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袁本初密码 -- 张四维

共:💬147 🌺28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袁本初密码

前言

《三国演义》开篇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大到民族兴衰,小到个人沉浮,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多久则少,少久则多;富久则贫,贫久则富;安久则危,危久则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规律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

分合二字,一言难尽。放眼寰球,中国无疑是历史上内战最多发的国家。从楚汉相争到太平天国,每隔百余年,周期性的全面内战就总会爆发。其中最长的大分裂局面,莫如由五胡乱华开启的东晋南北朝。而五胡之所以能乱华,近因在于西晋八王之乱,远因又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内战和瘟疫。这近因和远因其实是同一原因:中原政权内部争权夺利,天灾人祸同时并举,汉族人口大批死亡,数量从东汉中期的五千余万锐减到西晋时期的一千余万,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与异族的力量对比。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灾难为害之剧,流毒之广,由此不难想见。

既然这样,后人便不免要追问:导致东汉帝国衰亡的原因何在?一个在公元100年前后还威震半个亚洲的大帝国,为什么到了公元107年前后还,却会被一群手舞竹竿木枝,拿菜板当盾牌的羌族土著部落打得焦头烂额,半个世纪之后便土崩瓦解呢?冰冻三尺,定非一日之寒,今人不可再像刘备那样,满足于诉诸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天真地相信东汉皇帝们不过是主观地“亲小人,远贤臣”,然后“叹息痛恨于桓、灵”一番就够了。古往今来,这一问题经常受到学者和大众的关心。《三国演义》全书一百二十回,前七十九回都在叙述东汉末年之事。等到曹操已死,曹丕受禅,刘备、孙权相继称帝,三国时期虽然刚刚开始,故事的高潮反而已经过去了。

所谓“三国”,也就是曹魏、刘蜀和孙吴。作为三国的建立者和东汉帝国遗产的继承人,曹操、刘备和孙策、孙权兄弟有一个明显而奇特的共同特点:他们都曾经长期为东汉豪门袁氏家族中的袁绍和袁术兄弟效力,其属下大多也有着浓厚的袁氏部曲背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将三国鼎立视为袁绍、袁术兄弟内战的延续。曹、刘、孙三家争夺的不仅是东汉帝国的遗产,更是袁氏家族的遗产。后人读史至此,不禁要问:在东汉帝国高度发达的中央集权制度下,袁氏家族如何可能攫取这样巨大、以至于足以抗衡并颠覆皇权的资源和财富呢?对东汉帝国的衰败和分裂,这个豪门又要负多大的责任呢?

现代史学的一个重要创见,就是见微知巨,由小见大。袁绍字“本初”,袁术字“公路”,这两个“字”都非常奇特。古代中国人极为重视“名”与“字”,往往以此寄托家族的志向。譬如,刘备给年长的养子起名叫“封”,给年幼的嫡子起名叫“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到泰山封禅乃古代中国最隆重的仪式,只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可以举行。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想要到泰山封禅,管仲坚决反对;鲁国贵族季氏到泰山活动,孔子大发牢骚。由此可见,刘玄德早就有了称帝的雄心大志。后来刘备听诸葛亮之言,杀刘封而立刘禅,结果只剩下一个“禅”,反而生出“禅让帝位”之意,弄巧成拙。以谐音论,刘禅身为皇帝,而以“流产”为名,也实在匪夷所思。所以蜀汉大臣谯周据此预言说,刘禅将来一定会是亡国之君。

袁术的字“公路”同样有趣。西汉末年,社会上流传一本名叫《春秋谶》的预言书,说“代汉者,当涂高”。“公路”与“当涂高”意思相近,可以互训,袁术家族意欲代汉自立的志向也由此可见。袁术终生笃信这个预言,他晚年干出的许多荒唐事均与这个神秘的“当涂高”直接有关,特别是盘踞淮南,然后称帝。这些绝非他个人的一时冲动,而是如“大楚兴,陈胜王”一般,来自袁氏家族长期的策划。

与“公路”相比,袁绍的字“本初”含意更复杂,而且其根源更加引人入胜。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同,古代中国人有一个独特而谨慎的文化传统——避讳。按照这一文化传统,在近代之前,中国人绝不直称尊长的“名”,也很少直称同辈的“名”。而在社交场合,成年男子们通常互称对方的“字”。不仅如此,对于很多有特殊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名词,尽管并没有法律禁止使用,古代中国人在取“名”和“字”时也极力避而远之,绝不故意采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这些虽不成文,却为历代中国人严格遵守的“避讳”禁忌中,本朝帝王的年号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因此,我们不会看到有唐朝人的“名”或“字”会叫“贞观”或“开元”,也不会看到有明朝人的“名”或“字”会叫“洪武”或“永乐”,更不会看到有清朝人的“名”或“字”会叫“康熙”或“乾隆”,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

不过,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什么事情都免不了例外:袁绍的字“本初”正是东汉质帝刘缵的年号!由于当年汉质帝就遇害,所以逾年便改元了,导致“本初”只有1年,即本初元年(大致相当于公元146年)。当然,这一巧合非常有助于后人解决袁绍的生年问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绍”字主要为继承家业或政权的意思,而且有着特殊的含义。按《尔雅·释诂》的解释:“绍,继也。”按《逸周书·谥法解》的解释:“疏远继位曰‘绍’。”可见,袁绍在刚刚出生并取名“绍”之时,便已经被选为家族的主要继承人,而他的地位本来却很低下疏远。实际上,袁绍极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妾生的儿子,后来被过继给无子的伯父。按照亲缘关系来说,袁绍有嫡兄袁基和嫡弟袁术,但从“袁绍字本初”这一现象来看,整个袁氏大家族的领导权,特别是世袭的爵位继承权,在袁绍刚刚出生并取名之时,便已经落到了他的头上。

由上述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中,我们至少可以提出下列十个基本问题:

一、袁绍是否生于本初元年?

二、在东汉末年,用本朝皇帝的年号当“名”或“字”,是否属于忌讳的事情?

三、是什么人,出于什么动机,为少年袁绍取名“绍”,字“本初”呢?

四、作为庶出子的袁绍为何会在出生后,便被公认为整个袁氏大家族未来的领导者?

五、对于袁氏家族成员来说,本初元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他们在那一年的遭遇如何?

六、本初元年的政治风波,对袁绍本人、袁氏家族、以至于东汉帝国后来的命运产生过什么影响?

七、袁氏家族既非东汉帝国的开国元勋,也非皇亲国戚,更未立过任何军功。那么他们如何能屹立在朝廷中上百年之久,以至于成就空前绝后的“四世三公”官场传奇的呢?

八、袁氏家族中并没有出过学术大师,与太学等教育机构素无密切来往,东汉帝国也不存在“科举”这样的考试机制。那么,袁氏家族又如何会“门生故吏遍天下”呢?

九、袁绍和袁术兄弟相互敌视的原因何在?

十、袁术为何要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执意东征淮南?为何要在实力尚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急于在九江郡称帝?称帝之后,他又为何不自称“朕”,而自称“仲家”呢?

对袁氏家族的历史探索得越深,我们就会发现越多这类的疑问。它们与东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潮流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张迷宫般的大网,掩盖着一个虽然久经专家学者与人民大众的讨论和研究,却仍然疑云密布的传奇时代——东汉,那个现代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皇朝。

————————————————————————————

以下为各章节的链接目录:

第一回 引易经直臣死义 测灾异博士亡身链接出处

第二回 楚藩王拜佛取祸 袁郡守平冤救民链接出处

第三回 窦宪击胡起是非 袁安庭争论古今【上】链接出处

第三回 窦宪击胡起是非 袁安庭争论古今【中】链接出处

第三回 窦宪击胡起是非 袁安庭争论古今【下】[链接出处

第四回 北匈奴遁走乌孙 西羌戎进逼金城【上】链接出处

第四~五回简述 链接出处

第六回 袁次阳舌战新娘 当涂高蛊惑民心【上】 链接出处

第六回 袁次阳舌战新娘 当涂高蛊惑民心【下】 链接出处

关键词(Tags): #三国(铁手)#袁氏家族(铁手)#袁绍(铁手)#袁本初(铁手)元宝推荐:海天,AleaJactaEst,铁手, 通宝推:zwx650,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抢一个沙发先!

花等下文~

家园 袁本初,按西人习惯不就是本初元(年)嘛?
家园 天哪,这里面文章不少啊!!!

估摸着猿本粗、牛癣得和孙鬃哞都不是中华人士,幸亏曹操搞定了他们,地球才免遭外人阴谋破坏。。。

那个什么卧龙,显然是基因改造的外星怪兽。。。

家园 嗯,看上去这话题挺有趣。花
家园 这个思路非常有意思。虽然常见袁氏四世三公的说法

但是这四世三公纵然门徒众多,对后来东汉的影响却因为三国人物的出彩很少提到。

另外,关于内斗。争总是要争的,就看用什么方法争。春秋的时候大家都是看谁的法子高明,间接的就促成了百家争鸣,出了不少好东西。要是看谁的手段更恶劣,那必然是越来越不堪。

家园 见微知著的话,刘备父子的名字都不好

先主叫刘备,果然运气很背,开头一直抢不到地盘,只好寄人篱下。后来好不容易黑了本家兄弟一把,抢到了地盘没几天就给人在背后捅了一刀,最后兵败夷陵就此完蛋了。

后主叫刘禅。本来和哥哥的名字合起来就是“封禅”,帝王气象啊。可是哥哥没当上皇帝,而皇帝叫“流产”就大有问题了。另外,单独一个“禅”字可做“禅让”解释。果然这个皇帝没做到头就投降了。

呵呵。

家园 袁本初和亲戚有仇?

起兵反董卓,不通知尚在长安为官的叔父袁槐(名字记不清了),至其一家被杀。

和自己同父异母的袁术更是水火不容。

家园 名“绍”字“本初”是名字互训

绍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继承”。“本初”好理解,就是表达不忘本的意思。袁绍字本初,这和嵇绍字延祖,王述字怀祖一样,是名字互训表达对本家族先世的敬意(王述的“述”和“绍”是一个意思,现在说的“绍述”,就是这两个词同义复指构成的合成词)。

家园 您说的这些都不错,但都只是表象

“绍”字主要为继承家业或政权的意思,而且有着特殊的含义。

按《尔雅·释诂》的解释:“绍,继也。”按《逸周书·谥法解》的解释:“疏远继位曰‘绍’。”

可见,袁绍在刚刚出生并取名“绍”之时,便已经被选为家族的主要继承人,而他的地位本来却很低下疏远。

实际上,袁绍极有可能只是一个小妾生的儿子,后来被过继给无子的伯父袁成。

按照亲缘关系来说,袁绍有嫡兄袁基和嫡弟袁术,那么,袁氏家族的领导权,怎么会在袁绍刚刚出生并取名之时,便落到了他的头上?

以刘封和诸葛乔为例,被过继之后,日子并不舒坦。继父一旦有子,迟早将其取而代之。而袁绍一旦被过继,取名曰“绍”,取字曰“本初”,何其大气?莫非袁成早已知道自己不会再生儿子了?果然,“绍生而父死”,又何其巧合?

原因以后再详谈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正是如此

袁绍和袁隗并没什么矛盾,不过和哥哥袁基、弟弟袁术嘛,袁绍不仇视他们,他们也将仇视袁绍,甚至骂袁绍是私生子,或者根本不是老袁家的种。

参见 您说的这些都不错,但都只是表象

家园 听起来很有意思

莫非老袁家能掐会算,前三百年后五百年都算好了?

后来的那个袁天罡跟这四世三公的老袁家没什么联系吧?

坐等...

家园 虚晃一枪,卖个破绽——哈哈,有意思

俺若是打字快,也会像曹兄一样开口询问的,可是,手慢啊。再一想,楼主既然知道“本初”是年号,自然也应该晓得互训的道理。呵呵——俺端杯茶坐稳了,且听张兄如何“下回分解”。

家园 某人做某人嗣子,就叫绍其后

和整个家族领导权没关系,晋宗室司马彪字“绍统”,总不会说是他要领导皇帝在内的整个司马家族吧:)。

具体以袁绍而言,如果他确实是出嗣的,并且名“绍”也是针对这个而言,那就是说绍袁成之后。如果说有“家族领导权”的问题,也是就袁成这一支而言。事实上司马彪也是出嗣他人的,司马彪所“绍”的“统”显然不可能是说司马皇帝的江山,而是说他所继承的某个支系。

而且“绍”说继承也不单单是就宗法意义而言,继承前代事业或者志向等等也都叫“绍”,不然怎么说“克绍堂构”呢。

当然,这些也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在等下文呢

家园 “名”,“字”互训能不能另开一个主题聊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