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当丰饶之角不能吹响的时候(想到了才更新) -- 葡萄
最早也要到2015年才能有制约今天中国的实力,没有这个为后盾任何全球利益的分配日本都没有参与的能力,这一点日本连印度都不如.钱不是决定国家未来一切的,不然的话今天世界第一大国就是以色列了.
还有你对当时日本和美国经济争端的本质还没有看明白,日本到了那个阶段争夺的是未来的生存空间而不是其他.而我举的例子把日本实力的局限性摆上桌子,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日本无论怎么努力,在现有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里日本就是大国砧板上的肉.看不明白这点,就不要奢谈日本实力.
日本的实力怎么样我当然知道,所以说日本是一块大大的肥肉,俺可是嘴馋的很呢。美国不会让其占有太多的生存空间,中国同样也不会,这就是日本无法摆脱的命运。日本本质上还是一个小国。
我上面那段话只是就事论事对经济发表一下评论而已。
虽然,日本号称世界第二的经济,是有点水分的,但是,日本的实力并没有那么弱.只要中美不结成同盟的话,日本的日子照样滋润,即使一般的武装,日本仍然是强大的,如果只是保卫日本不被侵略,靠现在的中国,恐怕不需要担心.只要不和所有的国家为敌,如果中日再战,中国赢的概率比日本还要低.
然而,现任亚洲开发银行行长的前日本财务省高官黑田东彦不同意麦金农的说法。他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的罪魁祸首,不是“日元升值”,而是为缓解日元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
[URL=][/URL]http://www.top81.net/show.php?f=1&t=422102&m=2330296
只要对比中国和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在基础领域上的人均差异,尤其是硬件与软件上的差异就可以想的出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了.
而不是移民去当廉价劳动力
走到一处竖个十字架就是xxx领土了
把土著都干掉 实在干不掉
又赖不下去了
给当地土著点自治权
控制他小样的经济命脉
看他还敢炸翅
这个是甘阳在其文章中引用亨廷顿的说法“Torn Country”,凯末尔模式实际上是一条“自宫式”的发展现代化之路:
土耳其本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图曼大帝国瓦解后的产物,属于地道的伊斯兰文明,但土耳其在现代转型中却以最大的决心彻底与伊斯兰文明断绝关系,力图成为所谓“西方文明“的一分子。从1920年代开始,现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以政治强人的绝对权力加上其本人高超的政治手腕全力推动土耳其走向全盘西方化的道路,不但在政治法律等方面全盘引进西方制度,而且特别在宗教、思想、文化、教育、以及习俗等日常生活方面都彻底铲除伊斯兰传统对土耳其社会的任何影响,包括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帽(因其有伊斯兰教象征意义),反对女人戴伊斯兰头巾,等等。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其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书写,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在外交上,土耳其全面追随西方,于1952年成为“北约”的成员国,反过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土耳其则遭到非西方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国家的集体谴责,更被伊斯兰世界看成是渎神的国家。
初看起来,这一以“凯末尔主义”闻名的土耳其的改革似乎颇为成功,好象已经彻底脱胎换骨而融入了西方世界。但土耳其的悲剧恰恰在于,所有这些都只是土耳其人自己的幻想和一厢情愿罢了,因为不管土耳其如何自我阉割改种,西方国家和西方人从来都没有把土耳其看成是一个“西方国家”,西方看重的仅仅是土耳其在地缘政治意义上的重要战略地位。这在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的问题上最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土耳其早在1987年就正式申请加入“欧盟”,但却被“欧盟”告知短期内其申请不会被考虑。但以后“欧盟”很快批准了奥地利、芬兰、瑞典、挪威的申请,同时开始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以及波罗的海诸国等前苏东欧集团国家,偏偏迟迟不考虑土耳其要加入“欧盟”的强烈愿望。土耳其人终于痛苦地认识到,土耳其在西方眼里从来就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土耳其总统在90年代因此极端委屈地说:土耳其之所以无法成为“欧盟国家”,唯一的真正理由实际就是因为“我们”是穆斯林,而“他们”即欧洲人是基督徒,但欧盟偏偏又不肯明言此点,而总是找其他借口,例如土耳其的经济不行,土耳其的人权状况不好,等等。亨廷顿指出,这种不愿意认同自己原有文明属性,而又无法被它想加入的另一文明所接受的自取其辱状态,必然会在全民族形成一种在文明上精神上无所归宿的极端沮丧感。在申请加入欧盟不成的挫折下,土耳其在90年代初力图发展与苏联解体后的中亚新国家的关系,特别注重阿塞拜疆以及四个讲突厥语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实际上是颇为雄心勃勃地想充当突厥语族各国共同体的政治领袖。
但这种欲当突厥语共同体领袖的梦想恰恰突出了土耳其的“突厥性”和“伊斯兰性”,恰恰更加突出了土耳其从来就不是一个西方国家,而是一个伊斯兰突厥语国家,这反过来就进一步促成土耳其国内本来就已相当强劲的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高涨。如亨廷顿所指出,90年代以来土耳其国内的主流舆论与生活方式都已越来越伊斯兰化:伊斯兰的清真寺、伊斯兰的学校、伊斯兰的报纸、电台、电视、以及伊斯兰的书刊、磁带、光盘都大规模增长,伊斯兰妇女更公然藐视土耳其世俗法令而戴着伊斯兰头巾上街YX和参加选举。而更重要的是,伊斯兰主义政党从90年代开始已经成为主流大党,在1996年成为土耳其联合政府的执政党之一,而在2003年的议会大选中,伊斯兰主义政党“正义发展党”以大比数胜出,在国会五百五十席中拥有三百六十席以上的压倒多数,形成了伊斯兰主义政党已经足以一党单独执政的全新政治格局。虽然大选胜利后执政党立即安慰西方说土耳其将继续成为“北约”成员,同时继续要求加入“欧盟”,但西方国家当然不会忘记,这个伊斯兰主义执政党的领袖Erdogan在1994年第一次当选为伊斯坦布尔市的市长后,就公开提出了“反对加入欧盟,支持退出北约”的政治口号,并且声称“世界15亿穆斯林正等待土耳其人民站起来,我们将站起来!”事实是,晚近十余年来伊斯兰的复兴以及伊斯兰主义政党的上台执政,已经强烈地挑战并削弱了土耳其从“凯末尔变法”以来形成的的世俗政治体制。
但土耳其的尴尬在于,它既不可能融入西方,同时却也不可能真正立足自身。一方面,伊斯兰的复兴与伊斯兰政党的上台,只能使西方国家对土耳其更加疑虑更不信任更加视其为“非我族类”,而另一方面,伊斯兰主义政党虽然执政,却并不可能真正走自己的路,因为土耳其的真正政治权力乃在亲西方的军方手中,一旦伊斯兰政党走过头,土耳其军方必然会在西方支持下加以弹压,直接干政。由于土耳其的战略位置太过要紧,西方特别是美国绝不会允许土耳其真正脱离西方的控制。换言之,西方对土耳其的态度实际是既不能让它成为西方一部分,又不能让它脱离西方,而土耳其自己则处于无论如何西方化仍然不是西方,同时无论如何复兴伊斯兰仍得自我压抑的状态。可以预言,土耳其将会长期处于这种“自我撕裂“的状态中而难以自拔。
这里可以顺便提及友人陈方正教授对土耳其道路的研究,他对土耳其道路显然是比较同情的,我猜想他研究的最初出发点大概是认为土耳其道路可以作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榜样,因为土耳其代表了最彻底抛弃传统、最彻底西方化的道路。但到最后,他也同样认识到,土耳其道路的结果是一个自我撕裂的社会,如他在其研究的结论中所指出:“由于社会中的伊斯兰传统与国家的世俗主义之间的深刻矛盾,近六十年来土耳其始终是一个神经紧张,甚至有点神经分裂的民族。换言之,凯末尔创造了一个能跻身于‘正常’现代国家之列的土耳其,但在灵魂深处她是抑郁,不欢畅的,在将来,也看不出它恢复往日光辉的前景。”他因此也不禁问,凯末尔主义的道路就算成功,是“正确”的道路吗?这种现代化道路虽然“摆脱了历史、传统、宗教对土耳其的困扰,但同时似乎也窒息了土耳其人在文化与心灵上的生机”,这值得向往吗
甘阳“ 如何避免'自宫式'的现代化?”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如果按照亨廷顿的这个观点,那么土耳其在近代以前也是一个“自我撕裂的国家”——它一直力图想“换种”而进入一个本不属于她的“其他文明母体”——伊斯兰文明。不过由于它当时所具有的强大军事力量,被撕裂的不仅仅是它自己,那个它企图进入的伊斯兰文明也同样被它撕裂了——今天伊斯兰世界的几乎所有痼疾,都可以在奥斯曼土耳其时代找到根源。
日本一直不是一个“正常国家”。他实际上是一个美国的半殖民地。美国出于对抗中苏考虑,一度放开日本发展。但是对于日本军事,一直严加控制。
日本军事制造业虽然不错,但是核心技术方面,例如航空发动机等,一直禁止日本发展。美国驻扎日本的军队,一方面是东亚美军战略预备队,一方面也是监控日本的占领军。
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直严控日本军事力量。例如F15J,F2等战斗机,对地面对海攻击能力,一直缺乏。没有美国的技术支持,日本的海军空军战斗能力都会大打折扣。美国一直都把日本自卫队打造成一支辅助美军作战的部队
日本军力受到限制是无奈之举。除非日本能够设法驱逐美国驻军,日本军事力量很难成为真正代表日本利益的力量。日本发展受到这种先天限制,也是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
可能看历史比较浅薄,但历史上挑战上一个霸主之霸权的第一甚至第二个股价一般都会死的比较难看。对祖国最有利的局面应该是德法俄同盟与美国对抗,而我们从中渔利,最危险的局面是中美关系向一战之前的英德关系演变。
现在人在英国就从英国说起。英国人做事情也带着他们那种绅士的范儿,慢慢悠悠,不把前因后果全想好不会开始动手,你要让他列个schedule,一点小事他能给你列上好几星期。下午大家坐茶水间里喝喝咖啡聊聊天气,把我这刚从日韩残酷的项目战场上下来的人弄的有点恍惚... 我这是在工作么?呵呵,感觉这个国家的移民制度大概是制约其经济效率的一个因素,由于严格的外来劳工控制,他们应该是缺乏像美加澳那样源源不断的廉价、勤奋的移民劳动者,因此成本很难降低。一张公共汽车月票竟然合人民币900多元,真是很难想象这样的成本如何去参与全球竞争?
日本人做事计划周密,一丝不苟,比方说在项目过程中他们会定期把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分A等B等详细地给你总结出来(跟韩国人合作就很少见到这样的东西),他们不担心你出问题,因为他们在做计划的时候会考虑意外因素所占用的时间,但是如果你向对方承诺什么时间我一定解决这个问题,到时候却没解决,你就等着客户给你拍桌子吧。日本人的工作作风中处处显示出严密和精细生产计划的特点,这是中韩需要学习的。
韩国人在公司文化上与日本有相似之处,比如对以公司为家、长幼有序等,而计划性比日本人差许多,往往是把项目计划搞的非常aggressive,到时候自己赶的手忙脚乱,供应商也跟着抓狂。他们更强调员工的牺牲精神,进度赶不及就每天加班到1点、2点。楼道里、台阶上,甚至厕所的马桶上方都贴满了“global No. 1 in 2012 !”这样鼓动性的标签。项目重要节点开始前有时会拉整个team出去吃饭,大老板出席讲话勉励,新来的员工表决心,弄成个誓师大会的样子,呵呵,颇有点毛主席他老人家精神原子弹人定胜天的劲头。这也许是后发国家的追赶危机意识使然吧。不过韩国在自己的几个优势产业,其实已经登上的全球最高峰,如果以目前已经很有利的地位,再保持这种执着的原动力,则国家虽小而不可小觑。4小龙中间,它已是最大的一条。韩国资源匮乏,土地面积狭小且多山,感觉现在产业虽然振兴,但人的生活质量并不高,也许这就是那么多韩国人来北京、上海的原因吧。
(P.S.有趣的是,像华为这样以精神原子弹著称的国内公司,给我的感觉,他们的作风最像韩国人,中韩之间在思想文化上,其实相通的东西是很多的)
如果站在工程文化的角度,我最喜欢的大概是美国工程师的风格了,当然,其中包括很多亚裔移民。他们勤奋而不呆板,乐观自信而做事情脚踏实地。美国的工程文化个性张扬,强调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比如把办公室布置成一个足球门的样子弄的人一进去就想踢他一脚。虽然尊重个性,但敬业精神大概是我见过诸国最好的,工程师的荣誉感很强,是我的问题我绝对不找借口,死也要给你找到解决办法。而管理层往往是表面看大大咧咧其实心机极深。我特别想提的一点是美国的资本市场,美国的技术公司也搞增发,但增发的股票是给员工的,外人觉得公司好,要买股票,对不起找我们的员工去买,给他们分享收益。我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Nasdaq灵活的期权制度就没有美国的IT神话。相比之下国内的资本市场说句不好听的是糟粕学了个全,精华的东西却被禁止了。用股票和期权的经济利益把员工跟公司绑在一起,这才是最不容易疲劳的精神原子弹。有些手持大量股票和期权的老员工,那真是把公司当成自家的,这种现象在今天的硅谷依然蔚然成风。
印度人,我最烦打交道的就是印度人了,工作态度是最消极的,如果有什么问题冒出来,人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哦这跟我无关,只要有一点借口就想办法推的干干净净。简单的事情非要往复杂里说,不把你绕晕不算完。英语有口音还讲的飞快(人家日本韩国人也有口音,可是人家知道自己讲的不好,会慢慢讲啊),总是挑战我语音接受部分的处理能力。我感觉他们身上缺少中日韩工程师兢兢业业的危机感,和欧美工程师的职业荣誉感。不过由于长期的殖民地历史,在文化和价值观上他们与欧美白人更有共同语言,沟通更加顺畅(不仅仅是语言方面,其实很多在美华人英语说的比印度人好,但是一些观念上的东西比较难以融合)。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中国选择做世界工厂而印度选择做世界办公室的原因之一。
最后,回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工程师的聪明和勤奋是非常突出的,做事机变不拘定势,常常给人惊喜,但是不stable,情绪化,team working的精神确实是最差的。呵呵比方说我现在本来应该认真工作的,可我却在河里灌水,因为不乐意项目安排。向上的欲望强烈,喜欢搞对人不对事的那一套,会有为了踩内部竞争对手不惜损害公司大方向的行为。和本国客户打交道其实比跟外国人做事情都要累,因为你不仅需要琢磨事,还要琢磨人。中国现在高质量劳动者的绝对数量应该是全球最多的,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学习精神,欧美人经常会感叹怎么这个方面你都这么快搞明白了啊,how can you achieve that? 但是在道德和价值观念上我们有差距,这应该跟传统文化被摧毁过甚有关。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诚实正直、不投机取巧,避免内耗,而企业文化乃至国家文化上也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员工而不是资本为最大价值,公平守信,奖励先进惩罚落后,依规则行事而不是凭领导者的个人好恶行事,那也许才是我们中国能够诞生真正伟大企业的时候。
内耗太严重,为了一点点事情的蝇头小利天天斗来斗去,甚至不惜损害公司利益。
英国已经彻底的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