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中 (链接整理) -- 陈不到底

共:💬83 🌺1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三国志注吴书上说当时官属就有四百多人

但是到了辽东以后被公孙渊“先分其人众,置辽东诸县”,其中“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疆等及吏兵六十人,置玄菟郡。玄菟郡在辽东北,相去二百里,太守王赞领户二百,兼重可三四百人”。

这么说来万把人分成这么一小股一小股的被分灭掉了,但还是怀疑出使的人数没这么多,可能把船夫一应打杂之人都算上了,呵呵。

家园 要对那么多的人下手,应该有迹可寻,有先兆的。看来派去的

官员没能人啊。可能是些只知享乐的腐败官员吧。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34

234年

春二月,汉丞相诸葛亮集结近十万兵马再度北伐,并遣使邀孙吴在东线共同出兵。

三月,前朝东汉皇帝刘协在山阳病逝,年54岁。

四月,蜀军出斜谷直面渭南平原。魏驻长安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56岁的司马懿帅诸军迎战,洛阳的曹睿加骁骑将军秦朗为征蜀护军统两万人受司马懿节制,同时给大将军指示说“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面对蜀军,魏众将意欲驻扎在渭水北岸,司马懿则认为“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驻军渭水南岸。司马懿对众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

不出司马懿所料,一向谨慎的诸葛亮抢险占据渭南斜谷附近的五丈原,并准备北渡渭水。

雍州刺史郭淮进言说蜀军必定要争夺在五丈原渭水对岸的北原,“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司马懿深表同意,就在郭淮奉命在北原营造军垒时,蜀军也同时攻到,却被经验丰富的郭淮击退。

不多日,又有迹象大量蜀军向西进发,魏诸将都认为诸葛亮要进攻西面的围守,只有郭淮认为这是声西击东,果然,蜀军趁夜进攻阳遂(没找到这个位置),却被有所准备的郭淮击退。

诸葛亮遂还军五丈原,并使蜀军与当地百姓共屯田,作长期对峙的打算,以等待魏军的松懈之机。

洛阳方面认为蜀军远道而来急于决战,令司马懿持重,以候其变。

就这样,蜀、魏大军在渭南静静的对峙,时刻关注着对方的举动。

而吴那边,孙权在击败曹休后六年里第六次出兵扬州,并因为蜀的邀请,五月孙权起三路大军,陆逊、诸葛瑾等往江夏方向;孙韶、张承(张昭长子)等往广陵方向;自己亲率大军再赴魏合肥新城,号称总兵力十万。

吴军的压迫使得扬州各级官员如何应对产生许多不同意见,六月,扬州的满宠向曹睿上表说要放弃合肥新城,想把吴军引到更靠近内陆的寿春。

曹睿马上回复说,“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来都被阻挡在这三个地方,所谓地有所必争也。孙权这次攻打新城,也不会成功。严令诸将坚守,我将亲自支援,等我大军一到,孙权恐怕早就跑了。”

曹睿诏书一发出,七月马上率军从洛阳走水路向扬州支援。

得到回信的扬州士气大增,满宠派遣敢死队将孙权在合肥新城的攻城器具烧得一把干净,还射死孙权弟弟之子孙泰。

丧气的孙权又听说曹睿居然舍祁山诸葛亮,亲率水军东征,震惊之下马上撤军,广陵方向的孙韶看到皇帝撤了,自己也赶紧撤军。江夏方向的陆逊与孙权联络的通信兵被魏军截获,诸葛瑾担忧之极,陆逊表面做足镇定功夫,私下对诸葛瑾说,“皇帝已经撤了,只剩下离敌人最近的我们,如果惊慌撤退反而更会大败。”在襄阳的魏军看到吴军不慌不忙,也不敢过分追击,陆逊缓缓撤军,还偷袭江夏等地,才得以全身而退。

这时,曹睿的水军仅到达荆州襄阳北而已。魏群臣看到吴军撤退,就建议皇帝应该掉头去支援渭南的司马懿。

曹睿一笑,“权走,亮胆破。只要大将军对付,我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皇帝的船队继续行进,到寿春封赏诸将去了。

此时已是七月末,蜀军从四月僵持到现在一无所获,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却不为所动。

不久,司马懿收到对方使节送来的礼物,打开一看,竟然是套巾帼妇人之服。

这...这...司马懿怒了——他没法不怒,就算老姜忍得住,他下面各级将领也忍不住啊,主帅再不有所表示,如何能镇得住手下这帮人——上一次对阵诸葛亮就已经有了“公畏蜀如虎”的说法,那会儿还有没粮的借口,这回呢?

没命令,没上头的命令啊!

“懿怒,上表请战”,这表从秦岭太白山的山沟沟直送到淮南平原,曹睿心领神会,“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辛毗是出了名的硬老头,这一下“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

蜀军那边,姜维对丞相说,“辛毗一来,魏军恐怕更不会出战了。”诸葛亮何尝不知,长叹一声,“司马懿本来就不想出战,辛毗来是为了制止司马懿手下的。否则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他又何苦千里请战?”

诸葛亮此时已然耗到了尽头,司马懿接待对方使节时不问军戎只问些烦简小事,蜀的使者憋不住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年长两岁的司马懿一听,“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八月,病重的诸葛亮托付后事,连成都也派人来探知接替丞相后继的人选,在选定蒋琬、费祎接替政事、长史杨仪统兵后撤之后,诸葛亮溘然长逝,年54岁。

丧失主帅的蜀军密不发丧,悄然撤军。还是当地的百姓奔告魏军,司马懿才起兵追赶。但蜀军早有准备,司马懿知道之前的亏处(王双、张郃),却不知道准确的情报,没有过分追击,到达先前蜀军营盘,司马懿对诸葛亮留下的营垒处所叹服不已:“天下奇才也!”

知道实情的老百姓传语说“死诸葛走生仲达”,蜀军撤入斜谷开始发丧,司马懿听说后,笑道,“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魏军此时才敢追击,但不及而返。

不久,撤退的蜀军内讧,骄横的杨仪杀掉激进的魏延,返回成都后得知自己并非丞相后继,遂屡出怨言终至贬黜乃至自杀。经历丞相逝去和蜀军内讧的双重打击,稳重的蒋琬将精力放在稳定蜀国内部事务上,北伐曹魏的事情被无限期搁置,皇帝刘禅则开始出游外地。

这次蜀魏决战以诸葛亮的逝世收场,自此魏西线十年内再无战事,司马懿的军功地位和受到的信任,在此时的魏是无人能比了。

一下子,魏、蜀、吴三国都像松了气的皮球,几乎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可是,就在这一年,司马师的妻子死了。这个故征南将军夏侯尚的女儿夏侯徽嫁给司马师也好几年了,没生过儿子但有五个女儿。

今年26岁的司马师也许因为太和四年的浮华案有关没有什么重要的官职。

晋书上说,夏侯徽嫁给司马师后“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可是“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这个帝就是司马师了,于是在这一年,24岁的夏侯徽被毒死,“青龙二年,遂以鸩崩”。

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气,还以为晋书算错了时间,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合适的解释,这个时间未免也太早了点。当时夏侯玄被皇帝搁置,但还是功臣之子,身为皇亲,对于妹妹的死能无动于衷么?怀疑,怀疑~~

但从随后的司马家的亲事看,也只能是这个时间,此年夏侯徽死,可能司马家找了另外的说法,否则谁还敢嫁给司马师?这个234的年头,谁能瞧得出来不出40年就要改朝~~但说回来,要是夏侯徽真是这个时候被毒死,司马三父子(或者只说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可就太有机心了。

说到机心,来看看司马师的婚姻构成的关系网:

司马师单身没多久,就迎娶了故侍中吴质的女儿,这个与司马懿同列曹丕太子四友的吴质(见前文230下)曾夸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不知道司马家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但吴质的女儿嫁过来没多长时间(晋书没说)就被休掉了,也不知什么原因。(如果势力一点的猜测,是吴质死了好几年,这个亲实在结得没有什么好处)

随后,司马师的妻子是羊徽瑜,如果还是此年的事的话,羊姑娘芳龄20岁,与后来的名将羊祜是亲姐弟,羊祜这时13岁。

羊家系泰山南城人,属于名门世族,自羊祜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还是儒道世家,让我们来看看羊家的错综关系。

羊祜姐弟的父亲羊衜是上党太守,前母是汉末名士孔融的女儿,可能在208年跟孔融一起被杀,亲生母亲则是汉末大儒蔡邕的女儿。

此时羊衜已然病逝,羊徽瑜与司马师的婚事可能是叔叔羊耽做主的,羊耽此时不知什么职位,但他的妻子辛宪英是当朝卫尉辛毗(刚刚做过司马懿的监军军师)的女儿。

司马师的这个婚姻可谓门当户对,对方儒道世家,在朝关系又是素有名声的辛毗。(司马昭妻子王元姬的母亲就是司马炎的外祖母也姓羊,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来看看这下一代,后来的羊皇后,羊皇后的亲弟弟羊祜,羊皇后的堂弟羊琇(羊耽、辛宪英之子),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司马炎与羊琇的关系极好)

而故司徒王郎孙女,当今散骑常侍王肃之女王元姬18岁,嫁给25岁的司马昭也已三年。

撇掉可怜的夏侯媳妇和吴媳妇,新一代的皇室亲族已经慢慢的编织成一张网了。

真是:自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得旧人哭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很有可能~~哈,派去的官员级别也不低啊

都是太常、执金吾这样九卿的级别啊,

不过稍稍可以说明此时江南尚算不发达地区,人才不好找,你看当初关羽的荆州被攻破,归降的潘濬(当然,潘是真有才且骨头硬,关羽是没用好人)郝普都在吴做到高官,说明江南本地人才少得可怜,孙权只能依靠几个大姓,盼着他们多生几个优秀的子孙,可是也娇惯了大族~~~

皇帝也不好做啊

家园 慷慨无奈经验光,暂且欠下来日花
家园 曹睿的战争眼光还是很不错啊,可怎么就抓不住权呢?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35

235年

曹睿头年在寿春封赏完毕后,返回许昌。

正月,在许昌的曹睿升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累增封邑,督雍凉军事如旧。

此时的京都洛阳一带正传发疫病,皇帝就没有着急返回。

二月,郭太后在许昌没。

(年长之后的曹睿怀疑郭后对父亲屡进谗言才导致母亲惨死,在一些非官方的史书上都记载了郭后死后没有得到应有的葬礼,反而如同早先被赐死的甄妃的规格)

三月郭太后下葬,许昌的曹睿不顾刚发生的疫灾,下令开始营造洛阳宫殿。一时间,众多工程纷纷上马,起昭阳、太极殿,筑总章观,这些宫殿高达十余丈——有多高呢?

世说新语上说,当时筑陵云殿,误先钉匾,却忘了题字,于是高高吊起一张凳子,让侍中韦诞坐在上面去题字。韦诞是与邯郸淳、卫觊齐名的书法家,善写楷书,等韦大人题完字下来,头发胡须都变白了。老头回家就告诫儿孙:不要再学写书法了~~~~

洛阳一带的老百姓忙着给皇帝盖房子,连农时都被耽误,本来就发生疫灾,这下更为严重。

曹睿的行为越来越荒唐,除了修宫殿,还扩充后宫,贵人、夫人的人数几乎和百官相同,还设置六个女“尚书”来帮自己处理政事。不仅如此,曹睿还把士家之女已嫁为吏民妻的,又规定还以配士,而且还自己先挑过好看的留在后宫,剩下的才拨给士家。(*注三十三)

有个叫张茂的太子舍人(按规矩无太子时仅保留太子舍人以看守东宫)向皇帝上疏进谏说:

“臣见到诏书,‘诸士女嫁非士者,一切录夺,以配战士’。希望这只是权时之宜,万不可成为制度。

您把已嫁给吏民的士女又还为士家,吏属君子,士为小人,夺吏妻与士,这是混乱贵贱地位的做法。诏书上还说可以另买年纪相貌相当的奴婢来代替(返回的吏妻),搞得富者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贳。而且(因为您要充实后宫),官员们从里面挑选美貌的入宫,丑陋的才分给士兵。这样得妇者不会感激您,失妇者也会怨恨您,这样的做法哪边都不会满意。

夫君有天下而不得万姓之欢心者,鲜不危殆。

现在军队在外效命的数以千万,就算是全国的赋役也不一定供应的起,更何况您现在还广招后宫,那花销抵得上军费的一半!

恳请陛下念崇节约,厚赐将士父母妻子之饥寒者,问民所疾而除其所恶,实仓廪,缮甲兵。”

张茂的上疏内容很长,最后说自己年已五十无以报国,唯有冒死上谏才不辜负皇帝的擢升。结果诏书到了曹睿那里,皇帝对左右的人说,“张茂恃乡里故也。”意思是这个张茂仗着和皇帝是一个州的人就这么直说,可我们的皇帝大人该怎样还怎样。

魏的直臣纷纷上言劝谏,内容莫不如此(我都快写烦了~~)

与此相关有记载的就有:司空陈群、廷尉高柔、卫尉辛毗、少府杨阜、散骑常侍蒋济、中书侍郎王基、尚书右仆射卫臻、尚书孙礼、侍中领太史令高堂隆。(*注三十四)

曹睿怎样?“帝优诏答之”,“帝皆不听”。

这一长串的直臣在进谏,我们政坛当红的孙资、刘放两位大人呢?

青龙初(头年的事),孙、刘二人在本官上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据三国志刘放、孙资传注引资别传——裴松之说“资之别传,出自其家”——的解释:

当时连年与蜀、吴作战。曹睿总摄群下,内图御寇之计,外规庙胜之画,这些都是孙资负责(资皆管之)。但受到亲信的孙资常“让事於帝”,还说“动大众,举大事,宜与群下共之;既以示明,且於探求为广。”

然后每当有朝会时,孙资总是言语举止得当,成功的事“终不显己之德也”。如果有人离间忠臣,孙资必定要出面干涉。比如征东将军满宠、凉州刺史徐邈,当时都有人在朝中说他们的坏话。满、徐二人能保全自己的功名,“资之力也”。

还说孙资名在本郡人才之右,“乡人司空掾田豫、梁相宗艳皆妒害之,而杨丰党附豫等,专为资构造谤端,怨隙甚重”,但孙资始终以德报怨,赢得了政敌的尊敬。

看完这段话,我都有些怒了,这段出自其家人的传记把孙资描述的尽善尽美,可是再来看看同时期别人的传记(三国志)

曹睿这些年是越来越糊涂,就剩下军事上相当有建树,结果都成了孙资的功劳,可皇帝造宫殿、纳后宫的功劳您孙大人怎么不提呢?

征东将军满宠、凉州刺史徐邈保全自己是孙资之力?那满宠被属下诬蔑年老体衰不得不进京述职的时候,您孙大人在哪呢?

徐邈在凉州“弹邪绳枉,州界肃清”,使“百姓归心,西域流通,荒戎入贡”,“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再说这孙资的同乡,孙是并州太原人,且不说司空早就在曹操时代被取消,一个梁国的国相(相当郡太守)去陷害皇帝身边的中书令?笑话!

宗艳、杨丰我不知道是什么人,如果此“司空掾田豫”是那个汝南太守田豫(田是渔阳人,起家是丞相军谋掾,是刘放同州)的话,孙资的所作所为就更不为道了。当初田豫做护乌丸校尉被幽州刺史王雄诬告,那些上奏是经过孙大人手里的罢。田豫在青州击败吴军,青州刺史程喜诬告田豫私吞财宝也是您过的手吧?您孙大人做什么了?!

曹睿将曹魏带向下坡路,我说,有相当部分是孙、刘二人的责任,等到日后曹睿托孤,更是如此,后面慢慢说。

八月,曹睿领养的两个儿子曹芳、曹询正式出现在公众场合,被分封为齐王、秦王。

同月,曹睿返回洛阳,并因为洛阳大灾向就近的司马懿征粮。

长安的司马懿刚刚指派属将牛金击退蜀马岱的进犯,并且有氐王苻双、强端帅其属六千余人归降,听说洛阳关东大饥,司马懿马上运粟五百万斛于京师(1斛约合现在20升,当时尚书令级别的官员月工资有20斛,粟应该是小米),司马懿在雍州屯田的效果显而益著。

随着五百万粮食的进京,曹睿可能也得知了凉州张掖郡出了一块大石头。后来东晋人孙盛、习凿之都记载说突然有块玄石从水中生长,宝石负图,状象灵龟,大小合现在宽3米9,高4米1,合围14米。上面有各种图案,麒麟、凤鸟、白虎、牺牛还有马什么的,而且还有三十多个说不出含义的文字,其中有仨字连一起是“大讨曹”,据说曹睿相当厌恶,就命人把“讨”的一点凿掉变成“计”(~~~这意思也没什么区别)。

这块石头引发了挺多传说,晋书还都正了八经的记下来,说这块玄石上有“牛继马后”,也不知道是说图案还是文字(字里并没有牛),司马懿就怀疑起身边的牛金了,对,就是刚刚立功的这个牛金,后来找机会就把他给毒死了。

这~~~我只能说,晋书的取材也太不斟酌了。牛金是曹魏故大司马,督荆、扬军事的曹仁在荆州时的部曲,可能是在司马懿接任督荆州军事的时候跟随的,牛金跟随司马懿南征北战,后来灭公孙渊时也立下功劳,官至后将军,三国志并没有说结局。晋书的这个记载实在不负责任,说司马懿猜忌牛氏的举动是先见之明云云,“牛继马后”,后来有小道消息说司马懿的曾孙,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他母亲夏侯太妃(这还是夏侯渊的重孙女)与一个牛姓官吏的私生子~~~

曹睿因为晋书的这些无聊记载很不爽~~错了,曹睿大概因为这块石头很不爽,在年底十一月又离开洛阳去许昌了。

这时,突然北方传来消息,幽州刺史王雄派遣的刺客成功了,一个叫韩龙的勇士将鲜卑部落首领轲比能刺杀,此后部落虽拥立其弟继位,却因为能力不强而导致内部纷争而弱势,之前曾经风光一时的鲜卑三大部都没落了,而东边的鲜卑宇文部、段部、慕容部先后兴起,乘机南迁,开始占有轲比能故地。

*注三十三

士家和世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地位可说一个在地一个在天,相同的是累世做事,只不过世家做的是官,士家做的是普通士兵。

士家,指世代当兵之家,一般集中居住,另立户籍,不与民户混杂,士家按规定每户出兵,并兼顾屯粮,士兵作战时,家属作为人质在内地。

士族的地位历来有许多争执,很多意见认为高于奴婢而低于编户农民。

比如这次曹睿“又录夺士女前已嫁为吏民妻者,还以配士”,本来还和普通百姓区别不大的士家,这下只能士家自身内通婚了。

254年,镇东将军毌丘俭上表请求表彰士刘整、郑像等人,“整、像为兵,能守义执节,子弟宜有差异。”,于是朝廷下诏,“追赐整、像爵关中侯,各除士名,使子袭爵”,这个意思是刘、郑的后人可以摆脱世代当兵的义务(除士名)。但说回来,能有这种运气的,士家中有几个?

*注三十四

这些人的进谏要么是因为曹睿的大修宫殿,要么是因为曹睿的荒唐生活。那个尚书孙礼要提一下。

孙礼是涿郡人,曹操晚年时被提拔,一直是郡太守,后来在中央作尚书。曹睿开始大修宫殿,孙礼固请罢役,曹睿下诏说,大家赶紧干,(干完了就可以忙自己的农活)。当时监工的官员说再给一个月就能盖完,孙礼径自到建筑工地,也不管那监官,说皇帝有诏书,就把百姓遣返了。曹睿听说后甚是惊讶,却没有追究孙礼。

没多久曹睿在大石山打猎,有老虎冒犯皇帝车驾,孙礼投鞭下马就要奋剑斩虎,当时曹睿应该很安全,但还是对孙礼的奋不顾身挺感动。

这两件事使曹睿对孙礼的印象很深,皇帝心中留了个位置给孙礼,后面说。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Sofa!
家园 One Step late...
家园 刚看那个士就还以为是士大夫呢,原来是兵户。曹睿的举动真

奇怪呢,把婚姻拆散再重配,他也不是月老,干这副职做啥。

家园 这事我有一点猜测,不知道哪位有研究

这种高低地位上的婚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度下恐怕是有问题的,很明显直接就影响到下层人士难以娶到妻室。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将影响到下层人士(人数最多)的生育,当然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曹睿的时代基本上是乱世刚刚结束,刚有点恢复的兆头,这种时代人口增长从来都是古代政权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有些手段现在看上去有点极端,但是一千多年前是很普遍的。曹睿此举,我怀疑是有兼顾人口增长的意味。这个阶层对曹魏是兵员的主要来源,也不能不照顾。

根本上应该遭到非议的是这种阶层世袭的制度。但是在这个制度下,曹睿的举动还是可以理解的。

家园 我看陶元珍的三国食货志

上面罗列的有关士的内容很少,无法进行深入分析。

我的感觉是曹睿此举进一步加剧阶级分化,士家的地位一降再降,严格划分士家与官吏的区别。

举个例子,如果某士家与官吏结亲,这家就有可能脱离世代当兵的命运(类似曹睿的毛皇后,毛父只是个车夫,但女儿嫁出去后,全家跟着都暴贵)。

曹睿是要稳定兵源,试想,士家女想要嫁出去,普通户民(更不要提官吏女啦)也绝不愿意把女儿嫁给社会地位低级的士家,用不了多长时间,士家就要绝后了。

只不过这次皇帝糊涂的是,还把士女里面漂亮的先留给自己,才使得张茂上疏,但张茂也提醒皇帝,拆散已经存在的婚姻这是,

“礼,赐君子小人不同日,所以殊贵贱也。吏属君子,士为小人,今夺彼以与此,亦无以异於夺兄之妻妻弟也,於父母之恩偏矣。”

曹睿把张茂上疏交给身边人处理,“以事付散骑而已”

而众多大臣并未就“士女配士家”的政策非议,稳定兵源是主要矛盾,而众多小家庭的恩怨则放在一旁了。

家园 关键在于解决战士的婚配

其根本道理和咱们现在保护军婚是一样的,为什么要保护军婚呢,那是因为军婚最脆弱,不采取特殊手段加以保护则士兵婚配成问题,而士兵又偏偏是社会中的特殊不可少的阶层。从其他人比如士兵的妻子的角度来看,军婚保护法当然是很不合理不公平的,但在现行制度下,似乎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家园 是啊,无论如何这个政策应该是有深层考虑的
家园 曹兄好久不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