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萨评版】菊与刀 1.1 -- 萨苏

共:💬173 🌺7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萨评版】菊与刀 3.3

[《菊与刀》是美国人本尼迪克特的著名作品,也被称作西方了解日本的一扇窗,影响深远。最近,萨受一家出版公司委托为该书加些注解,聊以成篇。这个工作萨已经作了一个多月,结果对自己的水平是越来越不自信。因此,把完成的章节陆续放上来,一方面是整理,一方面也是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以减少错误,使其中的注解更有价值。基本的速度应该是每天放一节。

因为是与平面媒体有约,所以谢绝转载,请原谅。

-- 萨苏 ]

第二部分 “义理最难堪” 第一节 负恩于历史和社会(3)

每个日本人都知道,过重的恩情是要惹出麻烦的,最近一本杂志的问答专栏就是个好例子。这是《东京精神分析杂志》里的专栏,有点儿像美国杂志上的“失恋信箱”。下面是一则问答,毫无弗洛伊德[萨评:读到这里我曾经感到一愣,因为当时弗洛伊德刚刚逝世四年,想不到他的影响已经如此强大,以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人都对这位犹太大夫的学说朗朗上口,要知道他的代表作《梦的解析》只印了六百册,却卖了八年,我曾下意识认为他也是一个生前不太得志的大师。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专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将无意识行为与心理活动联系了起来,因为对人的潜意识研究有着深湛的造诣而闻名。他认为,人格缺陷或者精神疾患,往往与人被压抑的欲望,或曾经遭受的伤害有关,其中,性欲在人类的欲望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对权力的追求都发源于原始性欲的不满。有趣的是弗洛伊德曾经解析说男人喜欢打领带是因为领带代表了男性的性器官,那么,弗洛伊德自己每天必要抽掉一大盒雪茄的习惯,这一天到晚叼着雪茄又代表什么,就让人不由得一笑了。]的色彩,纯粹日本风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弗洛伊德 -- 本来想找一个老弗叼着雪茄的照片,找了半天,没有,只有这个端着的。以老弗的能耐,大概早料到以后会有萨苏这样无聊的家伙要折腾他,自然不会授人以柄了。

有位上了年纪的男性写信给专家,信的内容如下:

  我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16年前老伴去世了,为了儿女顺利成长,我没有续弦。孩子

们也把我这一举动看成美德。如今孩子们一个个都结婚成家了。8年前儿子结婚时,我让出房子,退居到离家两三条街的另一所房子里。说来有点儿不好意思,3年以来,我同一个夜度娘,也就是一个酒吧妓女发生了关系[萨评:日语中称这种卖笑女子为“游女”,这种职业在今天的日本属于非法,因为日本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性服务,但法律禁止公开卖淫(对变态性行为倒不禁止,所以需要到国外买春的日本人至少性倾向正常的还多些),因此,一些日本人跑到国外“集体买春”也就不奇怪了。]。我听了她的身世,十分同情,就花了一小笔钱替她赎身,将她带回了家,教她礼仪,安顿在我家当佣人。那姑娘十分负责,而且很节俭。然而,我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为此看不起我,把我当作外人。当然,我并不责怪他们,这是我的过错。

  那姑娘的父母对此并不知道,给我来了一封信,让我把女儿还给他们,说她应该回去结婚了。我同她的父母见了面,说清了情况,她父母虽然贫穷,却并不贪财。他们同意女儿留下来,却权当她已经死了。那姑娘也愿意守在我身边,直到我去世。但是,我比她大几十岁,犹如父女一般[萨评:这里体现了中国和日本的微妙区别,在中国,也不乏“老少配”的婚姻,但娶了年轻太太的老人绝对忌讳“如父女一样”这类说法,因为这隐含着讽刺二人的举止类似乱伦。而日本人则不怎么在乎。因为日本虽然大量吸收中国的儒家文化,伦理方面却没有接受中国严格的观念。至今,“乱伦”依然是日本黄色影像制品的一大重要分类,而这里的中文报纸也报道过通过国际婚姻介绍嫁到日本来的中国新娘因为丈夫与其母有暧昧关系而震惊的新闻。抗战时期,中国方面曾出了一本画册,介绍整个战争,第一页就是这样的照片,借此用日本伦理方面的松懈而指日本人是野蛮未开化民族。]因此我也曾想过把她送回家。我的儿女们则认为她看上我是为了我的财产。

  我身患绝症,最多还能活一两年。我该怎么办?十分希望您能为我指教一二。最后我要说明一点:那姑娘虽然一度沦落风尘,但全是生活所迫。她个性单纯,她的父母也不是惟利是图的人。

  医生接到这样一封信,认为老人把他对子女的恩情看得太重了。他回答说:

  你的事情很常见……

  在进入正题之前,请让我说明一下。你好像希望我按你的思路回答问题,这样不好,我很不愉快。当然,对你长期的独身生活我深表同情,可是你想利用这一点让子女感恩戴德,默许你不正当的行为,这是我不能同意的。你不是个狡猾的人,但却是个意志薄弱的人。如果你离不开女人,那最好明确地跟子女说,你必须跟女人一起生活。你把长期独身作为筹码,强调子女们欠了深恩,他们自然对你反感。当然,是人就会有情欲,你也一样。但人应该战胜情欲。你的孩子希望你战胜情欲,保持理想的父亲形象。他们是自私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自私是因为他们结婚后情欲得到了满足,却拒绝父亲同样的要求。如果单纯从情欲出发你自然有道理。不过你的孩子们另有想法,无法完全接受你的计划。

  你说那姑娘和她的父母都很善良,完全是一厢情愿。人的善恶是由环境决定的,不能因为他们现在没有提出要求,就认为他们善良。做父母的会让女儿嫁给一个快死的人做老婆?太愚蠢了。他们这样打算一定是想得到一笔好处,你以为不是这样,完全就是幻想。

  你的子女的想法不会与情欲有关,而是担心他们盘算你的财产。我认为事实就是如此。姑娘年轻,也许还没有那么明确的念头,她的父母则一定有。

  你现在有两条路,第一、做一个完人,与姑娘一刀两断。这也许很难,你的感情不会答应。第二、停止矫揉造作,不去做理想的父亲,但尽快立一份遗嘱,把给那姑娘的和给自己孩子们的份额都写清楚。

  最后,你不要忘记你是行将就木的老头。我从你的笔迹上看得出,你开始变得孩子气了。你不再保持理性了。你说是把姑娘救出深渊,实际上恐怕是姑娘救你出深渊。你是打算让她代替母亲的位置,孩子没有母亲就不能生存,因此,我认为你应该选第二条路。

[萨评:这个医生并不是纸上谈兵,开始看到“完美的父亲”一说我曾经怀疑这是不是西方刊物上的所谓发生在日本的事情。但是看下去,医生提到关键在于财产,就很“日本”了。日本的观念中,对于婚姻以外的性关系,尤其是单身的人的这种关系并不是很看重,比如离了婚的日本前首相小泉就自嘲地说过:“我只要不搞上有夫之妇就没有问题了。”可见舆论对此的宽容。而日本的子女与继父继母因财产而发生的激烈冲突,在日本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这个对话中的老者,如果不是娶那个女子为妻,子女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但是一但看到他可能把这个女子变成将来争夺财产的一份子,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变了,即便父子关系为此破裂,也要力争把这个女子赶出门去。这时候,日本的子女是不会顾及老人的感受的,因为他已经是过去时的人物了,对于“养育之恩”,日本不是看得很重。]

  这封信把“恩”的一个侧面讲清楚了。一个人如果想让别人感受重恩,只能牺牲自己。这个做父亲的期望收回本息,但孩子们的感觉却是被人出卖。指望孩子们报恩,这个想法可能激起的反感,我们在前面已经反复说过了。

  日本人看待恩情如同金钱的出借和归还。主动去报恩是很高的德行,而主动去要别人报恩则成为最受诟病的事情。美国人看待这种事情有另外的眼光。在美国人眼里,爱、仁慈、慷慨,这些东西无法衡量,也就无法在脑海中登记在册。它们是无条件的事物,越是不含定价,就越可贵。但日本人,无论施恩,受恩,还是最后报恩,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日本的老话就说过:“只有慷慨非凡的人,才能受人之恩。”[萨评:这一点上,中国古代的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也体现着同样的意思 – 作为品行高洁的君子,我接受你的帮助,是因为我看得起你。不过,这种君子,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今天已经都不太多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