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崇祯十七年:(一)渔阳鼙鼓动地来 -- MP4

共:💬13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我引用绕行山海关的目的是为说明山海关不易下,

老兄别忘了,清军总兵力不超过16.5万,(还是全民皆兵的情况下,与入主中原后不同,那时是3丁出一甲),它消耗不起,毕竟不是每仗都如萨尔浒一样,杀敌4.5万,自己损失2000,松锦大战初期,清军接连失利,沈阳城中的官民得知征明“军兵大半见败,大将数人亦为致毙,行街之人,多有惶惶不乐之色,城外远处,则坊曲之间,哭声彻天”,之后,皇太极得知,“锦之围兵,屡战败衄,势将退北”“急报请援”的消息,“闻之忧愤呕血”,为何?满清是败不起的。

明朝当时保守的人口估计为6000万,也有1亿,1.5亿之说,(而满洲只有40,50万)固然江山糜烂,但百足之虫虽死不僵,关外精锐虽失,但关内仍有兵从几十万,而且清初清军的烧杀掠也引起平民的反抗,(当时还是冷兵器时代,武装民众还是可以给清军造成一定杀伤的)败则未必,但损失必然。

皇太极的数次入关抢掠,都要撤兵,就是因为孤军深入,所克之城无给养,明军,百姓的侵饶不断,山海关及关外4城仍在明手中,随时可以背后一击,更不敢分兵驻守,他曾派阿敏率5000人留守,但被明军民大败,退回关外。

而松锦大战后,而且一度转入低潮的明末农民大起义,又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规模之大、发动之广、威力之猛,都是空前的,所以皇太极又开始观望,谈判。以图以相对少的投入,取得更的利益。

皇太极说过:"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今明国精兵已尽,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力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这也可说明他有取天下的决心,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家园 全文修订版V1.0

已发:

http://63.166.3.33/BBSView.asp?SubID=culture&MsgID=39574

(就不占用此处空间了)

家园 正是因为败不起皇太极才主和

松山大战明军主力全歼,而清军损失极少,两军战斗力差别不可以道里计,难道此时清军还会怕松山大战望风而逃的吴三桂?清军有红衣大炮,攻山海关不成问题;野战则更不必提,如果直攻山海关,岂有不下之理?关键是,直攻山海关较之绕道纡回攻入中原当然更难,而后者却可以从西面包抄北京,可一举全歼李自成部,然后再东向取山海关,是非常高明的策略。后来因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主力集于山海关,才改变了初衷。

皇太极主和,与手下急于立军功的诸王大臣存在着矛盾,故常出此缓兵之语以安抚而已,岂能信这几句言语而不信一连串的史实证明?

至于说清军入关无给养也是难以成立,清军以战养战,抢略为主,曾长达近一年横行于明腹心之地,根本不需要后方的给养,明军更是望风而逃,哪里谈得上对其骚扰?

家园 辛苦了。
家园 可叹.
家园 历史小说我更偏爱高阳的。
家园 查理兄,历史只是我诸多消遣之一,

故看得建国后的作品相对文言文的资料要多些,观点也多来自这些书籍,比如皇太极入侵中原之企图,<<清代战争史>>,<<清朝开国史略>>,<<简明清史>>,<<洪业--清朝开国史>>....<<清代战争史>>对5次迂回扰边的目的及过程有详细的说明.OCR起来太困难,请自己去超星看.

也提到松锦大大战前期,清军作战失利,如40年7月的大败于黄土台...

皇太极5次迂回扰边的目的,我前面的帖子已表明自己的观点,不想再重复。

皇太极厚待洪承畴我想你应记得,对诸贝勒的回答,已经表明他的决心...诸贝勒对皇太极对一个起初并非主动表示愿意归顺的明朝俘虏如此恭敬颇为不满。皇太极反问道:“吾侪所以栉风沐雨者,究欲何为?”众人回答:“欲得中原耳。”皇太极遂笑着说:“譬之行者,君等皆瞽目,今得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如要安抚众大臣没必要如此吧?

明军民的反抗力度有多大,江阴之战可见一般,此时,满清形势必松锦大战后要好得多得多,清军及明降军围攻10万围攻江阴,不克,李成栋率14万大军增援,最后破城,清军(包括明降兵)损失7.5万。

另外,清的野战并非全无敌,别忘了李定国,只要战略战术合理,大败清军,并无非不可能.

家园 最喜欢高阳写的胡雪岩
家园 我最喜欢《红楼梦断》,很有现代版红楼梦的味道

其次是《慈禧全传》。不太喜欢那个红顶商人。

家园 这就叫做“势如破竹,数节之后,迎刃而解”

这段话原为杜预灭吴时所说。意思是万事开头难,但是难的也就是开头这一段。一旦打开了局面,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清朝灭明也是这么回事。

家园 我很吃惊明军投降的速度。

在清军一路南下的过程中,大量的(超过清军本身数量)明军及其将领投降,数量之大令人吃惊。而且多少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军事将领中,很多后来都成了消灭南明的急先锋和关键力量,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家园 这些天猛补明清史,有点疑问

以崇祯这样生性多疑之人,不知为何独独对杨嗣昌那么信任?

他初被崇祯拜兵部尚书时信誓旦旦地说要三月平贼,没能做到。崇祯不光没怪罪他,还让他入了阁。随后他又以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衔督师。几年下来也没见立什么功,崇祯也没罚他。最后搞得福王襄王双双毙命,这才一死了之。

若说是因为崇祯固执自信死要面子,对别人为什么又不这样呢?

家园 我也一直有点奇怪

个人猜想是不是他和崇祯特别对脾气,还是他很知道如何和崇祯搞好关系(不会是他和崇祯有某种特别的同性关系吧?)

家园
家园 这个明天就要考了,临时抱佛脚是没用滴

看在同是辣椒人的分上,给你透露一下,明天的最后一道大题是“试论杨嗣昌的性别?“ hint:杨嗣昌经常夜宿宫中,且崇祯宠幸异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