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再说M2 -- MRandson
一个经济行为,比如说投资建厂,申请项目贷款。或者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流贷。那么在贷款下柜的时候,贷款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就增加了一笔对应的存款。从总量上来看,M2要增加对应的数字。企业在贷款期间,陆续使用这笔存款。这时,会出现GDP增长的现象,同时这笔存款从该企业名下转移到其他企业名下,然后其他存款转移回来。当贷款到其以后,创造价值的过程完成,这笔贷款要偿还银行,于是M2要减少相应的数字。所以,正常情况下,对应的贷款的存款不会出现累积现象。
如果这笔贷款还不回来。那么会怎么样呢?可能性之一,是银行从第二环款来源获得补偿,比如拍卖企业的抵押物。其他企业或者个人购买企业的抵押物,他们的存款减少对应的数值。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基本都享受这种待遇。
可能性之二,是第二环款来源无法覆盖损失,于是银行承担损失,甚至破产倒闭。这样的情况下,贷款无法收回,原有储户的存款便不存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要承担倒闭的风险。美国这几年倒了多少家银行。当然,大银行不倒闭这个问题另说。
无论出现上面的哪种情况,M2都是要减少相应的数字,所以,对应贷款的存款不会累积。所以,在银行正常的贷款经营过程中,货币无法长期稳定增加。随着经营活动增加而增加,随着经营活动的减少而减少。存款不是简单的存量,不是那么好累加的。
只要是M2和GDP相比,就不成问题。可以用M2/年GDP,也可以用M2/月(甚至日)GDP,只要你能统计出来就可以。这个比率选择的时间太短了不好,因为经营活动有季节性。太长了也不好,因为经济增长变化有经济周期。选择年比较恰当,而且使用数据也方便。只要两个数据选择的时间跨度是同一的标准,就可以使用。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很多。
那条新闻出现的问题是用两者相减,这个就不合适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M2/GDP比率超高,而且不断上升的问题,许多人都注意到了。易纲还写过论文,认为这是从计划到市场大量经济行为需要货币化的必然结果。到现在为止,这也是一种比较官方的解释。
现在回到刚才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获得贷款都能创造GDP,也不是所有的企业在完成生产经营活动以后,都能出现M2减少的现象。
比如,明明知道企业获得贷款并不是用于有效的经营,而强行给予企业贷款。那么就不存在创造GDP的过程。只有贷款增加,而GDP不变。
如果明明知道企业还不上贷款,还继续给企业更多的贷款,使企业贷款到期以后能不断滚动,来借新还旧。这时,M2就不会减少相应的数字。
或者,明明知道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是虚的,根本不可能覆盖风险,却照样给企业贷款。那么真还不上的时候,怎么办?
企业已经破产重组,银行也不能倒闭,这时怎么办呢?
这样种情况下,创造GDP的过程已经结束,但是对应的M2却无法减少。
什么样的企业能获得这样的待遇?银行为什么能给企业这样的待遇?借钱不还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能人人有份?08年有的浙江企业家上吊了,他们就没有这样的资格。
所以说,易纲的解释是官方的解释,但是事情显然不那么简单。
现在有一种潮流,要把货币过多的责任推卸给出口企业,认为是外储过多导致通货膨胀。这样的说法,明显有推卸责任的倾向。显然很不公道。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后增加的货币总量和外汇储备对应的外汇占款,就会发现外汇储备过多导致通胀的说法并不成立。
许多外贸企业在国内没有发展空间,靠出口谋生。他们确实对员工不好,因为他们没有财力给员工过节发几万块的福利,有些甚至是血汗工厂。但是,他们确实解决了大批的就业问题。如果把它们都弄死了,有人愿意把失业的工人都包起来吗?再说,如果去某些过节就能发几万块福利大企业那么容易,想去就去的话,谁还愿意去那些拿钱少,没福利,工作累的出口小企业?
就业率高一些,通胀少一些,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要获得这样的状态就不要因为集团利益掩盖,而应该正确分析我们经济现象的本来面目。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再说M2
🙂献花送宝! 冬天的绿茶 字129 2010-12-10 06:39:16
🙂贷款100万生产产品,卖了120万, 杀手里昂 字57 2010-12-01 20:58:03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死活不肯认账的东西 30 MRandson 字570 2010-12-01 21:42:14
🙂【讨论】剩下的20万也是由劳动者消费的 作作笔记 字521 2010-12-03 18:26:07
🙂是不是剩余价值 工人没有得到的原因 樱木花道 字28 2010-12-02 10:05:03
🙂资本生产的目的是自我积累 10 MRandson 字138 2010-12-02 20:04:04
🙂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蘑菇菌 字0 2010-12-06 23: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