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十七 ) 蓄势与回流 -- 史文恭

共:💬114 🌺351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那年庐山 (十七 ) 蓄势与回流

二十三日之后,庐山会议开始时,白天开会,晚上看戏,(庐山配有专门的庐山京剧团)的舒服生活结束了,开始了一周的批评和检讨的日子。-----东哥已经气得说出“其无后乎”的重话,所以,这个气总是要出,这个批评总是要落实。----时任秘书监的杨尚昆在他的日记里如此记述东哥23日的谈话,:“对紧急关头站不稳的人,有极严肃的批评,鼓励大家说话,辩论,端正方向。”,作为中办主任的杨尚昆,对东哥的意图把握无疑是准确的。所以,我们可以视为,在23日后,庐山会议的方向在于,“说话(发表意见),辩论(交锋),端正方向(反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对于彭总,黄大将,洛甫,周小舟,周惠,李锐等人,东哥并没有划定一个性质。事实上,当时的尺度是这些人对大跃进的形势的看法右倾,也就是思想的问题,而不是反党,这两个标准是有天壤之别的。----为了说明这个尺度,下面是几个例子:

一个例子,是23日下午,朱老总参加第一组,他第一个发言。说大跃进是靠热来的,热是革命的基础。他还谈粮食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吃大锅饭吃掉了”。“如果不能节约粮食,小食堂就比大食堂好。农民私有制惯啦,分散消费,还能节省一些。”又谈到手工业问题,去年挤掉了一些,很多升了级,一升级国家背上了包袱。“没有私有制不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各自生活,这也是个经济核算制。”----上面的发言可以看出,朱老总对大跃进的评价还是有褒有贬。而且,没有涉及彭总的信。----即使到了25日,朱老总在第四小组发言时,说到彭总的信,他的评价也是:“彭总的信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悲观失望,但是他把缺点错误说重了。这不合乎事实。彭总的一个特点,是容易固执己见。如果是正确的,当然要坚持;是错误的,就要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彭总的信起了好作用,但看法是错误的,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检查一下自己,对某些缺点看得太严重。

另一个例子,左派大将,四川总督李井泉,在23日下午第四组发言时,内容是对自己在大跃进的错误作检讨。而不是对彭总方的指责。

24日,另一位左派大将湖北总督王任重发言,基调是“关于全民大办钢铁和人民公社化是两大功绩,不是两大罪状。执行当中有缺点错误,是暂时性质的。有许多问题都是事先预料不到的。碰了钉子知道回头,挨了饿学会过日子,不值得大惊小怪,忧心如焚。右派攻击我们是“卫道者”、“歌德派”、“教条主义者”,我们就是要保卫总路线,歌人民之功,颂人民之德,绝不能动摇。”---也就是支持东哥,但还没有批评彭总

康生,这个东哥鞘中的利剑,在24日的发言中,也只是提到“首先引起的一个感觉是‘彭总为什么要写这封信’?觉得意见书前后矛盾,不合逻辑。前面肯定,后面否定;前面说‘是’,后面又说‘不是’。看了这信,会引起人的思想混乱。意见书不是文字问题,而是思想方向问题”。康生还说彭德怀不要一再解释说,这封信原来是只给主席看的,没有想到会印出来。

------不过也有人说话更直率,更厉害的,24日,曾希圣、陈正人(都在第三组)的发言;都谈到当前资产阶级动摇性,其实质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贯彻执行总路线的斗争,是同现阶段继续存在的阶级斗争分不开的。贺龙的发言,提到洛川会议问题,说对毛主席的抗战战略方针,有人不坚决执行。---------这里虽然没有点名,但曾,陈的发言已经提升了彭总等右倾错误的性质,(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而贺龙元帅把彭总早年的旧账提出来,这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对彭总的批评要铺开了。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阶段,(23日下午,24,25日),气氛还是和缓的,洛甫在24日下午发言中说:“柯庆施同志今天就讲了好几条,这样交换意见是很好的。不怕扣帽子,不乱扣帽子,不怕争议,有话就讲,大家认识一致了,没有负担了,这就是心情舒畅。有什么讲什么,就没有什么紧张了。我有时也想,不关我的事,我讲不讲,我是搞外交工作的,讲了以后还有些后悔,我何必讲呢。紧张状态的确是存在的,养成民主风气很重要。这里都是负责同志,下面更严重些。

然而,对于彭总,黄大将,周小舟,李锐等湖南籍人士而言,他们依然还停留在对东哥忽然转向的震惊和愤怒之中。-------周小舟24日就没有去开会,庐山管理局的同志们把饭菜送进他房间去,却原封不动地退回了。----结果管理局的管理员们很紧张,生怕是饭菜不合口,特地向周小舟检讨,周的秘书就告诉他们,“周书记不想吃饭,这不是你们的原因。”

黄克诚大将的自述是,23日之后,他就紧张的失眠。心情沉重。

彭总,在24日后请假两天,没参加会议。

李锐在小组会上,和反对者辩论,中午吃饭的时候,柯庆施斟了一杯葡萄酒,走过来要跟李锐干杯。李锐就大声说:“柯老,你是看见过列宁的人,何必跟我们后生小子过不去。”满餐厅几桌人都听见李锐这句话,见到这个场面:李锐硬不干杯,转回餐桌不予理会,使得这位柯老下不了台。回去后,李锐还把在小组会上同别人争论的情况,以及不跟柯庆施干杯之事,得意地告诉周小舟和周惠。他们俩听了,也大声叫好

-----我们回过头来想想,固然,东哥在23日讲话的时候,只是点到彭总等人“离右派只有30公里了”,也就是说,是“右倾”,还不是“右派”,是“警告”,而不是“判决”。-----但无论如何,东哥的讲话明显不是对彭总的支持。----那么,他讲话之后,所见到的情况是,“左派”,比如李井泉,柯庆施等等都作了检讨,但“右派”们,在气势上还非常强硬,并没有表现出(恐怕他们自己也的确不这样认为)犯了错误的样子。----从东哥的角度,这无疑是让他失望的。

在这里,俺顺便举另外一个政治人物的例子,--------聂荣臻元帅。------聂帅虽然战功不算显赫,但人却极睿智。------新中国的两弹一星,无疑他是第一功。------他在庐山会议开始时,自然对大跃进的胡闹有意见,但他提的意见非常的“纯粹”,就是说大炼钢铁虽然数量大,但质量不够好,品种不够多,有些特殊用途的特种钢急需提高质量。----像这样的意见,比起彭总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要切实的多。-----而让人佩服的是,23日晚上,聂帅碰到彭总时,就劝他认真考虑,要作检讨,对党有利。----这个时候,聂帅还不是象后来那样“奉命”来给彭总做思想工作的,他只是从老战友的角度来劝谏彭总,------而且,聂帅意见的角度很高“对党有利”,这说明了,聂帅已经吃透了东哥23日讲话时的怒气,也看到了这个局面持续下去会对整个执政党产生损害,所以他主动地向彭总提出劝解。---------而彭总对此却抱着“是非曲直由人断,事久自然明吧。”的态度,这并不是什么错误的态度,但在当时紧迫的局势下,这种态度在客观上并不能对局势的改善发挥作用。-------从这两位元帅的表现可以看出,在转折时刻,智慧和性格是如何影响了个人的命运。

因此,既然得不到对方服软认输的检讨,说下“其无后乎”重话的东哥只能下决心增加压力了。-------当然,罗大将的报告肯定也发挥了作用,现在彭总和他的意见书代表的已经不是他个人,而是一个小团体,或者说,在客观上,近似于一个小势力了,----那么,假若不能彻底地打击这个小势力以及它所代表的思想倾向,东哥的威信和他所偏爱的总路线,三面红旗就无法站稳脚跟。--------于是,在7月26日,东哥发出了动员令。

相关链接: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 (一)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五) 七月二十三日

史文恭:那年庐山(九) 东哥发言了。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一)毛彭旧事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二)毛彭旧事之华北座谈会

史文恭:那年庐山(十三)众说纷纭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四)洛甫的发言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五)千古名文

史文恭:【原创】那年庐山(十六) 夜会

关键词(Tags): #庐山会议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