位查沃斯小姐,也许就是《唐•璜》中邻家少妇朱丽亚形象的原型吧?

“唐•璜”本来是欧洲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他的特点是沾花拈草,风流好色,处处留情,大抵相当于中国人所说的“登徒子”,是一个好色之徒(田伯光啊)。由于风俗的差异,中国的“登徒子”是个贬义词,而西方的“唐璜”,所含贬义虽有,不像中国这么多,这么纯粹。除了拜伦,其他的一些名家(例如俄罗斯的普希金)也曾经以“唐璜”为题材,写过诗歌和小说,而拜伦的长篇巨著《唐璜》,是这些系列中最好的一部作品,拜伦的《唐璜》一出,其他的作家作品便黯然失色了。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拜伦诗歌创作的顶峰。诗中着力描写“唐璜”的善良、正义、勇敢、多情。《唐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文本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作者通过主人公唐璜的种种浪漫奇遇,向读者展示了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社会风情。诗人笔下的主人公“唐璜”,则几乎就是诗人自己,书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作者本人的影子。拜伦原打算将《唐璜》写满二十五歌,但写到第十七歌地时候,诗人三十六岁的短暂生命就结束了……

  

唐璜出生在西班牙,从小就活泼可爱,少年时已经是一表人才。十六岁时,初出茅庐,便同三十二岁的贵妇人朱丽亚相爱,上演了一场风流悲喜剧。事情暴露后,母亲为了儿子的安全,把他送到欧洲去旅行。而朱丽亚则进了修道院。

在驶往意大利的途中,唐璜乘坐的船遭到了风暴的袭击,在漂泊了十几天后,船上的食物和淡水都用光了,再也没有可吃的东西了,便开始了人吃人。先吃谁呢,为了公正,大家抽签决定,朱丽亚给唐璜的信,便被撕成纸签……一些人被吃了,而吃人的人又被人肉毒死,当船被巨浪打碎,最后被冲到一座荒岛上时,原来船上的几百人中,活着的只剩下唐璜一人。

唐璜被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救了上来。这座荒岛,是希腊海盗的巢穴,这个姑娘是海盗头子的女儿,名字叫做海甸。她把唐璜当做上帝的恩赐,简直像着了迷一样。于是,他们相爱了。正当他俩相亲相爱之时,海盗头子突然回来了。他把唐璜击伤,捆绑上船,送到君士坦丁堡奴隶市场。

奴隶群中既年轻又英俊的唐璜,被王后的太监发现了。他出高价把唐璜买下,装扮成女孩,送给苏丹排位第三的王后来享用。正当王后准备享用禁果之时,最不该此时出现的苏丹却突然大驾光临了。王后只好把“璜娜”交给管理后宫的嬷嬷,自己来陪伴苏丹。

王后的宫里有几百个年轻的侍女,有热情的嘉西佳,有稳重的杜杜,她们都来欢迎新来的伙伴“璜娜”,希望嬷嬷能安排璜娜今晚与自己同床。嬷嬷不顾嘉西佳的热情,安排璜娜与杜杜暂时在一张床上过夜……第二天,王后知道了昨夜的事情,不由得醋海翻波,她命令,把唐璜与杜杜装进一个麻袋里,投入波斯普鲁士海峡。

然而这时,正赶上苏沃洛夫向土耳其发动进攻。唐璜被俄罗斯军队救了出来,于是参加了俄军,英勇地战斗,并且立下了大功。胜利后,苏沃洛夫元帅派遣唐璜做使臣,去彼得堡报捷。唐璜便带上他在战争中救出的土耳其孤女起程去俄罗斯了。

到了冬宫,唐璜单膝跪地,向女皇递交胜利捷报。女皇卡萨琳低头伸手来接,唐璜抬头上望,二人四目相对,一下子,迸发出了爱情的火花……唐璜在后宫中时间久了,身体开始虚弱。这时候,俄罗斯正计划同英国结成同盟,来对抗拿破仑。女皇决定派唐璜作外交使节前往英国,于是,唐璜离开俄罗斯,前往英国。

唐璜被英国上流社会接纳,天天进出贵族、富豪居住的伦敦西区。他说这区域是英国最罪恶的地方,这儿的人“把爱情一半当荣耀,一半当买卖”。他的行为又恰恰同他的认识相违背,他在这儿同不少的贵族妇女勾勾搭搭,打得火热。一天晚上,一个天主教僧侣,突然闯进了唐璜的卧室。唐璜正在吃惊,那个僧侣掀开了面罩,原来不是僧侣,而是英国最具权势的、最风流美丽的、国王的情妇——甫尔克公爵夫人……

诗中最为令人击掌赞叹的诗句,是关于半夜里苏丹后宫中侍女杜杜的那一声大叫的描写。杜杜的这一声大叫,把后宫里所有的人都给吵醒了,侍女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像潮水一样,涌到杜杜的床前。只见床上躺着的杜杜,满脸猩红,睁圆了双眼。而一旁的璜娜呢,璜娜一点儿也没受到惊扰,就像睡在合法妻子身边的丈夫一样,继续在做着“她”的美梦。大家问杜杜,为什么大叫。杜杜吞吞吐吐地回答,自己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什么了?梦见什么了?在大家的追问下,杜杜说:

杜杜梦见自己在树林子里行走,虽然只有自己一个人,却没有感到害怕。走着走着,杜杜看见了一棵苹果树,树上高挂着一颗熟透了的红苹果。杜杜非常想吃这个红苹果,可是,苹果挂在枝头,高不可攀啊。也许是感动了上天吧,枝头苹果突然落了下来,正落在了杜杜的脚旁。杜杜弯腰拾起了苹果,双手捧到面前,张开嘴巴刚要咬,谁知道苹果突然自己裂开了,从苹果中飞出来一只金色的蜜蜂,一口正叮在杜杜的心口上……杜杜大吃一惊,所以,才在半夜里高声大叫起来……

呵呵,比起《唐璜》来,《欧根·奥涅金》恐怕难免“小儿科”之讥吧。读《唐璜》,给俺以一种特别的快感。在当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为阶级斗争服务。即使是古代文学,也是除了“斗争”,就是“反抗”。外国文学好一点吗?不!也一样!什么“教育意义”啊,“时代特色”啊,靠,对这些说教,俺早就腻歪透了!而在《唐璜》之中,俺看不到一丝丝的说教,有着的是拜伦的出众才华,有着的是“唐璜”的肆无忌惮。我行我素,率性而行,大丈夫不当如是乎!

关键词(Tags): #玛雅可夫斯基#涅克拉索夫#普希金#拜伦#《唐璜》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击节送花】勇夺虎皮沙发!

1

家园 【击节送花】勇夺虎皮板凳!
家园 多谢夏兄!
家园 多谢三兄!
家园 啧啧......又找到共同点了

俺读诗读剧本,是把它们当成小说来读的,有没有可读性,有没有趣味性,说得再直截了当一点儿,也就是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这就是俺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标准。

呵呵,偶万分同意这一段.情节精彩以外,要是再有那么点微言大义,小中见大,就更喜欢.

"唐璜"我只看过故事和电影,不过我心里也有一个"百科全书"式的长诗:浮士德.尤其是在第一次看的时候,基本上当欧洲文化/神话百科全书看的,那会儿年纪小,对故事的寓意没那么多认识,主要精力大都放在注释上了.

家园 握手握手!
家园 惊见与虎谋皮
家园 咦,外国也有鹿鼎公呀!
家园 呵呵,花熊兄——
家园 对呀,还花——
家园 这么有趣,看来西方的诗歌还是别有风情啊! 花
家园 谢花再送花
家园 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家园 这个事儿吧,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拜仑的《唐璜》没读过,只看过梅里美的《唐璜》,说的也是风流浪子的事儿,也很热闹。

普希金本人就有点儿唐璜那劲头-----见他的《秘密日记》,他写的〈欧根奥涅金〉倒不是以情节取胜,而是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取胜,对妲吉亚娜暗恋的描写可谓出神入画,只记得她在玻璃窗的水蒸气上写了一个大大的“O”----那是欧根名字的缩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