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关于改革开放后粮食产量增长的几个要素 -- flyingcatgm

共:💬52 🌺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经历?还是道听途说?

那八十年代的后生和那位赵忠祥式的卖鞋售书玉照中的码字后生都否定了自己.

改革起到的作用,可以从现实的三农问题,现实中的变卖败家,外国企业和个人的民清地位的回归可以看到。这是靠fake不出来的,虽然许多人在两极分化和巧取豪夺中处于优势地位和附庸地位而沾光,又有一些人以外国二等公民的身份回过来向国人炫耀卖弄,但是底气如何自己心里有数。

家园 1没多大争论。

2、文革前大化肥厂不多,除了解放前留下来的南京永利宁外我所知道的就是六十年代建成的上海吴泾,浙江衢州。

  七十年代一下进口了十三套大化肥成套设备,全部建成应该是七十年代末期。

3、良种应该在六十年代就有推广,那时的报刊经常提到,记得经常见到的稻种有老来青(收割时杆还是青的)、还有矮杆稻(不易倒伏)、马牙(?玉米)至于良和推广的程度不太清楚,实际产量南方三季稻最高亩产可达两千多斤。真正的大面积粮食高产应该还是七八十年代杂交稻、高产玉米的推广。棉花的高产好象也是八十年代。

4、包产到户后至少乡以下的水利工程是基本没法建了。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2、3,1次之,4有倒退。

家园 七十年代大化肥不多,但小化肥很多县都有,

刚开始是氨水,然后就是碳铵,也有硝胺的(生产硝胺的厂多有战备的背景)。尿素设备多为七十年代引进的,其中应该是日本丸红的占了大头。

家园 完全同意

完全同意njyd兄的看法。我想补充几点我所知道的情况。

1.七十年代中后期直到八十年代初,农村基层组织即公社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推广良种优

育,那时经常能从我父亲口里蹦出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词,不过当时俺不懂,印象最深刻的

一次是俺和父亲座在客车上,俺指着路边田里盛开的红花问那是什么,俺父亲说那叫红花

菜,可以作猪食,但大部分是作为肥料沤在田里的,这是78,79年时的事。七十年代末八

十年代初俺们县先后建起了磷肥厂,化肥厂,就很少见到这种情况了。

2.俺们县的农田水利建设(包括大中小水库,农田灌溉系统)绝大部分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完

成的,80年以后,就基本上没什么投入了,最多也就是修修堤坝。俺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这

件事,俺父亲的一个好朋友(老乡,五十年代一起从农村出来参加工作),七十年代中期

是水利局的中层干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一直是副局长。80年以前水利投入大时,

水利局的职工福利待遇是很好的,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家的生活开始艰难起来。俺上

高中时,俺娘所在的供电局局长们已经住上局长楼了,俺这位伯父却住在职工楼里,倒也

是新楼。俺娘之所以能在供电局上班,全是俺这位伯父帮的忙,七十年代中期县里水电局

分家,俺伯父自己没进供电局,把俺娘从供销社调动到下面的供电站,80年以后俺家的日

子越来越红火,吃水不忘挖井人,俺在高中和大学期间的年关,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

俺伯父家送年货,俺和俺弟弟一人扛着一个大麻袋,装的是猪后座,羊大腿,腌的鸭和烟

酒什么的,在年二十九,三十这两天给他家送去。

分田到户后的一个严重后遗症网上大家很少谈及,那就是旱灾年份灌溉用水的调剂分配问

题,因为农田和灌渠的远近以及水量的有限,直接导致农户之间和村与村之间的纠纷,甚

至出现大规模的械斗,令基层政府头疼,难以调解。这些都是从俺父亲那儿听来的。

3.分田到户后的另外一个后果是导致俺们那儿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停滞甚至倒退。俺们县在七

十年代建起了柴油机厂和手扶拖拉机厂,沿着省道及其两侧的公社建有机械修配厂,各公

社还有农机站,可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农业机械化的物质基础。但在分田到户后这一切成

了泡影,各地的农机站直接成了摆设,因为很难想像在地少人多的丘陵地带及山区农村不

走集体化道路能够实现农业机械化。

所以俺认为在分析八十年代农村经济发展时,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那些别有用心鼓吹一包就灵的人,是在完全抹杀先辈们艰苦创业的成绩。这样做

的后果是直接导致政府对农业投入的减少,忽视农田基本建设,造成三农问题愈演愈烈。

家园 花顶好文
家园 花谢老乡,俺也是有感而发
家园 您是茶壶打烂了---落个嘴

我说的就是经历。

现在不种田了,以前种过。

您认识下面的农作物?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尿素

除了利用西方贷款,建的大化肥项目投产外,1980年进口尿素2800万吨,以后随着国内化肥产能逐年增加,进口化肥数量随之减少.原则是,保证市场有充足化肥供应。

化肥的充足供应,除了抵消了“分田到户”对农村生产力的破坏而造成的减产倾向外,还能使得产量增加。

一个有意思的情节是,当时进口的尿素化肥袋是“的确良”的。那时人们的观念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化纤织物如“的确良”是上等布料,比棉布贵。所以化肥进销单位就将尿素倒腾到棉布袋中,而将换下的“的确良”化肥袋做服装。但小日本的印刷技术好,化肥袋上的“尿素”二字是无论如何都去不掉,所以当时不少人的衣服的前胸后背上都有“尿素”两个大字,算是一景。

尿素
家园 老大说的这事儿,有点匪夷所思

我知道那个年代流行的确良。而我所见过的尿素的包装袋子,在我们家乡被叫做蛇皮袋,顾名思义象蛇皮,也象大家熟悉的长途旅行者使用的编制袋,质地要比编制袋硬一些,自然也牢固一些。这袋子上大大的尿素字样,我还是有印象的。我不觉得这个可以做衣服,至少不能直接用来做衣服,恐怕得经过一些处理吧。我不懂印染、纺织,用一些外行的词吧。猜想上去,不应该是拿袋子直接煮、染、晒什么的,应该把“丝”抽出来,然后再纺成一块布,然后再做成衣服吧?当然各地情况不同

家园 也有蛇皮袋

蛇皮袋似乎是国内产的化肥的包装。化肥包装袋品种很多,有些进口的化肥包装袋是可以直接做衣服的。也有棉布袋(可能就是调换过的?)

家园 谢谢指教

还是你见多识广。我只见过我们家乡的蛇皮袋。

家园 蛇皮袋不是的确良!蛇皮袋是塑料做的!的确良是化纤一种。
家园 确实有布袋装化肥的,只不过不知是啥布:)))

洗洗干净,后来成了“粮袋”,装粮食背到学校去:)))

家园 这个写得好。花
家园 棉花水稻红薯(旁边那是狗尾巴草还是小米啊?)

你们那红薯不种在“轮”(土棱)上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