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上 -- 寒冷未必在冬天

共:💬50 🌺9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统合与分离——全球化和人类的未来 补1

下面是转贴作者currency在网友天地就本文章与其他网友的讨论:

我结合中非论坛的一些信息探讨大同的要素和现帝国崩溃的可能进程。

我的思路是统是趋势,分是必然进程,没有分则没有统.........分又有个度,统需有个范,否则后来还得分.......

-----currency

仔细地读了一遍,外加掩卷沉思。

钱兄此文确实雄壮无比,对我来说,吸收了很多新鲜材料,也引发了一些新的关于历史未来的思考。谢谢。

下面是我的一些即时联想:

帝国的扩张,有一些主要的动机:

一方面基于安全考虑,需要扩大统治疆域;另一方面,主流社会欲壑难填以及主流社会本身规模扩大本土空间不够,都需要扩大利得地理空间。

帝国的扩张一般分主动和被动两种。古代中华帝国自秦以后,大多属于被动扩张。

帝国成功统治的必要条件(统合的本质):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统治力和向心力(即“实力”)。

统治力和向心力一旦丧失或者削弱到与空间规模极度背离,分崩离析就不可避免了。

国际政治的关键在实力,但同样重要的还在于“实力的运用”。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实力增长,运用得不好,反而会削弱实力。

统合的历史循环,我看还是跳不出来,核心总是日趋保守,力量总有老化衰弱的时候。

-----新城

主动扩张和被动扩张这个问题只跟血腥程度有关,属于量的范畴,本质是要扩张的......就跟培养皿里的细菌群落一样......倒!脑子里还有社会达尔文主义,批斗自己三分钟。 -----currency

关于统合和分离的临界点,我还是有些不同看法的。

我个人认为,统合还是分离的关键,还在实力的作用范围,实力有力有不逮之处,而且本身还有消长的问题。运用得法,可以扩大作用范围(最近在思考“事功”的规律性问题)。个人认为宗教也是一种文化实力。

钱兄的文章对我最大的意义是考虑统合的共性,这是一个独特且意义重大的视角。

古中华帝国建基于农业文明,和西方建基于商业文明还是有些区别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文化,古有“天子不治夷狄”的说法,就是你得先被教化采用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接受我们的文化。

目前中国的种种外交努力,在我看来属于实力运用范畴。与其说是抑制对抗美帝国的实力,不如说为世界搭建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防止美帝国衰落引起的世界混乱。

中国要成为人类的“中”国,文化的向心力是不可缺少的,更先进的生产方式、更美好的生活方式都是不能缺少的,令人信服的道德观价值观也很重要,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新城

其实我根本没有追求临界点这个倾向.........

历史确实存在单一或者有限几个帝国统治世界的现象,但统合与分离其实是同步进行中的,这也是动荡和战争的根源。兄关于实力的说法还是落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桎梏,根本无解。

宗教的价值是重要的,但首先具体宗教需要建立在极大的“世俗化”、“普世化”与“现代化”基础之上,并且秉承和平共处原则才能最大意义地发挥其道德教化作用。-----currency

获赠免费帽子一顶。这顶帽子我不讨厌。

实力这个词可能不招人待见,但也许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我的想法可能在动力学、热力学、甚至达尔文理论中都能找到影子。如果属于规律性客观存在的东西,谁又能避的得开呢,所以庖丁解牛的解决之道,游刃而已。

我不信宗教,对宗教的了解,也远不如钱兄,不过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浅见。钱兄不嫌烦的话,晚上抽空聊聊。-----新城

这顶帽子没恶意的,嘿嘿....

新城兄的观念与我的差别在于兄认为食物链最高几层才是丛林的主宰,而我认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甚至某个细菌群落也不能忽视。比如协助蚂蚁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如果被杀死那么蚂蚁就饿死食蚁类也饿死......

-----currency

如同“临界点”是一种误解,“食物链”也是一种误解。

其实我的观念和钱兄也没什么大差异。当一群素不相识的人流落荒岛,不得不抱团求生存时,领导核心会自然出现。实际上,力量的形成和发挥凝聚作用总是那么自然。

-----新城

张五常曾用一个现象来说明管理和纪律的作用——长江纤夫们花钱雇一个人挥舞鞭子来驱动自己齐心协力

宗教在保持特异性中有重大意义,如果这个也普遍化那人类基本进入Matrix了。-----currency

我个人认为,目前的“全球化”仅限于经济的“全球化”范围之内。

当代经济的特点表现在资本以技术膨胀为先导,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扩张需求而产生出来的“全球化”现象。资本和市场这一对孪生兄弟并没有脱离其刚出生时的本质。而扩张却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形式的面孔。当代资本是由于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相对高额利润来占领市场制高点的,成熟的市场又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入场卷给以资本相应得回报。中国以巨大的市场需求为美国资本及发达国家的资本提供了资本周转的回报。那么,美国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在中国市场寻求高回报的同时,要付出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及模式的代价。抛开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理论上对这种相互需求的要求和最终所得的体现是平等的。

在当代经济和科技水平像洪水猛兽一样冲刷下的世界,宗教已经没落。与其宗教作为信仰还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西方社会一直称道的基督教文明早已被他们自己生育出的怪胎----资本而打得粉碎。从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和马克思对资本的论述中,就已经把宗教判处死刑。宗教的死刑是资本这个法官作出的判决,而马克思不仅把宗教判处了死刑,也把资本判处了死刑。不过宗教的死刑和资本的死刑都是缓刑而已。在人类社会仍然还在发育着身体的时候,宗教和资本作为一种必须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营养品还要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宗教和资本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成长最终会被新的营养品所替代。

美国把美式价值观强行向阿拉伯世界推行就已和当初的十字军远征时的宗教色彩有了很大的差别。美国社会早已把欧式的基督教文明给改变得面目皆非了。美国社会是商业文明加资本崇拜的最大结合物。美国社会同时又是集当代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最大集散地。美国社会还是集装箱式文化的发源地和批发地。由于美国人崇尚技术,由此而带来的技术创新精神而使文化退居其次。文化在技术不断创新的撞击下而变成为适应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快餐文化。这种快餐文化又必然透出美国价值观。这一切的形成的始终是美国资本发展所繁衍出来的派生物。追根溯源,这一切的母体还是同资本脱离不了关系。美国社会应该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一定阶段的最大缩影。

经济越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宗教色彩就很浓厚。阿拉伯世界又想得到经济上的发展,又要想保持住他原有的文化,他唯一的武器就只有用强烈的宗教色彩扇起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来和美国价值观抗衡。这就是阿拉伯世界所存在的最大矛盾之所在。

从历史进化的角度上来讲,美国资本和美国价值观相对于阿拉伯世界的社会生活状态应先进的多。但美国人关键所表现出的却是否定人家的信仰和文化并以攫取人家的利益而进入人家的生活圈子的动机及目的。这既是资本本性所决定的,也是美国人在道义上所输掉的全部得分。

中美之间的抗衡和互补需求同时存在。这就是现实中的中美关系之中表现出来的最大矛盾。如何解决抗衡,如何增大互补,就是双方的政治家不断思考和实际运作的手法所能表现出来的突破性智慧。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用戏剧手段塑造出来的犹太商人夏洛克,把一切的拜金主义者的心理和性格用文学形式作了集中体现。莎士比亚的时代尽管资本主义社会状态还没有产生,但他所塑造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就是资本在胎中的雏形。

莎士比亚在戏剧文学上的伟大贡献,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导,因此资本最早和最快发育成熟在欧洲。就是因为拜金主义超越了宗教在人们头脑中的控制作用,必然使资本一方面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一方面脱离了神权思想在一定物质基础条件下形成的固有形状脱胎而出。没有资本的形成就不会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存在。资本相对于旧的社会状态是进步的,资本的出现和产生打破了旧有社会状态所存在的生产关系。所以资本宣判了宗教的死刑。尽管有时资本还披着宗教的外衣,毕竟一种文化的形成要比一种社会状态的形成的时间长的多。资本是脱胎于旧有社会状态下的产物,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并没有从本质上脱离旧有的社会状态所形成的人与人的基本关系。但是它毕竟使人与人的关系作出了同旧有社会状态的人与人的关系的巨大改变。资本给人们所带来的是一种新式样的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资本主义社会得到了蓬勃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的青少年时代就对它宣判了死刑。因为“资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因此,说资本就是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变体也未尝不可。拜金主义者心中的上帝,除了金钱没有别的。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类宗教教义成了人的社会生活当中的某种道德教义,加上一些宗教传统的因素,宗教已经从人的信仰变为人的一种文化而传承了下来。人类社会在三大教派没有产生之前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宗教。这些宗教之所以逐渐灭绝了,就是因为这些宗教除了盲目崇拜以外,缺乏文化和道德因素。由于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发展所不断推动的,作为社会意识具体反映的文化和道德既是人个人生活当中的需要,也是人们社会生活当中的需要。目前世界上主流宗教的几大派别仍然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水平的社会中存在,其影响及现实意义都与资本产生前有着不同。

目前各类宗教在中国的兴起,实际上表现出的是各类文化复兴的一种回归。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本身的社会制度的不断巩固和完善,宗教热会自然跌落下去。

我并非在对宗教进行诋毁。我不反对人们的各种宗教信仰。我本人是无神论者,我不信仰任何宗教,希望有宗教信仰的网友看到我的发言后多多谅解。

-----竹窥

竹窥兄以《威尼斯商人》作为主要证据来论述,个人看还是有些不够全面——Max weber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有更深入的讨论,有兴趣可翻翻看.......个人认为用在老欧洲身上应该更贴切。美国的文化革命是不彻底的,联邦主义者的思想内核在我看来其实跟封建贵族并没有太大区别。

------currency

任何一个“帝国”都不可能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建立起来的“帝国体系”,除以“自我重构”和“自我强化”为应对手段,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大元帝国放弃了中原回归“故里”,我想它们肯定跟中原人的思路不同,没有想过要再次入主中原(当然这也是相对的,不过肯定没有孔明那么强烈,以致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不是也会给我们一丝希望呢?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的冲撞也确实带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况且人类文明随着物质的丰富也在飞速发展着。 -----Gefeng

孔明和成吉思汗后代的价值体系认同还是存在差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们可以预见会出现某种普世价值,但是如何保留本民族特性的思考也不会停步。

既有体系放弃与否这里还有主客观的区别。

-----currenc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