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部队生活之“斤半加四两” -- 潮起潮落
以前部队的供应标准偏低,若是指靠着那点伙食费,日子会很难过,所以大部分部队都得搞点“自留地”种菜、养猪以补贴生活。所以那个年代有个特殊兵种:饲养员。运气不好的话,当兵几年,就当几年饲养员(主要是猪倌)。七十年代有个叫叶洪海的模范饲养员便是个例子,在副食供应紧张的年代,叶洪海琢磨出了用发酵的粗饲料(“中麯发酵饲料”?)养猪,既省了粮食,猪的出肉率也高,因此受到中央军委的表彰。那时有本小人书就叫《模范饲养员叶洪海》,放狗一搜便知。
到了八十年代情况有所好转,那时部队有个说法,叫“斤半加四两”。“斤半”是指要保证每个干部战士每天要能吃到一斤半蔬菜,“四两”是指每人每天能吃到四两鱼、肉、蛋之类——这是指全军而言。
就全军看,海军灶别最复杂:那时海军陆勤灶的标准是0.48元/天,海航地勤这类技术兵种是0.90元/天,水面舰艇是1.20元/天,潜艇是2.00元/天(出海另加0.50元/天的补助。海军潜水员享受潜灶待遇),飞行员2.50元/天(飞行补助不详)。这个标准持续时间比较长,整个70年代到几乎80年代(80年代后期物价飞涨,有所上调)。
如今的潜灶已经是自助餐了
由于咱这厢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从后勤供应上讲,很难说这个标准是高是低。像驻扎在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又享受着“特供”的部队(比如潜艇兵、飞行员之类),日子很好过。但对驻守在戈壁荒滩、青藏高原、人迹罕至的边防海岛部队,这就难说了。以前院里有个老兄到内蒙边防部队当兵,回来探家说太苦了:巡逻一趟出去好几天,尤其是冬季巡逻,没菜吃,光吃肉(罐头)、奶制品,汉族军人根本受不了。每趟巡逻回来,照例是一嘴的燎泡。
至于说到海军,南海舰队伙食标准虽然比我们高出0.50元/天,但伙食很差。据称许多东西都要从大陆往那边运,粮食、蔬菜、副食,甚至还有做饭的煤,所以能吃进到肚子里的少。照说海南那边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的,自然条件不错,我也搞不清咋回事。
说到海岛,有的海岛就一两个人守着,那日子可是真苦,堪比鲁滨逊。
记得以前海军曾通令表彰过一个志愿兵,光辉事迹是“孤身守岛,十几年如一日”云云,想想,真的苦。而他每年最快活的事就是天上“嗖嗖”的投弹声和“轰隆”、“轰隆”的爆炸声,那个小岛是供海航用来打地靶的。
那个令人起敬的志愿兵是山东人,后来他老婆符合随军条件后,终于可以上岛与他团聚了。平时两口子就开荒种地、养猪喂鸡。由于人少,交通艇好象是按月补给一次,这种与世隔绝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那时部队除了自留地外,都有自己的农场,比如东海舰队在崇明有个农场,在宁波有个庄桥农场。东海舰队所属的军舰只要到上海修船,都要被“抓差”去海军崇明农场当壮劳力。
照说崇明自然条件已经比许多地方优越了,但据去过的战友说,那农场条件很艰苦,吃住都很差,劳动强度很高。从农场回来后,人又黑又瘦的,浑身疤痕(蚊子、小咬以及蚂蝗叮的),看上去跟非洲难民似的,即使强点也有限:(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部队生活之“斤半加四两”
🙂俺先也是在军农场当庄稼bing。 1 dustmop 字0 2011-06-06 08:14:37
🙂不容易,叹 潮起潮落 字0 2011-06-06 08:25:33
🙂话说崇明的米味道真不错 2 seaz 字95 2011-06-06 02:08:51
🙂新米还行,但比不过小站稻:) 3 潮起潮落 字211 2011-06-06 02:24:17
🙂当年的海南是真的苦 19 破破烂棉花 字234 2011-06-02 05:13:21
🙂80年的伙食费 3 szbd 字154 2011-06-01 08:44:01
🙂问了下,潜灶标准1980年已上调到2.48元了:( 1 潮起潮落 字135 2011-06-07 21:09:57