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聊】杨门女将多异族 -- 任爱杰

共:💬59 🌺16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闲聊】杨门女将多异族

看到曹二哥的大作《霍去病麾下骑兵的胡人成分》(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0604),忽然想起一话题,随便聊聊。

对于古代各大帝国来说,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周边文明程度较低的蛮族总是拥有相对较高的战斗力。于是帝国总是想要利用他们的战斗力去打击和对抗帝国的敌人。

为帝国所用的外族往往会被同化。于是几代之后,不但外族自己不再认为自己是外族,连原来的本族人也会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而将他们方便的纳入自己的族谱。

有人说隋、唐胡气重。那是很客气了。老杨家、老李家以及他们的将军大臣们,从人种上来说,很难说就是汉朝汉人的直系后裔。至少南朝人的血统要纯正的多。从文化和文明程度上来说,似乎也是南朝人才是正统。至少南朝没有象唐太宗那样趴在老爸身上吸奶头的习俗。如果看看那会儿留下来的塑像,很多峨冠博带的官员居然是高鼻深目白皮肤的胡人。

经过三百多年的融合到了宋朝,一个新的汉族应当是形成了。而汉族传说中这个时代最出名的武将世家--“杨家将”中却有很多异族。

准确地说,应当是杨门女将中的少数民族不少。

杨门女将中最出名的是穆桂英。这位穆桂英正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当然,田中芳树那家伙把她当了真人写进书里骗稿费蒙日本人)。但并不是没有人研究。

卫聚贤在《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中提出穆桂英其实来自于鲜卑大姓慕容氏。慕容氏作为古代鲜卑贵族,久有尚武的传统。欧阳修《杨琪墓志》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次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翦伯赞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于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乡,《保德州志》说是"穆塔村"(又写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北京密云和顺义也各有"穆家寨",同样传说是穆桂英的家乡。这固然反映了民间杨家将传说的广泛流行,也可能与慕容氏等少数民族在塞上的广泛分布有关。

当然,这位慕容氏是不是真的就是穆桂英很难说。但杨门女将中的另一位领军人物佘赛花可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折赛花,生于后唐清泰年间(934年),后汉乾佑二年(949年)与杨业成婚。卒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寿七十七岁。《晋乘搜略卷二十》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

佘赛花的曾祖父曾任后唐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祖父折从远,公元930年后唐明宗授他为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刺史;父折德扆,后汉隐帝特任府州团练使。据清代兵部尚书毕沅《吴中金石记折克行碑》中记载:“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县孤山堡南,叙折太君事,世以此碑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杨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窝村。”折太君即是历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后来说书人以讹传讹,用了同音字所致。

其实不论是“佘”还是“折”都不过是音译而已。姓氏考略云:折氏出匈奴折兰王之后。为古代匈奴族折兰氏、鲜卑族折娄氏所改。而五代西河郡麟府折氏是羌族折掘氏后裔,党项族;祖籍云中,远祖折华。党项族是隋唐时期部分羌族为拓展生存空间东进并融合其他当地民族演变而成的新种族,西羌是其前身。西元六世纪有羌族“莫折大提、莫折天生、莫折念生起义称王秦州;莫折也是折姓来源之一,后改为单字折姓。

虽然折氏与后来的西夏同族,但是在宋朝抗击外侮的战争中,折家英才辈出,佘赛花的弟弟折御卿和后世的折惟昌、折继闵、折克行、折可适、折可存等,皆为名将。《五代史》有折氏宗族传记。折家数代东抗契丹,西御西夏,号称 “折家军”。史称折氏“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国赖之”"夏人畏之,益左厢兵,专以当折氏"“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五代史》)。

所以汉朝的匈奴固然有归顺大汉的。宋朝的党项也并不就只有西夏一家。相反折家倒是大宋的栋梁。

穆桂英和佘赛花的族属到了传说、小说和评书里就淡化了。但是这段历史并没有消失,反而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了下来。

传统的小说、评书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某武将世家的小白脸打不过敌方的女将,被敌方女将活擒,最后被逼成婚,带了女将归队的故事。在杨门女将的故事中(也包括《呼家将》、《狄家将》、《薛家将》等等),这些女将很多来自异族。例如杨门女将中的黄琼女便来自西夏,呼家将中的萧赛红是辽国公主,等等。

这类小说大多定型于明朝。有意思的是明朝出名的女将很多是少数民族。例如我们以前说过的那位北元的满都海。在普安州造反的米鲁。为明朝出力的也不少。例如抗击倭寇的瓦氏夫人是壮族。明末的秦良玉是石柱土司。现在四川的不少少数民族都在争她的族属。大致有土家、苗、侗等几种说法。

与宋朝不同的是宋朝的折太君毕竟没有真正打过什么大仗。但明朝的女将们都是真正提刀上阵的主。所以这些小说中的女将形象恐怕还融合了当时的女将传说。

呵呵,明朝的男人打不过人家,就只好把人家在小说里 YY 一把。一叹。

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通宝推:拿不准,孟词宗,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哈哈,有意思。
家园 鲜花
家园 看完想起常香玉

没啥,就只想起她唱的那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当然,那是花木兰。

家园 花顶好文——
家园 “穆”姓本身就是鲜卑八族之一

倒也不一定非得往“慕容”上靠...

家园 现代汉人中也有很多高鼻深目的,应该是胡人基因吧

这点在男性的脸上表现的很明显,女性就不太明显。

家园 这倒也是

丘穆陵氏,后改为穆氏,为八大姓之首。不过,改汉姓后来又有改回去的。反复多次。

另外南北朝姓穆的也未必原来就姓这个。例如北齐人穆提婆原来姓骆,跟随母亲进宫后很受当时皇帝的宠幸,因为皇后姓穆,他就跟了皇后的姓,改姓穆。

至于卫聚贤的考证,我也觉得有些牵强。“慕容”和“穆”发音还是有些差别的。而且宋朝姓穆的未必就是鲜卑人。倒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的可能性不小。盖回人叫“穆罕默德”的来华多用“穆”或“马”为姓。弄得不好,穆桂英小姐还是伊斯兰教徒(或者是其后裔)?

家园 这就相当难说了

现代汉人的血统其实相当混杂。古代胡人的基因固然有。但是唐宋以来很多沿海大省市中的汉人还混合了来通商的阿拉伯人,印度人,甚至黑人的基因。不少汉人的头发生来便是细细的小卷,祖上弄不好就有印度南方人或黑人的血统在里面。至于高鼻深目,固然可能是古代留下的胡人基因。更有可能是晚近来到中国的欧洲人的血脉。毕竟葡萄牙人自明朝就来到澳门。俄罗斯人还给康熙当过卫队。至于鸦片战争之后,外来西人在中国留下的混血儿也不少。

家园 深以为然。
家园 穆桂英的经典唱段是《穆桂英挂帅》

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

穆桂英为报国再度出征,

二十年抛甲胄未临战阵,

难道说我无有为国为民一片忠心?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

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

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

敌血飞溅石榴裙,

有生之日责当尽,

寸土怎能属他人?

番王小丑何足论,

我一剑能挡百万兵!

我不挂帅谁挂帅?

我不领兵谁领兵?

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

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

这段唱词据说是抗美援朝时梅兰芳重新改编的。梅兰芳到底是男儿本色,豪情壮志尽在其中。

家园 嗯,女将多异族。不知西西河多不多各民族网友呢?
家园 您算一个吧,看笔名像是满族?

萨苏原来的姓很少见,不知道是不是少数民族。

家园 记得萨苏有文章谈到他冒充小数民族骗待遇。经你提醒,我才想

起自己是外族人士。

家园 华夏族有个南迁过程

特别是魏晋时期,衣冠南渡,一些文化含量很高的家族整体搬迁了。

但民族文化影响本身很复杂,也有个向北影响的过程。黑龙江玉泉附近,发现一批金代石刻,其中一尊石像,被韩国一个很特别的教派“七星仙人教”的创教祖师,一个老太太,指为七星仙人。韩国人年年不远万里来给这石像上香,带动了当地小环境的经济,当地人自然就把这金代石像立在哪儿。浮云一次在饱餐鹿肉和啤酒之后,特意去看,大吃一惊:这峨冠博带,不就是中原士大规嘛!

穆桂英,族源那里不论,俺还是当她汉族的。她传递的文化信息,凝聚的民族精神,代表的艺术形像,都太纯粹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