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内功歌诀阐释·序 -- 京城马国兴

共:💬11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接前页【点评】

修炼内功养生之道的“金仙”果位,无法描述!只好借用拳法功夫艺境的“消遥自在的身法”功夫,来加以说明了。

逍遥身法

身法者,武林多也。其多为以气驭步,以步驭身之法也。亦有其迎风而动之身法。于武林乃至上身法也。其身法可抵至刚至烈之攻势,而其至阴至柔之攻则不可及也。虽上乃下也。吾之身法,其会者皆可立于不败之地也。逍遥哉!绝顶高手皆难揩其衣角;万般招式、千般暗器、百般奇技“在”术皆难至。

潇洒飘逸似败絮,忽重忽轻意无序;

遨游红尘不仙去,宇内斯技有何惧?

故曰:“逍遥身法”。 《逍遥至尊宝卷》

【题名解】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首要在于“身法”功夫!既能抵挡至刚强烈之攻击的“击之而不散,撞之而不破”的功夫;又得具备“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攻击能力;而又能轻易做到“无有入于无间的以天下之至柔,驰骋至坚”之无坚不摧的功夫能力;最重要的是身法飘忽无定的似水流,才是真无拘无束之“身法逍遥”自在的攻防功夫呢!

【注解】

①、身法者,武林多也。其多为以气驭步,以步驭身之法也。亦有其迎风而动之身法。于武林乃至上身法也。其身法可抵至刚至烈之攻势,而其至阴至柔之攻则不可及也。虽上乃下也:

身法者,武林中论述已经非常之多也。其多为“以气驭步”,如脚底生风的说法;“以步驭身”之法也,如:脚为一身之根抵的说法。亦有其迎风而动之身法,如:身如风摆柳的说法。于武林中乃是至高无上之身法功夫也。其身法可以抵挡至刚至烈之攻势,而其抵挡至阴至柔之攻击则不可及也。虽然是上等身法功夫乃形拳招熟的下乘身法功夫也。

②、吾之身法,其会者皆可立于不败之地也。逍遥哉!绝顶高手皆难揩其衣角;万般招式、千般暗器、百般奇技在术皆难至:

我之所论述的身法功夫,其会者皆可立于不败之地也。逍遥哉!绝顶高手皆难揩其衣角尔;万般招式、千般暗器、百般奇技在术字门的功夫皆难至此艺境也!

③、潇洒飘逸似败絮,忽重忽轻意无序;遨游红尘不仙去,宇内斯技有何惧?故曰:“逍遥身法”:

身法潇洒飘逸似败絮,忽沉其势重如山岳,忽轻其势如轻羽毛,动静变化意似无序;遨游红尘而不离世仙去,寰宇内红尘之技有何惧哉?故曰:飘忽无定“逍遥身法”。正如先贤所言:“来无影,去无踪,一阵清风疏忽”的逍遥身法,确实妙哉!

【译文】

身法者,武林中论述已经非常之多也。其多为“以气驭步”,如脚底生风的说法;“以步驭身”之法也,如:脚为一身之根抵的说法。亦有其迎风而动之身法,如:身如风摆柳的说法。于武林中乃是至高无上之身法功夫也。其身法可以抵挡至刚至烈之攻势,而其抵挡至阴至柔之攻击则不可及也。虽然是上等身法功夫乃形拳招熟的下乘身法功夫也。

我之所论述的身法功夫,其会者皆可立于不败之地也。逍遥哉!绝顶高手皆难揩其衣角尔;万般招式、千般暗器、百般奇技“在”术字门的功夫皆难至此艺境也!

身法潇洒飘逸似败絮,忽沉其势重如山岳,忽轻其势如轻羽毛,动静变化意似无序;遨游红尘而不离世仙去,寰宇内红尘之技有何惧哉?故曰:飘忽无定“逍遥身法”。正如先贤所言:“来无影,去无踪,一阵清风疏忽”的逍遥身法,确实妙哉!

【点评】

拳家最著名的“身法”歌诀,当属“拳道诗”了。

而孙禄堂先生引用前贤对此“成道之体、用”的诗唱: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

得来万法皆无用,形体应当似水流。

这是对太极艺境之全体透空的虚灵妙境的描述,即对“拳道合一”的“成道之体”的身法功夫之描述,形象而又生动!

然而,能充分体现这一无敌身法功夫的论述,却是元末明初毕坤先生著作《浑元剑经》中的“德普三光”的论述,最为详尽!以资对照,录而并阐述如下:

德普三光“身法”功夫论

巧从熟生,灵从快生,刚生于柔,智生于拙。非养得目有神光,(身有灵光,体有元光,)难使敌一见生畏怯于心。非神光难御乱敌。(非有灵光,难疾胜劲敌。)非有元光,难临大阵而耐久。灵光者,身外有红光缭绕。神光者,目中有青苍之气,足以照远出威。元光乃身外黄光闪烁,是内外功满,毫无缺欠,浑光普照,无隙可乘。惟目中身内手上,更有一番稳准气象,足使人畏。故敌人动得其咎。学力至此,乃为练家,方不愧居其名,亦可留芳千古,令后世慨见而神警。故闻声而惧者,因实称其名,威感夙著也。此真向战不持寸铁,何待矢折而胜也耶?古之将帅,操不胜之术者,以其训练精细,百战无敌,谁敢慢视哉?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阐释: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神以知来,智以藏往。柔行气、刚落点,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的攻防变化灵巧至极,能不胜人吗?所以说:智以藏往的功夫,乃从实实在在的修炼,实践的体验中得来的。刚是从柔软至极中生化出来的,即“以柔用刚”之攻防机制的技法,灵是从虚空中生化而来。天地间,最灵最妙、大作用,俱由虚空而起。《中庸》所谓“中”,朱子所谓“虚灵”,皆是也。人体亦如小天地,而最灵最妙,大作用,亦是俱由虚空而起。正《中庸》之谓“中”,朱子所谓“虚灵”。所以说:灵从虚空中生化而来。快应从“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的真知体认中生化而来。不知则盲动、妄动。真知,乃从体认中来。无“体”则无以为“用”,真知则动静恰到是处,则曰快。应无不当,则曰快。故知:快从真知体会中来。俗话说:“熟能生巧”,熟练“以柔用刚”之攻防技术方法,则知省时省力省事。则巧生。巧者,以柔用刚之攻防技术方法,灵巧便当敏捷机妙至效之简说也。

  于此可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之“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不灵巧则不能化敌之击,乘敌之虚而进击。无智则不知如何柔化进击。无刚则虽能进去而击,却发不得人出,不能至胜。故神智、刚柔、灵巧,全具备时方可与敌一战。然神为一身之主,神全则其它诸项皆备矣!

  故有:“非养得目有神光,身有红光,体有元光,方可使敌一见而生畏怯之心”。的说法。此乃修炼功夫至上者也。目有神光则知,身有红光则柔,体有元光则刚。神知则能“以柔用刚”致“至巧至妙”之境矣!

  目有神光,眼乃心之窗,心藏神。故神足之光芒由目而显,故曰目有神光。即曰目有神光,足以照远出威,知微见著,一方面知敌来意,见其短长,乃审时度势清晰无误,扑捉战机自然百无一失。一方面胜敌以攻心为上。目有青苍之神光四射,照远出威,神光威力足可摄敌胆、惊敌心,而使敌手心惊胆怯,不战而其自败矣!故战乱敌非具神光不能胜之,不虚发也!

  身有灵光。灵光乃红光缭绕于身。说明外形已至空灵之圣境,故灵光呈现。攻防之道,双方角斗,利在速胜。无故拖延,百害丛生,乃兵家之大忌。与劲敌交手,更应速取胜为佳。乃只有“身有灵光”者,才能疾胜劲敌。即一触即发而胜之。灵光者,虚灵至极,故能一触即发而胜人。

  体有元光,元光者,元气之灵光。刚健之纯,乃体外黄光闪烁。元光者,乃精足气满刚健之纯之象也。精足不思食,气足不知疲,神足不思睡。故元光者,可临大阵之战而能耐久战不疲,而又越战越勇猛异常。

  以徒手搏击而言,能达目有神光,身有红光缭绕,体有元光闪烁,三光具全,是内外功德圆满之象,可谓毫无欠缺了。一身辉光普照,可谓之无隙可乘了。惟见其目中、身象、手上,更有一番稳如泰山之势,动则如龙之灵,快则似虎之准。虽神志安详,其威风不抖自呈,足使人畏。其功之绝妙,对手一动便得对手之过失而即胜之。非得道者,安有此绝世之功夫。

目有神光,神明艺境;身有红光,外形空虚通灵之象;体有元光,元气充足,诚之至也。神、气、形,三者浑元归一之体,一而三之元玄之用。体用功德圆满。拳术攻防之道的学力至此,及至绝学无忧之境,乃可称为是个“练家”了。方不愧以“练家”自居了。因其有功夫之实,故名与实相符,故无愧矣!其练家之名与实,可令后世之人,大慨见其实学,也应神往、而又警惕了。之所以留芳千古,因后世之人,神往其实学之艺境,而又警惕自己修炼莫负前人之留意。而闻其名便生怯惧之心,因实际功德艺境可称其名,后世之人常恐不及也。故能威感不断影响着后人,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也。不战而能屈人之兵,真师也。古之将帅,操演战无不胜之术者,非勇猛恃强也。以其训练精细,骁勇善战,故百战无敌,称名于世,谁敢轻视呀?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欲达战无不胜之术者,亦必以其训练出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精细,方可百战无敌也。何谓之训练精细?即此经文所详述的“三一一三”之宗旨、法则内容,全部精通而功德圆满,辉光普照的神明艺境,便是。不能达此便有功德缺欠之处。即“内道外德谓之全,百术万灵自不全”故知: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在于至德神全的道通德全,不在于术尔。

这段论述较逍遥客之身若败絮的说法,更为形象生动矣!以此理解逍遥客所论之“逍遥身法”则肯定不会产生误解矣!

逍遥身法篇的注解阐释到此告一段落矣!

观读这数篇引文的精旨妙谛的同时再结合前面有关的引文,对于认识、理解“磨炼”歌诀的精旨妙谛就会更为清楚、明白,深刻细腻多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