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凝固的音乐 -- 晨枫
还是教授的包子实惠!
坟墓
水蛭
一摊烂屎……
这么好的帖子今天才看到,不过收藏与献花是一定滴
这一段和下一段反构成主义,写得那个叫累。估计看着也累,将就吧。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科学和哲学激烈动荡、飞速发展的时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玻尔的原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还有各式各样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超出了传统的“站立高度”(eye level),而是向宏观和微观发展。现代科学和工业将事物分解和组合的方法,也不可避免地将艺术带上了众多新的方向。视觉艺术不再拘泥于对真实世界和场景的再描述,而是进入抽象的主观世界,同时将时间和动态作为艺术表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刻和建筑)不再以具体的真实世界的形象为灵感,而是走上了抽象的道路。事实上,即使在抽象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从具体事物的形象的抽象,和与现实世界具体事物形象无关的纯抽象。前者称为客观艺术(Objective art),后者称为非客观艺术(Non-Objective art)。构成主义就是非客观艺术的一个重要先驱。据说现代派的抽象艺术起源于立体主义(Cubism),这也是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布拉克(Georges Braque)为什么名气那么大的原因。抽象艺术不再追求与真实世界的相似,而是追求对理念的主观表述,甚至可以不追求涵义或者象征。具体到建筑和雕刻上,动态和空间都成为表达理念的构图元素,比如绘画中大片白版上稀稀的几笔之间的空旷,雕刻中细脚伶仃的几根铁棍稀稀落落地架起一个空落落的架子,甚至稀奇古怪的薄板吊在空中,随气流微微飘动,这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构成主义抓住这个新的表述方式,将对于真实世界具体形象无关的抽象美的追求带入了建筑,追求反自然的或者超自然的美,有意不用自然的形状,而是用简洁的、数学的几何形状作为主要构图元素,构建纯粹的美。值得注意的是,构成主义对主观感受的表述的强调和达达派(Da Da)或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不一样,不是随意的、潜意识的,而是刻意的、数学的。十月革命后,构成主义和苏联追求全新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生态的氛围相符,意图和传统审美观决裂,建立新的审美观,作为苏维埃新人类人生观的一部分。构成主义在20年代是世界最前卫的艺术潮流之一,一战后艺术界的左翼倾向使欧洲艺术界的先锋派人士对构成主义趋之若鹜。但构成主义本身开始分裂,一部分坚持纯粹的非客观艺术,另一部分开始“软化”而追求构图的象征意义,如镰刀锤子或者齿轮的形状,并强调艺术家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艺术作品要有现实价值等“入世”的观念。但是再怎么软化,构成主义实在是离大众化太远。由于托洛茨基曾经是构成主义的主要支持者,在斯大林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成为苏联的钦定文艺路线后,构成主义在苏联淹没了,一些人离开了苏联,到达Bauhaus,并通过Bauhaus对西方现代艺术形成重大影响。
著名的Tatlin塔(Tatlin Tower),这是一个模型,但Tatlin已经把结构和空间共同作为构图要素的概念体现了出来
真的建成的话,应该是这样一个巨无霸,高达400米,和911中倒塌的纽约世贸中心一样高
按照Tatlin的设想,基座上的玻璃盒子里是大会场,一年转动一圈;中间的圆锥是高干办公用,一个月转动一圈;顶上圆柱是宣传中心,包含新闻、广播,一天转动一圈
不过野心小一点的Shukhov塔还是建起来了,采用双曲线形钢结构
这是Shukhov在下诺夫哥罗德建造的一个双曲线钢结构的水塔,双曲线比较清楚一点
如今这双曲线塔也落户中国了,这是拟议中的广州电视塔
塔高610米(连那根定海神针),号称世界最高建筑
Wolkenbugel是另一个构成主义的设计,同样停留在纸面上
但Golosov的Zuyev工人俱乐部才是更符合人们认为属于建筑而不是纪念碑的构成主义作品
转角上的玻璃圆柱的效果非常好,里面是旋转楼梯。原本玻璃的墙面被部分用砖砌没了,很可惜
Melnikov设计的Rusakov工人俱乐部是另一个构成主义的代表作,屋檐巨大的方块象征着齿轮
Melnikov为自己设计的住宅则是构成主义住宅的代表作
这是Melnikov住宅的内部
幸好现在俄罗斯人认识到了自己历史上淹没的珍珠,将Melnikov住宅作为保护建筑保护起来了,否则可能也难逃其他构成主义建筑被拆除的命运
Le Corbusier为构成主义着迷,曾和苏联建筑师Nicolai Colli一起设计了这个构成主义的Tsentrosoyuz大楼
曾设计爱因斯坦塔的表现主义大师Eric Mendelsohn也为构成主义所着迷,设计了这个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红旗纺织厂
但现存的最著名的构成主义建筑要数红场上的列宁陵了
今天列宁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安息之地获得安宁了
构成主义不是唯一的非客观艺术流派,荷兰的风格派(De Stijl,也称新塑性主义,Neoplasticism)也是一个。说来有趣,荷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中立国,所以荷兰艺术家们在战争期间被关在国门之内,反而成就了一个多少独立的艺术流派。风格派的基本观点是把图像分解成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和色彩,然后再组合起来。所以风格派的建筑都是几何形状和白色加原色,其实也不是真正的三原色,只是红、黄、蓝,加黑、白、灰。风格派和从苏联出走的构成主义一拍即合,后来成为Bauhaus的重要来源之一。
Rietveld的Schroder住宅,这是风格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也有人说这是唯一真正按照风格主义原则设计的建筑
建筑并不大,全部由简单的矩形、线条、红、白、灰色构成
内部和外部是一致的,也是简单的几何形状和原色
Schroeder住宅的设计人Rietveld也设计了这Rietveld椅,这是如今所谓Modern Classic之一
和Rietveld椅配套的是Rietveld小桌
达达主义并不是野兽主义,而是超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
野兽派应该是Fauvism。
和Luxor神庙里的擎天柱有异曲同工之处。
感觉上完全没有宗教建筑的样子。
因其现代,更加宗教。看到这个建筑内部的第一感受,是科学的迷惘和悲悯。
这个建筑现在还新,2003年才建成,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成为经典。我想会的。
就像世界上一切事情一样,有构成主义,就有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和构成主义一样,解构主义也是由一个哲学潮流衍生的。在60年代中期,法国哲学家Jacques Derrida一反思想启蒙运动以来哲学和认识论中的关于事物是可知的、世界是有序的这样一个主流,提出解构主义的概念。这是一个玄玄乎乎的东西,有点不可知论和形而上学的意思。按Derrida的说法,甚至不能用“解构主义是指……”来表达,只能用“解构主义不是……”来说明,所以也是不可能给出精确定义的一个东西。根据一些意会然后言传的大意,解构主义是指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在于分解出来的事实,而在于分解的过程。或者说,对一句话的理解不在于每一个词的含义,而在于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差异。对与错、黑与白、内与外,都是相对的,都是根据环境来决定的。世界的有序和结构在于其明晰的中心,但Derrida认为世界可以有很多中心,甚至没有中心,因此有序和结构只能是人们的一个愿望。哲学界里对Derrida的解构主义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论,有人甚至指出这根本谈不上一个哲学体系。这些学院派的争论和我们离得太远,我们本可以节约一点脑细胞,不理会这些玄学。不幸的是,至少在建筑理论上,现代建筑中最有活力的一支恰好是根据Derrida的解构主义建立起来的。在巴黎东郊Parc de la Villette的设计竞赛中,园艺设计师Bernard Tschumi和Derrida合作,按照解构主义的原则,设计了巴黎最大的公园。解构主义大师(尽管他本人很不愿意被这么称呼,就像莱特不愿意和现代主义有任何牵连一样)Frank Gehry在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Bilbao设计的新Guggenheim博物馆的名气已经大大超过了莱特在纽约的同名博物馆,Guggenheim基金会还要请Frank Gehry在纽约设计Guggenheim的新馆(莱特老家伙在地下要猛翻身了)。911后纽约世贸中心重建的总体规划方案中,Daniel Libeskind的解构主义方案入选。解构主义甚至敲上中国人的门来,Rem Koolhaas的新中央电视台将在北京的中心落成,到时候想绕着走都闹个眼不净。那么应该怎么看待解构主义建筑呢?解构主义建筑已经超越了像什么甚至象征什么的概念,当然也超越了历史和地域的因素。像欣赏传统建筑一样地企图从解构主义建筑中看出象征意义或者历史、地域的内涵,那是徒劳的。解构主义建筑是理性的,表现一种哲学理念,但具体是什么哲学理念呢?……不知道。或许这就是解构主义的理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下,在分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也应该对同一个建筑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见仁见智本身就是解构主义的理念。据说解构主义可以类比于跳出三维空间来看待物体,甚至要跳出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间。解构主义大量采用非欧几何,摒弃平面、直角和规整的几何形体,或许在高维空间里,人们所熟悉的形体就是这样的吧?成功的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俏皮的智力游戏,是对人们感知的大胆挑战,可以唤起人们莫名的激情。东施效颦者当然就是莫名奇妙,甚至可以很是讨厌。由于解构主义大量使用扭曲的曲面和违反力学逻辑的结构,解构主义和计算机设计、现代材料和施工技术是密切相连的,依靠传统的材料和施工技术,这些建筑根本没法建造起来。解构主义由Tschimi和Derrida的合作开始,在Peter Eisenman那里真正进入建筑领域。在90年代后,解构主义在20年代的构成主义中找到知音,共享将建筑看成动态的雕刻和摒弃形体与真实世界的联系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或许可以这么说,构成主义把建筑的元素打散,抽象成没有真实世界中参照物的几何形体,而解构主义将这些几何形体通过非线性思维在主观中扭曲,然后按时间和过程的动态将它们组装起来。1988年Philip Johnson和Mark Wigley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s,简称MoMA)举办了解构主义的建筑展,邀请了Frank Gehry、Daniel Libeskind、Zaha Hadid、Rem Koolhaas、Coop Himmelblau(这不是一个个人,而是几个奥地利青年建筑师组成的建筑事务所)、Peter Eisenman和Bernard Tschumi。这是解构主义的开始,现在依然是现代建筑风格中最活跃的一支。不管后人如何看待解构主义,如果这伙人在未来的建筑史书上有和米斯、莱特、Le Corbusier、格罗皮乌斯、Marcel Breuer等具有同样的篇幅,这应该不奇怪。不管解构主义有如何深奥的哲学理念,解构主义建筑和传统的美学观念有意冲撞,甚至到了拒绝理解的地步,用一种人们不理解的但充满亢奋和动态的语言,表现一种陌生的理念和感受。就像一个情绪激动和充满智慧的聋哑人在手舞足蹈地告诉人们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但不解的人们只是一脸茫然地不知所措。作为大众艺术的建筑来说,怪癖、乖张和精英主义的解构主义很难成为建筑艺术的主流,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还是能够和真实世界或人文有联系的建筑理念。无独有偶,Parc de la Villette就被评为世界上最糟糕的公园之一。
巴黎东郊的Parc de la Villette公园是Bernard Tschimi和Jacques Derrida合作设计的,据说最准确地反映了解构主义哲学的思想
公园有大片空旷的绿地和零星的现代派雕塑
华裔女建筑师林璎(Maya Lin,林徽因的侄女)设计的华盛顿越战纪念碑也是解构主义的作品
今天这是人们吊唁越战中阵亡官兵的地方
也是人们反思战争的地方
林璎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也设计了一个民权纪念碑,纪念黑人平权运动
Peter Eisenman的Wexner中心是比较符合Derrida思想的解构主义建筑
传统的建筑元素被分解开来,袒露在人们面前
室内的梁柱也好像没有完成一样,悬在半空
Peter Eisenman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Holocaust Memorial),这是一片起伏的石碑
象征着被纳粹屠杀的无辜的犹太男女老少
德累斯顿的UFA电影院是Coop Himmelblau设计的,这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小组,由几个青年奥地利建筑师组成
这是UFA电影院最有名的一个角度,但要问这是什么涵义?呃,不知道
如果到这里来看恐怖电影的话,还没有看电影,已经吓昏过去了
Gsometer是维也纳的一组废弃了的煤气罐,现在改建成了公寓
内部现在是这个样子
倒是世外桃源
这个贴墙而建的公寓就是Coop Himmelblau设计的
但Coop Himmelblau最有名的是这个“The Edge”,这是维也纳老房子屋顶上加建的会议室
[imgahttp://www.wydzialarchitektury.futuro.net.pl/portal/2004_05_19_prix_wolf/008a.jpg[/imga]
但在Coop Himmelblau的手中,变成快要从屋顶上滑下来的违章建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解构主义最有名的建筑无疑是Frank Gehry设计的西班牙Bilbao的Guggenheim博物馆
这是典型的Frank Gehry,充满怪异的曲线和难以形容的形体,所有构成部分之间也好像是随意堆积一样
但换一个眼光来看,这又是一个天外来客再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向我们激动地比划
这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建筑的经典,成为巴斯克地区首府Bilbao的一个旅游胜地,尽管看热闹的人远远多于欣赏的人
不可否认,有很多角度确实是一种发人深思的美,不是人们所熟悉的美,但确实是美
Vitra博物馆是Gehry在欧洲的第一个设计,这是为高级家具公司的私人博物馆,专门收藏具有艺术价值的家具
这是Vitra博物馆收藏的椅子
入口十分怪异
据说这有点像Le Corbusier的Notre Dame du Haut教堂
这也是Gehry第一次在设计中用圆弧线
有意思的是,Vitra博物馆为Vitra公司争得了很大的名望,公司因此而得利了
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厅,这是洛杉矶爱乐乐队的大本营,也是Gehry的另一个杰作
一如Frank Gehry的惯常做法,整个建筑是由怪异形状的立体堆积而成
在洛杉矶的天空下,倒不觉得怪诞
[imga]http://images.google.com/url?q=http://p.vtourist.com/2052964-Walt_Disney_Concert_Hall_Downtown_LA-Los_Angeles.jpg&usg=__p8mjY7QnlrJHtNGkesgqnn7KUqM=[/imga]
但是给人以莫名的但是巨大的视觉和感知上的冲击
室内没有反映出外观,就是常规的现代音乐厅的样子
Experience Music Project是和盖茨共同创建微软的Paul Allen出资在西雅图建造的,由Frank Gehry所设计
这是普及音乐的一个博物馆
流动的曲面真如凝固的音乐
Frank Gehry在布拉格设计的“舞伴”
谁在和谁跳舞,就看你的理解了
德国Dusseldorf的信息港,也是Frank Gehry设计
这是比较文雅的解构主义风格
大概对公众关心的信息不敢太过歪曲吧?
但对大学生就可以尽管扭曲了,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Stata中心,是计算机系的大楼
室内也是解构主义常见的半完成的建筑构件
据说这激励自由思考
或者精神错乱?
晚上被灯光一照,像电脑游戏Max Payne里Max脑子错乱时的场景
Frank Gehry自己的住宅
Gehry在德国汉诺威建造了这个公寓楼,现在这种扭曲的高楼成为新的时尚,成为很多人拷贝的对象
Libeskind设计的帝国战争博物馆北方馆(位于曼彻斯特)
这是一个解构主义的代表作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这时Libeskind的设计,本应是左面老馆的延伸,现在喧宾夺主了
这是解构主义大师Libeskind的相对比较“现世”的作品
墙面是简陋的铁皮,配以刀痕一般的图案,象征柏林脸上的刀疤
空洞、阴森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厅(Holocaust Hall)象征着柏林心脏中被挖去的一块
不稳定的倾斜象征着到来的恐怖和对前景的不明,刀疤式的窗头近来的光线象征着犹太人被闷罐车运往集中营时能够见到的仅有的光亮
地上的铸铁面像是一个现代派的雕刻“落叶”,观众可以在上面走动,铁片发出的铿锵声使人们联想到集中营里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人
丹佛艺术博物馆则要明亮一点
但据说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要变成这个样子
但Libeskind最出名的近作要算在纽约世贸中心原址重建的“自由之塔”(Freedom Tower)
Rem Koolhaas设计的西雅图中央图书馆
据说设计用意是将图书馆变成市民的信息中心、社交中心和活动中心
里面最出名的就是这个巨大、敞亮的借书厅
在这个地方看书,是很舒心的
对中国人来说,Rem Koolhaas则是和中央电视台新楼联系在一起的。21世纪的中国,南方的广州造了一个构成主义的电视塔,北方的北京造了一个解构主义的电视台,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叫劲?
这将是两个塔楼扭曲地拧在一起
旁边还有一个辅楼
但愿这只是建筑师的狂想,要是真要天天仰望赵忠祥,那真是太……
Zaha Hadid是伊拉克出生的女建筑师,这是她为Vitra公司设计的消防站,就在Gehry的Vitra博物馆不远的地方
Zaha Hadid的解构主义和构成主义比较接近
Zaha Hadid设计的德国Wolfsburg(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的Phaeno科学中心
这像星球大战中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