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再说M2 -- MRandson
一个经济行为,比如说投资建厂,申请项目贷款。或者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流贷。那么在贷款下柜的时候,贷款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就增加了一笔对应的存款。从总量上来看,M2要增加对应的数字。企业在贷款期间,陆续使用这笔存款。这时,会出现GDP增长的现象,同时这笔存款从该企业名下转移到其他企业名下,然后其他存款转移回来。当贷款到其以后,创造价值的过程完成,这笔贷款要偿还银行,于是M2要减少相应的数字。所以,正常情况下,对应的贷款的存款不会出现累积现象。
如果这笔贷款还不回来。那么会怎么样呢?可能性之一,是银行从第二环款来源获得补偿,比如拍卖企业的抵押物。其他企业或者个人购买企业的抵押物,他们的存款减少对应的数值。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基本都享受这种待遇。
可能性之二,是第二环款来源无法覆盖损失,于是银行承担损失,甚至破产倒闭。这样的情况下,贷款无法收回,原有储户的存款便不存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要承担倒闭的风险。美国这几年倒了多少家银行。当然,大银行不倒闭这个问题另说。
无论出现上面的哪种情况,M2都是要减少相应的数字,所以,对应贷款的存款不会累积。所以,在银行正常的贷款经营过程中,货币无法长期稳定增加。随着经营活动增加而增加,随着经营活动的减少而减少。存款不是简单的存量,不是那么好累加的。
只要是M2和GDP相比,就不成问题。可以用M2/年GDP,也可以用M2/月(甚至日)GDP,只要你能统计出来就可以。这个比率选择的时间太短了不好,因为经营活动有季节性。太长了也不好,因为经济增长变化有经济周期。选择年比较恰当,而且使用数据也方便。只要两个数据选择的时间跨度是同一的标准,就可以使用。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很多。
那条新闻出现的问题是用两者相减,这个就不合适了。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M2/GDP比率超高,而且不断上升的问题,许多人都注意到了。易纲还写过论文,认为这是从计划到市场大量经济行为需要货币化的必然结果。到现在为止,这也是一种比较官方的解释。
现在回到刚才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企业获得贷款都能创造GDP,也不是所有的企业在完成生产经营活动以后,都能出现M2减少的现象。
比如,明明知道企业获得贷款并不是用于有效的经营,而强行给予企业贷款。那么就不存在创造GDP的过程。只有贷款增加,而GDP不变。
如果明明知道企业还不上贷款,还继续给企业更多的贷款,使企业贷款到期以后能不断滚动,来借新还旧。这时,M2就不会减少相应的数字。
或者,明明知道企业的第二还款来源是虚的,根本不可能覆盖风险,却照样给企业贷款。那么真还不上的时候,怎么办?
企业已经破产重组,银行也不能倒闭,这时怎么办呢?
这样种情况下,创造GDP的过程已经结束,但是对应的M2却无法减少。
什么样的企业能获得这样的待遇?银行为什么能给企业这样的待遇?借钱不还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能人人有份?08年有的浙江企业家上吊了,他们就没有这样的资格。
所以说,易纲的解释是官方的解释,但是事情显然不那么简单。
现在有一种潮流,要把货币过多的责任推卸给出口企业,认为是外储过多导致通货膨胀。这样的说法,明显有推卸责任的倾向。显然很不公道。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改革开放后增加的货币总量和外汇储备对应的外汇占款,就会发现外汇储备过多导致通胀的说法并不成立。
许多外贸企业在国内没有发展空间,靠出口谋生。他们确实对员工不好,因为他们没有财力给员工过节发几万块的福利,有些甚至是血汗工厂。但是,他们确实解决了大批的就业问题。如果把它们都弄死了,有人愿意把失业的工人都包起来吗?再说,如果去某些过节就能发几万块福利大企业那么容易,想去就去的话,谁还愿意去那些拿钱少,没福利,工作累的出口小企业?
就业率高一些,通胀少一些,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要获得这样的状态就不要因为集团利益掩盖,而应该正确分析我们经济现象的本来面目。
现在舆论上慢慢将对冲外储过多当成通货膨胀的主因,这些对冲的人民币都到哪去了?通过什么手段、方式出去的,这才是需要好好研究的!认真起来,估计许多都是见不得阳光的。
说到底还是分配出了问题,福者恒福,穷者恒穷!
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印度电影《流浪者》的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以前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现在看到社会现实,终于有点明白了。
2003年,4大银行上市前,大约2万亿到3万亿的不良资产直接由财政销帐。对应于“创造GDP的过程已经结束,但是对应的M2却无法减少”
房产的GDP在盖好房子后当年就实现,经营活动已经完成,而贷款要在以后的30年间偿还。
如果20年前也有等量的长期贷款现在到期收回,那么长期是平衡的。但过去没有这样的到期贷款,这些都是近年新增的长期贷款。
把国家所有企业(或者说可以贷到款的企业)看做一个企业,总资产不断扩大,假设杠杆率(负债比总资产)不变,即负债不断增大(这其中肯定有借新款还旧款的)。贷款产生存款,即M2不断增大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并不是悲剧,而是通过银行、企业破产来消灭多余货币投放,使得货币与实体经济重新匹配的过程,同时在此过程中,通过通胀,实现财富的再分配,或者说在集中。从经济上来说,这是无害的,而且是必须的,全社会一起推恩赖账,所不能承受的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其他社会成本而已。
而我朝的悲剧就是这个大杀器不能用。所以就财政来买单吧,四大讨债公司应运而生,同时这些无法回收的货币并不会消失,而是渗漏到了经济体的下层,成为私产,创造出新的信贷需求,这些信贷需求看上去会是全新而健康的,他们只会呼唤更多的货币投放,积重难返。
我可以负责任地打保票。
兄弟,你的论文答辩要餐具了。
阿弥陀佛,太不和谐了,罪过罪过。
分不清理想现实的时候,多抽自己几个嘴巴,就会好的。
还是家慈说的好,忧国忧民,不能当饭吃,现在还是要以万老虎为榜样,努力滴工作。
比起满心痛苦的坳造型,还是投入到关注抵质押物的人群中来得实在,呵呵。
资本主义的欠账一样会让全社会买单,社会主义的欠账一样可以动动笔改改报表赖掉
del
总觉这里面少了些什么东西,又搞不懂到底少了那一部份.确实没有说到崩溃,但给人的感觉明明就是崩溃.而且越看越觉得是这样,但又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地方不妥.
你只要跟着政府这条豺狼走,混在社会中指点50%附近,不敢说求胜,总是能保持不败的。
至于是按照什么公式,什么方法推理,什么标准推理出来“过多”。就没有了。既然是说M2的问题,既然认为M2是过多的,那么如何判断过多,过多后的后果是什么,反映现象是什么?
同理,也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米国的M2是合理的,为什么米国的M2不过多。而美联储自2006年以后,就不再公布M3的数值,那些金钱赌场里到底有多少筹码再玩?美国还有多少个麦道夫没有被发现?会不会有下一个安然?
2008年末,上海花旗的一个银行客户经理,手上51个客户(很有钱的那种),在花旗有可能破产的风声传出前1个月,49个客户就把花旗里所有存款提出来存到国内银行了,剩下2个在风声传出后全部提出。虽然花旗没有和雷曼一样倒掉,但上海的那51个高端客户,5年内会不会再把大笔金钱存进花旗那?
我们设想一个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有钱人,在经历过一次花旗倒闭传闻打击,如果在英国又亲眼目睹过冰岛银行对英国存款者的赖账,他会因为花旗服务好就不care花旗可能的倒闭风险吗?怎么样分散风险?如果他在花旗银行里存款有1千万美元,提出5百万投入到中国换成人民币是不是个理性的选择?那样无论是花旗倒闭还是中国崩溃,他至少还能剩下500万。
现在这个世界,雷曼破产不过2年,欧洲今天希腊,明天爱尔兰,日本貌似稳定,但日元存款零利率。放眼世界,如果不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是不是都该把资产在中国配置一些?而且这10年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跟着tb走,持有人民币,是最佳的选择。利率不低(2。5%),升值不断,关键是中国貌似一直还没有出现花旗破产传闻那样的苗头。美国雷曼破产时次贷危机爆发1,2年后的事情。就算中国有危机了,也有撤离时间。海外华人的资产,阿拉伯人的资产,欧美资本家的资产,都会来中国配置点的。中国只是不吹牛罢了,但实际上,中国现在才是信誉最好,安全性最好的资产去处。如果中国完全打开资本项目,估计无论是非洲的酋长还是韩国思密达的退休基金,都会想投一部分的。中国钱能不多吗?
回到货币最基础的问题,70万亿貌似很多。美国10几万亿美元好像就没人嫌多。货币只是个媒介,它只是生产力(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交换工具。
2010年的中国,大致要消耗下面这么多初级物资
物资 价值 占全球比例
钢 7亿吨 (价值大约 3.5万亿) 小一半
铜 700万吨 (价值4500亿左右) 小一半
铝 1500万吨 (价值2500亿左右) 大于一半
煤炭 33亿吨 (价值2万亿以上) 》47%
水泥 17亿吨 (价值7000亿) 》60%
石油 4亿吨 (价值1.6万亿) 》10%
粮食 5亿吨 (价值1万亿) 接近20%
蔬菜 >6亿吨 (价值1.2万亿) 》50%
猪肉 》5千万吨(价值1万亿以上) 》50%
汽车 1800万辆 (价值2万亿以上) 》25%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水果产量,消耗量,牛羊肉等等。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把中国生产的最初级产品罗列一下产量,就会发现除了石油以外,人类日常生活消耗的东西,从钢铁到蔬菜,有半数生产在中国,消耗在中国。电视,冰箱,空调一类也类似。现在除了大飞机,cpu,操作系统外,生产能力tb绝对是冠绝全球。而大飞机,cpu等,tb显然是在快速追赶。汽车估计中国占据全部40%以上产销量用不了多久,石油消耗估计也会到全球20%以上。
而现在中国拥有全球半数以上的吊车,每年新建成的住房套数估计至少上千万套,而美国2005年顶点新房开工量是210万个,今年估计60万不到。
对比中国和美国,一个钢产量7亿吨,一个1亿吨,一个年产水泥17亿吨,1个一年只产1亿吨,一个汽车销量1800万辆(估计),1个1200万,1个新建住房超过1000万套,1个新建60套。而即使反映高端消费的大屏幕液晶电视销量,中国今年也已经超过了美国,Intel cpu的销量貌似也早就是中国大于美国了。
看了这些具体的物质财富产量(消耗量)数据,我们再回过头来看M2, 看费雪方程 MV=PT, T是商品生产量。虽然美国的律师创造的GDP可能就超过了中国用17亿吨水泥砸出来的建筑业产值,但服务业是要依托于物质的。Obama号称要大搞基建,我不知道美国的高科技能不能高到不用水泥就能搞基建的程度,1亿吨水泥pk 17亿吨水泥,即使是算人均,中国人均水泥产量,消耗量都是美国3倍。美国的律师终究要在律师楼里而不是树底下办公的,律师的标的虽然有知识产权这样无形的,但主体还是各种各样的财产。
我就不知道7亿吨钢,17亿吨水泥,1800万辆汽车,上千万套新建房的中国有70万亿的货币(折合美元12万亿左右)就是严重过多,美国m2 接近10万亿美元,对应1亿吨钢铁,1亿吨水泥,60万套新建住房,1200万辆汽车就是合理。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罢了,现在的现实是,中国的商品产量,交换量总量在全面超过美国,这点从今年中国发电量可能超美就看出来了。
而中国汽车,液晶电视,飞机,集成电路等的产能还在快速的膨胀过程中,中国需要的M2也必然更多。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中国资产价格的重估,也只是刚刚开始。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超发货币可能是有的,但是反映在资产价格上并没有想象的大(除了房地产,它可能是承接超发货币的一个主要渠道)
整个社会多了120万的产品和20万的货币,这20万货币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