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茅于轼事件说(主流)经济学--茅于轼系列之二 -- jugojl6
我的 《给茅一个公正的评价》在西西河发表以后,得到了广大河友的热烈追捧。本来,那个东西只是系列之1,但是看到各种讨论,使得我不得不重开新的一帖,专门谈一谈茅于轼所依据的整个理论的问题、要害。
今天,久公子要谈一谈茅老先生崇拜的五体投地,奉之为神明的经济学。
在谈经济学之前,公子我先稍微抖一抖自己的游学经历:
公子当年因为几分之差,误入岐门,从此沉迷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其间跌爬滚打7年有几。先沉迷,后陶醉,曾盲信,再升华,终扬弃。亲身实践了当年公子最不喜欢上的中学政治课的“辩证法的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公子先毕业于全国人民不齿、笑话、唾沫满天飞的北京某高校之经济类系的老祖宗系,后闯荡于某国内一些信徒五体投地的经济学“美军军校”。在后半经历之前,其实已经有点灵魂出窍,隐隐看出这主流经济学迷魂阵的七寸要害,只是尚未把准。直到三年磨剑,一朝出鞘(其实也出了半年),再扯上点历史刀,杂闻箭,把论文当檄文,写了个《货币循环理论--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这种大逆不道的文章。看得极度器重公子巴望着出国拿博士的导师脸色渐变。还好,经过种种协调,这美军军校,终究还是有恩师贵人,还是没有为难咱。
公子有好古癖,不仅嗜收藏各类古董实物,还喜欢挖掘古董思想。所以公子本科最自豪的一门课就是《经济学思想史》,虽然讲授的老师不敢恭维,照本宣科,但是公子还是利用犄角时间,把有一个叫熊彼特的大师写的经济学分析史三卷本,翻了个书起毛,说不上信手拈来,但还是能借这个“保守派”大才的脑袋,糊弄上两分。
从此公子就好上了经济思想家的“古代经书”,从斯图亚特爵士到十几年和几年前刚刚死掉的明斯基、金德勒博格等杂家的箱底书,统统翻出来复印浏览。所以公子自己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也知道自己的这种优势,倘若出国去读了个什么科班博士,不仅优势变成劣势,估计自己也会痛苦万分。公子对于现代正统经济学论文,只爱好挑毛病为乐,要我去邯郸学步的学写八股文,万万不可。所以,今混迹于京城金融,希望在这时局之间,观瞬时社会思潮之乾坤颠倒之变,而自己的一点胡思乱想,能够尽一丝薄力。
以上经历,总体意思是交代家底,大家就此可以决定,是否再相信久公子的水平。
说到茅于轼的那套18亿亩理论,很多河友都气不打一处来。可以理解,毕竟大部分河友似乎都是向着朝廷的。但咱不能说朝廷说的是对的,于是就是对的---倘若是这个逻辑那反倒是茅老先生有理了。我们大体知道茅老先生在什么地方有纰漏,出错了。错,也要知道他错在哪里。
其实在上一篇中,已经从所谓 需求弹性(有的网友说还要加上供给弹性,基本也是正确而必要的补充)很小这种正统经济学框架之内的逻辑来批评了。这一点其实是很关键的(甚至是最关键的——对于粮食这种特殊商品来说)。
但公子希望能够更深入一些。而这更加深入,涉及到更核心的问题:那就是经济学根本的分析方法:在《财经》、《经济观察报》这种自诩科学,心态精英(你们都不懂需要我来启蒙)的中国精英、白领、上流财经社会的刊物里,那就是所谓“供给、需求”法则。
咱们把茅于轼的话更展开一些,他不仅谈的是耕地问题18亿亩的问题,不仅谈的是粮食供给问题,而且还是这样一个逻辑:(城市住宅用地)土地(潜在)供给人或粮食供给人(双重身份)的农民,能够在和需求人(主要是土地需求人)的公司或其他社团之间进行谈判,揣摩,计算,估量,从而形成一个全国的“均衡土地价格”、“均衡粮食价格”,对应有“均衡城市住宅使用土地供应”、“均衡农地保有量”乃至“均衡生态土地面积”(就是上述两种功能都不干的土地)。
说白了:市场能带来合理的结果。
这话大家听得熟悉吧。
咱再举举天则所和他们青睐的主流经济学家过去几年的熟悉论调:
房地产价格是合理的,永远是合理的,只要有成交,就是合理的——因为这是需求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结果。
农民的低工资是合理的——因为这是需求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结果。
需求和供给曲线,万岁!
你不懂?
啊,你不懂科学。你要先学习好科学,然后再跟我进行有档次的、理性的、科学的对话。
而对话将证明,我茅于轼和天则所,永远站在真理这一边。
不错,这只是大学一年级(据说上海要引入高中教科书)的经济学原理的东西,阿甘那样智商的家伙看三天也看得懂的东西。可是,这是真理哦!
可是可是……好像和直觉相悖啊…… 大家问公子。
是的。公子反问大家:请大家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家,那些自称要搞“经济(学)解释”的经济学家,弄到最好他们嘴巴里蹦出来的话都像是一种让人不齿的“辩护”
为什么很多经济解释弄到最后都成了对现实的辩护?(假设现实是自由资本主义世界)
公子给一个简要的,希望大家能看出字里行间意思的“终极性答案”(会慢慢给形象化的解释的)
“其实,解释并不一定是辩护性的。只是具有某种特征的“解释”具有辩护性。即这种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的理论逻辑是“和谐”的,即不仅达到一种均衡的地位,而且是超稳定的,一旦偏离就会发生负反馈的动力机制驱使其回去。我们把这种机制解释为“和谐”。那么这种“和谐”解释必然是具有辩护性,因为其认为他的解释对象是“必然”停留在某个状态上的,且凭其自己不会发生变动的,因此很自然这就是“命定”的,合理的。”
“而如果一种解释理论,其整个逻辑理论,其中的各种力量,是充满着斗争的,是互相较量、博弈的,且没有恒定的负反馈机制,也不存在着超稳定的均衡命定的状态,而是在斗争博弈中,有的时候稳定在某种妥协平衡状态,然而这种平衡暗藏着危机,这种危机潜藏中发展,壮大,并且终于暴露出来,新的博弈由利益群体重新挑起,于是再次陷入博弈动荡,再在客观中慢慢演化出新的平衡。那么这种解释,其必然是一种历史的、演化的眼光,而不会成为对社会现实的辩护。”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从茅于轼事件说(主流)经济学--茅于轼系列之二
🙂想知道是哪个学校 下里乡巴人 字171 2012-08-03 07:59:32
🙂一没看,单看二,这连头都开完。 曾自洲 字0 2009-01-04 18:02:17
🙂你可以反对茅的观点,但何必使用“出身论”? 法加 字0 2009-01-02 03:28:11
🙂其实不要扯太多 我是红老虎 字186 2009-01-01 18:33:32
🙂【讨论】有些人 小洒新家 字119 2009-01-01 19:56:01
😄在全世界复制小岗村神话~~世界各地都放小卫星~~ simplyred 字0 2009-01-02 11:02:18
🙂主流经济学是什么? weizhi 字146 2009-01-01 17: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