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中 (链接整理) -- 陈不到底

共:💬83 🌺11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中 (链接整理)

前面的跟贴太多了,另开个新贴,没想到拖了这么长时间,开学以后事情繁杂,更新的很慢,中间写的就难免有些吭吭巴巴,衔接不顺。眼前之际,只有努力往下写,争取在年底之前完成。我这篇西晋春秋将近一百年的事,如今才写了13年不到,连司马懿都还没写死~~真是的,司马老头活得也太长了

这个新主题贴,将写到曹睿过世

把以前的帖子的地址都加上来,以便寻找,以后再开新贴,在更新连接,那么就是

司马懿时代一部

师昭兄弟一部

武帝一部

惠帝两部

后面几个皇帝看情况

等写完了,捉么着给每一年加上标题,重新整理校对,把各处有纠正的回帖添加进去,做一个完整的集子给大家下载,貌似很大的工程,一定今年完成。

西晋春秋

第一部分

司马懿时代

魏曹丕 220年

魏曹丕 221年

魏曹丕 222年

魏曹丕 223年

魏曹丕 224年

魏曹丕 225年

魏曹丕 226年上

魏曹睿 226年下

魏曹睿 227年

魏曹睿 228年上

魏曹睿 228年中

魏曹睿 228年下

魏曹睿 229年

魏曹睿 230年上

魏曹睿 230年下

魏曹睿 231年上

魏曹睿 231年中

魏曹睿 231年下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32 上

232年 上

年初,吴的孙权幼子孙虑卒,太子孙登特地从武昌赶回,安慰50多岁的父亲。

二月,洛阳那里,28岁的皇帝又有一个女儿夭折,这个叫淑的小婴儿仅仅在世上不到一月而已,曹睿爱女骤失,悲痛之下,追谥平原懿公主,并在洛阳立庙,下葬于南陵,还找了甄后的亡孙甄黄与之合葬,并让小舅子——郭皇后的弟弟——郭德改姓甄,封为平原侯,继承这小公主的爵位。这样之后,曹睿亲自送葬,还要带上全体后宫出洛阳去许昌。

群臣一看,皇帝悲痛的有点失常了吧,您这一系列举动太让人震惊了。

陈群进谏说,“按照礼治,八岁以下的孩子夭折都没有礼仪相配(*注下),更何况不到一个月的婴儿,现在您以成人礼送之,还立于庙,举朝素衣,朝夕哭临。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这样的。而且您还要亲自送葬,臣恳请陛下不要做这样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的事。

(*注上按《仪礼》,十九至十六岁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

又听说您起驾去许昌,后宫全都要跟随。举朝大小,莫不惊怪,一时流言横飞,都不知道您到底是何意。臣认为吉凶有命,祸福由人,就算移走求安(当时有流言说皇帝这是避衰——总是夭折孩子——所以带上全部后宫),也不会有所改变。就算真的要移避,(洛阳)周围的金墉西宫和孟津别宫都可以啊,何至于举宫上下都要去(五百多里外的)许昌?这样公私花销的费用,都无法计量。请陛下再深思啊!”

杨阜也说,“当初文皇帝、(前年)卞太后之时,您都没有去送葬,那是您重于社稷;现在怎么会因一个婴儿而这样隆重呢!”

在魏国,当年曹操曾有遗命说,因天下未定,所以像丧礼这样的事,先不要尊崇古制(即守三年丧礼,基本上什么都不能做),下葬完毕后,就可以除服(恢复正常生活),在中央做官的,十五天的丧期;守军事边防的,不得离开本部。并且明确不得厚葬。

曹操的丧礼过程仅仅不到一个月而已,这是魏武帝在乱世时的通达和明智(后来晋刚开国,群臣喋喋不休的讨论三年守丧到底是几个月,司马炎自认儒道世家,非要守满三年丧期——时晋、吴尚且并存)。曹丕完全照办,但夸张的是,老子刚过世七个月,曹丕就设立妓乐百戏,让遵从儒道的世家们见识了曹家的风流。曹睿的祖母卞太后下葬一个月之后,曹真就举军伐蜀,这是杨阜所说的皇帝“重社稷”的事,可现在对一个小孩子搞这么大的排场,皇帝是全国上下瞩目的中心,吏民不光要笑话曹睿不懂礼,还更会使普通民众饱受赋役之苦,愚民效仿盛行厚葬。

这些中肯的进谏,曹睿完全听不进去,执意而行。三月,皇帝大驾启程,四月到达许昌,五月,曹睿再受打击,头年才生的儿子曹殷也夭折了。

曹睿这个人有些迷信,227年洛阳修建曹魏宗庙的时候,掘出一块玉玺,上面写“天子羡思慈亲”,曹睿大为震动,于是在宗庙用最高的仪式祭祀。(窃以为有些人真是讨厌,所谓掘地出刻字玉石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不过是装神弄鬼搞天佐神授这样的把戏,偏偏有人利用皇帝思念甄后的感情造出这么个劳什子出来,愚民!)曹睿这几年连着夭折孩子,情急之下,居然把全体后宫都带出洛阳,搞得下面的人都传说皇帝是在避衰,可是这样的荒唐举动毫无作用。此后的曹睿在私人生活上全面腐靡,后宫的嫔妃人数连少府杨阜也搞不清有多少人;曹睿对汉武帝搞的接玉露延年益寿的把戏也深信不疑;寿春有个民妇自称是天神所下,曹睿也把这位神仙请到洛阳“营卫帝室”(镇宅大神?!)。

大概在这个时候,曹睿收养了两个男孩子,就是曹芳、曹询(都是一岁左右),可能皇帝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曹丕曾经感慨人生死无常,说“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曹丕虽然做皇帝不大合格,可还有些文学追求。曹睿做皇帝到现在,追求都扭曲了,成了以修造宫殿为乐(实在是个心理变态扭曲的案例,应该看看心理医生~~)

九月,曹睿在许昌起宫,修建景福、承光殿。

卫尉辛毗是曹操时代的老臣,也是一个耿直的老头。以前曹丕说打猎真好玩,辛毗就对着说,“於陛下甚乐,而於群下甚苦。”说得曹丕无言以对。

中书省的孙资、刘放是当前政坛的大红人,辛毗传称“见信於主,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之前蒋济上疏说“(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已经是把孙资、刘放的专断说轻了),可是辛毗却从来不与这两人交往。

辛毗的儿子辛敞劝说道,“如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父亲大人也应该稍稍降一下姿态,和别人一样,否则可能会有诽谤的事情发生啊。”

辛毗正色回答说,“主上虽称不上聪明(说的真直白~),可也不是糊涂的人。我做事自有我自己的准则,我就不跟孙、刘交往,顶多是让我做不成三公罢了,能有什么危害?焉有大丈夫欲为公而毁其高节者邪?”

恰在这时,毕轨上表说尚书仆射王思总是偏袒自己的旧吏,忠亮计略不如辛毗,应该由辛毗代替他的职位(尚书省的副职)。曹睿询问孙资、刘放(已经成习惯了?),二人回答说,“陛下用王思是取他为您效力,而不是因为他的虚名。辛毗的名声很好,然性刚而专,请陛下明察。”辛毗本来是侍中,孙资刘放这么一番话,老头反而被“出为卫尉”。卫尉以前属于九卿的高官,掌宫门屯卫,在曹魏的地位权利却开始下降,宫门屯卫的事早已是中领军的职权了。出为卫尉是说辛毗离开皇帝身边的侍中位置,反而成了有名无实的官(有说卫尉改掌冶炼铸造)。

此时曹睿大修宫殿,辛毗上疏(这就是区别,中书、侍中这些官职随时在皇帝身边,有什么说什么;别的官就得要上疏,无法直接陈对应答,皇帝还不一定能看到)进谏说,“我听说诸葛亮讲武治兵,孙权则向辽东求购马匹,这样的举动,是他们想要对我们不利啊。如今连年谷麦都没有丰收,还要大兴宫室,(这可不是该做的事),请陛下为社稷考虑。”

曹睿说什么?“二虏未灭而治宫室,直谏者立名之时也(我就知道现在修宫殿,是你们这些直谏的人显扬名声的时候)。我现在大修宫殿,是效仿萧何为汉做宫殿的规划,好让后世不用再劳累。您是魏重臣,应该明白这道理。”

曹睿有他这番理由,还想要削平黄河边上的北邙山,在上面修筑高台,好观望数百里外的孟津(大概是现在郑州北郊的黄河滩看到洛阳,曹睿还真有想象力~~)。

辛毗进谏说“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既非其理;这样凿山修台的工程,只会浪费人力,白白的让民众苦于劳役。再说如果黄河洪水泛滥,而丘陵皆被夷平,将何以御之?”

曹睿听了这样的话,才停止荒唐的想法。可是别急,您还说什么,孙权向辽东购马?这不是去跟公孙渊做生意么?怎么回事?

原来是三月的时候,孙权派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乘海北上去辽东,打算从公孙渊那里购买军马。曹睿一听,公孙渊现在都猖狂到这种地步了,我要找人收拾他。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孙权从海上去辽东的启发,当中领军杨暨推荐汝南太守田豫做讨伐公孙渊主将的时候。曹睿就指派田豫以汝南太守(属豫州)的职位假节,督青州诸军要从海路讨伐辽东(大致从莱州湾航海到辽东湾),还有幽州刺史王雄在陆路同时进军。当时蒋济就表示公孙渊当前并不是主要矛盾,而以这些军队不可能一举攻克辽东这样的远海之地。

公孙渊的势力在辽东也不是一天半天了,魏本来水军就不是强项,现在上海军(?)更不靠谱,所以当田豫的青州诸军在海边徘徊的时候,曹睿又下诏召诸军返回。

田豫是以前的护乌丸校尉,在职九年多,与护鲜卑校尉牵招等人,对骚扰魏北部边境的胡族采取招抚弱小、离间势强的策略,使“凶邪之谋不遂,聚居之类不安”,鲜卑的大部落轲比能始终不能对曹魏构成大威胁。可是幽州刺史王雄(*注三十一)想要兼职护乌丸校尉,王雄的支党就说田豫的政策是扰乱边境,为国生事。洛阳于是将田豫转为汝南太守,调离北方边境。

此时曹睿下诏众军返回,田豫认为将近冬季的沿海必定有大风,吴的船队返航之际会躲开飓风沿海航行,会经过成山,田豫就事先在这里埋伏等待吴军,可是青州诸军却笑话田豫这个外地人居然在这样的空地等待吴军自投罗网?不出田豫所料(这个人真厉害,当初随曹彰讨伐代郡乌丸,就是熟悉风俗地形的田豫出谋划策立下大功),吴的船队果然遭遇大风,大部分船只被毁,吴军上岸后,被田豫军队伏击,周贺被斩。先前笑话田豫的青州诸将此时又掉了个,争相建议田豫应该入海把吴剩下的船钩取(好获得船上财物)。田豫认为吴败军肯定会死战,而且是在海上,魏军可不是强项,就没有答应。青州刺史程喜早就对这个外地郡太守反而凌驾于自己之上不满,对田豫的军事指挥也没有认真执行过。他知道皇帝喜爱明珠,就密表给曹睿说,“田豫有战功却禁令宽驰,这次得胜吴军得到的器仗珠金甚多,都放散给下属没有充公。”

可叹田豫有功,却因为程喜的谗言没有得到赏赐,而这事也就这么没了下文,也没人询问或者调查是否属实。

这样的事屡屡出现在曹睿在位时期,外地的上表都是中书省处理的,比如田豫本身的遭遇,正是蒋济所担忧的中书处理政事的差别造成下级官吏的曲迎,“臧否毁誉,必有所兴,功负赏罚,必有所易;直道而上者或壅,曲附左右者反达。”

可惜皇帝曹睿并没有把这些当回事。

*注三十一

王雄是前文提到那位徐州刺史别驾王祥的同宗,即琅邪的大族,这是日后晋朝琅邪王姓重臣的另一支,后来晋的司徒王戎(位列竹林七贤)、太尉王衍(那位把钱称为阿堵物的空谈家,西晋灭亡的助攻手之一)都是王雄的孙辈。

王雄历任涿郡太守、幽州刺史,他记载于史的几件事,包括称赞那位张狂的吴质“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劝上司应该多多亲近;和这次排挤田豫,都不值得称道。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唉,真的要一代不如一代?
家园 花送好人,希望自己不要再回新兵营,呵呵

兄台娓娓道来,文笔优美,莫非是中文系毕业的?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32 下

232年 下

就在这一年,侍中刘晔因病转为太中大夫的闲职散官。

刘晔与蒋济同时被曹操提拔,在曹操、曹丕时代曾经有很多嘉谋善策,却很少被采纳,他对孟达、公孙渊的反叛都提前向皇帝提醒过,却得不到认可,后人有说法“晔智太强,所料多与操、丕反人,而皆验,故不被重用”有些片面,以前自己写过刘晔传,这个刘晔实在是不简单,有勇有谋,但从曹丕晚期开始,刘晔却有了坏名声。前文提到的那个直谏的鲍勋,他反对曹丕的打猎,刘晔就说“猎胜于乐”,鲍勋气的说,“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请有司议罪。”爱打猎的曹丕当然没把鲍勋的话听在耳中。

尚书令陈矫也是在曹操晚年时被提拔,后至邺城做尚书,刚到任,曹操就在洛阳病逝,留守邺城的丞相府官员与太子曹丕还在等那边的诏书,陈矫则督促曹丕尽快继位,避免节外生枝——陈矫提醒说‘爱子在侧’指曹植在洛阳附近,并且在一天之内将所有的事情都准备齐全。曹丕对陈矫在紧要关头的沉稳表现非常满意,随后陈矫在曹丕时代一直在尚书台吏部。

到了曹睿时,陈矫升任为尚书令,有次皇帝驾车到尚书台,陈矫跪问皇帝何事,曹睿说,我去审阅批示文件而已。陈矫说,“陛下所说的是臣的职责,而不是您所考虑的。如果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否则)陛下您还是回去吧。”曹睿一听,您说的还挺对,就径自返回。

世语上说,刘晔因为这次陈矫的表现,仗着自己在中央的资格老,就向皇帝说陈尚书专权。陈矫听说后很是害怕,就询问两个儿子,长子陈本不知如何是好,小儿子陈骞则说,“主上圣明,父亲大人就算因此受累,也不过做不成三公而已。”不几天,皇帝又召见陈矫,陈骞就说,“陛下已经原谅父亲大人您了。”陈矫进见皇帝,曹睿说,“刘晔离间您的事,您的忠诚表现,我心里有数。”还赐给五块金饼,说,“这并不是给你的恩惠,你现在知道我的心意,可是你家人却不知。”曹睿(好像想起来什么事似的),又问,“司马公忠正,可谓社稷之臣乎?”尚书令回答说,“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世语的这段记载,把陈矫写得很脓包,这个在州郡立过大功,在中央尽显睿智的尚书令,刚刚还直宁的反驳皇帝,转瞬就因为同事的谗言而惊慌失措,那个表现出色的小儿子陈骞,此时仅21岁,日后却是以晋代魏的鼓吹手,司马家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之一,陈矫的失措仿佛只是为了衬托新一代的出场。

而陈矫对司马懿并非社稷之臣的忧虑,也成了此时曹魏大臣看法的代表。

而刘晔的遭遇,据后来在晋初作著作郎的傅玄说,刘晔因为跟皇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被揭穿才被疏远,而刘晔也因此发狂出病。

也就在这一年,前文曾提到过的散骑黄门侍郎杜恕又上疏评论时政,起因是一个新被提拔的尚书郎廉昭,仗着口才好被宠幸就经常指摘群臣的小错来求媚于皇帝。杜恕的上疏很长,大致的内容是:

“尚书郎廉昭奏(*注下)左丞曹璠,要求坐判问,又说‘有别的人要坐判问还要另外上奏’。

(*注上按文心雕龙,汉订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尚书令陈矫上奏时不轻易说处罚的要求,也不因为自己的显赫地位而傲慢,上奏的内容都是十分恳切。臣窃悯然为朝廷惜之(受宠的廉昭与陈矫相比,臣窃为朝廷而惋惜)。

如果当今朝廷任职皆天下之选,而不能尽其力,不可谓能正确使用(他们);若非天下之选,也不可谓能正确选取(他们)。陛下忧劳万机,然而却是庶事不康,刑禁日弛,这岂不是因为臣下不称职的结果?究其缘由,不单是臣下有不尽忠,也还有主上没有正确领导选用(他们)的原因。今臣言一朝皆不忠,这(是有点)诬蔑一朝也;可是以(廉昭的事),也可以推出臣的结论。陛下感慨府库不充,军事不息,可是您身边与闻政事密务的大臣,有为此而担忧的么?骑都尉王才、幸乐人孟思的不法震动京都,可当初他们的罪状初显之时,公卿大臣却无一言。自陛下践阼以来,司隶校尉、御史中丞有过检举奸佞的行为,使朝廷肃然的事吗?当今所谓的贤者,尽有大官而享厚禄矣,然而有多少人忠心为公呢?

臣以为忠臣不一定是您亲近的,亲臣不一定对您尽忠。那是因为忠臣处在不避嫌的地位而能尽力做事。现在有些给您上疏的人,不按实诋毁人,不按实夸赞人,(下面得到的印象)就是有人因私而借公搞自己的小圈子。陛下应当让朝臣明白您敬重的是忠实有道之节,如果使廉昭这样的人继续得宠,臣恐怕群臣只会变得将容身保位、坐观得失!”

近者司隶校尉孔羡征辟大将军狂悖之弟,有司却默不作声。征辟官吏不以实为准,这是选举人事的大忌。以前汉安帝时,少府窦嘉辟廷尉郭躬无罪之兄子,犹见举奏,章劾纷纷。窦嘉有皇亲之宠,郭躬也不是社稷之臣,尚且如此。以今比古,(如果朝臣能像从前那样想您尽忠),陛下您也不用想办法惩治来杜绝这种阿党之风。您担心台阁(指中书、尚书、侍中三台)禁令不密,选举任用私人不绝,就设置迎客出入之制,选恶吏以守寺门,这些根本无法杜绝错误根本。

如果您能接纳臣哪怕一点点建议,何患不削灭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而让廉昭这样的人还能存在呢!

世间憎恨小人的行为,是因其不顾道理而苟求容进。如果陛下对这种现象置之不理,大家都以违众忤世为奉公,密行白人为尽节,哪还能在得到人才?因为正直的人才都不会违背道理而去做这样的事。

夫人臣得人主之心,安业也;处尊显之官,荣事也;食千锺之禄,厚实也。人臣虽愚,未有不乐此而喜干迕者也,迫於道,自强耳。

陛下应该能理解这些,如何反录廉昭等倾侧之意,而忽若人者乎?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陛下当大计天下之损益,政事之得失,诚不可以怠也。”

杜恕的这一大段上疏(我摘下来的仅不到一半)言辞恳切,所批评的内容也十分尖锐,让人感觉曹睿的魏已呈现亡国之兆。但仔细分析,杜恕也并非耸人听闻,他所指的“司隶校尉孔羡征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裴松之在注解里说可能是司马懿的五弟通,此人曾是司隶从事。司马懿此时可能还不敢有不轨之心,可是以他现在的地位,难免会有一些人去巴结,这就是杜恕所担心的事,更严重的是皇帝曹睿似乎对这些视而不见。杜恕所担心的,前文中蒋济、辛毗的经历都已经在给28岁的皇帝提醒了,别说他们,我写这些都有些厌烦了,可是皇帝一概不闻。

看看刘晔的转变,蒋济、辛毗、陈矫这些老臣的遭遇,可以想象几年以后高平陵事件发生的时候,魏的群臣容身保位、坐观得失的心态!也可以想象老一辈的人臣姓曹,下一代的人臣马上就可以姓司马的原因。历史上不是没有小皇帝继位群臣尽忠辅政的例子,可是这时却是曹睿自己亲手把魏国给慢慢扼杀了(他老子曹丕也有份),纵使曹睿明智选一个年龄成熟的宗族接替自己,恐怕也好不到哪去。

十一月,41岁的曹植在封地病逝。

年底,扬州边境上,代都督满宠再次凭丰富的经验把来犯的吴军“吓”跑。

而吴国那面,皇帝孙权正因为辽东派来称臣的使者而兴奋不已,既然到年关就不要走了,留下来好好热闹一番。

蜀国那边,诸葛亮静悄悄的把木牛流马等运粮的工具都已修好,准备好屯田,就等来年的丰收了。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风雨雷电任叱咤,沙发那个花啊花!
家园 花顶好文。还是觉得陈矫是个牛人。
家园 【原创】西晋春秋 司马懿时代 233

233年

新年,在洛阳西边的摩陂有说看到青龙在井里的,二月,颇感兴趣的曹睿到摩陂观龙,龙没看到,倒是改元为青龙元年。

三月,吴那边,从辽东来的称臣使者要回去了,孙权满意之下当然要派使者回访,于是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将兵万人,还带着金宝珍货,九锡备物,要渡海去加封公孙渊为燕王。

孙权的举动遭到满朝官员的反对,大家都认为公孙渊的举动不可轻信,他的使者回去只要派人护送就行,何必要这么耗费财力兵力。

这时赋闲在家的老臣张昭也劝谏不已,可孙权铁了心就不反悔,偏偏张昭也是驴脾气。52岁的皇帝和78岁的老臣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孙权急了按着刀厉声说,“吴国的士人入宫拜我,出宫则拜您,我对您也够敬重的了。可是您老是在众人面前反对我,我都快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老头熟视孙权良久,“我虽然知道我说的话您不一定听。可是当年是太后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那话还在我耳边回响啊。”

孙权被张昭深情的眼光看得一阵发酸,把刀扔在一边,和张昭抱头大哭。(汗~怎么好象疯子)

可是孙权发颠归发颠,最后还是没听张昭的话。张昭一气之下称病不出,孙权恼羞成怒,居然派人把张昭的家门口用土封死。张昭更绝,在里面也筑土封门。不久孙权先放弃,向张昭搭话,张昭不理他——好像俩小孩。孙权低声下气了几次又急了眼,放火烧张昭的大门。张昭干脆关门闭户,你烧死我好了。孙权没了辙,又派人灭火,亲自守在张昭家门口。最后,张昭的儿子们看不下去,扶着张昭上朝——不如说是劫持,君臣之间算是和好——俩小孩又说话了。

就在俩小孩过家家的时候,吴北上的船队早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五月,曹睿的又一个弟弟死了,这下,曹丕的9个儿子,只剩下皇帝和弟弟曹霖。皇帝才29岁,这些兄弟们也不过20左右,曹丕的种子质量可真不怎么样,曹霖当年也深受父亲宠爱,曹睿登基后受到的待遇也比别的宗族优越的多。这个曹霖脾气暴躁,喜欢虐待人,命也不长久,但这位皇爷日后有个爱读书的儿子曹髦,将是曹魏的第四个皇帝,后面慢慢说。

六月,曹睿洛阳的足球场——室内的——失火(古代足球鞠蹴在曹魏记载还挺多的,室内足球场在洛阳和许昌的宫殿都有,曹操之前很宠爱的一个天水人孔桂靠的就是下围棋和踢球腾达的)。

(这一年事难得的少,顺着这次再把未来几年的火灾顺便说了吧。

第二年四月,洛阳的崇华殿着火,还延及附近。修缮没多久,第三年七月,崇华殿又失火了。

曹睿问身边的高堂隆这是什么预兆,高堂隆也是出了名的直臣,学识丰富,趁机劝谏说,“《易传》曰:‘上不俭,下不节,孽火烧其室。’又曰:‘君高其台,天火为灾。崇华殿屡次失火,正是现在赋役过多、营造耗费的原因啊。”

曹睿想听的根本不是这些,当然没把高堂隆的话当回事,又下令重新修造崇华殿,并且因为这几年州郡连着上报说有见到龙达9次,就把新宫殿任名为九龙殿。)

皇帝的举动,臣下都看在眼里,忠臣直谏,佞臣弄上,更多的人开始选择沉默。就说这各州郡上报的龙瑞,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前出现,是因为要改朝要换代,新皇帝要登基;现在的出现为哪门子事啊,还不是下面的人想要谄媚皇帝:出现龙瑞那是全国形势一片大好啊,好嘛,从青龙元年到青龙三年,全国上下(这还只北方)就蹦出9条龙。(*注三十二)

曹睿因为父亲留下的三大军事辅臣只剩下司马光杆,屡次下诏要群臣举荐贤良。可皇帝为了从自己手里提拔,反成了良莠不分的举动,“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就是很多人因为一些小功劳被擢升,而同时评判政绩的考课制度却没有建立,这些被擢升的“人才”凭什么知道自己能继续腾达呢,那还不就是顺着皇帝的脾气往上爬么。头年杜恕上表所说的廉昭就是这样的人,廉昭的级别是尚书郎,就是中央的中级干部,这些人和郡县的长官在史书上难得留下名字,可是一个帝国的发展,却正是靠他们的行为来运作的。现在曹睿的身边还有高堂隆这样的直臣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可有更多的小人在底下不知搞什么猫腻呢!

这个时候的北方,已经依附于曹魏的鲜卑三大部落的其中一部首领步度根受到‘自由’的轲比能引诱,想要脱离曹魏北返(见前文224年)。并州刺史毕轨上表请求出兵威慑这两个不老实的鲜卑部落。曹睿回复说,“步度根已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慎勿越塞过句注也。”皇帝的意思是毕亲家~~毕刺史,您出兵要谨慎,别把步度根彻底逼跑了。可诏书到的时候,毕轨自己都已经到长城外了,部将还在追击,结果在楼烦被轲比能之子和步度根共同击杀,步度根部落也彻底叛出塞外。

曹睿又派遣骁骑将军秦朗(见前文231年上注二十八)率朝廷中军讨伐,这个在皇帝身边常常被叫小名的‘皇族’(秦也是曹操宠爱的养子,比曹睿还长一辈),没有什么才干,在皇帝身边从来没有进谏过,也从未推举过什么人才,可照样得到皇帝的恩宠。大家知道秦朗是红人,多赂遗之,使得秦朗的财力富均公侯。

秦朗的出兵这时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步度根已经跟随轲比能出塞,不久步度根被轲比能所杀(他俩本来就矛盾重重),步度根下属的一部分向秦朗投向,还算这位秦大人有些功劳。

于之相对的,我们的司马大将军在做什么?这一年,司马懿“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成国渠在郿国的渭水畔,这个地方就在五丈原东不到百里的地方,司马懿就把粮食种在身边,这样无论是陇西的上邽(司马孚请调的冀州五千农丁屯田),还是陇西长安之间的渭南平原,全都有粮食供应,无论蜀军从哪个地方出来,司马懿都能好整以暇的只调动军队,而不再担心粮草问题了。

九月,就在秦朗出兵北上并州的时候,司马懿治下的安定郡也有匈奴部落反叛,被司马懿派遣安定人胡遵派兵平定。胡遵是魏故雍、凉刺史张既挖掘的凉州本地人才,却是在司马懿手下一路腾达,此时只是个不知道什么职位的将军,后来则历任征东将军、征东大将军、卫将军,是司马懿、司马师、昭父子重要的助手之一。

年底,吴的船队终于到达辽东,不出吴群臣所料,公孙渊惧怕曹魏势大,江南的孙权路途遥远,如果出事根本靠不住,于是孙权派的这帮人被一窝端,财宝留下,首级送到洛阳去请功求赏。

消息到了孙权那里,碧眼儿被气成了红眼,他在朝堂上咆哮说,“朕年六十,什么没经历过!却被此鼠子欺诈,要不出兵把他那鼠脑袋给掰下来扔到海里,我还有什么脸面?!”

群臣看着皇帝都愣了,您气糊涂了吧,您算上虚岁今年也不过54,非要把自己说成老糊涂么。(不排除记载这话的江表传为了加深艺术效果,故意给孙权加了几岁)

于是吴的群臣又是苦苦劝谏,在外地的陆逊也上疏,连哄带夸的把孙权给安稳下来。

孙权的火气没处发,又捉摸起满宠的合肥新城,于是又出兵发向魏扬州边境。(昨天写错了,把满宠的事迹搞错年份)

上了陆地的吴军根本不是满宠的对手,满宠设置伏兵把孙权的‘陆军’痛击,吴军丢下几百具尸首又逃跑了。

蜀那边,诸葛亮也准备好了粮食,用木牛流马运至斜谷口,还派使节到东吴请求共同出兵,诸葛丞相准备两年多要再次北伐了。

*注三十二

对于从此时频频开始出现的青龙、黄龙瑞兆。

青龙元年到青龙三年的9次瑞兆,除了这次说明是在井中,余下的都没说在哪。

但从第四个皇帝曹髦开始,史书上只要出现龙的,不管是青色还是黄色,一概出现在井中。

后来晋的干宝根据刘向发展的五德学说解释“自明帝,终魏世,青龙、黄龙见者,皆其主兴废之应也。”说魏是土德尚黄色,出现尚青色的木德吉兆可不是什么好事,而曹睿因此改年更是糊涂。

因为按照五德相生相克的说法,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不管怎么解释,曹睿的青龙都不是好兆头,因为随后的晋是金德,按相生相克,青色木德克魏土德(曹睿选青龙不对),魏土德生晋金德(禅让承继),晋金德克青色木德(曹睿选青龙更不对了)。

然后不管什么色的龙还都在井里,“此居上者逼制之应”,更不吉祥了。

可曹睿开了这个去观井底龙的头,下面谁还管那一套啊(或者也有继续谄媚后继者晋的原因),全国疯一样的龙出现在井里。到了曹髦时,还是有朝臣因为井里的黄龙向皇帝道喜,曹髦头脑清楚,再加上客观上也被压制,就抱怨说“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

这个井底龙的吉兆一直出现到晋武帝司马炎还有,有次皇帝群臣因为武库的井里说有龙出现而大喜过望,司隶校尉刘毅(就是他说司马炎堪比汉桓、灵二帝)就说,按以前的经验,出现井底龙从来没有好兆头,大家有什么好高兴的呢?司马炎一想也是,就不再因此而庆祝。这个井底龙的现象就此消失了。

关键词(Tags): #西晋春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风雨雷电任叱咤,沙发那个花啊花!
家园 每次都风雨雷电的,怪吓人的
家园 我真是三国演义看多了

没想到实际上还有这么多事情,花一个!

家园 孙权就是情绪化啊,而且总乐观过头。
家园 去辽东的吴军有一万兵力,再加上杂七杂八的官员,闲人等,

一万多人,再怎么不济,也能跟公孙渊打个大仗吧,也能逃出几分之一人吧。三国志里面也好象没提到这一万多人如何都被干掉了,也许逃掉几个吧。

家园 陈不到底发话了,下次俺要改词了……
家园 别、别,多好啊,原创!

也提神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