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唐诗在扶桑 -- 萨苏
共:💬39 🌺50
关键字里的“悠人”是“悠仁”之误吧:)
对日韩影响最大的唐朝诗人,首推白居易,李杜反在其后。原因嘛,乐天的名讳已有概括,一曰“白”,二曰“易”。由此可见千年前大唐流行文化和今日好莱坞之类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喉喉。
复 鉴贞乎?
打错字了
不过萨老大此文没提白居易的确是个问题,建议萨大看看梅原猛的《源氏物语与白居易》一书。
老白的诗“老妪能解”。看《源氏物语》中,到处引用他的诗。
老用电脑拼音输入,好多字我也不会写了。不过话说回来了,这是否有助于推广标准化普通话读音了?
我写的对的,日本人都说是错的!因为他们几百上千年一路错下来错的也是对的了
王元化已经论述过了,事实上没有一本中国古籍或一首古诗提及扶桑为日本。把日本当作扶桑是日本人给自己脸上贴金。
还有西乡隆盛的诗颇像明诗,起语很粗鄙,接着来两句警句。
至于一些在中国地位较低的诗人在日本大受欢迎,原因就有点儿啼笑皆非了。原来,中国到日本传播文化的僧侣,受到地域的限制,出身东南沿海的较多,因为这里接近日本,航海文化发达,这些僧侣在日本文化中贡献极大,乃至连日语中汉字的读音都多了一种,叫做“音读”,意思是中国人对汉字的发音。不过,这种“中国人的发音”,今天的中国人却大多听不明白,其原因就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并非当时中国人的标准读音,而是东南沿海古汉语的发音,也就是这些僧侣的方言,称为 “吴音”。
我是苏南人,在北方上学期间,和家里打电话用方言时,被同学听见后都说跟日语很接近,后来细细观察了一下,苏南地区的方言确实跟日语发音很相似,颇有点能以假乱真的意思.后来牵强找到一个能解释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当年徐福东渡扶桑时是从江苏太仓浏河港出发的(部分史书如此说),所以带走的童男女和工匠中估计有不少当地人,因此......哈哈.
复 扶桑不是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