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致虚极,守静笃。(二) -- 魂与梦

共:💬6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致虚极,守静笃。(二)

致虚极,守静笃。(二)

如果理解了老子是在一种虚寂清明的状态下观察,那么他观察到的便是下面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即万物在将生未生之际,都会还复到它的本源。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把这种回归本源的状态称之为“静”。“复命”指的是回归天然本性,实际上也是对“静”的注释。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在这儿,老子为了进一步说明“静”“复命”的概念,又加了一个名词,叫作“常”。这个“常”字,可能是当时用得较多的一个字。老子在《清静经》中用过这个字:“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后世吕洞宾的《百字铭》中也见过它:“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结合他们用的情况,我觉得“常”字可以作“自然运行的规律”来解释,“真常”是指正确的运行规律。“应物”是指应对各种事物,而“得性”则是指得到先天的灵智,也就是“不迷”。

如果这样理解,后面就好办了。第十六章后面是:“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如果要解释的话,就是:“不知道自然运行的规律,任性妄为,那必然是凶的。知道了自然运行的规律,就能包容一切,从而做到公正,公正了就能思虑周全,思虑周密才能上符天道,符合天道就能长久不衰,一生都不会遭受危险。”

而要达到这一切的根本点,便是要能做到“致虚极,守静笃。”做不到这一点,便不能理解自然运行的真正规律,就必定陷于“不知常,妄作凶。”的境地。不论是统治者,是企业家,还是学问家,军事家,都毫不例外。这也就是满心名利,只顾自己的人最终必然失败,而且往往失败得很惨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Tags): #老子#虚#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