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俄国的灵魂――圣?彼得堡 -- 张丹宁
俄国的灵魂――圣?彼得堡
――民族自豪感和帝王的文化崇拜
赵启强
这是一个苯拙、而富有力量的民族,一个没有小聪明,却有大智慧的民族……
这个民族就象一把迟钝的砍柴刀,没有利刃,却有份量!
――题记
◎到圣?彼得堡去
莫斯科是俄国的心脏,圣彼得堡却是俄国的灵魂。
圣?彼得堡远没有莫斯科的历史悠久,但对于探索现代俄国人的民族心理,或者说要真正认
识俄国人,圣彼得堡是不能不去的。
我、妻子和朋友夫妇一行四人,在十月的一个日子,从莫斯科出发了。当时,叶里钦总统和
国会的战争刚刚结束,动乱的痕迹在莫斯科随处可见,我们想去圣?彼得堡松弛一下神经。
莫斯科到圣?彼得堡800多公里,也就是8个小时的铁路旅行;但车次极多,高峰时,不
到半个小时就有一趟直达列车;票价很便宜,软卧包厢也不过8个美金,加上没有中国人乘火车
那套候车进站、排队剪票的程序,所以完全没有感觉到长途旅行的繁琐和忙乱――拎个小包,乘
地铁到远东火车站,走不了几分钟就直接进入自己的包厢了。
列车员是位先生,打着领结,戴着眼镜,可以说是风度翩翩。他礼貌却不苟言笑,给人身份
很高的感觉――这是典型的俄国派头。
服务员先生送来卧具后,又给我们端来四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妻提起国内友人关于“不要轻
易喝火车上的饮料”的告诫,据说有过乘务员里勾外联给乘客、尤其是给外国乘客下蒙汗药的勾
当……因为乘坐的是夜间车,这种传闻特别能发挥作用,于是谁也不敢喝第一口,后来经不住浓
郁的咖啡香味的诱惑,才三个人先喝,留一个守护,以防不测……
开始还真有点儿头晕,但始终没有谁晕倒,可见只是欧洲人冲兑的咖啡太浓的原因……
都笑了,说我们毕竟是兜装有美金的外国人,总得拿出点潇洒嘛……说是这么说,当我们上
床休息,还是按在国内学得的经验,将包厢的房门用皮带绑死。
清晨,当那位绅士般的乘务员来整理卧具时,费了好一番麻烦才进得包厢。
他进来后,看了我们一眼――礼貌的、决无任何不敬神情的一眼。但只是这一眼,我们原来
所享受到的因为有如此气质的欧洲先生给自己服务所产生的快感便消失殆尽……
朋友突然一本正经地问,“这个帝国已经解体,可为什么来这儿的外国人并没有扬眉吐气的感
觉,而它的臣民却依然傲气十足?一个小小的列车服务员,居然在乘客――而且是乘坐软席包相
的外国乘客――面前,装出一付上等人的模样,这实在让人想不通!”
我说,“问题是,他的模样不是装出来的……”
一杯咖啡,一夜好觉,圣?彼得堡就到了。也是没有出站,就直接进入地铁大厅。啊,还
没有走上街道,光是从地铁站里拥挤的人群身上,就鲜明地感觉到圣?彼得堡人与莫斯科人的差
异!
◎圣?彼得堡是俄国的上海?
行前,一位朋友告诉我,圣?彼得堡就是俄国的上海。想想也对,同样靠海,同样属于港口
城市,同样是可以与首都一比高低的大都市……
可没想到圣?彼得堡人居然与我们的上海人也有那么多相似之处――
圣?彼得堡人穿着比较华丽,街上的摩登女郎比莫斯科女郎的装饰多了几分妖艳;更加相似
的是浓郁的商业气息和好计较、争斗的习气。
在圣?彼得堡,公共场所拥挤的人群不那么安静,也不那么客气,争先恐后的拥挤和争吵即
使没有上海街头那么普遍,却的确常有发生……所以,比起莫斯科人的教养和绅士派头,圣?彼
得堡人就并不那么招人喜欢了。然而,我们却一致承认,就城市建筑与风貌论,圣?彼得堡的确
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圣?彼得堡是海滨城市,又是一个水上城市,60多条大小河流、运河把圣?彼得堡分割成
100多座岛屿,这些岛屿由400多座桥梁联结成一个整体。在圣?彼得堡市区,到处是纵横
交错的小河,一些美丽的鸳鸯、野鸭之类的水鸟安祥地在河里游弋。这个北欧城市,以她的水,
她的桥,她的壮丽的古建筑,而被欧洲人誉为“北方威尼斯”。
与莫斯科相比,圣?彼得堡的商业网点较密集,街道上的建筑更具有欧洲特色,而不可思议
的是,这些建筑――教堂、街道、楼宇――全是200多年前的建筑!
这时你会激动起来,200多年前就能有如此规模和气魄的街道和城市建设!
或许,我们的上海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气魄!
在中国或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古老城市里,古老的建筑,旧城的街道当然也有,但它们总是
被新建筑包围着,挤压着,老街道总是狭窄的、寒酸的,老建筑总有一种褪了颜色的衰败,一种
孤苦伶仃的没落……但圣?彼得堡的古老却是华丽而充满生机的,它的街道一点儿也不狭窄……
单是从这些200多年前的街道布局和规模,你就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的灰宏,可以感觉到
圣?彼得堡的创始人彼得大帝那宽阔的胸怀!
◎圣?彼得堡是俄国不会忘却的光荣
圣?彼得堡应该是俄国大城市中最年轻的一个――不到三百年历史。然而它在近代俄国的历
史上,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作了沙皇俄国200年首都,始终是俄国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它的名字始终与俄国最伟大的政治领袖联系在一起――它的创建人、俄国历史上最伟大政
治改革家彼得一世;以后因为另一个世界级的政治人物列宁的成功,它被改成了“列宁格勒”;
1991年,充当半个世界领袖的帝国寿终正寝,俄国人才无可奈何、也极不情愿地将列宁
的名字跟这个伟大的城市分离开来……
说俄国人极不情愿,是因为他们去掉了一个伟大的征服者,换上的仍然是同样使世界颤栗的
征服者彼得大帝的名字――圣?彼得堡在移姓他人70年后,又叫圣?彼得堡了……
俄国人决不会忘记他们光荣的征服者和征服者的光荣。
◎这是一个由奇迹所创造的城市――
圣?彼得堡的建立,很富有俄国特色――那就是俄国人永不忘记的争取世界霸权的雄心!
俄国伟大的政治改革家、历代沙皇中最伟大的彼得一世,早在17世纪末,就懂得了马克思
后来说过的“谁也无法想象一个伟大的民族可以同海岸隔绝”的道理,而把对海岸线的争夺作为
征服世界的第一步。
虽然俄国当时的海岸线已居世界第一,然而,在漫长的北冰洋海岸线上,它无法建立城市、
港口,更谈不上建立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据点;而远东的北太平洋海岸线,除了同样的寒冷,还
远离其作为生存中心的欧洲部分,所以彼得大帝开始了对波罗的海的征服,并在1700年开始
的“北方战争”中,挫败了北方劲敌瑞典。彼得大帝赢得了芬兰湾和里加湾的许多地方,赢得了
俄罗斯从15世纪以来争取出海口的斗争。
1703年,彼得大帝在现在的圣?彼得堡所在地修建了一个要塞,又在要塞附近为自己修
建了一个小木屋;接着,他从各地征集建筑工人、建筑师、美术家,请来了欧洲各国最优秀的建
筑设计师,在这个地处涅瓦河畔、四周都是密林、沼泽的小村庄建造城市。
仅仅几年时间,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城市拔地而起;仅仅几年时间,彼得大帝为俄国营造了
一个新首都。这大约是世界国家史上,第一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自己的国家专门修建一个
首都的壮举――1713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一直到1917年,它一直是俄罗斯帝
国的首都!
圣?彼得堡可以说是彼得大帝以惊人的速度一手创建的,而他本人可以说是这个城市的第一
位市民,把这个城市叫做彼得堡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圣?彼得堡的建立,使俄罗斯可以紧紧地扼住北欧的咽喉、并对西欧形成咄咄逼人的气势,
它是那样彻底的改变了中世纪以来,俄罗斯人饱受异族欺辱的历史,从此,俄罗斯人不再受鞑靼
人、瑞典人、波兰人欺压;相反,它充分地让它身边的小半个世界领略到了被欺凌的滋味……
圣?彼得堡的诞生和存在是那样有力地激发出俄罗斯人的自豪感,并使这种自豪感成为俄罗
斯民族最显著的国民性……
◎有了圣?彼得堡,才有了帝国的辉煌……
圣?彼得堡是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它的许多教堂、宫殿、博物馆比起莫斯科的同类建筑
要壮丽、华贵得多――喀山大教堂、华西里大教堂、大理石宫、冬宫、彼得宫、叶卡婕琳娜宫,
而在圣?彼得堡令人惊叹的众多古建筑中,沙皇时代的海军总部最重要,也最容易使人联想起这
个帝国的光荣!
在圣?彼得堡市的中心广场――皇宫广场建筑群中,有一座巨大的弧形建筑,这就是著名的
沙皇时代的海军总部大厦。它象一座高大的围墙,保卫着广场;又象一只想要囊括整个世界的巨
掌……
面对着这座几百年前的建筑,你会想起那个几百年来称霸于东、北欧的波罗的海舰队,想起
那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乌沙可夫海军上将……
这座海军总部大厦正是俄国征服世界的基地和象征。
海军是俄国征服力量的象征,是历代沙皇实现帝国梦最强有力的手段,这种认识是从彼得大
帝开始的――
彼得大帝1713年迁都圣?彼得堡,1715年即将莫斯科的数学与航海科学学校的高年
级学生调往圣?彼得堡,成立了海军学院,同时创建了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
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舰队和海军学院。
彼得一世还在圣?彼得堡创建了炮兵学校,同时在全国建立了400多个以军事工业为主体
的工厂――这些军事力量和军事工业奠定了俄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基础,成了历代沙皇的治国传统。
这种重视军事力量的治国传统一直延续到苏维埃时代,它使俄国成了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
进行武力对抗的军事大国;同时也成了苏维埃俄国最后解体重要原因之一……
是的,这个传统使苏联庞大的工业体系军事化,使政府的国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达到过40
%这样一个任何政权都难以承受的比重……苏维埃俄国在继承了强大国防力量的同时,也继承了
沙皇俄国留下来的畸形的国家形态――
一方面是可以称霸欧洲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是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的
社会现实。因此,它的强大不是建立在民富国强的基础上――而是一种没有根基的“穷强”!
然而不管怎么说,圣?彼得堡的诞生和存在毕竟使这国家辉煌了整整三百年――在圣?彼得
堡转上几天,你就能能理解,当一个俄国人的确是值得自豪的……
◎来自普希金和斯大林的赞扬……
在圣?彼得堡,处处能感到这个昔日的东欧帝国的历史辉煌,能感到前苏联之所以能成为世
界超级大国的历史渊源;最重要的是,在圣?彼得堡,你会深刻地体验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的
称霸世界的帝国梦,是怎样的由帝王的野心积淀成这个民族的国民性!
当年,年轻的普希金站在涅瓦河畔,望着隔岸的北欧、想着整个欧洲――
我们将在这里威吓瑞典人。
这里将建造起一座城市,
使烦恼的邻人烦恼不安。
大自然早已决定,
就在这里,
我们必须开一个对着欧洲的窗子。
…………
在俄国,普希金的辉煌之所以至今没有褪色,除了其庞礴的诗人才气,恐怕更多的是因为他
体现了俄罗斯人强烈的的民族自尊心,以及对自己民族的骄傲给予了热情的颂扬。
彼得大帝的业绩就是俄国人的骄傲。
因为有了彼得大帝,俄罗斯人才可能在少半个世界上称王称霸,所以几世纪以来,他一直是
俄罗斯人能以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的一个实证和象征。普希金以他巨大的的天才和热情将俄罗斯
民族对彼得大帝的感情表现出来――他在叙事诗《波尔塔瓦》、《彼得大帝的宴会》,诗体小说《彼
得大帝的黑人》、《青铜骑士》中都热情地赞扬过这位帝王……
到20世纪,斯大林――这个把帝国的疆土和帝王权力推到了极限的红色沙皇也以同样的热
情赞扬过彼得大帝,赞扬他的专制手段,以及他“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的“独
创性尝试。”
普希金和斯大林都赞扬过彼得大帝“专制的巨手”,他们的这种崇拜,是俄罗斯人迷信国家强
权的充分表现――征服了东欧和北欧的彼得大帝;打败过拿破仑的亚力山大一世,都曾经是俄国
人崇拜的对象。
1725年,彼得大帝逝世时,一位著名的政论家在彼得大帝葬礼上的演讲道出了在俄罗斯
人对皇权的崇拜中,所包含着的征服世界的欲望……
演说的开始是极度的悲痛――
“今天是什么日子,俄罗斯人?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在作什么?
我们在安葬彼得大帝啊!”
后面是对彼得大帝历史业绩的颂扬――
“他使俄罗斯变成了什么样子,它将来还是那个样子;他使它的朋友爱它,将来也会爱它;
他使它的敌人怕它,它们将来也会怕它;他使全世界赞扬它,全世界惧怕它……”
◎笨拙而力大无穷的北极熊……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历史业绩的纪念碑,也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
正是这位叫彼得的沙皇和这座同是叫彼得的城市,才使这头处于世界边沿的北极熊为世界所
承认,并且真的把熊的特性赋予这个在严酷的环境中艰难生存的民族――这是一个苯拙,而富有
力量的民族,一个没有小聪明,却有大智慧的民族……
在俄国人的情感世界里,压倒一切的是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和俄国人接触时,这是你首
先感到,并且是令你肃然起敬、又不甚舒服的感觉;在俄国人的感知里,最敏感的就是民族自尊
心;这有时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有经验的外族人在与俄国人打交道时,都懂得要小心翼翼地避
免不去触摸那根敏感的心弦……
无论对哪一个民族来说,民族自豪感都应该是国民性中最美好的品质。在近代,民族自豪感
更几乎是所有的领政治家和社会贤达人士,所特别强调和要求的国民素质――民族自豪感常常是
与爱国主义划等号的。
俄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不需要宣传、教育、培养,沙皇俄国几百年的霸权统治已经在普通百
姓的心中留下了一层厚厚的历史积淀,成了俄罗斯人最显著的国民特征……
然而,奇怪的是,这种为政治家所珍惜的情感品质,事实上并没有帮助这个民族的进步,没
能使这个国家在东半球的霸业长久地维持下去;相反,俄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曾经让俄国的一位思
想家深深的忧虑过……
圣?彼得堡曾经“过继”给这位思想家达半个多世纪之久――他,就是俄国人的另一位国父
――列宁!
◎列宁称俄国人的自豪感是一种奴隶的自豪感!
列宁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已经上升为爱国主义的俄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进行过最无情
地批判。
在一篇题为《论大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的文章中,列宁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俄罗
斯是一个“可怜的民族,奴隶的民族,上上下下都是奴隶”的民族的说法,认为俄罗斯人全是沙
皇君主制度“公开的和不公开的奴隶”。
列宁认为,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已经成了沙皇皇权统治最牢靠的社会基础,数百年的沙皇
统治正是建立在这种无视自己民族的落后,无视奴隶般处境的社会现实的民族自豪感上的。
列宁说,“如果身为奴隶,不但不去追求自己的自由,还为自己的奴隶地位辩护和粉饰,那就
是理应受到憎恨、鄙视和厌弃的下贱奴才了。”
列宁肯定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敢在爱国主义问题上,持异端观点的政治家,他居然敢于在俄
国与德国交战的战争时刻,号召民众反对“各族人民监狱的国家”;敢于说出“保卫祖国的唯一办
法,就是希望沙皇政府在在一切战争中遭到失败……”因为政府“不仅在经济上、政治上压迫着
十分之九的居民,而且还使他们堕落,失去廉耻,丧失贞操……教他们用一切似乎是爱国的虚伪
言词来掩饰自己可耻的行为。”
列宁在国家与君主、与政权之间所划下的不等号,无疑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涵。
◎列宁也没有斗过俄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对列宁的评价,成为俄国人的一个政治热点――笔者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街头都
看到过举着列宁画像的崇拜者和大不敬的列宁漫画展;在与俄国人就领袖人物的评价的交谈中,
我惊讶地发现,一些人对斯大林的肯定居然超过了列宁――他们的根据是,斯大林建立了有史以
来最强大的俄国,他将俄国版图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这些俄国人是对的――在前苏联,在俄罗斯本土之外的14个加盟共和国中,有12个是在
斯大林时代划入俄国版图的;至于对列宁的批评,除了不公平地将历史的责任放到个人的肩上之
外,反对者的主要依据是沙皇时期的列宁与德国的关系,列宁在上述时期的讲话,肯定伤害了俄
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而今天的俄国又是正处在最迫切需要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历史时刻……
即使象列宁这样的伟人,也没能斗过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豪感,可见其深沉度……
◎一边是海军总部大厦,另一边是艺术博物馆
在圣?彼得堡中心广场的另一侧、沙皇海军总部大厦的的对面,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
物馆之一,俄国国立艺术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到圣?彼得堡来的人都至少会去一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去过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人,就
不再会把俄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仅仅说成是沙皇时代霸权思想的历史积淀了……这时你就会承认,
尽管在俄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中,确实包含着根深蒂固的国家崇拜的成分,但俄国人丰厚的文化底
蕴,以及他们对文化的崇拜,同样是支持着他们民族自尊心的优良传统。
这是问题的另一方面。
俄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俄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着深深的敬意和自豪感,这是到
圣?彼得堡后,又一个十分强烈的感受。
支持着俄国人骄傲的,还有他们辉煌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塑造了这个民族国民性中,可
以与国家崇拜相提并论的文化崇拜!
国立艺术博物馆是俄国人决不次于海军大厦的另一骄傲――它于1852年开放,由包括冬
宫在内的五座宫殿组成。
这是可以与巴黎卢佛尔宫博物馆相提并论的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这里既有古代东方各
国的美术品,也有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珍品,一直到中世纪、近代西方各国的雕塑、绘画……
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所有的展厅连接起来有30多公里,即使不驻步地在所有展品前走一遍,
也得整整一天。
特别要强调的是,与莫斯科一样,进博物馆是彼得堡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来爱尔米塔什
的孩子们很多、很安静。老师以及官方肯定是鼓励青少年常到这里来的――即使外国的青少年也
不例外!一张外国游客的门票要六个美金,但只要持有学生证生则只收百分之一,还不到十个美
分……
从海军总部大厦外边转悠之后,再进入这座灰宏的博物馆看看,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帝国
已经解体,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物质生活已经下降到要靠西方的援助和贷款才能维持的地步,而
俄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却依然如故?
◎兼任报纸主编的帝王
圣?彼得堡将俄国人的历史辉煌保留得十分完好――那就是一座座豪华壮丽的皇宫――冬宫、
彼得宫、叶卡婕琳娜宫;而这些富丽堂皇的宫殿,又总是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冬宫我们已经看到了,下一个是彼得宫。这是彼得大帝与1710年兴建的。就如由冬宫所
组成的国立博物馆是俄国的卢佛尔博物馆一样,彼得宫则被称之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宫”。
这座沙皇的夏宫主要以喷泉和雕塑著称,有近200个喷泉,2000多个喷柱,最高的喷
水柱高达20多米,还有著名的大瀑布喷泉群和两座梯形瀑布;彼得宫的雕塑更是精美绝伦,庭
院里有37座金色雕塑和数以百计的装饰雕像和浮雕……彼得宫的文化艺术氛围是如此浓郁,以
致你只要粗粗游览一下就可以断定――它的创建人彼得大帝决不是一位“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
莽英雄。
事实如此,这位俄罗斯的征服者不仅仅建立了俄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最强大的国家
政权,而且对俄罗斯的文化事业,给予极大的关注――
他于1703年,创办了俄国的第一家报纸《新闻报》,并亲任主编;他还将戏剧从宫廷中解
放出来,以发挥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他下令为广大公众修建公共剧院,并把票价定为3戈比
这样一个普通百姓都能承受的低价格。
这个典型的俄国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一场由国家级的艺术家在豪华的莫斯科小剧院(玛丽
剧院)演出的话剧,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也仅仅是10―20美分一张票!
◎一位翻译过小说的女皇
圣?彼得堡之行的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地是叶卡婕琳娜宫。
叶卡婕琳娜宫的确是金壁辉煌、富丽堂皇的。不必描写它的豪华、气派,而只需要引证一下
朋友当时的感叹就够了――
赞叹之余,我们想起了北京的故宫,想起了慈禧太后的寝宫和客厅,朋友说了一句“相比之
下,故宫太粗糙、太土气了……”
这显然是有损我们中国人面子的感叹;而面子对中国人来说,可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话题。好
象是林语堂说过的,中国人可以不要尊严,但不能不要面子……所以我放下叶卡婕琳娜宫是不是
比故宫气派的话题,而只谈谈叶卡婕琳娜宫之行所感受到的文化氛围……
叶卡婕琳娜座落于圣?彼得堡的卫星城叶卡婕琳娜市,需要乘一个多小时的火车。
还没有看到叶卡婕琳娜宫,你就会激动起来――
这里有普希金生活过六年的"皇村"!
座落于叶卡婕琳娜宫翼宫的皇村学校,本是为培养新型政治家而设立的贵族学校,可它却产
生了许多与政治家格格不入的诗人、作家。在这些年轻的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文学社团,创办了许
多手抄的文学报刊。
普希金是这个学校的首批学生。1714年,年仅15岁的普希金在手抄文学刊物上表达了
自己的毕生理想――“我的命运已经决定,告诉你,我选择了七弦琴。”
在权杖和七弦琴之间选择后者,对我们今天年轻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选择,但不能简单地
将这种不爱权力爱诗歌的选择,仅仅理解成诗人个人的爱好,年轻人的志向更多取决于时代的选
择。
事实上,在沙皇俄国,许多作家、诗人被宫廷所重用;而许多王孙贵族也以爱好文学、尝试
诗歌创作为荣。
叶卡婕琳娜宫的主人――女皇叶卡婕琳娜二世,居然让一位作家、戏剧家担任自己的私人秘
书,这位秘书又将许多有文学才华的贵族青年安排到宫廷供职;女皇本人也酷爱小说、诗歌,她
翻译过法国小说,还经常在一个文学刊物《俄罗斯文学爱好者谈话良伴》上,发表杂文,并担任
该杂志“真话与谎言”栏目的主笔……
可见俄罗斯人对文化艺术的爱好与崇尚有着多么深厚的历史源渊……
◎这儿居住的是一位权倾半个世界的女皇?
叶卡婕琳娜宫,应该与我们的故宫、颐和园有相似之处――它们的主人同是两个东方大国的
专制女皇;这俩位女皇同是在短命的皇帝中,掌权最长的统治者――叶卡婕琳娜二世执政34年,
慈禧太后掌权48年……
然而在叶卡婕琳娜宫游览与在故宫、颐和园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在叶卡婕琳娜宫,你决不
会感受到宫殿的苯拙、封闭和权势的沉重。
走进叶卡婕琳娜宫,就象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殿堂――宫廷外有许多精美的花坛、水池和取材
于希腊神话的雕塑;宫殿里,女皇的餐厅、寝室、客厅、舞厅全是金壁辉煌的明亮,它的豪华,
处处流露出艺术的魅力,给人的突出感觉是典雅和舒适;而不象在故宫,当年轻人透过狭小的窗
户窥视到慈禧太后和其他嫔妃们的起居室后,无不感到这些东西的寒酸和不适、不便……
更突出的感受是,在游览中,我总是无法将这座皇宫的女主人与那位那位专制的女皇联系在
一起――我脑海里出现的是那位小说翻译家、那位杂志主笔、那位不以女皇而以专栏作家的身份
在杂志上与其他作家打笔墨官司的贵妇人……
帝王们能热爱文化、艺术,并对艺术家充满着敬意,那将是一个民族的幸运和力量之所在―
―权力崇拜可以产生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安定和秩序,但如果没有文化崇拜的平衡,那么权力将
不可避免地使这种秩序僵化成阻挡民族进步的桎梏――多灾多难的俄罗斯人幸亏没有发生这样的
悲剧。
今天的俄国的确是贫穷的,别说比起高收入的西方,就是比起我们这个正在为小康奋斗的中
国,俄罗斯也算穷人――所以难怪一些中国的暴发户,来到俄国后,会趾高气扬起来――他们大
把大把地花钱,轻蔑地把俄国人称为老毛子;然而,我奇怪地发现:莫斯科的中国人在与俄国人
打交道时,并没有因为自己富有而变得自信,而俄国人也没有因为中国人有许多好东西、有许多
钱,就对中国人充满着敬意――就象我们大陆人见到西方人、甚至香港、台湾人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