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粤语唐话】(一)唐仙高中奇遇的联想 -- 唵啊吽
“我的感觉是,粤语读古文比普通话有味道,更能把“之乎者也”的语气感情表达出来。”
其实是你自己说粤语习惯了,蒲松龄也不会粤语,散文写的也很好。。现在人写文言,之乎者也也该用什么什么,未见的有几个是上课死背了来的
[MP=320,240]http://www.koolpages.com/6october/Dazhaimen.mp3[/MP]
汉语言文学专业里,确实是有方言研究的,只不过,如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一样,单纯做类似研究的,都逐渐式微。我曾有机会接触过一位闽方言研究的专家,知道他们做方言研究的辛苦,而且愿意继承他们志向的学生少之又少。还有一位武大的博导,一位厦大的博导,我是在暨大偶遇他们的,那时候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粤语是有六个音的。厦大的博导当时是在暨大做博导,手下有个从北大毕业过来读方言研究硕士的,极有天赋的一个女孩子,结果硕士毕业后,还是毅然该行,投身于广告事业去了。博导说起的时候,一直惋惜不已。
在大学文科,尤其是中文系,既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古汉语当然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各大学也都很重视的。只是说到具体的方言研究,中国曾有七大,八大方言体系,据说现在已经定为十大分区,有唐古音的不仅仅是粤方言,闽方言,吴方言里的杭州话,也曾经是官话。所以我觉得哞哞兄的愿望是很美好的,但实施是非常困难的,我的意思是说,在中文系都很少人去主动报考的今天,大学文科的方言研究,又要靠什么手段去吸引到学生呢?虽然我对你文里的意思是非常的同意,比如,选一门方言来学习,但这个师资力量又从哪里来???我倒是想学,你老师的水平是否又让人服气呢??如果只是为了学会发音说话,那哪里不能学啊???而且现如今留学潮盛,估计很多人更愿意去上英文班日语班法语班西班牙语班。曾经听过博导的一个讲座,倒是讲的颇为有趣,内容是把方言研究和商品经济联系起来的,很是举了些例子,当时听了,感觉的出来他是想让方言研究活泛起来,但必须以一些现实的利益作为铺垫。也有点悲哀的。
广东福建在方言研究和学习上有自己的天然优势,在那里读书的学生,为了毕业工作,为了日常生活,多少也会去学说听方言,只不过,有多少是从文化研究的方面去学的,就很难说了。
还是希望我们国家早日富强,当经济利益不作为第一考虑的时候,这类基础学科研究大概才能够真正不是极小众化,而转为小众,或者大众的了。
整首诗读来就好听得多
顺问一句:读诗者就是老兄本人吗?很羡慕您有这样一付铜喉啊~
关键词有“吽一嗓子”就是我自己读或唱的。
其实非MM与老哞说的不矛盾,老哞的意思是,国家教育当局可以强制性要求致力于国文、文化研究的人学习一门带唐古音的方言,以及繁体字。非MM的意思是,现在国家和民间仍处于创造和积累物质基础的阶段,所以短期内资源和人材配备都会流向商品经济 而顾不上文化承传。
非MM说的当然是事实 而且可能因为你的专业原因可能你的体会较常人更深刻一些。但我觉得国家在这方面并非无能为力。
对强制研习唐古音和繁体字的问题,我觉得似乎可以这样来看: 报考国文专业的生源虽然在缩小,但增设了那些专业课程未必会令生源进一步缩小。这是因为,在人人向钱看的今日中国,能决意选择国文专业的,多少都是对中华文化承传有点抱负和理想的,增设那些课程符合他们的人生抱负和理想,所以不太会令他们止步。
另外如果国家真的打算大力扶助文化承传,完全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可以长期在央视上播公益广告,用古音读唐诗、用古音作为话外音来表现某个辉煌的历史篇章... 美国90年代中曾苦于大众的牛奶消费量日减,一方面担忧奶制品行业的前景另一方面也是担心美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所以由政府出资,请了好几位体育界演艺界的明星大腕做广告,包括电视广告和平面媒体广告,每位明星上嘴唇都有一道 milk mustache,好像还有一句"Got Milk?"的tag line... 总之广告做得非常非常酷,一时引得小孩子、teenagers都以痛饮牛奶为时尚和潮流。可见,广告的效益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缺乏独立思考意识 人云亦云的普罗大众之中,那绝对可以起到引导潮流的作用。只要公益广告做得牛,而且坚持做,不仅可以令大批小孩子从小就对古文化古音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商业界也会得空就钻 如影随形地跟上来,趁机开发一些商机,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了。
我觉得,在促进文化承传方面,央视这种带有极深政府背景的媒体巨擘,它所掌握的各种资源都是不可替代的,其作用非同小可。关键就看央视高层对传统文化是否负有高度责任感了。
我估计唐仙高中出来得及学生,一毕业就把什么希腊语,希伯来语忘掉了。只是一种基本训练,能终身研究古语言的毕竟是少数。但文科是否设置与自身文化相关的语言训练那是另一个问题。
一个语言保护了许多文化内涵,即便以后不用,学过也会体验到与其相关文化的许多感性认识。
佩服得紧
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实习过一个半月,也曾在新华社对外部实习过一个月,对于国内的新闻媒体,说实话,实在没有好感,这也导致我毕业后彻底的改了行,一头扎于当初被认为最有铜臭味的行业之一,呵呵。所谓央视高层,不过也是政府官员而已,也是要紧密团结在什么什么什么的周围。我不否认央视的带头羊作用,但我觉得这头羊,实在也只是羊而已。
煮酒兄的意思我明白,你的建议和想法也很好,有这些想法的人绝对不止你一个。我也认为一个国家,只要它真的想做,有什么不能做的到的呢?能出谋划策的人有的是。可是,我并不认为现阶段国家能在教育方面有什么额外的方案出台,又对教育有什么额外的关照。对这一点,我并不是抱悲观态度,而是觉得,这不可能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
另外,你所说的抱负在八十年代我相信还有,但象我们这些都是九十年代后上大学的人,报考大学是一回事,选专业是一回事,被刷到某专业是一回事,毕业后的去向就更是另一回事。我一直记得当初一个中学同学,高考成绩相当相当好,后来不顾家里反对,坚持去读了南京大学的考古专业。四年下来,当初的抱负逐渐成为包袱,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连找个好的博物馆工作都困难。最后去了某中学做了历史老师。谁也不能取笑他当初的选择,同样,对最后的结局我们也不能说他有什么错。很多话,从大面上去想去说可以很客观很好听,但放在实际情况中去分析,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情。
高瞻远瞩没有错,但无论如何,我是很反感很多理论上的说“应该如何如何”,理论永远有待实践去证明。在实践之前,我会持乐观的怀疑态度。
呵呵,有的时候也异想天开,要是中国都让我们这些说的比做的多的人去领导了,那还不乱了套了。
欧美国家一直是平稳过来的,文化承传的工作一直没断过
而我们中国却是先做了近百年的半殖民地,然后又是几十年兵祸战乱,然后又是数十载的政治运动,现在则是全力抓物质发展和积累,文化承传的工作一直是断断续续的,现在依然腾不出手来...
就一本圣经,想研究深点,还需要倒回去重修希腊语呢。对于海外的古语言研究方面的情况,我了解的不多,但至少,我也知道莎士比亚年代的英语和现在就相差满多的,而古英语,现在了解的人就更少了。
谈不上什么一手资料,稍微对方言学,对王力,对赵元任有点兴趣的人都能了解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我是觉得无论文科理科都应该多学点古代汉语,如果让它一点点萎缩下去,很多美丽的古代文字古典文化,下一代下下一代就永远看不到了,多可惜,虽然我们无福看到的东西已经很多了。
至于哞兄说的文科是否设置与自身文化相关的语言训练,我觉得这倒真的是被地域限制住了,因为你的文字里所说的主要涉及于方言,但各大学所在方言区差异很大,比如闽方言学研究在厦大可能是个特色,但对本科学生来说,还根本到不了研究的高度,光学会一门方言就够花时间的了。比如粤方言,中大,暨大又花了多大的研究力量在上面呢?还有客家话,倒是研究的人很多,那更多的着重于跟人类学,历史学等等的联系。还有,如何设置呢?难道让全国各大学文科学生都选修粤语,闽南话?而正宗“唐古音”,又以何种方言为首呢???所以,我觉得你所说的“与自身文化相关的语言训练”,极有必要细分啊,呵呵。。。粤方言闽方言在我眼里看来都是很有生命力的语言,它们确实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我所理解的哞兄所说的“与自身文化相关的语言训练”里的“自身文化”,似乎不应该单以地域来划分了,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大了。。。
跟您交流比较愉快。
对您的观点,我是完全赞同的。专业人士不应该放弃对地方语言的研究。在文化不断发展中,丢失的东西是很多的,有时候很可惜,也是没有办法。就像繁体字变简体字丢失的东西不多么?当然还要有部分人士掌握古字,但对于日常应用还是该保持一个统一的标准,才能顺利交流。不好听,不好看,也只能如此,毕竟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文化的载体,知识的交流,好看好听只是锦上添花。不只是汉语,任何语言都是往简便、通用性强的方向上发展,粤语今天的地步也没办法。
要不英语这种可观、可听、严谨性都不强的语言也不会这么流行了。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
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也应该押入声韵。普通话读“歇”和“缺”都是平声,不和韵脚。但用粤语读出来,则是工工整整的入声韵。这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首词。
我看西方电影一些镜头里,老师讲课时偶尔也来一句拉丁语,使学生对古文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如果中国语文老师讲满江红时,讲精忠报国故事时,讲到这首满江红时,也来一句方言,示范押入声韵的味道,我想学生对诗词和古文学会更感兴趣。
[MP=320,240]http://0ffffff0.googlepages.com/ManJiangHong.mp3[/MP]
现在有些大学学古文的评定职称也要过英语考试多少级。有些专业,应该允许学学者以方言知识的考核替代外语考核,不要一刀切,这样对社会财富与个人精力兴趣的投入都是双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