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用物理学的视界解析中国传统功夫 -- 北斗
北斗大师是我本家。
当成释迦牟尼来看的。。
刨去与物理,科学相关的部分,本文还是颇有思想火花的。北斗先生不要气馁。
先商榷一下,一人在冰,一人在地.两人互推,冰上人动....冰的磨擦系数应小于地上的磨擦系数,所以冰上人受两个力(假设只讨论水平方向的力)时,地上人的推力,大于冰给他的阻力,所以动了.与正压力关系应不大,基本上就是各人的重量.
这种探讨,愚见以为还是要看目的是什么.如果是自己琢磨以提高练功,没任何问题,如果是用来帮别人学练时理解的方便,也没任何问题,只要能提高练功的效益,怎么解释都行,武术本身是一开放系统.但一旦你用了物理定律,你就得按物理的研究方法来操作,不能跳跃,每一步要有根据.要用哪一条定律,就要保证你的研究对象满足那个定律的条件.这与猜想可能还不是一回事.爱因斯坦猜想光速不变,然后他就完全按光速不变的假定走下去,不能再用牛顿定律了.可是如果你想用牛顿定律,你必需检验讨论的对象是否符合牛顿定律的条件,测不准原理也一样(这个名字的翻译好象不那么准确,其内容也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
回到开头的话,这里涉及两个领域,一个是武术,一个是物理.如果只在武术领域里,目地是促进武术的学练,借物理的说法来让人容易掌握,物理只是敲门砖,那无可厚非.北斗确是有心人,爱钻研(希望也是能听进别人不同意见的).相信北斗的武功会不断上进.如果要进入物理领域,没办法,必需得按物理的要求一步一步走.
经过那么多次革命,科学应该能接受猜想,但有一些基本的东西是不变的.违反了,就不能是科学了.
比如心,玄等,说它玄,有些可能是武术家练功中的真实感受,对他们来说不玄,你按他说的去练也就能体会到(当然,骗人的东西也存在,那得另说).
有些东西可能也不是中国武术独有的,比如游泳,教练可能会说某运动员水感好.什么是水感好?如何用科学解释?是不是一定要用科学解释?
冰和地的说法有偏差,修正一下。
实际过程这样解释可能更好,交手时,一个被瞬间“拔根”,正压力小了,跑到对方那去了,这个过程你可验证,两人面对面站在弹簧秤上,你双手托住对方肘部,让对方压你双手,此时秤你体重那秤肯定大于你实际体重,而对方会小于他的实际体重; 这样的情况下,加上水平互相推的力,摩擦力的角度看,交手的过程里面,出去一方摩擦力小,容易被推出去;两人分开后,由于出去一方身体平衡状态已被严重破坏,处在失衡状态,踉踉跄跄出去很远是在调整自己的身体平衡,来得及调整,速退几步后站住了,来不及调整的,就跌滚在地上了。这样解释,感觉要合理些,多谢指错。:)
[要注意一点是北斗文中提到的正压力改变即使不和人交手也可存在,方式是纵向加上一个变速运动。]
其他的问题涉及面太宽太泛,就存而不论了,元兄鉴谅:)
又想了想,还是有不尽意的地方,再加几句。高手动手是个整体,整个身体凝如一块,是个大球,而对方是散的,是一个个的部分,是分散几个的小球,以一个小球去撞大球撞不动,而以一个大球撞一个小球很容易,这个小球一动,连带破坏了其他小球之间的关联,结果整个体系平衡破坏了。为啥高手是一个大球,合起来了,标准是六合,而一般“六合”未做好的,就是分散的几个球。
朴兄,北斗兄请见谅.绝非有意挑刺.
最后这段的解释,科学和武术的结合比较到位,尤其是六合的解释.
运动生物力学并不是一门非常新的学科,国内外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研究,相关的书籍也有一些,不妨先进行些调查研究,然后重新对照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有些需要改进之处。
比如说,北京体育大学的刘学贞教授,曾经主持研究过的课题就包括“中国传统项目太极拳运动对人体脊柱及脊柱周围肌群部分功能的改善之探讨”。你不妨可以看看他们的研究成果。
北京体育大学还专门出有《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如果你感兴趣也不妨可以借来看一看。
如果你写这篇文章,确实是因为你对此类研究有兴趣,希望我提供的信息能给你写帮助。
体育运动中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人员研究思考,不仅为了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而且很多此类“仿生学”成果可以对人类制造更好的工具提供借鉴。
对于您的这篇文章,如果您想说明体育(武术)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我觉得你有点过于仓促了,很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与你开始的想法“背道而驰”。我建议对于自己不太清楚的不妨先做比较充分的调研后再动笔,这样也算是一种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您仅仅是为了调侃,那算我不够幽默,以上的建议算我白说。
之所以我对你的这篇文章很反感,也在于我见过太多什么“气是一种信息场”的似是而非的伪科学论调,而在你这篇文章中也发现了这些论调的影子。
名字沙加就是释迦。因为是希腊神话,所以地位比较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