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入埃及记(0)——“狼来了” -- 奔波儿

共:💬17 🌺12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入埃及记(0)——“狼来了”

“狼来了,狼来了”,都折腾了好几次,连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有时候真觉得自己象《大腕》里面那位美国导演。可没想到,“狼”真得来了,早上阿联酋的签证复印件寄到了,中午公司给订了票,下午去使馆取了加急办理的埃及签证,晚上就得出发。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没法子,告别家人,我开始了自己的阿拉伯之行。

关键词(Tags): #吃喝玩乐# 埃及#阿拉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入埃及记(1)——多哈一瞥

第一站是卡塔尔(Qatar)首都——多哈(Doha)。

海湾诸国中,卡塔尔的面积和人口应该是最少的,可这个国家很多方面却让人刮目相看。它的“半岛电视台”,不单单在阿拉伯世界独占鳌头,在世界上也是闻名遐尔;它的卡塔尔航空公司(Qatar Airway)在阿拉伯世界也是最大的航空公司,其服务质量在世界航空业中总体上也算是上乘;在亚洲的阿拉伯国家中,它也是第一个承办亚运会的,在多哈机场还能看见前一阵“多哈亚运会”的许多印记;至于在多哈举办的一些国际性会议,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成就和作为,都使弹丸之地的卡塔尔在海湾诸国乃至阿拉伯国家中显得分外突出。

多哈机场,现在成了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短短八、九天时间,我两次路过多哈,但都是窝在机场里面。那天从北京飞来,是夜间的航班。到了多哈,在大厅里面朝东方,端坐四个多小时,看着太阳从黄朦朦的沙漠中一点一点爬了上来。机场上面的飞机起降频繁,能见到世界各国的航班,但大多是卡塔尔航空公司的Oryx —— 阿拉伯羚羊。

海湾国家大多靠石油非常富裕,多哈机场的巡逻车居然都是宝马。可是,这种靠出卖资源的经济模式毕竟不能长久,油气资源一旦枯竭,国家的发展又将何以为继?

可惜来回都是在此转机,没有机会能进入多哈好好看看。

通宝推:老老狐狸,方天化几,
家园 【原创】入埃及记(2)——水贵如油

初入阿联酋,就看见有亚洲杯的宣传广告,这个小国曾帮助过中国足球队书写过若干耻辱记录。

阿联酋,同样是海湾地区的一个发石油财的国家,记得飞往多哈的路上经过阿联酋上空的时候,还是夜里,一条条长长的灯链,将一座座城镇连接起来,当时很诧异。来这儿一看,不单是高速公路,所有的道路都有路灯,入夜即亮,哪怕这路上没几辆车。沙特过来的老马说,那儿的路灯大白天都亮着,没法子,有油,烧吧。

阿拉伯半岛油多,可却降雨稀少,除了大海,就是沙漠,阿联酋也不例外。这儿的饮用水大多依靠进口,生活和灌溉用水则依靠海水淡化,因此非常昂贵。虽然走到哪儿都能看见沙子,但阿联酋绝对不缺乏绿色。大片大片的人工林随处可见,甚至还出现了“Forest Zone”。可慢着,仔细一看,每一棵树下都有黑色的水管子,这可不是一般国家财力可以做到的。

在阿联酋的几天,工作学习之余,我们到阿布·扎比(Abu Dhabi)和迪拜(Dubai)溜达。这两座城市,一个是首都,一个则是经济之都,市区有林立的高楼,街上跑的常见高级轿车,海边有七星级的顶级饭店,那份奢华,以至于让同行的某人流连忘返。商场的售货员、宾馆的服务员、公司的司机,所有的服务行业基本都由外国劳工(主要是印度人和东南亚人)来干。本地人呢?躺在石油美元上面,极尽吃喝玩乐之能事。只在商场里面,或者什么赛马、赛车、赛骆驼,以及高尔夫等场所,才能看见当地人的身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于信奉伊斯兰教,此地男子一袭白袍,女子一袭黑袍,简单大方。此地的阿拉伯人无论男女,大多身形高挑,鼻子又高又直,尤其是女子,明眸皓齿,真个是“肌肤如玉鼻如锥”,难怪先知让她们戴上面纱。

离开阿联酋前,特意从宾馆一直走到波斯湾,大海是蓝灰色的,天空是血红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方天化几,
家园 【原创】入埃及记(3)——我来也

埃及之行,从签证开始就不顺利,颇为费了一番周折,也让我初步领略了什么叫“埃及国情”。

众家兄弟从五大洲四大洋汇聚在阿联酋的绿洲中,腐败了一个礼拜,然后各自踏上征程。一大早,我和阿莫和约翰,一起来到阿布·扎比(Abu Dhabi)国际机场,相拥而别。我继续向西,特意要了个靠窗户的位子,一路之上,黄沙漫漫。

开罗,埃及,非洲,我终于来了。

万事开头难,开罗机场这个乱,却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人前来接应,估计是周日,公司从未谋面的同事们都在休息(事后方知,埃及规矩是周五和周六休息)。无所谓,反正这种落单的情况也不是头一次了。在使馆签证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旅游公司的朋友,一个电话过去便搞定了住处。

按照朋友说的价钱,叫了辆出租车,司机是海斯曼大叔,能说上几句英语,我就用莫罕默得教俺那点阿拉伯语套个近乎。海斯曼大叔很兴奋,一路上用奇烂无比的英语加上若干阿拉伯词汇说个不停。

开罗的街上,车不少,出租车黑白相间,大多如海斯曼大叔的车一般,样式老旧,又脏又破,伤痕累累,但开得飞快。几乎所有的路口都没有交通信号灯,但却很少堵车,行人汽车甚至还有马车,均自得其乐来往于这座近2000万人口的非洲第一大城市。

人多,自然就挤,公共汽车的门外,总会挂着几个人。一辆婚车喇叭长鸣,和我们并驾齐驱,海斯曼大叔说是本地风俗,这一路上连续看见好几辆婚车,估计这天是个好日子。

到了宾馆,朋友已经在那儿等候了,一起出去吃了晚饭,然后回屋休息。

电视机是木头外壳,有些年头,遥控器坏了,凑合着听个响儿。房内的陈设都有些老旧,地面和卫生间打扫得也有些马虎。呵呵,有点象俺们中国过去的以及现在的不少招待所。

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一个在经济上不如中国,但历史却比中国还久远的国家。很幸运,我不是一个旅游者,而是要扎扎实实在这儿工作和生活。

“既来之,则安之”,呵呵,圣人的话,准没错儿。

通宝推:老老狐狸,方天化几,
家园 哇,好也好也,好好拜读一下

俺也想去呢

家园 哦?到埃及工作去拉?
家园 【原创】入埃及记之外一篇-----做客

周末,原计划去超市置办点过日子的东东,可一大早,莫罕默得打来电话,请俺去他家做客。一问地方,在Memphis,这可是古埃及的第一个首都啊,估计是重名儿。

路边拦了个的,然后给阿莫打个电话,请他跟司机讲好具体地点,然后就出发了。穿过城区,过了尼罗河,我们在乡村公路上疾驶。透过车窗,我贪婪地观瞧路边的一切:埃及的乡村满目青色,一圈尼罗棕围着绿油油的菜地;一身长袍的埃及百姓,或骑着毛驴,或驾着骡车,当然开车的也不少;黑袍的埃及妇女头顶包裹,或者水罐,牵着娃娃;河边常常能看到小巧的埃及白鹭,不过垃圾堆也比较常见。

车到Memphis,外表看是一个普通的埃及小村庄,可在尼罗棕下是成片的古建筑遗址,司机把车停在一座博物馆前面。看来真是那座有 5000多年历史的古都Menphis!阿莫一身休闲打扮,乐呵呵地走过来,还真要带我逛博物馆。他姐夫居然是馆长,我们借此裙带关系“走后门”进去了,博物馆面积不大,只有二亩地大小,New Kingdom时期(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是主角,因为残存的大部分石像都是他的,而且还有一个小型的Sphinx守护左右。可惜博物馆没有什么文字说明,实在是一件憾事。

馆外空地摆摊的大多是阿莫的乡亲,纷纷上来打招呼,问候一圈以后,一听俺从中国来的,都非要送俺纪念品当礼物,俺要交钱,坚决不要。另一乡亲,把俺们请到店里,喝杯埃及红茶解解渴,分手之时,又是一圈问候。

接着,阿莫坚持要带我去Sakkara,没听说过这个地方,以为是个小镇子。可我们却进入了沙漠地带,原来是金字塔,而且是最古老的埃及金字塔---公元前2700年的Djose金字塔。面对这座漫漫黄沙间矗立了近五千个春夏秋冬的庞大建筑物,我不得不折服于埃及的古老,根深蒂固的我中华文明天下第一的观念在一点点崩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jose金字塔旁边原来有神庙和陪葬墓等建筑,如今只剩残垣断壁。其东面100米处,有一30米的深坑,是金字塔的入口,这与我以前了解的金字塔入口在塔中央不同。有台阶可以下去,但现在不开放。Sakkara金字塔群一共有17座塔,与吉萨(Giza)金字塔群的规模相比差远了。

我问阿莫,是否尼罗河在以前是流经Memphis的,阿莫回答说是。由此看来,Memphis的衰败乃至Sakkara金字塔群规模较小的原因主要是尼罗河改道的原因,由此引起物资运输的不便。

从Sakkara回去的路上,我们遇到了阿莫的舅舅,他热情地开车把我们送回阿莫家。这村里的路铺有柏油,坑坑洼洼,垃圾很多,看来埃及普通百姓不讲卫生的习惯和一般中国农村有点相似。

阿莫家是个4层小楼,外表就是简单刷了点水泥,什么采光、格局、装饰啊,都不怎么讲究。他很自豪地将我介绍给他的大家族,四个兄弟,一个未嫁的妹妹,加上老爸老妈,还有侄子侄女。对男宾,一律行贴面礼,女士嘛,握握手就行了。我能说几句阿拉伯语,让他们感到高兴。

阿莫的父亲赛义德(Said)先生是当地一家小学的校长,一身长袍,是位忠厚长者,话不多,只是听我和他几个儿子聊天,偶尔插几句话。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中国制造的东西在埃及很受欢迎,真正是物美价廉。阿莫的大哥和我同年,不过已经有一儿一女了,小日子过的很滋润。阿莫的二弟Ahmad正在开罗学会计专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感兴趣,问了我不少中国经济的问题,我想中国之所以发展,离不开“Hardworking,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也不知答案是否正确。

阿莫的母亲给俺们做了一大堆好吃的,由阿莫的三弟和四弟用一个一米开外的大铝盘子端了上来,我们一通大吃,食物很丰盛,不过说实话,比起俺中华食物那是差远了。俺们历史没他们长,可吃的上面俺们还是占上风的。

吃罢饭,又是一大盘水果,我吃完一个,立刻就有人塞给我一个剥好的桔子或者香蕉,没法子,只好放慢速度。

天色将晚,大家要我就在家住,可一想到第二天还有一本厚书要啃,只有婉言谢绝。阿莫一家把我送出门,又是一通亲吻握手。冒着零星的小雨,阿莫一直把我送上小巴,告诉司机我是他兄弟,司机乐呵呵地表示一定照应。第一次,在埃及坐小巴,和一大帮普通埃及人挤车,有点意思。小巴的终点是吉萨的金字塔大街,我拦住辆的士,返回了住处。然后按照阿莫的嘱咐,给他一个电话报个平安。

记得那一天,一位“老开罗”送我回家的路上,建议我多接触普通埃及百姓,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埃及,看来此言不虚也。

通宝推:老老狐狸,方天化几,
家园 送花一朵

可是一张图片也没有吗?

家园 很好。。。

请继续。。。

家园 喜欢看,请奔兄继续!
家园 【原创】入埃及记-----外二篇(坐车)

坐车

埃及的通用语是阿拉伯语,触目所至大都是蚯蚓状的阿拉伯文。出个门,那感觉自己就是一大文盲,就自己那点阿拉伯语只够勉强打个的侃个价。若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可不能只通过的士的车窗。

这一天,邀上朋友,一起去坐车,准备去开罗城的象征--位于萨拉丁城堡的莫罕默得·阿里清真寺瞅瞅。附近车站有四趟公共汽车,标有站名,不过全是阿拉伯文,看不懂,但估计怎么着,也应该有一趟去那儿的车。

车来了,949路,上车,“Anna royah Gaami Mohanmud Ali”,司机看到两个外国面孔,先是一楞,接着一乐,张口道“%¥#·#¥”(听不懂),一挥手,示意俺们上来。坐下来,售票员过来卖票,一镑一张(一埃磅合1.5元人民币),贵了点儿。

先是沿着主路El Orooba大街向前开,接着在Atef El Sadat广场转了弯,是走小路吗?看方向似乎不对。俺暗自揣摩,这是去莫罕默得·阿里清真寺吗?不管它,大不了坐到头再原路坐回来。

途经一座学校,看规模和进出的学生,似乎是座大学,难道是那传说中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学--Al Azhar University?正当我们小声嘀咕时,坐在朋友旁边的一埃及小伙儿发话了--“这是Ain Shams大学”,居然是中文,带点外国腔。见我们吃惊的样子,小伙子乐呵呵地自我介绍是一位导游,就是这所大学毕业的,名叫Nour,神奇的埃及!

在一个车马汇集的大广场,我们与Nour告别,下了车。一看旁边,居然有Mubalak地铁站的牌子,原来我们已经到了Ramses II广场了。四周的道路呈辐射状散开,我们随便找了条街道逛起来,这条街边都是文具店和书店,我们一路与店主们打着招呼“Salem Elaiyikon(您好)”,一路向前逛。换一条街,是小五金店;再一条街,是小饰物一条街。呵呵,真有意思,感觉有点象武汉的汉正街。

走的渴了,在一路边的冷饮店买了两大杯现轧的甘蔗汁,总计一镑,便宜,仰脖一饮而尽,一丝清凉和甜美,顿时沁入肚腑,让人从里到外地舒坦,埃及果汁果真名不虚传。

12点了,周边的礼拜塔上响起了悠扬的呼唤声--“Laaaaaaaaaa ilaha ilaaaaala-l-lah, wa muhaaaaaamad rasul Aaaaallah(世间神灵唯我安拉,莫罕默得是他的信使)”,礼拜时间到了,不少开罗人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或者停下脚步,走进最近的清真寺跪地祈祷,有的干脆在大街上铺开地毯,面向麦加,那庄重的神情,不由让人肃然起敬。

我们计划回去看春晚的,于是又绕回Ramses II广场,准备搭949路回家。没有候车牌,但旁边都是等车的人,等吧。可左等右等不见车来,于是我用那点可怜的阿拉伯语+英语询问旁边的一个小伙子,他说我们的等候的地方是正确的。一会儿来了一辆车,小伙子帮我问了一下司机,确认是开往Sheraton Hotel方向的,我们于是上了车,才0.25镑一张票,便宜的邪乎。

果不其然,车沿着Ramses II大街朝着尼罗河方向开去,很快到了终点站--Midaan It-Tahriir(解放广场),这旁边的确是Sheraton Hotel,不过是Cairo Sheraton,不是Heliopolis Sheraton。见我们茫然的样子,同车的一中年人英语不错,问明白我去的地方,一指旁边的中巴车102路,说坐这辆就直接到了。我们谢过他,上了车,为防再次坐错车,我又用阿拉伯语和英语问了同车的人,确认无误。

小巴司机车开得飞快,走的路线和我们来时不一样,但我打的的时候跑过这条线,很快上了El Orooba大街,看来的确是对的。到了地儿,喊一嗓子“Okaf Hena”。

回到家中,赶紧的,开电视,春晚刚开始,一堆人,乱糟糟的,正在那儿蹦呢。

通宝推:方天化几,
家园 放些照片就好了
家园 我也想啊

不过俺的破机器居然无法从DC上面当照片,而且回到家拨号上网,网速奇慢无比。不过,来日方长,以后一定争取多上照片。

家园 埃及被英国占领过几十年

很多人都会说几句英语的。而且这个国家旅游是支柱产业。

家园 抽空儿去趟亚力山大

感觉挺好,我上次去埃及都十年了。正好感上恐怖分子袭击,我们坐的车子都有一辆军队吉普车武装护送,停下来吃饭的时候,士兵会守在车子旁,说是防止有人载车底下放炸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