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引进 - 这缺德的小日本 -- 山而王
2004年我回山西老家,堂兄开车带我兜风时看到很宽敞的公路,地面坑坑洼洼。堂兄告诉我都是因为超载,路面原本没设计那么高的强度,压坏了。想想看也是,一辆坦克也就60吨,是要靠履带的。一辆车要是装到2,30吨,光靠轮子公路怎么吃得消呢。
不明白国内为什么那么看重公路,大规模的货运当然要靠铁路。
差不多的意思了。
竞争结果就是只有靠超载---多拉快跑才能赚到钱,大概那种买成本低的廉价的二手车跑运输的人太多了,相互压价搞成这样,好象这个行业没有大公司,来对定价有议价权,全国性的,地方性的好象都没有。(集装箱运输除外)
难道5吨车,最后要装300吨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市场竞争不是理由...既然20吨能活下去,那么,5吨也能活下去....
严格执法.市场竞争的结果就是运价上升...而不是超载,伤害全社会,福利小部分.
严格执法,严查超载,要运货的自然就要提高运费...现在中国不是商品价格太低吗?把扭曲的结构改过来,正是时候...
虽然从感情上我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大到汽车电器 小到洗涤液
日本的洗涤液确实一喷就干净 不用使劲蹭
美国的就没这么好用
中国的就更别提了
美国人善于发明创造 总出新东西
然后日本人学来 把它做得更小 更精细
然后中国人学来 把它做得更烂 更便宜
美国这,到处都是“MADE IN CHINA”,难道美国人就爱用烂货?
所以此made in china并不同彼made in china.我表姐前几年专门在国内长三角作ISO咨询,其实这些货品都是同一家厂家出产,品质不同在于外国品牌的拒货率很高,好多刷下来不能要的厂家不舍得丢就变成国货品牌。这说明中国还是能生产高质量商品的,不过就是次品率较高,但是真的要把次品都剔除了,中国货就会变成价不廉货挺美。美国的made in china外国品牌贴牌货就属于这种。
说起来俺一向对日货的质量还是有点迷信的,早年买些贵重电器时还是多选日货,不过进了新世纪,买的几个日货都出了问题。Canon S30用了没一年,表面贴的金属片开胶,一个按键变得时灵时不灵;Sony的笔记本一用modem就死机;Panansonic的摄像机,用了三个月,马达就坏了。这些可全是贴着“made in japan”的。
我不是说了么,有调侃成分。
不过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种玩笑式的“规律”,恐怕还是有一定事实基础的。
至于我举的那个“严重超载”的例子,只是用来做比较,并没有说那种做法很对。
p.s.雨量?余量?
不地道就是不地道。
老师教会了我们游戏规则,我们确实应该谢谢人家。但是教的方法比较“缺德”,我们不能骂他的方法缺德么?
可以做到DOOR-TO-DOOR,我记得原来看的日本的数据,从北海道到鹿儿岛,全国范围内,48小时以内汽车都可以运到。
质量好要看是什么产品,消费类的基本上是成本决定质量,日本1瓶洗涤剂要卖到300日元左右,人民币18元。你在国内用18元买个白猫一类的产品,功效也是很不错的,而2-3元的产品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至于“美国人善于发明创造 总出新东西
然后日本人学来 把它做得更小 更精细
然后中国人学来 把它做得更烂 更便宜”
就不好评论,过于主观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