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狼群策略”- 也谈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并购克莱斯勒 -- 邦德

共:💬6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狼群策略”- 也谈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并购克莱斯勒

“狼群策略”- 也谈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并购克莱斯勒,兼谈中国企业海外技术收购

不是说中国是睡者的狮子么?!不是说华夏为礼仪之邦么?!为什么要作“狼”?还要对“可怜的”猎物一群一群地进攻。这乍听起来有点可怕和血腥......,然而商场如战场,国家间、企业间的争斗难道不是非常地血腥吗?虽然有时候看不到寒气逼人的刀光剑影!

狼性凶猛,但身材小,对付凶悍的大猎物,如果不成群出击,恐怕会很容易成为别人餐桌上的美味。用“狼”来形容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现状,似乎还算恰当。因为身材早就有了,数量也不少,然而就是缺少残酷竞争环境中磨练,缺少那么一点与生俱来的在市场上的狠劲儿,那么点准头儿,尽管面对大多是“巨无霸级”的竞争对手。这似乎和我们几千年儒家倡导的温良恭俭让有关,但在这个温良的狼群里面,的确出现了几匹有野性的狼。

上汽和南汽在病入膏肓的罗孚身上很准确地咬了几口,目的很明确,要的就是技术研发能力、专利和生产线。至于是否将来对海外市场进行整合,似乎也很准确地虚幌了一枪,国内市场才是发展的基石和依靠。奇瑞则采取了一条更高明的策略,一下子站在市场巨人的身边,为戴克集团小型车提供代工。这无疑会极大提升奇瑞的学习、研发能力、产品性能和品牌等等。所以奇瑞发行股票那一天,我一定掏腰包多买几张。

且住,好像离题太远了,这个圈子兜得有点长。回头还是说老克和老戴分家。戴姆勒似乎看中了奇瑞的小型车代工,于是乎就急于把克莱斯勒一脚踢出门去。真是这样么,答案一定是.......

否定的!!!

低成本制造是折磨北美汽车产业多年的一大顽疾,先是日系本田和丰田,接着又是韩国现代,这些低成本企业把老美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企业巨头逼近了死胡同,把他们折腾得气息奄奄,日薄西山。这里讲的是纯粹的汽车硬件制造,不涉及销售环节的汽车贷款、租赁、二手车市场以及售后服务。由于主要零部件日渐标准化、整车制造的行业利润基本在5%左右,无论如何外包,低成本制造都很难有起色。但其他环节的利润还是相当丰厚,难怪很多大跨国企业用非制造部门的来弥补生产线上的不足,难怪自己有工厂还是要找别人代工。然而不幸的是,在内忧外患的煎熬下,克莱斯勒成了又一个失败的企业并购的牺牲品,这又一次活生生验证了商学院学堂里教授谆谆教诲-别老盯着华尔街,别总看着并购的风光,最后整合成功的案例没几个!

不信你自己伸出两手数数自己有几个指头?

结婚总是要有缘由的,那离婚就更需要理由了。虽然最初双方股东一致看好合并可能个这两个企业带来的合力,但是这个跨国婚姻维系的时间不长,带着嫁妆而来的日耳曼血统的戴姆勒老婆就拒绝再和克莱斯勒牛仔过下去,牛仔着没办法,身后还有一大队哇哇待哺的孩子(工会和产业工人)要养活,无奈只好最终选择领谋出路。蜜月期恐怕还没过完就一拍两散,这首先可能起源于一种文化上的冲突,商业语言的障碍。诸君想一想,这对中年夫妻半路出家,日常生活里该选择哪一种语言讲悄悄话?如果这点默契都没有,那可真叫难也!更难的是开董事会,是不是需要给每个董事配同声传译?即使大家都可以选择一种语言交流,那么用生涩的德国口音来驯服美式英语,这难度大了去了!

沟通困难,信息交流不畅,难怪这两口子也要吵嘴打架。企业要经营,家庭过日子,都不过是这么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然而怕就怕在这种文化站该最终导致政令不通,这就变成大问题了!并购的原则里面就有这么一条,要审视企业文化上的差异。如果矛盾太多,并购的成本和风险也会激增,成功的可能更会降低。

我们有理由相信来自双方企业的管理精英们为实现合并后的企业战略目标每天每个人都在做着正确的事,但是这还是不能挽回败局,这是为什么呢?成功的企业一定需要各杰克威尔奇是的超人吗?

竞争对手太强?可能!汽车在美国不过是一普通的日常代步工具,韩日汽车,尤其是日系的丰田和本田,已经凭借整车优良的性能和能耗,成功占领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后来的现代也不示弱,再也不是一拳头能在车门上敲出五个坑的老爷车,性能大为改观。消费者的对于本土汽车的钟爱在手头紧的时候也打了大大的折扣。

可是美国每年生产销售的汽车有近千万辆,利润都跑到哪里去了?当然是下游多占一点,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赚一些,零件供应商的供应商在剜掉一大块儿。整车厂能够使得着都用尽了,向上下游整合,搞垂直、再搞专业化剥离,反反复复,复复反反。

技术研发投入也是一大笔开支,最核心的技术不外乎是中国人多少年自己花了很大心机还是做不好发动机;但是无论车型怎样换,但是汽车的基本功能类似。汽车作为一种家庭消费品,生产厂家把很大的心思花到产品的差异化上来,一个汽车厂商每年可推出几十种车型,比街上走着的时髦姑娘身上的时装变得还快。

可是汽车到了中国,似乎这一切都变了样。消费者更看中的是汽车的基本功能,价格。至于功能上的差异,则显得不是能那么重要和迫切。这也造成了目前的市场现状,无论多高档的汽车都有人买,无论小厂拼凑起来的汽车有多么烂也会找到买家。

中国汽车企业难道没有优势了吗?有!他们的低成本制造优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害的杀手锏!可是这柄剑首先用来对付谁呢?在北美,一个生产线上的技工的年薪比MBA毕业的硕士生还要高。怪不得教授刚在课堂上透露了汽车产业工人的年收入,台下的几位墨西哥老兄便忙不迭打算改行当蓝领了。我们国内的工人阶级似乎目前还到不到他们美国同行的标准,否则我也要认真考虑转行了。

然而这些企业天生的劣势也不可不提,研发投入少,技术积累不足。这一点的确让热心肠的中国老百姓看着心理替他们着急,干着急没办法,急得抓耳挠腮。不过商业上的事儿,还得用商业手段来解决。奇瑞先具备自主的研发能力才会有大客户主动送上门来。那其他一汽、二汽、三汽、五六七八汽该如何做呢?如果自己做不来,那就向市场伸手嘛!这不说着说着老克的车子就开着送上门来了。

送上门来也不能盲目乐观,目前任何一家国内企业想敲开老克的大门可能性似乎为零,殊非奇迹发生。这些企业的跨国界、跨文化的经营和管理能力都令人信心不足,国内市场上经营多年商未做大,更不必说有富余资金作跨国兼并。

这一点新闻界的朋友可千万别跟着瞎起哄,赚点眼球可以,但是千万别当真。

然而单打独斗不行,大家蜂拥而上可以不?有可能,变通的方式呢,也还有!但是这要看老克的分拆模式和国内企业缺什么,或者双方在哪方面可以互补。如果老克把资产切碎拍卖,那么国内企业联合起来有机会分一杯别人不要的技术和智力资产,这样的交易作得来,也做得值。另一种方式呢,建立代工或者战略合作联盟,似乎也是一种可能。市场上风传一汽有意搅这趟浑水,我个人认为这不大可能是财务层面的并购或者联合,在品牌、低成本制造以及中国市场方面的确有可能。但是这样做老克无疑会面临很大的国内压力和企业战略层面的挑战,毕竟大家都盯着中国蓬勃的国内消费市场,老克不大可能放弃退走麦城。

其实狼群的作用还有一个就是个体间如何处理竞争和合作。在猎物和敌人面前,狼群的目标是一致的。当然,这需要个体间有意并学会分享成果,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讲,的确需要点创意,还真是个不小的挑战!!!

关键词(Tags): #】“狼群策略”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并购#克莱斯勒元宝推荐:铁手,
家园 挖坑?好像没完?
家园 想把话题引到的技术创新的企业和政策层面问题上去,可是

不知那位老兄对这感兴趣愿意凑热闹.

家园 大家都有兴趣,你就别客气了!

纷纷跳你的坑

家园 扑通,跳坑里了!
家园 可能路不好,把我的眼镜接你戴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