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通鉴评说》军事系列 -- 唵啊吽
《史记·河渠书》: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利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都江堰处于岷江从青藏高原刚进入成都平原的位置,地势比成都平原高,所以只要开挖水渠,就可以得到灌溉。后来开挖的引水渠越来越多,覆盖的灌区面积也越来越大。汉朝的时候都江堰灌区大概百万亩,清朝的时候是300万亩,现在已经达到千万亩了。
靳生禾、谢鸿喜的著作“长平之战”是目前对长平战役最详尽的分析。摘一段:
诸如:当初赵应不应该接受韩上党守献地?以秦昭襄王为首的秦廷从连横战略特别是推行相国范睢“远交近攻”出发,在先期占领魏的河东部分地区基础上,连年攻取了韩的少曲(今河南济源东北)、高平(今河南孟县西)、南阳、野王等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韩、魏只有招架而全无还手余地了。自从秦攻韩上党,主攻方向就已开始直指赵都邯郸了,此可谓洞若观火。倘若秦再占据韩上党,则可形成由北、南、西三面夹击邯郸的态势,特别是上党地势高拔,向为邯郸西方天然屏障,秦有上党近乎解除邯郸城防。秦之攻上党,从其总的连横战略说,旨在为彻底战胜六国中最具实力的对手赵,作最后的准备,这是十分自然的。唯其如此,则赵国接受韩上党以至发兵进据战略要冲长平,更是关东国家合纵战略特别是赵国抗秦之必然选择,本属不错,因为听任秦占领上党后居高临下直攻邯郸,远不如赵先占据上党有利地势后御秦——积极地战略防御得策,何况从于时赵尚能在邯郸地区集结40余万训练有素的军队,而廉颇率军在长平与秦军相峙三年无胜负看,赵接受和保卫上党亦具有实力。一言以蔽之,此盖属在战国后叶列国角逐中赵之战略需要所使然。前代史家多从一般社会学视角,就事论事而孤立地看待如此复杂的历史现象,以至得出所谓冯亭献地不过“欲嫁其祸于赵”,而赵则贪“无故之利”招致祸难的结论。
想起了定军山之战,可以做个攻守的反例,刘备说夏侯渊不是军魁,大概就是因为他是斗将而非大将.
廉颇这人没什么天分,打仗从来没有神来之笔,也不能举重若轻,就是比较能扛加上不容易上当,基本上发挥不会失常,该赢的大体能赢,该输的还是得输.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丢了东北,说张学良是军阀光头指挥不动,丢东三省与光头无关。一转眼又把那些军阀杂牌的抗日功劳套在光头身上,说是在光头的英明神武的领导下取得的。tmd好处自己占,黑锅别人背。严重鄙视那些果粉、花粉们
粉点希特勒都还好,人家多少还打过胜仗,去粉花生米,连国足的智商都比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