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人物志 写在前面的话 -- 端娘

共:💬39 🌺1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物志之二 五姥姥(1)

五姥姥跟我没有血缘关系,她是我妈那边的一个亲戚。至于怎么认识的,倒要费一番力气来解释。

我的姥姥一家,3几年的时候,把老家的地卖了,房子卖了,举家搬到北京。这次搬家,是因为姥姥的公公在北京谋到了差事。一大家子,到了北京后,发现老爷子的差事并没那么多钱好赚。三房儿子和老子一起,赁了一处四合院,挤挤插插的住下了。谋不到差事的哥几个,成天在外头混,又沾上了大烟。几年耗下来,积蓄渐渐光了,老子和儿子都不是能吃苦的料,这时候反过来指望家里的女人做活挣钱了。姥姥的针线活很好,托人找了一些大户人家,做点精细的针线,挣出些吃的。姥姥帮忙做活的有一家,是老乡,论起来还沾点亲。这家的老太太,就是五姥姥的婆婆。活做的多了,成了熟人,姥姥管老太太叫婶子。老太太心善,不时额外接济点钱粮,不要的旧衣服洗干净了也送过来。再后来,姥姥的丈夫抽大烟死了。一家子谁也顾不上谁,各走各的,散了。姥姥在前门附近,找了大杂院住下,还是做针线、洗衣服、帮人看孩子。嫁给姥爷以后,日子好过一些,还是常到老太太那里走动,跟那家里上下都挺熟。45年,姥爷接了禁烟局的差,派到济南。济南解放前,跑回了老家,住在小县城,开了个茶馆。那几年,从城市跑回老家农村的不少,包括老太太一家。可是接下来的日子,真的是地覆天翻了。

五姥姥是在这个时候嫁过去的。她的娘家,按成分划,是中农,可是她嫁的老太太家,是大地主,49年以后,理所当然成了当地的主要批斗对象。而这个嫁过去没几年的小媳妇,因为自己没怎么享受的好日子开始了煎熬。

老太太一家被批斗的时候,我妈已经有10岁了,有些事情都记得了。她说,老太太那么干净利索的人,后来被打折了腿,窝在一个破土房里,饿死了。家里其他人,要不关在监狱里,要不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谁也顾不上照应谁的时候,能听到这样的消息,已经不容易了。五姥姥那些年怎么熬的,真是难以想象。

我10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五姥姥。心里很是奇怪,哪里来这么一个姥姥?

她那个时候50出头,穿家常布的衣裤,藏蓝深黑的一身,可是非常整洁利落。头发梳成纂,紧紧地贴在后脑,脸上不见一丝头发阴住。我特别喜欢她的眼睛,无论在哪里,都是精光闪烁,从来不见暗淡下去的可能。之所以来到我家,是因为她在打官司,到县里法院上诉,要有个地方歇脚。一知半解地听她说宅基地、前邻起檐不占理,滴水过了她家的院墙。我稀奇地想,这也值得打官司啊!一个小老太太,就挎着个蓝布包袱,告了一级又一级。上诉和反诉这些词,都是听她说我才知道的。最后终于是她赢了。那已经是3、4年以后的事,这中间她不时出现在我家院门口,说一句:“华呀,俺又来了。”然后就住个1、2天,走的时候,再说一句:“看看,又扰乱了这些时候。等过去这事,到俺家住几天。”她住在我家的时候,我家的院子总是特别干净,夏天的话湿润润的细细撒了水,冬天的话晾衣服的铁丝上也不会有冰挂,鸡窝附近的萱草,一年夏初经她的手,开得特别盛,收获格外多的黄花。她会侍弄小鸡小鸭,会告诉我当门口种香椿树是吉利的,她会把我那个小土池子划出陇,虽然我啥都没种好,而池子靠边的死不了还是开得齐齐整整。

我都认识她好几年了,才记起来怎么从来不听她提起丈夫,那个大地主家的少爷。问我妈,我妈说跟你小孩子说得到那里吗。好歹还是听说,那少爷当真就是少爷,横不挑竖不拿,麦收时候老婆孩子下地,他遛一圈回来,躺在炕上翘起腿凉快着,等老婆回来了还说:“天热,吃井水湃的凉面吧。”关于宅基地这么麻烦的事,少爷怎么会费神去弄呢?五姥姥,不知道是本来就精明强干,还是被这样的丈夫,还有命运,逼成了这个样子。

关于以前,我只听她说过一件事。她的婆婆,不允许媳妇上桌吃饭,伺候着吃完了,才能去吃点剩的。论起来,老太太对待媳妇不算很苛刻,只不过就是那时的规矩。可是五姥姥,我想,为闺女的时候,也算是小家碧玉,受这样的对待,心里总是不平的,所以才记了几十年吧。

关键词(Tags): #人物志#五姥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