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电力公司在印度 -- 赫然

共:💬86 🌺817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中国电力公司在印度

这几天,老广的印度电力问题在河里激起了一阵波澜。

而后我就开了一炮赫然:第一次和老广有不同意见.

之后政委又开了几炮:

陈经:下围棋保留变化:现在占住印度市场,哪怕以后不要也行

陈经:从印度基建问题谈开来:政府为什么总是最愚蠢?

陈经:政治伦理问题:人类社会不应该是“黑暗森森”

政委和我都是从逻辑自洽上开始谈的。老广也是基本上只从战略层面谈了一下。

之后,我总觉得我们的观点都不够严密。有点架空。我就去做了一点小小的功课。收集了一点东西,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抛砖引玉。

1. 印度的形势。

2007年,印度开始第11个五年计划。要在2007年到2012年间保持8%的增长率。在基础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4-5千亿)。印度的国有企业们要把这些钱限时花掉。于是上演了印度大跃进。企业把招标时间大大压缩。

2. 中国电力设备的现状。

外链出处

这篇文章提到中国的水平进入了第二集团。"工程总承包和BOT、BOO能力较弱"。另外,产能即将过剩

目前发电设备产业的快速增长是得益于国内经济需求的快速增长,产品种类齐全,产量连续两年超过了1亿KW,超临界与超超临界的年产量是世界几十年的产量总合,大型水电机组和特高压输电设备也快速发展。预测到2009年以后,发电设备的需求将从近两年的每年1亿KW以上逐步调整到每年5000-6000KW,将出现生产能力与国内需求相对过剩的局面。据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装机容量将达五十亿千瓦,尚有十多亿发电设备缺口,可以说前景广阔。因此,必须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是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保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

缺乏统筹,恶性竞争

以出口印度机组为例,2007年出口印度的60万千瓦的超临界机组每千瓦售价仅为512美元,比国内售价还低。目前出口到印度的发电设备总量就达2000万千瓦,占印度电力装机容量的20%,我国正以极其廉价、优质的发电设备支持印度发展与壮大。在培育我国潜在的竞争对手,在扶持与中国进行竞争。

政府不鼓励

政府支持包括政策、资金等方面。发电设备具有单件小批量、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占用量大和技术密集型等特点。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承担工程总承包和BOT、BOO等工程往往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我国发电设备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这些地区未来发电设备需求会日益增大,并且这些国家往往需要企业以卖方信贷的方式,加上生产周期较长,汇率风险很难预测,便利卖方信贷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同时这些国家存在不确定性的政治风险,影响我国发电设备产业的出口规模,这些风险单靠企业一方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

3. 资金来源

根据上文,看来中国政府是不提供卖方的国家信用贷款的。

网上有两个实例:

A.2003年 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

外链出处

该项目资金来源于业主向美林银行、印度ICICI银行申请的资本融资,预付款比例为10%。

B. 2004年,东方电气

外链出处

经过激烈的国际竞争性投标后,印度撒伽迪(Sagardighi)2×300MW和督伽坡(Durgapur)1×300MW电站项目的业主于7月底分别将项目授标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两合同均为现汇项目,合同总金额达5.2亿美元。

可见,中国的项目用的基本是买方贷款。

4. 售价

这是讨论的核心之一。我正好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网页:

外链出处

这里罗列了不少电工设备总公司经销的电站设备。

我花了点时间理了一下。

印尼 99 万千瓦 8.6亿美金

海南 30万千瓦 9.3亿人民币

马来 33万千瓦 3.1亿美金

印尼 70万千瓦 5.88亿美金

马来 19万千瓦 1.2亿美金

印尼 27万千瓦 2.43亿美金

菲律宾 60万千瓦 5.8亿美金

出口其他国家的电站一般是8,900百美金每个千瓦。而印度的相对便宜。从东方的算来,只有600不到,和报道中的500多是相符的。其他的,例如:外链出处外链出处体现出在印度的售价是500多美金每个千瓦。整体感觉偏低。

5. 企业的困境。

我看到一篇文章:外链出处

其中这一段讲出了企业为什么要去印度:

“从1986年我进公司一直到2000年,一直都很忙,当时我们公司的工程主要在省内,一年能有五六个项目,工作节奏非常快,只要合同一签约,马上打包出发。从领导层到下面的员工,忙的时候,连礼拜天晚上都要加班,我们天天就是‘工作――吃饭――睡觉’连轴转。”曲元贵回忆说。

  到了2000年,国内电力建设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行业也开始进行调整。“我明显感觉到自己闲下来了,还闲得很难受。原来我们一个工程结束后,马上就到第二个工程的工地上,但当时由于没活干,我们往往在一个工地上一住就大半年,工人也破天荒有了周末和休假”。

  严峻的市场形势让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生存的危机。“大家都一筹莫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当时我的工资已经‘缩水’了将近一半”。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2000年山东电建三公司果断定下了“走出去”的战略,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培训。“都放下英语课本十几年了,那年我又拾起来了,真费劲啊”。曲元贵说,不仅日常英语口语1000句和施工现场英语500句抄了两大本子,公司还请专家就国际工程管理、国外礼仪交往等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这又让他抄了几大本子。“我们这叫闭关修炼内功”。

  从2002年起,在曲元贵的耳朵里,公司“走出去”的战略就开始落实为一个个海外工程合同中标的捷报。这5年来,公司先是与尼日利亚签订近4亿美元的电站建设合同。随后又签订了印尼帕卢电站项目的钢结构厂房加工制造出口业务,一直到印度50亿元的大合同,公司业务越来越红火,曲元贵也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走上了项目经理的领导岗位。

总结:

翻过这些有限的资料以后,我感觉的其实我们都在盲人摸象。实际的情况要比我纸上谈兵的讨论要复杂很多。

1.中央政府不支持。至少是不愿意承担企业参与印度建设的风险。企业在自己扛着。

2.企业面临的现状是即将到来的产能过剩。企业被迫同时也是主动的去海外拓展。

3.行业和地方对于海外拓展是支持的。

从我国的电力设备的水平而言,参与国际投标是没有错的。在过去20年内外国电力设备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在快速的被中国压缩。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中国的飞速发展。如果,再坚持下去,第一集团的成本就会由于产量太小而急剧上升。从而使中国企业处于一个相当有利的地位。

从我国电力设备生产企业而言,过剩的生产能力一定要找一个市场。

对于中央政府,要考虑到国内行业企业发展生存,和国际战略的平衡。其中有矛盾。是国内政治压倒国际政治还是相反呢?我手边的信息已经不足以继续分析了。我看到的选择是:把门打开,不鼓励不反对。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价格,价格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因素。其中的细节和猫腻我是一点也不知道。我们的定价是否是可以抢到市场的最高价呢?我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在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的火电设备市场。要彻底放弃,显然不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这样要搞死多少自己的企业,要养肥多少竞争者。我觉得中央应该做的是协调和平衡国内各方利益,使交易中整体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Tags): #印度基建(嘉英)#印度(嘉英)#中国电力公司(嘉英)元宝推荐:宁子, 通宝推:燕人,夏侯梦得,小乌龙,南方有嘉木,leqian,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