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长胡子的动漫儿童 -- 萨苏

共:💬42 🌺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长胡子的动漫儿童

[平面媒体预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动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在工作上比较郁闷。

郁闷的原因,是和同组的一个日本工程师熊谷讨论项目的时候说不明白。

说不明白不是因为语言障碍,是因为这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僵硬的要命。

这是个项目里头的技术问题,写在这儿解释徒占篇幅还说不清楚,干脆打个比方得了。好比在北京,从东四去天安门,遇上了南边灯市口那儿堵车。怎么办呢?萨说那咱先往东,上二环绕一下不就完了?熊谷不干,说电脑分析出走灯市口是最佳路线。萨说那灯市口堵车阿。熊谷说电脑分析灯市口堵车的概率相当低,可以忽略不计。萨说不管概率高不高,现在它就在堵阿!都堵了两里地了!熊谷说我也看见了,但电脑分析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不能考虑这个,你得尊重科学。萨说尊重科学可以,不过这样尊重法咱们明儿天亮也到不了天安门啊。熊谷说天亮到不了?不会吧,计算机说这是最佳路线么。。。

这就是典型的日本人,他们的长处在于团结,在于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要单打独斗那日本人的脑袋跟蒜臼子似的,有窝没缝,你说怎么办吧?

折腾了半天俩人都累了,也没结果,算了,一块儿喝咖啡去吧。

喝着咖啡,本来还是跟乌眼鸡似的没话说,萨无意中看到窗外有一幅机器猫的漫画广告,随口问了一句:“这机器猫脑袋上怎么还有俩树叶子阿?”

熊谷马上来了精神 – 哎,那可不是树叶子阿,那是螺旋桨,机器猫挂上那个就能变直升飞机满天飞!说着便发挥起来,讲起这头小怪物的各种奇妙之处 – 钻进暗河寻找恐龙,在地上画一扇门就进入银河系,吹个泡泡就能隐身等,甚至连机器猫当年原来是被老鼠咬坏的残次品这种隐私都如数家珍。看这家伙讲得指手画脚,萨不禁吃惊 – 日本人的脑袋一点儿不死板么,猫被老鼠咬都能想得出来。

不知不觉话题就从机器猫转到了其他漫画上面,从一休说到樱桃小丸子,等聊到圣斗士的北斗神拳,萨不得不把这个两眼放光的家伙拉回现实世界 – 快侃一个钟头了,再晚,就该耽误事儿了。

熊谷看表说着抱歉,看样子可是还有点儿意犹未尽。

咱不走灯市口行不行?萨一边往回走一边问。

不成,电脑说了走灯市口是最佳路线。。。

唉,又变回花岗岩脑袋了。

日本人的脑袋不是天生花岗岩的,变成花岗岩的原因是他们从小“不得越雷池一步”的生活环境。日本的社会规矩众多,等级森严,日语对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说法都不一样,所以标准的日本人都有在第一眼判断出对方性别(这个我也能),地位(这个可就不容易了)的本事。这样严谨的生活方式训练出来的“成品”要想换个思维方式可是不容易。

要说日本人生活中有浪漫意味的成分,就得说动漫了。

其实不仅是熊谷,在很多日本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和他们单调沉闷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动漫空间。

日本的漫画情节夸张,笔调奔放,想象力丰富,而且种类繁多,读者层面覆盖极广。在日本,几乎任何商店里都可以找到两种商品 -- 便当和漫画书。前者满足日本人的生理需要,后者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日本一年的出版物大约六十亿册,其中漫画期刊和单行本就占到二十一亿,超过30%,而如果单单计算销售出去的数量,则占到总数的50%以上,充分说明了漫画在日本文化领域的地位。从这个角度说,漫画可以说是日本人的精神快餐。东京或大阪上下班的地铁里面,经常可以看到西装革履甚至白发苍苍的乘客,拿了一本漫画在那里读得聚精会神。可以看得出这些平时谨小慎微的日本人,在漫画不受拘束的世界里怎样沉醉而不能自拔。这样,又有人把漫画说成日本人减轻生活工作压力的减压阀和麻醉剂,倒也不无道理。在车上看漫画的日本人,的确有些象抓空抽上一口大烟的瘾君子,上车的时候买一本漫画开始过瘾,到站的时候便从那个虚幻的世界里定神醒来,伸伸懒腰把漫画书往垃圾箱里一扔,又变成了一个个循规蹈矩,道貌岸然的职业人士。

曾经向日本姬路大学比较文化学者土屋龙太先生询问过日本人为什么这样喜欢漫画。

土屋先生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 – 在美国六十年代有一批电视儿童,我们日本人战后的那一代啊,是漫画儿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前,日本也有少量的漫画,但主要服务于当时的政治要求,因此影响不大。现代意义的日本漫画在二战后才真正兴起,一九四五年日本向盟军投降,麦克阿瑟来了,带来了美国的驻日大兵,也带来了米老鼠漫画和好莱坞电影。这些漫画和电影在日本深受欢迎。日本动漫实际上正脱胎于这两个美国典型的文化产物 -- 卡通和好莱坞商业电影,但是又注入了日本特色。

日本人对于漫画和商业电影的狂热,一来是出于对于胜利者的崇拜,二来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今天的日本是发达国家,但战败后直到五十年代,日本却是一个废墟上兴起的“发展中国家”。很多日本人都曾经向我描述过那个时代他们工作怎样辛苦,家里怎样家徒四壁,怎样依靠麦克阿瑟从美国运来的过期军用罐头活命。那时候日本人的生活,比中国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情况好不到哪儿去。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下,卡通和好莱坞电影为当时的日本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安慰。不过,卡通和好莱坞电影毕竟都是舶来品,对日本人的口味总有些似是而非。这样,日本的动漫就开始获得自己的市场了。

1952年,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塚治虫开始发表他的代表作 – 铁臂阿童木,这个十万马力的未来机器人就这样成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一号明星,日本动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手塚治虫和滕子不二雄(代表作《机器猫》),吉川英治(历史漫画大家,代表作《三国志》)一时并称漫画界三驾马车。此后的漫画作家欲超过他们的地位多铩羽而归。

听到这里,萨插话向土屋先生询问 – 既然日本人喜欢卡通,也喜欢好莱坞,为什么造就出一代动漫儿童,却没有造就出电影儿童来呢?

土屋先生苦笑道:当时日本也很穷阿,花不起太多的钱拍电影。动漫的成本就低多了。。。

这倒也对,让当时的日本人效仿成龙大哥,拍一部电影就飞机汽车的统统摔了,他们的确玩不起,而动漫就简单,只要有人肯画就行。。。

早期的日本漫画是老少皆宜的艺术作品,对当时的日本成年人是辛劳中的一点安慰,而对当时的孩子来说,就当仁不让的造就出一批“漫画儿童”来。随着时日的发展,这些“漫画儿童”逐渐长大,长出了胡子,而日本动漫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分类更加清晰。在巨额利润的诱导下,大批漫画作者成批地,商业化地制作出针对成年人的“职员漫画”,针对青少年的“少男少女漫画”,针对儿童的“儿童漫画”等不同产品系列。于是这些“长了胡子的漫画儿童”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而他们的孩子们,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又成了下一代的“漫画儿童”。

有意思的是日本这种全民读漫画的习惯,使漫画的作用逐渐超出娱乐的范围,在日本,大量教学材料,都是以漫画形式制作的,而电视里解释某个新的法令,也常常用易于理解的动漫来完成。

不过,日本的动漫虽然风光,却也不无隐忧。一方面是传统日本动漫作品中“科学幻想” 的成分在八十年代以后逐渐削弱,变成了对“超能力”没有边际的描写,情节渐趋荒诞,同时,色情内容开始进入动漫世界,并且愈演愈烈,越来越露骨。1990年夏天,和歌山妇女界发动的反对色情漫画大游行,大妈大婶们一路烧毁大量带有色情色彩的漫画书刊,并且把若干不良作者告上法庭。此后,对色情和暴力漫画的抗议和钻空子的游击战一直持续至今,构成了动漫世界的另一道风景线。

看来,动漫在日本依然任重而道远。

[完]

关键词(Tags): #动漫#手塚治虫#吉川英治#机器猫
家园 sofa

花,先顶后看

家园 板凳花
家园 滕子不二雄是两个人,所以是四驾马车了,呵呵。

手塚治虫和滕子不二雄(代表作《机器猫》),吉川英治(历史漫画大家,代表作《三国志》)一时并称漫画界三驾马车。
即滕本弘(滕子.F.不二雄)和安孙子素雄(滕子. 不二雄.A),滕本弘比较有名点。

家园 这个现象不光是日本,香港,台湾,还有我们七,八十年代

里的不少人都是。萨苏网友也算半个。

家园 呵呵,想象力也是有不同方向的嘛
家园 俺们中国小朋友看小人书倒也不亦乐乎

可惜这个好传统没被继承下来

现在满大街和电视上都是日本漫画啦

家园 日本动漫现在还是相当厉害地

真有点卖到全世界的意思。上次我看到一篇老外的分析文章,说很多时候日本动漫在外国卖不动的原因不是没有读者,而是当地限制。

中国现在日漫普及度更不用说了。我感觉堵是堵不了,国内漫画家加油啊

家园 以前说没钱搞不起,现在给了1.3亿还是做不了

让老外擦屁股都擦不干净。那帮二流子不知道还有什么借口。

家园 你还看叮当吗?
家园 不是熊谷僵化,而是他怕负责任

走灯市口即使都走几天他也没责任,而上二环绕一下慢了赶不上趟那就是熊谷的责任了。

这样的事我在国内中日合资企业就领教了,关键得会折衷,你说:得,咱就先奔灯市口,中间咱再多加一个check point,再问一下电脑如何?

家园 也不能这么说

现在情况我不知道,以前我上学的时候玩票给在漫画公司工作的朋友写过一个本子。因为涉及到高年级欺负低年级,被毙掉了。还有就是台湾来大陆找画漫画的,稿子都出版了还没拿到稿费。

画漫画这个东西费时费力。所以我那个朋友现在做设计,工资不低又轻松,还不用看人脸色。所以我说现在还在坚持的人还是挺不容易

家园 中国差得远

您忽略了农村地区的孩子。

家园 有人贴过了,再搞笑一下

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残酷本质

  马伯庸

  《机器猫》,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巨著。

  毛主席说过:“阶级斗争是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主线,是被压迫阶级与统治阶级之间无可调和的必然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与车轮,在我们的文艺作品里一定要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点。”

  《机器猫》是由日本的藤子·F·不二雄与藤子不二雄A合著的一本伟大的、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巨著。作者通过书中主人公野比康夫一生悲惨的遭遇,将那个时代残酷的阶级斗争景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了解到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中那种暗天无日的生活以及统治阶层的血腥暴力本质。

  该巨著的情节很简单,野比康夫是一名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少年,经常受到刚武(大胖)、骨川强夫等所谓的贵族的剥削欺压,虽然对贵族少女源静子抱有恋情,但却因为森严的社会等级束缚而无法实现。正当他穷困潦倒之际,出现了一位从未来过来的机器猫,利用各种道具来帮助野比来反击社会的一切不公平待遇,最后如愿以偿地与静子结婚。

  分析一部著作,要从它里面的人物着手。毛主席说过:“人物是一篇小说的灵魂,作者的思想与理念都是通过人物来进行表达的。”只有仔细分析书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与阶级地位,才能更好地理解《机器猫》的社会与哲学意义,进而准确地把握本书的中心思想。

  首先是主人公野比康夫,这个人是作者塑造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经常受到地主阶级的盘剥与压榨,终日过着胆惊受怕的日子。野比这个人的人物特点是,既有勇于反抗大胖的进步性,表现出了劳动人民要求解放的朴素愿望,也有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来自未来的虚幻人物身上的迷信思想,这是他的局限性。当阶级矛盾还未激化到无可容忍的地步时,他一直对残酷的压迫隐忍不发(书中很多地方都表现了这一点,比如帮大胖拎书包);当矛盾激化的时候,又因为没有先进的思想进行指导而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剥削阶级的统治。(经常挨打)在他身上充分体现出了广大最底层劳动人民的两面性:对剥削阶级的斗争性与妥协性。而且这种斗争性因为缺乏先进思想的指导而往往为统治阶层利用,用来进行剥削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强夫就经常和野比联合起来对付大胖)。机器猫赠给他很多强大的宝物,而他的最终目的不是推翻剥削阶级,而是想要与贵族少女静子结合的庸俗目的,还对剥削阶级抱有幻想。这就是他的历史局限性。总之这是一个矛盾的悲剧式人物。

  其次是书中的两个反面角色,刚田武与骨川强夫。强夫和大胖可以看成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两个基本集团:掌握政权的士大夫阶层和掌握军权的武将阶层。他们是互相利用的,后者需要前者的富裕的经济力来支撑自己的庞大开销,前者需要后者强大的武力来镇压被统治阶级(大雄)的反抗。又是相互斗争的,经常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发生军人推翻文官统治的情况(强夫也挨打),甚至有的时候强夫还会联合野比等劳动人民进行反抗。但是在对付人民(野比)的基本方针上,这两者又是始终一致的。所以我们看书的时候不要被强夫与野比的暂时联合假象蒙蔽了眼睛,以为阶级斗争是可以避免的,其实强夫与野比的连手反抗大胖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内部权力斗争而已,只是每隔一段时间决定一次由大胖和强夫中的谁来压迫人民,剥削阶级的反动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任何抱持阶级斗争调和论观点都是极端错误的,势必要被历史所淘汰,大胖和强夫的倒逆施行只会加速剥削阶级走向没落的步伐,以野比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必将站在历史的舞台,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

  源静子是书中主人公所崇敬的偶像。从源这个姓氏我们推断出她也是日本贵族阶层中的一分子。这个人有女性的善良、美丽,对受压迫阶层的人民具有同情心,但又始终局限于本阶级立场。一个被封建礼教毒害了的少女,始终无法冲破阶级身份的藩篱,去追求真正的爱情。当野比闯进她的浴室,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向她表白,要求她一起与腐朽的统治阶级做斗争时,她心里固有的阶级意识却促使她露出了统治阶级的本来面目,以泼水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与劳动人民敌对的立场。静子虽然同情野比,但她毕竟属于剥削阶级,不可能从更高的角度观察事物,不可能具备超越阶级的觉悟,也就不可能对野比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所谓的“爱情”只是小资产阶级情调庸俗爱情观的表现。从这一点,也可以充分地体现出野比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在森严的吃人等级制度下,不可能指望剥削阶级有更高的觉悟,为了自由与幸福,劳动人民唯有自己努力。

  机器猫则是作者理想化了的一个人物。它来自未来,又有无数神奇的道具。这个人物其实是劳动人民渴望求解放的心愿的人格化产物。在先进的革命思想出现之前,劳动人民往往把解脱与翻身寄托在神化了的神仙佛祖身上,希望能通过超自然的力量谋求幸福。古代的种种神化比如刑天舞戚,精卫填海都是这种朴素思想的体现,这里作者不过是又塑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机器猫,通过机器猫对野比的帮助,让野比得以与大胖和强夫对抗,进而达到彻底解放。

  因为作者也是身处那个时代,所以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对于使用暴力是阶级斗争的唯一手段没有很好的理解和系统化的阐发,他所提出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办法就是创造类似机器猫的神化人物,这其实也是一种统治阶级用来麻醉劳动人民的手段,其中有些荒诞不经的道具更是属于封建糟粕(比如假如电话亭、天气控制机)。而且作者也没有表现出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他描写的野比,不禁有时候会和强夫和大胖交好(参看若干长篇的机器猫故事),而且在本书里也不断暗示野比最后的结果是与静子成功地结婚,结果让本书成为了类似《续红楼梦》《红楼圆梦》的庸俗大团圆结局,泄露了作者妥协的思想。无疑这削弱了本书的悲剧色彩与批判精神。

  暇不掩玉,虽然这本书留存有大量的封建糟粕和阶级斗争调和思想,读者阅读时要牢记“批判着接受”的原则,但毕竟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出了那个时代的时代本质与阶级斗争实景,是我们学习封建社会反动本质不可多得的一本活教材.

家园 您说的是萨苏贴子上的那个机器猫吗

看小人书和看叮当的人恐怕不是在同一个时代的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