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西医论战攻略(1)中药到底做不做临床和毒理实验 -- 花大熊

共:💬99 🌺14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古中医比较难学

一般学中医先理再象最后“数”,所以有关定量的学问(中正平匀定性比较常见)还不能精确回答,先请见谅。但是大致思路是知道一些的。古中医的定量比较客观的方法是术数法,也就是用河图洛书定初始量,比如脾的数是“五”,这是正态。如果生病,根据易经,五运六气推算其“年之所加”,得其人其时其方(方位)过运数为“九”。这样等于病了(偏)多少“候”,需要多少“铢”的药(药成有节气,也可推算其候数)。注意古代历法度量都是遵照“天人合一”相应来制定,所以可以互相换算。这套方法就算是合理,也由于标定工作的不完备,并不好用。

还有比较主观的方法就是象法,比如“肺”病观色,常态是如白色羽毛而有光泽为正色,如枯骨为不治。两者之间于何处就是偏多少。施治者根据这些抓方,闻其气尝其味确定多少量与病气合,所以老中医有“抓药”之语,并不称量。说句大话叫作“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这种方法看来玄乎一些,但也有不玄的地方,凡是这种老师认为可以教的,都能成才。想来也是,人体这么奥妙的东西,天赋不特别还真不让人放心。

再一种就是懒法,经验法。中医既然都尊张仲景为医圣。把他的方意吃透就行了。清朝的邹衍就是专门研究伤寒经方,把一类方排在一起,一方比另方多一味药,功能就不同从而得出其药性,又根据配比得到方意,指导加减。

更多的人根据旧方,随证调整,所以中医里有很多的“开路药”。

至于最后一句问话,有点怪,你认为中毒,认为我认为不中毒,往坏里想这不是找打架么?实际上我没有用过砒霜,但我一贯的观点:你吃了一样东西手脚更冷,更睡不着觉,更吃不下拉不出,或吃不饱拉不停,精神更不好,就错了。如果相反,那么你就不需要医生来告诉你,也不需要化验报告,你就好好过你吃得香,睡的死,醒得精,动得灵。。。。的幸福生活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