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侃侃二战中的反潜武器- 第一篇:深水炸弹 -- 龙骑兵
英国的深弹种类不多,基本上就一种MKVI。飞机上用的其实也是这个,只是在圆筒两端加了弹头和弹为。弹头不完全是半球型,前面带凹陷,防止低空投掷时产生跳弹影响飞机安全。弹尾就是普通的炸弹尾翼,用于定向。后来,德国潜艇的下潜深度越来越大,MKVI下沉的速度太慢,精度很差。船员一开动脑筋,用海葬的办法,在深弹上面绑上没有的重物,提高下沉速度。再后来样,上面也觉得这个办法好,就干脆放大MKVI出现了MKX这样一吨重的超级大家伙,不但下沉快,而且装药也多。不过大有大的麻烦,普通的船尾深弹滚架根本放不下,只能用鱼雷管发射。对那些没有鱼雷管的护航舰来说,这东西只能干瞪眼,再再后来开发了专门用于投放超级大家伙的专用滚架。
英国人品种少,玩起来花样还是蛮多地。深弹引信的工作原理,就是水流进引信室,当水充满后就会推动压板,触发撞针打击雷管引爆。不同的深度调整就是旋转带6个大小不同孔的盖板,用不同的进水速度控制,50到300英尺的深弹。随着德国潜艇深度不断加大,英国人只能通过缩小进水孔来解决,开发更大引信室的深弹,代价巨大只能将就用老的。到了后来,进水孔已经不能再缩小,深弹还是在U艇头上老高就炸,于是汉斯们一看见护航舰就钻到水底,然后听约翰牛在上面敲锅。这时某艘护航舰上的船员们又做了手脚,在进水孔上涂上肥皂,,让水先溶化肥皂再流进去,这下汉斯们躲得再深也没用,只要肥皂涂得厚点就行了。
因MKVI有效杀伤半径只有25码,某位船长就发明了5弹图形深弹投掷法。当船跑到潜艇上面时,船尾滚架以相隔50码的距离投3个,在投中间这个的同时,左右各一门K炮相船两边各50码投掷深弹,这样形成一个对角线100码的正方形杀伤图形把潜艇罩住。再后面,某船的头觉得还不保险,用10个深弹形成上下两层5弹图形,把汉斯们罩在里面。
战争时期的脑筋急转弯真是让人惊叹, 就像您文中提到的这个涂肥皂, 坐等新型的引信不定得等多久, 而一个简单的涂点肥皂就解决了
谢谢大伙抬爱。本来开始只想随便写写混点积分,不过这样实在有愧大伙的鲜花,不敢草率行事,太没人品。 咱就好好查些资料, 也是自己学习提高的过程。
前面侃了侃深水炸弹,实战中暴露出不少问题:
(1)从声纳或雷达发现敌潜艇时起,到进行“过顶轰炸”时止,这段时间是比较长的。 假设5海里发现目标(很正常的发现距离),再假设以30节的速度接敌,简单的除法告诉我们得花上10分钟的时间才能到达潜艇的原位置。不妨再假设潜艇此时也发现了你立即开始规避,这10分钟的时间能够跑多远, 潜多深, 大伙心里应该有数。尽管装备了K-GUN, 再加上原有的尾部滑轨, 深弹可以从船尾和船侧同时投掷,不过投掷距离不过50米,形成的深弹散布椭圆区范围有限, 除非你正好冲到潜艇的头顶上 ,所以敌潜艇还是比较容易溜掉, 虽然你能把潜艇吓一跳。
(2)在己舰驶到离敌潜艇距离200米以内时,实际上是声呐的“死界”,即失去声纳与目标的接触,使“过顶轰炸”形成“瞎子摸鱼”方式,大大降低了命中率(不过对潜艇兵来说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玩猎杀潜航, 听着反潜舰艇的声呐‘乒乒乒’频率越来越高(多普勒原理), 俺的心跳也是火箭窜升,经常是几声爆响以后就挂了);
(3)讨厌的是潜艇性能同样也在提高(航速提高、下潜深度加大、下潜速度增加,声纳性能改进, 特别是潜艇结构如外壳等也更加结实),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过顶轰炸”的效果;
(4)深弹威力仍然有限, 虽然不断改进(英国人42年投入使用了变态的3000磅级装药2000磅的MARK X型,以对付新型的德国潜艇。 不过这对一般的反潜舰艇太不实用)。实战经验证明,深弹投弹方式的命中概率只有3%左右。
前文也提到,对深水炸弹的种种不足二战中改进一直在进行,尽管种种措施确实提高了原有的性能,不过效果仍然有限,大多数还是炸鱼了(不知道有没有好事的作过这方面的统计,比如二战时大西洋的鱼群密度,又没有明显降低?)
迫切要求新的反潜武器。
颇有有讽刺意味的是, 尽管深弹的缺点早在一战投用使用后就暴露了,但改进以及发展后续武器却非常迟, 迟到40年德国的潜艇战已经开始成为英国人的现实的威胁(德国潜艇的第一个快乐时光)。这是40年前几个月德国潜艇的战果(数据出自E•B•波特的’大海战“一书)
3月 107009 4月 158218
5 288461 6 585496
7 586913 8 397229
9 448621
原因也很简单,和平时期军备废弛,歌舞升平之际大伙都忙着声色犬马,像反潜这样不时髦的课题是很难从有限的军费蛋糕中分到一杯羹的。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美国鱼雷,也是摘自E•B•波特的’大海战“一书。
这是全文链接
问题最终当然还是解决了,不过已经到了43年下半年。
1940年底,研制一种更精确的反潜武器已成为英国人的燃眉之急,而英雄也就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旅居英国的加拿大人Charles Goodeve。
很精神的小伙,多才多艺,贡献多多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Charles Goodeve的个人简历, 还是挺有意思的。
1904年2月21日出生于加拿大的Neepawa, Manitoba(特地查了一下,按农历属龙)。1919年进入University of Manitoba,见鬼的是开始是作为艺术学生, 两年以后转为理科,1925年获得学士学位,而且在化学和物理上表现突出。这家伙好像也不是那种规规矩矩的好孩子, 比如在第二年的时候他获得一个实验室demonstrator的位置,大概就是实验员吧。一方面可以支付学费,另一方面么自己可就能随意使用实验室中的化学药品. 结果他说服了一个理发师给他免费理发,而他自己配了一些洗发水作为回报。(有点精细化工知识的肯定知道,那洗发水,雪花膏什么的是用什么造的, 工艺原料都很简单,反正当时上了课以后很倒胃口)。在大学期间,童年时培养出的对航行的兴趣促使Charles加入了Royal Canadian Naval Volunteer Reserve Division, 通俗点说大概算海军预备役,培养后备军官,期间经过严格的训练,这段经历对他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1927年秋天获得奖学金来到伦敦的University College的化学系学习,师从大名鼎鼎的Frederick Donnan教授, 表现出色。 这段时间作为加拿大海军的后备军官,Charles继续定期在皇家海军服役, 涉及舰种非常广泛, 从潜艇,扫雷艇到三艘不同的驱逐舰, 还在四艘战列舰上呆过, 其间成为鱼雷专家,1936年晋升海军少校,这时候已经着重从事海军方面的研究了。
感觉还是得套用那句老话,理论联系实际,特殊经历铸就特殊人才。Charles 具有科学工程背景,强于数理化,又有较丰富海上经历,而且难得是组织管理社交能力都很强, 难怪后来对皇家海军贡献多多。
扯了一圈回到正题。针对深水炸弹的缺点和德国潜艇的威胁, 火烧眉毛的皇家海军提出了对新型反潜武器的基本要求:从反潜舰艇的首部发射;散布面积要大以提高击毁概率。
深水炸弹倒是现成的, 在舰首发射也不是不可以。试验过向舰首前方发射MKⅦ型深水炸弹,但要把这种410公斤重的深水炸弹发射到300米远,其发射药所产生的后座力使小型舰只的甲板构架承受不了,且不能垂直地很快下沉。再说动辄几百公斤的深弹使用起来瓶瓶罐罐一大堆, 比较笨重又占地方,放船尾也罢了, 再占了船头对小型舰艇不实用,毕竟小型舰艇才是反潜的主力。 很显然,必须另打主意。
当时Charles正在皇家海军Vernon上服役, 听说了Osprey号上上进行的新型从舰首发射的反潜武器的实验 。Charles非常清楚德国潜艇的威胁,也投入了这项工作当中。40年11月,利用超口径迫击炮的原理,Charles的最终解决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刺猬弹:基本技术指标如下
口径:7英寸 (178mm)
弹重:65磅 29公斤/装药30磅TNT(16公斤) 或35磅Torpex
射程:200-259米
下沉速率:6.7-7.2 m/s
发射架上共有24个炮管,向前倾斜45°角。这么多的炮管靠在一起,好像刺猬身上的硬刺,故而得名,非常形象。这种刺猬弹的发射架一般装在艇首甲板或第一层上层建筑前端平台上。 刺猬弹不是从炮管里发射出去的,而是放在一个金属插杆之上,发射管的外壳套在插杆外面,起到与炮管相似的作用;弹体由电路控制发射,每次发射2枚弹,间隔0.1 秒, 一次齐射时,24发刺猬弹以很短的间隔逐个发射出,可以在舰艇前部200多米远的地方形成一个半径大约130英尺的椭圆形弹幕。 引信为触发式, 需要碰上潜艇才能爆炸,而一发爆炸造成的震动,又引起其余23发爆炸,把潜艇围在火网之中。实际上,一般二发直接命中已经足以确保击沉潜艇。
部分装填的刺猬弹发射装置和难得的入水时的照片
相比深水炸弹, 刺猬弹有几个突出的优点:
1)因为使用触发引信, 不成功的攻击不会干扰声纳;而深水炸弹的爆炸需要15分钟的时间才能将其基本忽略其干扰, 这样给潜艇留下很多时间逃避;
2)不必需要知道潜艇的准确深度,同样是因为采用触发引信, 而这对使用深弹就是很头疼的事情,潜艇同时也在不断垂直机动,而且初期深弹定深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设到100米它偏偏50米就炸,没用啊。
3)不会被潜艇发现遭到攻击,而深水炸弹的攻击对潜艇就很明显,好像入水和下沉都会发出特殊的声音,很容易分辨,结果当然也会潜艇也预警的时间。很多潜艇战的电影都会有这样的镜头,一般是潜艇的声纳员正在紧张的听着, 突然放下耳机,很拽的来一句“深水炸弹”。
4)相比深水炸弹,刺猬弹的非常轻便,小型舰艇不需额外的加固就能装备。命中概率也有提高,命中潜艇的概率1944年中期提高到8%,到1945年大战结束时提高到10%。看起来也很低, 不过已经不容易了。有些讽刺意味的是,东西研制出来了,展示并说服军方装备成了一个大难题。拍板得找丘吉尔, 可1940年的丘吉尔天天忙得晕头转向,按部就班的申请根本没用。 正好军方要在附近向丘吉尔展示一种新型的反坦克炮弹,借着这个机会展示完了以后Charles等人将丘吉尔勉强拖到了设在Whitchurch的试验场。不过实验还是非常成功的, 一下就打动了丘吉尔,一连进行了4次发射,午饭都忘了。以后当然就一路绿灯,实际上就在第二天早上, 第一海军大臣Pound上将就来信询问什么时候可以向他做一次展示, 并且允诺全力投入生产。
实际上,Charles的贡献还远不止这个刺猬弹。 其他对皇家海军的贡献还很多. 1939年,发明双L扫雷法(Double L Sweep), 成功的清除了了德国的磁性水雷, 到40年6月达到300枚, 由此晋升海军中校;同时,发明了实用的大规模船用消磁技术(消磁术语degaussing本身就是Charles的发明),到1940年4月就已经建立了10座消磁站,到了6月已有1000艘不同的舰船经过了消磁,大大提高了安全性,现代消磁技术更是由此而来。Charles甚至还参与了大名鼎鼎的厄立孔防空炮Oerlikon Gun的生产, 这充分发挥了他的管理协调能力。结果,Charles接管这个项目后克服重重困难, 仅7个月就生产出第一批产品,而开始的估计是两年。 42年的秋天, 产量已达到每月1000门。为表彰Charles的贡献, 1946年被英国授予爵士 (Knight Bachelor), 并被授予美国自由勋章U.S. (Medal of Freedom with Silver Palm)
双L扫雷法示意图
危险的工作
在那么广阔的海面上撒胡椒面一样地往下扔“刺猬弹”和深弹,能炸出10%的命中率已经相当不易,但是比起总的弹药投放量,还是浪费太多... 相比之下,反潜鱼雷那可是一发一中,相当高效... 尤其是和装备着雷达+利式探照灯的水上飞机配合起来,二战时期的潜艇简直没有活路呵...
75%的阵亡率在所有军兵种当中肯定是排第一了,不过到最后也没有失去士气
刺猬弹定型以后很快装备到英美二战中大批生产的护卫舰或护航驱逐舰上,成为标准的反潜装备,和深水炸弹相配合, 承担起反潜的重任。
下面简要比较一下美国二战中典型的护航驱逐舰Cannon 级和英国的Bostwick级护卫舰的主要武器配置
排水量 1200吨 1240吨
速度 21节 19.25节
航程(11节) 11500 海里 6920
火炮 三门3英寸 三门三英寸
深弹装置 两个船尾滑轨 1个船尾滑轨
8个K-GUN 8个K-GUN
刺猬弹 船首1 船首1
典型的武器布局。其实就是下面提到的Buckley 级护航驱逐舰。
尾部左右两个深弹滑轨, 在一边四个K-Gun. 刺猬弹布置在舰首两座主炮之间。
这张侧面图更清楚
提到刺猬弹的战果, 感觉就不能不提到美国Buckley 级护航驱逐舰英格兰号(DE635 ENGLAND)。 英格兰号是一个颇具传奇的故事,回头可以详细写写。 以纪念在珍珠港俄克拉何马号英勇救人而牺牲的水兵John Charles England命名(本来已经逃生到舱面, 仍然三次返回所服役的无线电室抢救战友,第四次返回后再也没有回来。牺牲时刚21岁,女儿3周,还没来得及见。建造资金也是其母募捐而来), 1943年9月下水,其母亲Thelma England主持下水典礼并敲碎了香滨。43年底正式服役并于1944年3月到达Espiritu Santo, 承担所罗门水域的反潜任务。
此时的英格兰号是标准的新舰新人,也就船长Walton B. Pendleton中校算是老兵, 水兵绝大多数都是新征募的, 之前甚至还没向敌人射击过,毫无作战经验。自己瞎猜,有经验的水兵可能一般会派到大舰上,当时正是美国海军飞速扩张的时刻,急需老兵;而且自己也风风光光感觉是建功立业的地方,干护航驱逐舰这种不起眼清扫工的活估计愿意来的也不多。
本来英格兰号完全有可能像众多无名的二线军舰一样(美国仅几种护航驱逐舰的二战总产量就是563艘),稀里糊涂混到战后解体万事, 对一帮新兵蛋子也不指望你们能干出什么,别闯祸就不错了(像河里转过的文章中那艘倒霉的像罗斯福射鱼雷的, 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经验和训练)。
不过英格兰号却不仅结结实实给了大伙一个惊喜,而且创下了一个空前估计也绝后的纪录。 1944年5月19至 26号,正好一星期, 击沉日本潜艇I-16, RO-106, RO-104, RO-116 and RO-108, 几天以后,又击沉了RO-105,干掉了一整条日本的潜艇巡逻线. 虽然在行动中当然是有友舰配合, 不过战果都是英格兰号取得的。 甚至有几次还是别人开始忙了半天就是没动静(分队指挥官也想让别人分些功劳,都让英格兰号独占肯定别人觉得没面子) 筋疲力尽后再让英格兰试试却一下就命中的, 运气真是好得不得了,而战斗中英格兰号主要使用的就是刺猬弹。
从英格兰号战后的详细作战报告中摘出一部分, 这是全文链接
日期 首次声呐发现 刺猬弹总共 英格兰号 命中
攻击次数 攻击次数
5.19 England 5 5 第二次, 第五次
5.22 George 3 2 第二次
5.23 England 11 2 第二次
5.24 England 2 2 第二次
5.26 England 1 1 第一次
5.30-31 Hazelwood 19+3深弹` 1 第一次
总共攻击次数包括别的舰的攻击,命中是指英格兰第几次齐射命中目标。 从上述作战记录上看, 英格兰号简直神了,除了第一次费了点劲算是积累经验, 一般两次齐射就能搞定,而比如第三次和最后一次战果,别人齐射刺猬弹攻击10余次, 就是打不中, 换了英格兰一锤定音,光从运气说好像很难解释。
当然了,凡事都有两方面。 刺猬弹的缺点其实也是很明显的,射程短,毁伤概率仍然有限,相比深弹来说并没有根本上的提高,而且使用上对感觉声呐员的要求比较高, 全靠他指示方位, 这要是水文条件不好可就要命了,而且当时声呐精度应该说还是有限。
另一方面, 深弹还有一个不是优点的优点:扔下去至少可以听个响, 即使炸不沉起码也能吓潜艇一跳, 也算是享受一把对敌人虐待的快感。 而刺猬弹就不同, 其缺点之一就是需要准确和集中地发射, 在紧急进行反击的情况下,往往为了求快而做不到这一点。一颗没命中的“刺猬”弹对潜艇没有伤害,对潜艇艇员的士气也不会造成影响,反倒使护航舰艇上自己的舰员感到扫兴。可以想象,大伙拼死拼活装弹发射忙活上几十分钟,出现的却是没有命中的寂静时,是非常令人沮丧的。这样的情况多弄上几次, 就算大伙不怀疑舰长声呐员等等的水平,嘟囔几句“这帮白痴,净让老子瞎忙乎”了估计是免不了的(一颗刺猬弹30公斤,一轮齐射24枚, 扛上几十次也不是什么好活)。
正在装弹的刺猬弹装置
在二战当中刺猬弹的战果确认的是大约50艘, 不是特别多,不过作为一种小型廉价的反潜武器, 刺猬弹还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实际上, 刺猬弹并不是唯一的从舰首发射的反潜武器。 算是对刺猬弹的改进之一,
捕鼠器发射装置
作为舰首发射武器,刺猬弹以及乌贼等等的发展其实颇受限制,很简单,和炮弹原理一样,是靠发射药发射抛掷出去。 要提高射程加大威力, 就得增大发射药量,这样后坐力又会增加, 又得加强舰艇结构。 这种水多了加面, 面多了再加水的思路最终肯定是走到了死胡同。这样,反潜火箭便起而代之, 成为现代军舰的标准反潜武器。 而另外的标准反潜武器就是
下一篇:反潜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