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同侵华日军浴血奋战你拯救出了谁 -- 方军

共:💬679 🌺2973 🌵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对方军先生最大的意见就是他不尊重读者

从方军先生一举成名的《我认识的鬼子兵》这本书来看,他应该算是搞口述史搜集、整理和研究的人,这是我对他的基本定位、我觉得这种定位也是社会上很多人所认同的。

既然如此,就应该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要有基本的学术精神,更不能凭个人情感喜好、随意裁减史实、大玩春秋笔法、误导(严重点说,甚至是欺骗)读者——很遗憾,仵德厚事件,充分地证明了,方军先生不遵循这些基本的学术规范和学术精神、不尊重读者

一个搞严肃的史学研究的作者、或者是这样自我标榜的作者,这么干,被读者识破以后,读者对他会产生什么样的观感、对他的著作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这不是学术上的失误,这是基本的学术道德问题,这是比“常凯申”事件还要滑稽、还要恶劣的事件!

是我搞诛心之论,用“文革”遗风的那一套,无限拔高、上纲上线么?不,我有证据:

梦秋:【原创】与方军方大哥的一次短暂聚会

一边为60年前民族兴亡的一战而激动,一边为英雄暮年的凄凉而沉郁。人的感情总是乐见于积极的消息,下意识地躲避消极的消息。然而一旦所闻所见却常常左右人的情绪。遭人议论的仵德厚就是一例。

我们在席间并没有回避这一问题。我们谈论台儿庄,也谈论太原、黄樵松。如果说苦难是一种赎罪,仵德厚的后半生都在赎罪

Alarm:说句老实话,一开始我也认为是“无心失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