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0.此事无关风与月-序 -- 可梦之

共:💬24 🌺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是思维的问题

但这和人格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还有入世的哲学。不能作为和宗教的区别。

繁杂的仙班和祈祷正是冯先生讲述的上层建筑。

我从来没有反对过宗教有上层建筑,仅仅是指出,这不能作为一个根本区别来看待。

而要问,宗教为什么有,而哲学为什么没有,导致这个分别的,才是宗教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不需要,因为它们的目的在于对世界进行解释,这种解释是诉诸理性的,仪式没有价值。

宗教需要,因为宗教有人格化的超自然力量,借助这种力量来规范社会生活,

这种力量是诉诸信仰的,仪式可以稳定和强化信仰。

这个根本区别,是对所有哲学与宗教都有效的,没有入世出世之分。

儒家哲学之所以在中国社会有儒教的功能,不是因为它的哲学内容,而是因为它倡导的一系列仪式。

道有很多含义,一个是世界的本源(类比西方概念),取这个概念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抽象的原理。另外中国很多哲学流派都讲究求道,“朝闻道,夕死可以”。我们可以猜测是否都可以称之为“道学”。在西方哲学传入之前,没有哲学这个词汇,古人用什么称呼这个学科呢?按照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的分类,儒家学说属于经,其他的被归入子,但是这个明显不是一个很好的称呼。所以我觉得用“形而上者谓之道”作为古中国对哲学的定义是比较接近的。否则用哪个更好呢?

我这里是从本意出发的,而不是从后来的翻译意会的。只是说因为这个概念和西方哲学最接近,所以最开始将哲学翻译为形而上学(这一点可能是错误的)。正好像“爱智慧”的解释并不是哲学的一个严谨的概念,“形而上”的解释放在现在也不完美,但是最起码都说明了古人的一种理解。

首先要说明的是,

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哲学最开始被翻译成形而上学,当然后来特指机械唯物主义。

这是你的原话,已经清楚表明,从本意出发云云遁词而已,你的看法根本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史实上--哲学从来没有被翻译成形而上学。你的说法,不是可能是错的,而是绝对是错的。

要说本意,形而上者谓之道,是与器相对的概念,与作为世界本源的道完全不同,连各种道的内涵都不能覆盖,更不用说整个哲学了。

第二,形而上者谓之道,并不意味着道学与形而上学就可以等量齐观。

道学在中国哲学中专指特定的儒学流派,老庄杨墨都不在其范围内。

形而上学是西周对metaphysics的译名,与中国古代哲学的门类没有对应关系。

第三,中国古代没有一个对应哲学的词汇。

没有就是没有,不要根据自己的误会坚持一个说法。

如果非要找一个,不应该是形而上学,而应该是清人所谓的义理之学。

理由很简单,形而上学这个词汇本是舶来品,中国学者自己,从先秦至晚清,从来没有试图用形而上三个字去界定他们的哲学思考。

就中国哲学的内容而言,四库的分类虽然不妥,但诸子之学加上经部的儒家学说,就完备了。

这些内容也不能用形而上一言以蔽之,别的不说,论语中零碎的修身格言,可以算作形而上吗?

对了,再补充一句,楼主的帖子写得还是很用功的,

内容也比较充实,否则我也不会写这么多了,望楼主

明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