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泾渭分明的优雅 -- 星巴克在日本 -- 萨苏

共:💬135 🌺10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粪”“轻”

河里的大大们都是有知识的牛人,说得有道理和条理。要不先看看楼下锡兵的发言。写得好,有理,有据。

请各位注意以下的事实:故宫作为一个人造建筑为主的旅游景点,比任何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类似景点占地面积都要大的多。虽然故宫目前开放的面积不到其实际占地面积的一半,但如果要仔细游览参观其中所有的馆舍和展览的话,三天时间都不够!即使是只走从午门走到神武门的中间景点,也需要两个小时。所以在这种场馆内部,必须要有大量的现代化的附属设施(小卖部,小吃部,厕所!)

既然河里没"粪轻",我当一回。我是新人,话没分量,喷一下。(纯属乱说,不是攻击锡兵先生!)

<<多嘴鸟的“多六条”>>

既然故宫大,我想大家可以这样做:

1)限制参观路线长度--在有生理需要前(吃饭撒尿),就出来。

2)既然地方大,可观性建筑多,更要分参观路线--反正三天都走不完,多开几个进出口没关系。而且可以组织不同参观主题,在故宫里防止迷路,浪费时间。

3)多贴游览路标,像在洗手间贴“你所在是某某年份太监(宫女、皇妃、大臣、皇帝。。。)所用--增加中国历史的亲近度。

4)销售“故宫牌”系列食品--创汇,防止番邦文化符号入侵。

5)建立故宫食品一条街--故宫是世界的,更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如果可以大碗茶在故宫,当然可以“狗不理”,“拉面”,“炒年糕”,“混吞面”。。。

6)严禁出售或者进入故宫以前喝咖啡、红牛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减少去洗手间,或找不到洗手间导致尿中毒的机会

家园 哈哈哈哈

那我们是不是还要把皇帝的牌位都请回来摆上,要摆是摆爱新觉罗的,还是老朱家的呢

家园 您所说的都是事实

不过历朝皇帝的修改是很正常的。因为故宫在那时即不是“故宫”,也不是“博物院”。那是他们的居住场所,而且,正是因为他们的居住和不断修缮,故宫才具有文物的意义。

作为博物院以后的故宫,对它的修缮我没有意见,只要是为了维护。而对它的改造我却有些看法。因为故宫的价值在于它是一座古老的皇宫的标本,如果我们把它改得更适合于我们的时代,它作为标本的意义也就不再存在,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博物馆,却不能再叫做故宫了。

民国期间对于故宫的改造,有其无奈的地方。因为经费和世道纷乱的原因,故宫博物院不得不自己养自己,保护之余,只能内部挖潜,如果没有这样的改造,历经兵荒马乱,故宫可能已经不存在了。比如圆明园,被焚毁后的圆明园从当时的照片看,依然保留了大量的残迹。湖沼的地形和英法联军出于报复行动的仓促,使它依然有相当部分保留了下来,此外,如石碑砖石等文物,也不是焚烧所能摧毁的。然而,此后圆明园又经历了多次不曾在典籍中认真记载的浩劫。这个“无主之园”成为军阀,官员等建造私宅,花园的材料场,也成为附近村民建房子的取砖之地,几十年下来,除了实在无法移动的大件石雕,圆明园原来的景观荡然无存也就很正常了。如果故宫没有历代有志的管理人士在艰难中苦苦维护,其结果不会比圆明园更好。所以,对于他们改造珍宝馆之类的行为,我觉得是可以原谅的。

49年建国以后,对于故宫的维护,采取了萧规曹随的做法,这使故宫在历次运动中幸免于难。可以想象,如果谭厚兰砸孔庙的事情发生在故宫,那将是多么惨痛的损失。但是,也继承了继续将故宫作为文物的同时,也作为办公,服务场所的传统,原有设施被“利用”的传统没有改变。

然而,我们不得不说,这和世界通行的文物保护手法,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利用”故宫,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但是这对于故宫有限的历史资源,也是一种带有破坏性的消耗。改造,对于文物来说,无法不破坏它的历史内涵。维护是不得已的,主动的改造,是否都是那样有必要呢?

故宫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我们的子孙的。假如是不得已,我们可以两害相权,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我们是留给子孙一个当年皇帝最后居住的故宫给他们呢?还是一个我们为了赚钱改得更加现代化的故宫呢?很多东西,我们改了,就无法复原了,我们是否有这个资格来做这件事呢?

家园 故宫一方面是文物,考古对象,另一方面是文化承载

而作为文化承载,肯定是要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这是一个矛盾。

星巴克的加入,使得话题在文物保护与文化发展之外又具有了另一重意义,楼上也提到过,就是文化入侵/文化的纯洁性。

文化发展可以和文化入侵合在一起讨论,我认为这要比和文物保护话题搁一块儿要轻松些。

要不老萨另开一个帖子专门讨论讨论?

家园 恐怕不行吧

别的不说,“多六条”的第五和第六条就有矛盾。喝了大碗茶,不就更让人想上厕所了吗?

我觉得关键的问题就是“星巴克”对故宫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是不是和故宫的特点协调一致,和它是不是舶来品恐怕没有多大关系。

个人觉得,“多六条”里面的大碗茶还是不要在故宫里面卖了吧。故宫突出的是明清宫廷文化,皇上也不喝大碗茶啊,这东西最好还是出现在有北京民俗文化特点的地方为好

家园 文化承载的意思我没有太明白

我想您说的是故宫应该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全面体现,所以需要与时俱进。

个人不认为故宫应当承载这样的任务。它只能是代表中国文化中历史的那一部分,和周围的高楼大厦,麦当劳,人民大会堂等等,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文化的形象。有新有旧,有历史有现实,才是这种文化形象的意义吧。我们不能固化北京,因为北京不是一个文物,是一个发展的城市,但是故宫不是一个发展的城市,它是一个历史遗迹。

另开新贴也可以,不过这儿说说,也挺方便的。

家园 不尽同意

作为游客,我去过故宫,也去过凡尔赛宫和卢浮宫。游客固然需要现代化的附属设施,但故宫作为博物馆,和一般的游乐场、休闲场所是有本质的不同的,所有附属设施的建设,前提是不损害博物馆本身的特质。以卢浮宫为例,只有在玻璃金字塔下的地下层才有餐饮设施,整个馆内没有任何其他餐饮设施。厕所当然有,但不多,也不显眼。不看导游图的话,要找一找,或者问一问才找的到。休息的长椅只有部分馆有,至少一半以上的馆根本没有地方坐。卢浮宫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楼,马不停蹄把主要层面都走一遍,没有3-4个小时下不来,所有层面都走一遭还得加倍。卢浮宫主要是室内的,但凡尔赛宫就有很多是在室外的了。连花园的总面积凡尔赛宫肯定超过故宫,说不定和颐和园也有一拼。但凡尔赛宫的主建筑只有在收门票的地方有一个不是很大(和游客流量相比)的厕所,室内没有厕所,更没有任何餐饮或小卖部。餐饮和厕所在花园的一半的地方,躲在树丛里。此外就没有了。卢浮宫和凡尔赛宫中都没有小卖部,所有旅游纪念品统统在外面卖。故宫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在故宫内部卖旅游纪念品。

故宫东路的灵沼轩也好,钟表馆里数以十计的西洋大钟也好,这些都是历史的遗物,作为博物馆,任务就是凝固这一历史的瞬间,所以大殿里放宣统的东西还是朱元璋的东西根本不是问题,该放的就是故宫作为故宫的“最后一刻”的东西。

天安门和故宫不一样。故宫是博物馆,天安门是古物今用,当然改造的标准就不一样。历代皇帝改造故宫也是一样,那是他们居住、办公的地方,不是博物馆。故宫曾经是一直在变化的,作为博物馆后,就不应该再一直在变化,性质变了。

故宫大厅里放电脑也是值得商榷的。将图像扫入电脑,供更多人研究、观赏,这是绝对正确的。但这展示的地方应该是在图书馆,而不是在故宫。到故宫就是看真品的,即使看不清,也是看真品。作研究,需要更高的精度,到图书馆。卢浮宫没有在莫娜丽莎旁边放上大幅的仿制品或者电脑图像,尽管莫娜丽莎真实的尺寸很小,比文革中家家都有的毛主席像大不了很多。博物馆也不是长篇累牍介绍的地方,只需要简明的介绍就可以了。需要深入的资料,上图书馆。博物馆的任务是提供文明片断的原始证据,如果博物馆的建筑和院落本身也是受到保护的原始证据的一部分,那就不能为了现代人的舒适和方便而任意改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文化是个虚词儿,总得要有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东让人指着说:

那就是文化。

比如说,“博物馆”就是一个文化承载形式。在我们的文明中以前没有这样的东西。那么把作为文物的故宫改造成为博物馆这样一种文化承载形式究竟算是“文化融合”还是“文化侵略”还真不好说......

不过我是不操“文化侵略”的心的。不管怎么说,成为一个博物馆可能是现时期我们能想到的作为文物的故宫最好的归宿了。

但是回到具体的实现上,作为博物馆的建筑群和作为宫殿的建筑群在需求上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要让宫殿负担起博物馆的功能,改造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是改造的方式方向和具体技术而已。

再略提一提星巴克。既然我们能够接受作为博物馆的故宫这一事实,为什么不能接受星巴克?在我的眼里这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在我的眼里,我们的祖先有足够的信心包容许多差异也许比这大得多的事务,最后它们都成了“中国的”。仅就建筑来说,“塔”这一建筑形式就是外来的。中国的佛教寺庙建筑形式也更多的倾向传统建筑形式,却并不妨碍里面供奉西来的佛祖和菩萨。

具体到故宫中的星巴克是否与故宫融合,是否协调——见仁见智吧。毕竟,我也没见过故宫中的星巴克。

家园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星巴克能不能在故宫开店

问题是故宫该不该搞这些经营?把星巴克撤出来搞个包子铺,难道就合适了?其实星巴克也是故宫的人求着人家去开的。要搬出来,那就所有的餐饮经营项目都搬出来,如果其他的不搬,那星巴克也没有必要办。

家园 关键就在于故宫不是一个博物馆或者展览馆

它是一个“博物院”,这个独特的称呼,注定了它不是一个不断变换展品的展览馆,而是 -- 它本身就是这个地方唯一的展品。我们改变故宫,就是在改变这个展品。

如果开展览馆,中国的地方之大,哪儿不能放下,又何尝不能随心所欲地设计和修改,但是,我们有必要把故宫变成一个展览馆么?

民国的时候,是穷,没办法,建国初期,是文物保护不是重要课题,不受重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

文化侵略,我倒不认为这个概念科学,适者生存,文化不是木乃伊,也不是汽车工业,没有保护的必要,只有你有价值,才能够生存下去。而我对东方文化对于人类的价值,有着足够的信心。

家园 宫殿做博物馆,故宫不是首例;可以参见晨枫兄

不尽同意

包容可以体现在整个北京或中国的文化底蕴,老萨也说的极好:

"个人不认为故宫应当承载这样的任务。它只能是代表中国文化中历史的那一部分,和周围的高楼大厦,麦当劳,人民大会堂等等,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文化的形象。有新有旧,有历史有现实,才是这种文化形象的意义吧。我们不能固化北京,因为北京不是一个文物,是一个发展的城市,但是故宫不是一个发展的城市,它是一个历史遗迹。"

但是如果把故宫也拿来与时俱进,如同把家里的古董重新上漆,等明白毁了的是什么的时候会跌足不已;这和'包容'倒是没什么关系,从建国以来,为保护古迹奔走呼号的多半都有海外的经历,要拿古迹与时俱进的往往多是憋足了劲要赶英超美的;这个现象,区区有些没想明白.

家园 呵呵,参见了的。

不过,国外的那些做法作为参考没有问题,却也未必没有异议。

在这个层面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我前面说的:“要让宫殿负担起博物馆的功能,改造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是改造的方式方向和具体技术而已”。

至于您说的“把家里的古董重新上漆”这一段,我前面还曾经说:“故宫一方面是文物,考古对象,另一方面是文化承载......这是一个矛盾。”

这个矛盾确实不好解决。

我之所以提出三个方面来,是想厘清问题的实质和范围,这样讨论起来有的放矢,不至于各自自说自话,其实互相之间既不互相矛盾,也不互相支持。

家园 主次分清,这是能做成事情的前提. 故宫对国民来说,是个唯一能得以

保存的大型宫殿建筑, 区区的估计的大部分国民希望他能以此形式保留下去, 让我们及后辈对历史有直观的概念.

其他的作用, 如果不是非故宫不可,可以放到其他地方去.

若是还想讨论逻辑,可以和这里的好些逻辑大师好好唠唠.

拱手,后会有期.

家园 唉,这个......它已经这样了

您只要承认它是一个展品,就改变不了它作为一个“博物X”这么一个文化承载形式的事实;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就改变不了它要适应展出这么一个应用需求;改变不了这样的需求,就改变不了人们改造利用它的愿望......

其它的就只是方式方向和技术问题了。

说到文化,我突然想起近两年流行一个词叫“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来,皇上跟他代表的那一套“宫廷文化”倒挺够得上这个格。不过这个就扯远了,扯远了......

家园 我们总不能因为一个人腿瘸了

就有道理把它的手也砍了吧。

故宫保留完好的部分还是远远大于被改造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我们是让它继续被改造呢,还是应该让它保留原样呢?

将来人们去看故宫,是为了得到现代化的享受,与现代一体的氛围,还是为了它的历史和文物一面呢?假如有谁是故宫的主人,很容易看出改造它和维护它代表的是怎样的意义。星巴克哪儿都有,不一定非到故宫吃不可,实在没有,可以建一个。故宫可是只有一个,想看故宫,只能到北京,到紫禁城这个地方,在威尼斯建一个,也不会有人去的。所以,当代人看重利益与保护故宫并不冲突。

至于说故宫必须随着时代对于文化的解释不断变换自己的面孔,来满足时代的要求,我觉得这是对故宫意义的误解。故宫没有理由作当代中国文化的象征,它只是一个文物和历史的见证。保存历史遗迹与对今天社会的看法应该没关系,否则萨支持保留完整的故宫,岂不意味着想复辟帝制么?那要被抓起来了 :)

个人以为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