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之扬州(旧作) -- 铁骑边塞
上海在南宋末年建镇。“镇”在唐代是一个军事政治机构,所以有藩镇割据之说。五代宋初逐渐演变为地区性的经济中心,由武将治理改为文官治理。元至元二十九年[一二九二年]上海正式设县,标志着上海城市的形成。汉代曾规定县必须筑城,所以县和城的意思是一样的。上海本是商业聚落,又得港口之利,开展贸易,繁荣兴盛便成必然,宋元以来,上海周围地区普遍种植棉花,上海又发展成棉纺织业基地,上海的发展加快,终于在明清时期成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上海一八五三年开埠前,只有五十四万人口,二十世纪初突破一百万,一九四九年达到五百四十六万。这全靠外来移民,移民为上海带来鲜活的力量,形成独特的‘海派文化’,上海租界是列强侵略的产物,它的特殊地位使它成为地主豪绅避免战乱的庇护所,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日本侵略战争对租界没带来太大影响,反倒是每次战乱都为租界增加了大批移民。一九四九年后,实行户籍政策,向上海的移民放缓,消除了投机和奢靡,但却建成了很多现代工业企业,从消费型城市发展成制造业城市,并向内地及三线建设输送迁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工厂,为形成全国性工业体系作出贡献。改开后资源迅速向城市集中,在外贸导向型产业政策主导下,各种资源汇集于沿海城市,东南沿海城市形成迅速勃兴之势。浦东建设更得益于国家大力倾斜,如今上海大有成为世界性都市的征象,与内地发展形成巨大反差。
儿时起便知道上海,起因于他的产品,“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上海的“红灯”牌收音机以及“蜜蜂”缝纫机,当然记忆最深的是上海奶糖,那时去上海出差的亲戚总要带回点上海奶糖,分给亲戚朋友尝尝。在建国后,尤其是工业化初期,国家集中力量建立自己的重工业体系,倾斜于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是为保障国家外部安全,为国家长远发展谋,消费品生产自然相对匮乏,不过每年都有所改善。在那个年代谁家能拥有这些东西,是非常让人艳羡的,上海制造业高度发达,上海能生产最好的产品深埋在少年前的记忆里。只是如今这些名牌都不知何去何从,连自行车,化妆品都成了外国人的天下。如自行车,当年的“永久”、“凤凰”而今是“黄鹤不知何处去”,外国的“捷安特”充斥于商店,真不知自行车有多高的技术含量,需要合资外资才搞的了。最近国家出台外资并购中国企业要经安全审查的政策法规,总算头脑开始清醒有,有了较大进步。
现今去过多次上海后,上海留在我脑海的印象竟是灯光迷离的外滩,黄浦江对面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耸立的高楼,地铁通道里的滚滚人潮,一条条商业街都被人挤得水泄不通,放眼望去,除了头顶的楼房,就是到处攒动的人头,正应了旅游界的一句话,“西安看坟头,北京看砖头,桂林看山头,苏杭看丫头,上海看人头”。表面看到处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好不兴旺。
上海除了人多就是高楼多,金碧辉煌的大楼后面,是上海老市民的弄堂,长长窄窄的街巷淌着污水,两旁拥挤的住户,低矮昏暗的住房上面还要加一两层,真不知道如何上下,家家户户当街做饭,每到吃饭时弄堂里弥漫着熏人的菜油味,那是好几年前的情景,不知现在改造彻底没有。这一串串印记构成我对上海的概念,脑海里尽是些有关上海的碎影断片,竟没一个完整的轮廓。
上海这个五花八门的城市,成为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光怪陆离的印记。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横行无忌的青、红帮,投机家乐园的股市,上海的明星、电影、艺人的奢靡生活,上海人的精明。雄心勃勃的上海领导层一心想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好像建筑物越高,楼价越高,现代化水平就越高;越能迅速的与“国际接轨”。进入上海的入口处举着“带路”牌子的站路人,在三百六十行外又创一行,如今有了GPS,带路这一行当遇到竞争,诸如杂七杂八的这一切构成上海的象征意义。而今提到上海,除了直观的浦东外滩,抽象的上海股市,其它好像都是空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游踪琐忆——东南形胜(南京) 11 铁骑边塞 字5242 2011-02-15 02:08:44
🙂打出错别字了。 1 随性自在 字113 2011-02-28 22:15:38
🙂谢谢支持 铁骑边塞 字339 2011-03-05 17:47:23
🙂【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上海)
🙂你到上海的时间太短了。看的都是太浮的东西。 1 小黑爱小白 字94 2011-04-19 17:52:27
🙂是啊,要想真正了解一个地方 1 铁骑边塞 字30 2011-04-20 07:47:25
🙂【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杭州) 8 铁骑边塞 字6849 2011-02-17 05:51:54
🙂【原创】游踪琐忆——东南形胜(宁波) 5 铁骑边塞 字7470 2011-02-19 0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