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评论】长平的内涵──关于「煮酒话古人之一赵括」读后感 -- 凌云雕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评论】长平的内涵──关于「煮酒话古人之一赵括」读后感

 

  前言

 

  没有针锋相对,就没有攻错砥砺,因为切磋琢磨总要一针见血,太顾及颜面,有如隔靴搔痒,反而找不到重点。

 

  志同所以道合,道不合则不相为谋,与其歌功颂德或漫骂叫嚣,不如仔细交流意见,态度会令人尊重。

 

  正文

 

  长平之战绝非归功于秦将白起一人的领导而己,亦非赵括个人决策错误,实在是赵军错估战情。

 

  因为长平之战为典型的「大吃小」之包围歼灭战,而非旗鼓相当的会战,马服君之「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早已过时,廉颇不敢「小敌之坚」,是故坚守不出,但是赵括犯错后,果为「大敌之擒」。

 

  一、以大吃小

 

  先看秦军,战前已使赵军倍受压力,因知秦军不少,战中又使「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矣。」,秦国并非战国七雄的小国,早在秦灭六国之时,单独秦地已比六国合计属地还多。动员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秦军,等于是大国举国倾巢而出,对付六国之一的赵国,有如以大吃小。

 

  再言赵军,四十六万不必以为太多,在三十万的面前,四十万也许很多,但是在五十万、六十万或者上百万之前,四十万仍是少数。小兵终究会被大军所包围,事实上赵困长平,又无援军来救,很现实的形势就是秦军大规模出动。只是世人多以为赵卒太多而不可能被包围,当时赵括或许也是这么想,但是秦国这种大国,纵使人海战术不惜牺牲,仍可完成整体长期消耗战争。

 

  若要问秦军出兵多少,这是个秘密,所以赵括才会不知众寡之别,因而螳螂挡车,挺而走险。但从事后看,秦军一定要比赵军多,才能包围赵军,而不使脱逃,甚至秦军还能以兵营壁、分兵绝粮、分兵攻击、又能彻底坚围赵军而使其等死,完成以上任务的秦军,不在少数。

 

  以少攻多,自找苦吃。十次战争,或许有一、二次以寡击众成功,但是却有八、九次以众欺寡。《孙子兵法》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赵军面临秦军,实在以寡击众,未战而已先败。

 

  二、赵军数量

 

  分析赵军四十六万的水分,其一是赵军含有韩国人参战,不全由赵国出兵;其二是赵军组织成分有后勤,非全皆战斗人员。

 

  最初,秦国使用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先交齐,后攻魏,再逼近韩国的上党郡,早已切断后路,使之成为飞地,因此韩国太守冯亭献地降赵,韩兵将士就地改称赵兵,赵王欣然接受,派遣大将廉颇支持,有点「韩战爆发,抗秦援韩」的意味,只不过这里的韩人打韩战,已改称赵兵而迎战。因此赵军虽派援军,其中也包括韩国的上党官兵。

 

  其次,在冷兵器时代,后勤补给比战斗部队还多,宋朝的《梦溪笔谈》就平均以三民饷一兵,并以「兴师十万,辎重三之一,止得驻战之卒七万人,已用三十万人运粮。」总数四十万的军队,战斗部队不过七万人,宋朝尚且如此,往前再推一千二百年以前的战国,运输技术应该更原始,后勤人数应更多。虽然赵军出兵不一定全数加计后勤,但是秦军报功会夸大,因为秦军计功为「首功制」,《史记集解》称之:「是以秦人每战胜,老弱妇人皆死,计功赏至万数。」也就是秦军扩大战果,不分无辜,战士的首级算战功,妇孺的首级也算战功。

 

  秦军以「数人头」计功,故称「首功制」。

 

  三、交战方式

 

  至于「突围」与「决战」之别,也不必太认真,因为秦军早有以备也。为了不惊吓赵括,以「王??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再来是坚壁守岗,一般皆以土石等材料为堡垒,但是若把「万里长城」式的士兵军容也视为「壁」,这种优势兵力,亦可称之「秦壁」。赵卒本想决战,但是秦军拒绝,因为秦军在等待,等赵军粮乏缺食,是以赵卒屡攻秦壁而不得交战。

 

  这就是赵军的迷思,能撤退的话,早打道回府,正因被陷重围,故不得自由,连粮道都被断绝。因为秦军早以包围赵军,而且赵军也不能全军齐步,秦军早已劫裂赵军而一分为二。情势已非赵军想不想作战,而是赵军什么时候饿死。

 

  这就排除赵军作战不力,而是形势陷入包围,并且身困饥饿。

 

  四、将帅的作用

 

  「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仍然拒绝相战,因此下令当场射杀,赵括立刻死亡,这种火幕式的「坚壁」,是为赵军无法决战或突围的重大原因之一。但是赵括并非罪魁祸首,理由是秦军使用分割、隔绝粮道,再用兵痛击,已有现今日耳曼闪电战术的雏形,但是赵军仍未因此溃散,足见赵括的将军之道,指挥有道。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后,仍能「为四队,四五复之」,不是饿昏头式的敢死突击,而是有计划的分队车悬攻击,既处绝粮困境,又能奋力冲围,可见赵括仍处于控制赵军的主动。

 

  反观秦军,也非因为「猛将」而使士卒卖命,或者乃由「庸将」而士卒战力减低,整体消长形势就是秦多赵少,秦军如何打如何顺手,赵军尽心尽力而皆处劣势,赵括为将已作最大努力。

 

  讲了这种多,其实这种包围战,以大围小的优势,功劳不在将领,因此不多提个人领导或决策。换句话说,纵使长平之役不由白起指挥,而由阿猫阿狗来统率,照样能使用出展开「包围」阵式、逼迫赵卒「饿死」、准备接受「投降」。赵军即使是廉颇或赵牧指挥,一但陷入包围,仍然插翅难飞。因此会战胜败,将领的作用不大,重要的是两军众寡悬殊的比例。

 

  这个结果,不独归罪赵括,也在赵王的意思,虽然廉颇抗命坚守,不肯出击,但是赵王一定会换一个肯出击的赵将,故称赵军错估战情。

 

  五、结论

 

  《孙子兵法》云:「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搞不清状况,应守而不守,不能战而不避,当然被大吃小。

 

  注:马谡街亭之败同样如此,蜀汉「统大众」(引陈志)的统帅居然只是「参军」,也就是一群兵卒没有正式将领,而以参谋领军,对付曹魏将军张合堂堂之阵,好比乌合之众向严密组织挑战,不败也难。又陈志云:「曹真遣大众当之」及「亮悉大众由斜谷出」,曹真时为「大将军」,诸葛亮为「丞相」,可见统「大众」的人往往都是高官高将。街亭之役则是一场「左将军」攻击「参军」的战役,军队欠缺主将,当然必亡。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